秦三世 第五卷 止戈 第一百零二章 戰海參崴

作者 ︰ 雅格

武元年七月初。繼新遼沈戰役之後,中華和大秦又動了名為「收復之戰」的戰爭。

這次的戰爭在中華政府的宣傳中是以「收復」為名的。

國對我國動的不正義戰爭已經徹底激怒了愛好和平的中華兒女,有鑒于此,中華人民軍定于近期收回事前租借給各國的所有領土。中華的版圖將以西元1900前的版圖為準……」

以1900年以前的版圖為準,那就是說中華不但將動對海參崴的收復之戰,還將動對蒙古,對外興安嶺,對尼泊爾,對琉球,對越南國提出領土收復要求。

這無是中華外交部最忙碌的一段時間。而且所激起的反抗聲浪也絕對空前絕後。

但這種反抗聲也僅僅止于國外的媒體。中華國內的媒體卻一致地對這次「收復之戰」爆了極大的熱情。

「大中華」的概念又一次出在了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之中。

這是中華:國以來,哦,不,應該說是自1840年之後第一次正式對外國提出領土要求。

別人都說俄國人是對領最有野心的人種。但,現在不得不改變這種說法。

事實上,對領土最有野心的是炎黃孫。

「普天之下莫王土」。

這是歷代帝王教育臣民地用語。那些弱小地朝代說出這種話地時候自然引來敵人地嘲笑。但如果是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甚至是成吉思汗時期說出這種話呢?誰敢說這種言論是錯誤地?

真理都是建立在自身強大地基礎上地。

漢武帝在連續十七次對匈奴動大規模遠征地時候。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也不敢對漢人出一句不滿。「明犯強漢。雖遠必誅!」是那個時代地最強音。

而成吉思汗帶著他地鐵騎橫掃整個歐亞。連羅馬教皇都要靠出賣子女才能換取遠在大都地皇帝對他地認可地時候。試問。誰敢認為中華人地自大和凜凜傲氣是錯誤地?!

如今地中華。完全有說這種無視任何存在地資本。

近兩年的戰爭,中華民間的尚武精神已經完全調動,所有的省份在兩年的時間里所有事務都是圍繞在如何打贏這場戰爭上面。不談股票,不談明星,不談娛樂……所有人都在中華政府的帶領下走向了強兵御敵的鐵血道路上。

台海戰爭,中華沒有成功,但是卻在經歷腥風血雨之後徹底擊潰了四國聯軍,斬斷了西方各國妄圖顛覆中華的圖謀。而後,若是西方各國能心平氣和坐下來和中華談判,或許最終的結果只能是中華在各國精兵雲集遠東的時候被迫回到戰爭之前的狀態。可是卻在這時,八國聯軍試圖通過長途遠襲消滅新誕生的秦帝國。結果三十萬西方最後的精銳損失殆盡。

可以說,這個時候是西方各國在遠東實力最弱的時候。

而也在這時候,西方各國才真正意識到這場戰爭的天平很可能不會再傾向自己這邊,于是紛紛開始派出了大使,準備與中華政府談判。

當那些西方大使重新匯聚都,試圖通過和以往在駐中華時交往過的政府官員聯絡時,卻意外的現從前的那一套已經完全吃不開了。

「第一,不講漢語不與之談。第二,講感情可以,但談公事,請到外交部。」

這是一位都官員對前來拜訪他的Y國使館人員說的條件。

很顯然,這個官員是個明顯的崇拜秦帝國的政府官員。

這種人在如今的中華官場中不乏這種對秦帝國充滿了欽佩之情官員。

當一家媒體報道了這個官員的條件之後,一時間,這兩個條件成了所有中華官員在接待外賓時的默認條款。

「哦,您不會說漢語啊?不好意思,送客!」

「什麼?您帶了翻譯?呵呵,如果我們談的事情您的翻譯能做主的話,我不介意和他她談。至于您嘛,可以回了!」

「端茶,送客!」……

一系列的閉門羹讓各國大使慌了手腳。在那個秦朝太監當眾宣布這個秦皇聖旨時,所有大使都沒有把此事當真。事實上,在那時候,秦帝國遠遠沒有現在的影響力,所有人也都不認為秦帝國皇帝布的這個聖旨會影響如此之廣。

