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三世 正文 第六章 朕欲封王

作者 ︰ 雅格

對于秦時舊制來說,吃飯時都是一人一桌,以跪坐的方式進食。但顯然秦旭並不喜歡這種進食方式。他承認這種跪坐的的姿勢有利身體健康,但當腿腳麻木的時候,他實在是沒有心情再處理任何事情了。在宮殿內處理公務那自然沒辦法,在吃飯時秦旭可不願意再受這個罪。除了朝會和那些需要彰顯大秦文化的公眾場合以外,秦旭都是下令一切以現代高腳桌倚來生活的。此時,他們五人都在紫宮偏廳一張圓形的楠木桌前坐了下來。趙宏和魏春忙命人將飯菜端上來。菜肴不多,一份清炒苦瓜,一碟素炒青菜,一盅土豆炖牛肉,一盤紅燒肉,此外還有一海碗的排骨蘿卜湯。一切都顯得簡單而精致。色香都具備了,就是不知道味道怎麼樣。「哈哈哈哈,愛妃的確深知朕意!」秦旭一看這幾樣自己最喜歡吃的家常菜,臉上不禁露出難以掩飾的笑意。「諸位愛卿,你們在現代社會混了這麼久,想必這三千年的美食你們都嘗的差不多了,可朕的愛妃親手做的家常菜卻是難得呦!來,來,來,嘗嘗!」說完卻發現桌上只有私筷沒有公筷。按照禮節來說,在這種場合是會準備兩雙筷子的,一雙長筷是公用的,用來夾菜;而另一雙較短的則是私筷,自己夾菜放進嘴里,以此還防止水亂踫,講究衛生。可現在怎麼會出現只有私筷沒有公筷地情況?秦旭剛想怒斥。就見趙宏拿著粗長的公筷靠近,低聲對秦旭道︰「陛下想嘗何種菜肴?奴婢為您效勞!」秦旭這才注意到終黎佐天等三人身邊都站著一個千嬌百媚的侍女。而子楚身邊的魏春早已拿著公筷在一旁垂手伺候。看著那幾個千嬌百媚的宮女,想到三天之後就要把她們都送出去,秦旭還有點舍不得。于是哈哈一笑,點了一筷清炒苦瓜。一吃之下果然清意盎然,苦瓜之苦味濃而不激,口感酥而不蕩,單單這份炒菜的火候掌握就已經是一級大廚的水準了。「呵呵,沒想到愛妃你不但功夫了得,連這廚藝也是如此厲害啊!來。諸位愛卿,動筷,嘗嘗!」听見秦旭的夸獎,子楚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尷尬的微笑。秦旭吃地不亦樂乎。沒有注意,但眼神犀利的蒙僖卻將她的神色盡收眼底。終黎佐天和季常都嘗了一口。皆贊不絕口。「恩,不錯,比起當年始皇御下那貧乏的菜色味道,唉,當今世人地確享樂多矣!」「這份將苦瓜炒的如此味美地火候的確少有啊!娘娘慧質蘭心。\\多才多藝,應為一國之母啊!」憑著一道菜就能為一國之母?秦旭听見也只是灑然一笑。不予接口。蒙僖注意到子楚的那份尷尬,也要了一筷子苦瓜,不錯,味道的確非常鮮美,終黎佐天和季常不是單純的在拍馬屁。不過這份味道絕對不是子楚能做地出來的。子楚兒時確是有諸多苦楚,但那也只是相對于那些千金小姐來說。她系為始皇嫡女,又怎麼可能親自下廚學會這一手好廚藝?!雖然她是最早一批出關地秦人,在現代社會也混跡多年,但蒙僖知道那些年子楚是跟著「風語者」佣兵團四處征戰來著,哪里有那時間和心情去學廚藝呢!想必這菜是季常安排的御膳殿負責秦旭伙食的御廚所做。子楚估計就往鍋里撒了把鹽而已。瞥眼看向季常。只見他也偷偷的看了一眼子楚,顯然他也已經嘗出了其中的味道。事實上。古代那些妃子又有哪個真的會做飯菜,煮個蓮子羹能親手往甕里撒把蓮子就已經可以說是自己親自下廚了,誰還去計較那些?!沒想到這次還真踫上了這麼個叫真的帝王。不過話說回來,蒙僖記得子楚還是下過一次廚的,那還是始皇東巡歸來之時,也就是那次之後,子楚才會被懲罰殉葬做成兵馬俑……邊吃飯邊聊天是中華人自古的習慣。「食不言,寢不語」的教條是朱熹那個老丘八閹割儒學之後地事情。套用一句老話,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秦旭突然夾了一塊紅燒肉放在眼前看著,仿佛上面會長出花來一般。子楚以為秦旭看出了什麼端倪,放下筷子,白皙地縴手卷起華麗的雲袖,手攬在飽滿地雙峰前,輕聲問道︰「陛下,怎麼了?」秦旭盯著盯著,突然類似于自言自語般冒出一句讓在座所有人都震驚的話︰「朕欲封王!」「啊?封王?」終黎佐天放下手里的筷子,驚訝地道︰「陛下在恩麼會有如此想法?」任他機智過人也無法將紅燒肉和封王這種大事聯系在一起。不過他注意到,秦旭喲的定語是「欲」!就是說他現在提出這個「封王」的想法只是和他們商量,還不是最後的決定。季常和蒙僖也都放下筷子,靜靜等候秦旭的回答。趙宏看了秦旭一眼,秦旭對他點了點頭。他趕緊揮手帶著魏春等人退了出去。始皇統一全國,改分封制為郡縣制,有效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這是中華文明和政治版圖能千年不變的根本,秦旭不會不知道這點。那他又怎麼會在這個時候提出要封王呢?季常想到秦之後的各個封建王朝並非沒有王爵,特別是朱明王朝,那王爺多的簡直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不過這種王爺除了生活優渥,身份尊貴外根本沒有實權。莫非秦旭也想封這樣的王爺?但是現在秦王朝的統治範圍僅有區區一縣之地,分封諸王顯然是不明智的舉動。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秦旭一仰頭,將噴香的紅燒肉塞進了嘴里,子楚適時地遞過一塊白色方巾,秦旭接過抹了抹嘴角,看見四人都拿驚訝疑惑的眼神看著自己,悄然一笑,將方巾丟在桌上道︰「朕欲封王!不為別地。只為我大秦能再造始皇當年偉業!」「諸位愛卿都知道,現今中華政治格局嚴謹,民心歸附,雖然有蘚鱗小疾,其政黨內部也分著派系爭斗不休,當政之父母官貪污受賄成風,然而這些都暫時無法動搖其統治根本。中華民族民族意識已成,其作為一個整體的狀況不可能再改變!在這種狀態下,我大秦要再創始皇當年偉業只有兩條路可走︰一,以武力橫掃全國。擊敗所有對手,不論國內還是國外,所有膽敢阻攔我大秦統治之勢力全部絞殺!唯我大秦獨尊于天下!!」這話說的雄壯之極,所有人都被這番話感染出了一股凜然之氣。連子楚臉上都浮現一種激動中的韻紅。飽滿的雙峰在薄薄的長袍里不斷起伏。秦旭很滿意自己這種調動人情緒的表現。可他話鋒一轉,又道︰「但這條路注定非常之難。放開民心向背和能否打贏中華政府不說。就以現狀開看,僅以著區區一縣之地,如何支撐我大秦數十萬將士一年,兩年,乃至五年。十年,二十年的征戰所需?退一萬步講。即使我們最終拿下了中華,那也只是一個千瘡百孔,民不聊生的國家,沒有幾十年的休養生息根本不可能重振我大秦國威。可是那些敵人會允許我們有這麼多時間來休養生息嗎?即使是季家,季老,您覺得能承擔得起嗎?」這是明知故問。季常今天交給秦旭地奏折里有一份就是現在的財政狀況報告。季家負擔這次三十萬秦軍連續半年的征戰以及對新咸陽城的修建,對秦軍將士地安置,爵祿的發放……零零總總下來季家再富可敵國也快消耗光了!為此,季家內部已經出現了不同地聲音。季銘和季佑甚至已經提出要分家。雖然他們沒有明確提出是老太爺的做法有誤,但顯然很多季家的子孫已經不願意再無條件支持秦軍了。當秦軍節節勝利。季家能跟在後面悶聲發財的時候自然沒有人說什麼。但現在由于首都已經開始扶植新的家族與季家競爭之後,季家明顯入不敷出。商人地本性暴露無遺。所以,繼續依靠季家支持是不可行的。再說,將一國財政放在一家一姓地支持上顯然是不現實的。這些情況蒙僖或許不清楚,但終黎佐天是知道的。終黎佐天拱手行禮道︰「陛下明鑒萬里,請陛下聖裁!」「唯今之計,只有利用中華與各國交惡之機會,對外進行擴張戰爭!讓中華供應我秦軍的後勤,供應我大秦的兵員,以十四億中華民族的力量征服全球六十億的人口!讓所有太陽和月亮所能照耀之地都插上我大秦的戰旗!!!」秦旭之話鏗鏘不斷,猶如金石之交,重重砸在了在座所有人的心里。