于是,一時間,在各個使館區里到處都是在咦咦啊啊學漢語的外國人。這股風氣甚至很快傳播到了這些大使所在的國家。

漢語之風一時熾烈無比。

在學習漢語之初,這些大使們自然也沒有閑著。他們請了許多中華人當做助理,去和中華政府進行接觸。而當得知,中華要動「收復之戰」的時候,更是慌了手腳。

身在中華的都,這些大使比國內那些只知道在電腦屏幕上的政客們要清楚,中華這個已經被激怒的國度所需要的是什麼。

不是無休止的增兵,不是無休止的制造白金戰甲,不是無休止的備戰-事實上,在現今的戰爭模式下,沒有一個國家的備戰能力能夠趕得上中華。

「它有十六億人口!十六億!!」

所有大使都瘋了一樣瘋狂的給國內電。特別是等有在遠東駐軍,而且已經往海參崴增派援軍的國家大使。他們都在極力游說國內議會放棄增兵的提案。

可是各國的腦顯然沒有重視到這些大使的呼聲。特別是歐洲的各國腦,他們被秦帝國在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實行的舉措給吸引了全部視線。

「哦,上帝啊,這就是他們的紅色討伐令?」

「天啊,這是果的屠殺……」

「求上帝原諒這些野蠻愚昧的秦朝人……」

這是各國腦在通過衛星或通過閱讀文件得知秦帝國皇帝出了紅色討伐令,並且了解了紅色討伐令的實質--以絕對暴力制止任何敢于反抗的人或聲音---之後出的驚呼

所以,當執政團隊拿出那些大使的建議遞交到各國腦手上時,這些腦都會選擇現行處理日趨緊張的中亞局勢。畢竟中亞包括西亞地區蘊含著巨大的石油和能源,是歐洲,是整個世界的血液。

「讓他們不要緊張,中華政府雖然布了公告,可是所有人都知道,從備戰到開戰,他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們還有很多的時間。」F國總統如此說道。

「中華政府的效率是最低下的。提出戰爭預案,然後領導層進行民主表決,布命令,進行戰爭動員,最後才是動前期的戰爭……我們的時間還夠。」Y國戰時內閣相如此說道。

「中華的制度雖然偏向于獨裁,但怎麼說它還算一個民主國家,動這種大規模的戰爭行為,不是一時半會能決定的……上帝作證,我們至少還有半年的時間準備。」這是M國白宮言人寬慰媒體的話。

在接到這些回復的時候,Y國外交大使吉姆用力的將手中的文件往地上摔去,嘴里大吼︰「這幫吃屎的混蛋,中華人不需要民主,他們只要和平的生活環境。」

F國大使也是跳大罵︰「這幫愚蠢的豬玀,難道他們不知道,對于一個已經打了兩年全國性戰爭的國度而言,動一場戰爭所需要的只是汽油嗎?」

中華軍已經雲集中華東隨時會對E國的海參崴軍港動致命的打擊,但這個時候所有領導人的目光卻都還集中在中亞。

歐洲在防擁有恐怖戰斗力和瘋狂殺戮的秦軍會不會揮兵北上,再次舉起「上帝之鞭」的屠刀。M國在防備,秦軍會不會揮兵西進,徹底切斷M國等國的石油供應。印度在擔憂秦軍會不會越過伊朗高原,直接南下幫助巴基斯坦佔領南亞次大陸……

若是硬要說對海參崴即生的戰斗有著緊迫感的,除了終日躲在海參崴港,焦急地布各種布防命令廖愛夫元帥外,就是E,M,R三國的國防部長了。

E國在半個月前任命了廖愛夫為E國東軍元帥。還給了三萬名士兵和無數物資,為的就是保住遠東這個天然的不凍軍港。可是廖愛夫卻依然大罵︰「這幫狗娘養的,幾十萬軍隊押在高加索地區卻只給我三萬士兵,難道他們忘了羅文斯德曼三十萬人都敗了嗎?」

M國剛剛升了朗基的官,他如今是M國的國防部部長,打了兩年的戰爭,局勢一天天惡化。

雖然直到現在,中華的前進伐依然沒有危及到M國的利益線-太平洋島鏈。但富朗基知道,這只是時間的問題。而且通過這兩年的戰爭,富朗基也深刻認識到了己方的不足。要知道,M軍還有兩支遠征軍團還陷在中華內陸無法找到回國的出口。所以,對于海參崴的防衛,富朗基給了足夠的重視。特意調動了第七航母編隊前往日本海,協助E軍守衛海參崴。

而相對于E,M兩國來說,R國是最擔憂的。一旦中華佔領了海參崴,南可鉗制日本海,東可俯視九州島。如此一來,R國在缺少海軍的情況下將會生重大的變故。大陸神話登陸日本本土將不再是神話。