夜色漆黑。深沉入浩瀚的海水。所有人都在這片海水中掙扎求存。活下去地,就是勝者,溺死地,就只能留下一堆白骨,或許還有萬世的罵名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地,敗者沒有權利為自己辯解什麼。

整個皇宮采用納光技術,將電燈裝置在各個房梁或者影壁內,這樣的技術讓整個皇宮即使在夜間也顯得敞亮和清晰,但是又不會耀目刺眼,猶如一層神秘的輕紗柔柔的籠罩著整個皇宮。凸現了帝王的神秘。

終黎佐天,季常,蒙僖三人此時已經辭別秦旭,六名宮人在頭前引路,帶著他們從紫宮的復道上緩步走向宮外。隱藏在復道兩側的燈光將整個道路都照的通徹,只是這種通徹僅僅只局限于在宮牆上的士卒,在這道宮牆之下望城牆上只是漆黑一片。天陰不雨,空氣里總是有一種令人壓抑的氛圍。他們三人此時所走的復道正架在紫宮的宮牆和阿房宮的宮牆之上,宮牆連接著角樓,角樓內有巡視的禁衛軍士卒。來回巡視的士卒見到三人都是行橫胸禮。不過三人顯然心事重重,終黎佐天和季常只是平常的擺擺手就算示意了。連蒙僖這個司馬都也只是隨意的對他們一點頭。站在寬闊的城牆上,極目望去是已經陷入燈紅酒綠中的咸陽城。秦旭的回歸,讓這個城市陷入了狂歡。所有營業場所地價位都打五折。這些商家大部分都是季家的產業。還有一些是另一些大家族的產業。季家在咸陽城主要經營旅店和食品供應,而那些燈紅酒綠的娛樂場所則是那些大家族的。商人自然有商人的生存法則,在秦軍這個陽氣旺盛的都市,酒精和女人無疑是最有市場的。從遠處傳來的喧嘩聲,那是放假的秦軍將士在消遣娛樂。季常毫不擔心完不成秦旭給他地三個月之內引進十萬女人的目標。那些大家族就會為他帶來這麼多女人。他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甄別這些外來人口中有多少是間諜。

「陛下的志向何其深也!終黎大人,季大人,我仿佛又看見了一個年輕時地始皇!」蒙僖幽幽的望了一會遠方。想到他們剛出關時地落魄到現在擁有一個無比繁華的棲身之地,感慨良多。

秦旭的志向不僅僅是一個中華,而是整個世界!不知道他是什麼時候有的這個念頭。但無論是終黎佐天還是季常,蒙僖都不認為這個志向有什麼好高騖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是自三皇五帝以來生存在華夏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樸素世界觀。

就算是秦統一全國之前地周王朝,他們所奉行的也是這個理論。楚王算是悖逆之徒了,不論是春秋五霸還是戰國七雄。楚國都是最不正統地。原因無他,就是因為楚王這個王爵並非周天子冊封的。而且楚國數次覬覦九鼎神州。楚莊王更是率重兵前往洛邑問鼎之輕重。可即使是這樣一個悖逆之國,其興兵討伐諸國時用的最多的還是周天子的名義,所奉行的教條就是這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代天子巡狩四方。使四夷賓服!」

在終黎佐天看來,秦旭的這個志向是一個帝王。尤其是一個秦帝王所應當有的。現在所憂慮的,無非就是如何借重此時的國際大勢完成這個統一全球地大業。在這點上,終黎佐天贊同秦旭地觀點,秦王朝最終是要走上稱霸全球的,如果將有限地實力消耗在和中華政府的對抗中,那是因小失大,盲目冒進的舉動。而如果能得到中華政府的助力,以十四億人口為後盾來進行擴張,大秦帝國的戰旗插遍四海絕對不是夢想而已。

至于秦旭「封王」一事,終黎佐天也在反復思量。秦旭讓他們三人擬訂人選。可是卻沒有告訴他們要封幾個王。封王的爵祿如何安排,王的權限是那些。僅僅是讓他們提供一個人選。

實話說。終黎佐天認為現在的帝國里,能夠得上封王的,除了蒙僖,別無他人。秦旭不說,終黎佐天也能猜到,封的王必定是要領兵西征的。而且照秦旭的話來講,以後「文臣封聖,武將封王!封王必須以軍功為唯一衡量標準!」

領兵打戰終黎佐天自知是不行的,若是能封聖,終黎佐天一生也足以。可是要封聖,秦旭也定下了一系列苛刻的條件。終黎佐天不得不好好思量一番如何面對這個事。

還有就是借助中華力量的事,如何借助這個力量呢?中華政府會同意幫助秦王朝建立這樣一個帝國嗎?建立了帝國之後,秦王朝和中華之間又該如何相處?……這是一系列的問題。

雖然秦旭告訴終黎佐天,他自己有辦法讓中華政府同意這個瘋狂的構思,但身為秦國宰相,他不得不想的比別人更為長遠。也許,先和遠在中華首都的黃斌聯系一下是個明智之舉。

而季常想的,卻是秦旭這麼做是否有什麼深意。自從秦旭參加西北戰爭之後,季常是越來越看不明白這個自己一手扶植起來的皇帝。

秦旭好像很盲目,很武斷,數次御駕親征,往往將自己陷于險地,但又屢屢月兌困。可在這一切的背後,秦旭似乎又在一直往一個他不知道的線路上走著。他做的每一個舉動似乎都知道有什麼結果。咸陽城的建造的確歸功于季家龐大的財力,但如果沒有秦旭在首都的居中調度爭取,秦帝國絕對沒有這麼快能擁有自己的一方土地。作為秦帝國地三公之一。季常感覺自己責任重大。也許努力輔助秦旭完成那個在他看來不可思議的夢想就是季常現在唯一的念頭了。季家的確長袖善舞,與方方面面的關系也處理的相當良好,如果秦軍西征,那些在歐洲各國都擁有巨大產業和影響力的季氏子孫將是西征大軍最有力的助力。他們了解西方各國的虛實,有些甚至擁有各國的軍事地圖。可要利用這些力量,那對季家地掌控勢在必行。

但季常想起數日前與季銘,季佑的爭吵就覺得頭疼。子女都長大了,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要再把他們統歸到自己麾下,恐怕不是單單依靠自己老太爺的身份就成地。能掌握商人的。永遠是至高地利益。沒有足夠的利益,如何去掌控這麼龐大的家族?當初自己能命令那麼多季家子孫歸國,所承諾的不就是龐大的中華市場利益麼?!可現在,江蘇嚴家。山西喬家,東北李家。乃至仍舊動亂地福建蔡氏,鄭氏,李氏都在政府的幫助下開始介入與季家爭奪利益地行列中。這些家族雖然沒有一個能單獨與季家抗衡,但在政府的支持下聯合起來卻絕非區區一個季家能抵擋的。

是否該召開宗族大會,或者把那些家族的人都招來商討一下呢?畢竟季家還需要繼續發展啊!