所以,仁武天皇已經連續六次召開了內閣會議。宣布了擴大軍備規模的提案。提案指出,R國必須擺月兌二戰戰敗之後西方各國強加給R國身上的所有軍力限制條約,全力擴軍備戰。組建陸軍部,海軍部和空軍部。半年之內,陸軍必須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二十倍,擴充到一百個軍團,兩百萬軍隊。海軍必須在半年內制造出至少兩艘航母。空軍部必須在半年內配備至少一千架最先進的戰斗機,四百架以上的轟炸機。

這個擴軍提案顯然是瘋狂的。但在M國的默認下,這個提案竟然通過的無比順利。

R國天皇又一次通過法律形式走到了全國人民的面前。而且這次的天皇並沒有如歷史上的天皇那般躲在後面,而是走到了前面,親自出現在了神風軍團的成軍典禮,R國議會和國防部一致投票通過,任命仁武天皇為R國三軍總司令。是全國政權和軍權的最高元。

至此,R國真正開始了它的戰爭步伐。

而就在這時,出乎意料的海參崴之戰爆了。

中華東北軍第三,第四集團軍于大秦歷昭武元年七月十三日,大舉越過邊境,佔領了別索扎沃茨克,達利涅戈爾斯克,切斷了E國濱海邊疆區陸路與莫斯科的聯絡通道。

昭武元年七月十四日夜,中華人心目中的鬼節。這一天,據說鬼門關大開,諸鬼放假一天到陽間收取親人燒予的冥幣紙錢。

至于有沒有百鬼夜游的場面,沒有人知道,但對于駐守在海參崴地區的E軍來說,這一天絕對是如鬼魅一樣的日子。

原本在海參崴指揮部中預測會兩路齊出的中華軍卻在這一日只有雞西的中華軍動了進攻。

中華軍籌備已久,中華空軍竟然一天之內出動了兩千架次的轟炸機群,來回往返的攻擊E軍的陣地。等到中華軍開始推進的時候,中華的重炮又開始了怒吼。

可以說,中華軍幾乎是在炸彈的保護下一路前進的。

值得夸耀的是,在如此轟炸威力下,一向以堅固耐用出名的E軍底下堡壘竟然沒有被完全摧毀。前沿陣地還幸存了三分之二。士兵的損傷也微乎其微。只是地面建築已經完全被夷平了。

等E軍士兵穿著白金戰甲沖到地面上準備防御時才現,中華軍的先頭部隊已經越過了他們毫無遮攔的陣地撲向了烏蘇里斯克雙城子。

E軍指揮官立即高興地指揮部隊,打算給中華軍的先頭部隊來個後爆菊花的戰斗。可是等E軍指揮官把所有部隊都調出了地面和中華軍的先頭部隊生交戰的時候才現,中華軍的先頭部隊雖然都是步兵,而且身材遠遠不及E國士兵高大彪悍,卻並不影響他們敢于一命換一命的勇氣。

中華軍的步兵戰法大都學自秦軍,但是也有自己的改進。

較多的是中華宋朝時的步兵鐵甲軍陣。這種軍陣是集在一起,分為三層,前排蹲,次排半蹲,後排站立,以盾護面,層層疊疊,將中心的主將護衛住。盾與盾之間插出長矛,以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形成一個滿身是刺的陀螺。

宋朝的步兵軍陣是要用來抵擋遼國騎兵,金國騎兵乃至蒙古鐵騎的。單純就步兵軍陣而言,宋朝的步兵軍陣絕對是冷兵器戰爭中,步兵戰術的巔峰代表。但宋朝還是屢戰屢敗,歸結為一點,還是宋朝的軍人紀律性和忠誠性不夠。