季常如是想著。

而蒙僖的想法卻完全沉浸到當初小樹林一戰後秦旭對他的那番話中。

征西大將軍?呵呵。蒙僖突然想起秦旭給他封的這個尊號。原來那個時候秦旭就已經想好不與中華爭土地,只是要中華作為秦軍西征的助力。此次中華與世界宣戰。中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若非秦軍東征相助,中華必定慘遭荼毒。而現在,秦軍幫中華收復了大半個江山,如果秦軍西征,中華沒有理由坐視不管。反正中華已經與世界宣戰,能將戰火引到他國領土之上想必也是中華政府所願意看見的。

蒙僖也非常樂意領兵西征。只是,秦旭會讓他也提供封王名單,這就著實讓蒙僖犯了難。

莫非秦旭並不想讓蒙僖領兵?如果秦旭想讓蒙僖領兵,那為何不直接封他為王?可現在不但不直接封他為王。還讓他也擬訂封王名單。這又是為什麼?難道真跟外界傳言那樣。秦旭已經已經開始忌憚自己?準備逐步解除自己的軍權,做那獵兔地走狗。射鳥地良弓?。

想到這里,一絲惆悵婉轉遞上心頭。唉,為何秦旭始終不相信自己的忠心呢?!

三人無言。靜靜朝宮外走去。剛剛走下角樓,一人人影從回廊轉角處閃出,急匆匆地朝這個方向而來。

此人一身朝服,步履匆匆,似乎憂思在腦,連前面有人都沒有發現,正巧與一位領路的宮人撞在一起。

「哎呦,可撞死奴家了!」這個宮人一下被來人撞翻,來人這才注意到,忙伸手扶起宮人,抱拳道︰「實在抱歉公公,末將有急事稟報皇上,行路急切,故而沖撞,公公莫怪!」

領頭的宮人正專心服侍在終黎佐天等人身邊,听見前面聲響,大喝一聲︰「前面何人啊?宮禁之內,豈能隨意喧嘩?」

終黎佐天,季常和蒙僖都一下從沉思中醒來,蒙僖舉目望去,來人的面容卻是依稀有些熟悉。待到那個被撞的宮人問清來人姓名回來稟報,這才想起,這是當初在小樹林差點被他下令斬首的楚鎮!

「三位大人,是鎮楚司的楚校尉,有急事稟告陛下,是以行路沖撞了三位大人,奴家已經讓人領著他繞路前往覲見陛下了!天色不早了,三位大人,請!」帶頭的宮人很是恭謹地朝蒙僖等人解釋。

終黎佐天和季常都只是「哦」了一聲,也不介意。蒙僖卻看見楚鎮那匆匆步履,疑問升上了心頭。

秦旭設立「鎮楚司」之事在秦朝官員內部已經不是什麼大秘密,雖然各大家族對此事都頗有微詞。不過這個部門設立,一來可以讓秦旭對他們放心,二來秦旭狹班師之威,暫時也沒有人敢對這個事情發表議論而已。所以任由這個楚鎮發展。蒙僖還特意接到秦旭的聖旨,給鎮楚司調撥過人手。

「春秋各國,唯楚是逆。陛下設立鎮楚司究竟是何意?這楚鎮漏夜進宮,又如此急切,莫非有什麼事情發生?」蒙僖想著不得要領,搖搖頭不去想了。只要自己身正,何懼區區一個見不得光的陰暗小司?!哼!

病痛折磨,能更的在下會盡力更,還請諸位大大包含包含!雅格真的已經盡力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秦三世最新章節 | 秦三世全文閱讀 | 秦三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