但如今使用這種軍陣的可是現代軍人。如鐵的紀律,絕對的忠誠是現代中華軍隊的第一指標。

于是這樣一個步兵軍陣擺出來,除非E軍擁有大批量的騎兵,然後不斷騷擾,不斷進攻才有可能打敗這支已經由內到外都達到了冷兵器作戰狀態巔峰的中華軍。

又或E軍。有足夠的大炮……

騎兵,E軍是沒有。僅有的十支騎兵也都被羅文斯德曼給拉到咸陽敗光了。所以烏蘇里斯克雙城子的指揮官郁悶的現自己竟然死傷了兩百人都還沒有看見中華軍的樣子。

而大炮,E軍指揮官看了看禿禿的地面,無奈的現所有有效的大炮都被炸沒了。要想更多的大炮只能從後方調,現在只能湊合著先用步兵炮。

可是沒等E指揮官調集起來步兵炮,就感覺到了地面的強烈震動。

「騎兵,騎兵!秦朝的騎兵!」

後面的E軍士兵突然像被咬了一樣撕心裂肺地叫了起來。

一面畫有三趾黑龍的戰旗穿過濃的戰場硝煙,帶來一支充滿了殘酷殺戮的秦朝鐵騎。

沖在第一位秦軍將軍看見了E軍,毫不猶豫地拔出馬上的長槍,大吼︰

「鐵騎軍!」

所有騎士都拔出長槍,大吼︰

「喝,殺無赦!」

「嗖,嗖,嗖……」

一排排長槍劃破戰場的硝,刺耳的呼嘯聲頓時籠罩了整個戰場。

這種帶著戰馬沖擊力的投擲槍陣威力絲毫不遜色秦朝的重弩箭陣。

E軍的後方軍隊中頓時騰起層層血花,臨死的前的哀嚎聲充斥每個人的耳膜。

可是這還沒有結束。

「弩。」

還是那個領頭的將軍大喝一聲。

所有秦騎兵抽出腰間的短弩。

「射!」

又是一排排弩箭重重地砸進E軍士兵的身體里,帶走了所有在後軍打算布陣阻擋秦騎兵沖鋒的E軍士兵那注定脆弱的生命。

最後,才是那泛著寒光的戰刀。

「大秦無敵!」那名將軍凶狠地沖進了E軍的陣中。

後續的騎兵也都吼著「大秦無敵」的凜凜聲符,開始了無情的殺戮。而後,中華軍的先鋒部也開始由防守轉為進攻。戰斗結果已經注定。

這就是左斗安排的第一擊。絕對震撼的第一擊。

作為烏蘇里斯克雙城子的前哨陣地,E軍為了遏制中華軍的第一波攻擊,可是足足押上了六千名士兵防守,可是卻在一個上午的戰斗中就被屠殺殆盡。

不論是中華先鋒部的誘餌計劃還是最後鐵騎軍的出擊時間選擇都是妙到毫巔。

原本照廖國忠的建議,是第一戰就要示弱。但是左斗卻在電話里拒絕了。

「大秦自入東北以來的第一戰,豈可以敗收場?況且,唯有徹底清除雙城子周圍之E軍,海參崴才有可能正視我部。」

這就是左斗的理由。廖國忠無從反駁。

而帶隊出擊的則是鐵騎軍團第三部校尉豐俊。

這個和重騎團原團長擁有一個名字的年輕人擁有著無比的勇氣和體魄。在接過蒙蘊那塊虎符和那面軍旗的時候,豐俊就已經決定要加入大秦。而西安保衛戰的勝利,豐俊個人斬三十一級,足夠成為秦軍的一個軍官---前提是他是秦人的話。

豐鎮不知道出于何種考慮,竟然親自寫了封信給秦旭,希望能讓自己的兒子加入秦籍。

秦旭當然樂意。有陝西軍區司令官之子的加入,必然會帶到更多的陝西人加入秦籍。這種無形的廣告,秦旭當然不會浪費。不但如此,豐俊一加入秦籍,秦旭就任命他為鐵騎軍團第三部的校尉。可謂高官厚祿一並給予。

但是秦旭拒絕了豐俊要重組蒙家騎兵的要求。

「蒙家騎兵只是一個稱號,並不是一個番號。比如中華東北軍,它只是一個稱號,在中華軍委的檔案里,可沒有中華東北軍這個番號。不過,既然你對蒙家騎兵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朕可以給你留下這個稱號,他日你若能立下功勛,足夠拜為我大秦侯爵,到時,朕就把這個稱號給你!」

這是秦旭在接見豐俊時說的話。

豐俊一直銘記在心。他致死也不會忘記蒙家騎兵縱橫奔突,殺入重重敵陣,如入無人之境的那份決絕和豪邁。而蒙蘊這個所有新秦騎兵的老師也是他一生追求的偶像!

︰呃,說幾句吧。還是想向大家求票。

捫心自問,雅格的章節里還是很干淨的。

我知道很多讀都很討厭章節中有這些拉票之類的話。可是現在的成績實在讓我有些難堪。

雖然每個章節的訂閱量慘淡,但我還是經營下來了。到這個地步,我不想我的書也一萬的推薦都沒有就結稿收筆。這樣大伙也覺得不好看不是?呵呵,我的意思啊,大伙堅持堅持,把《秦三世》給頂到一萬的推薦。那樣我也就滿足了。

其實我的要求真的很小的。

嗯,沒有別的什麼了。若是硬要說有,那就是謝謝你們一直我!謝謝!(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章節更多,!)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秦三世最新章節 | 秦三世全文閱讀 | 秦三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