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三世 第一卷 騰起 第二十三章 皇權

作者 ︰ 雅格

「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要找最新章節?就上歷代宮殿都「象天立宮」以表示君權「受命于天」。

由于君為天子,天子的宮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宮」禁地,故名紫禁城。

故宮始建于明永樂四年(146年),永樂十八年(14年)建成。歷經明清兩個朝代4個皇帝。故宮規模宏大,佔地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間,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為了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故宮有一條貫穿宮城南北的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上,按照「前朝後寢」的古制,布置著帝王發號施令,象征政權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後居住的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而我們眼前所看見的宮殿則是三大殿中最威嚴神聖的太和殿!」

那個名叫淳孝的導游是一個滿族人,正統的皇族後裔,漢姓是李,這倒無所謂,倒是他的滿姓非常獨特---「愛新覺羅」---如果滿族皇帝地下有知,知道自己的子孫正帶著人來介紹自己的居所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故宮內最大的宮殿。

明代時,它名為奉天殿、皇極殿;到了清代改稱為太和殿。

它經歷過三次火災和一次兵災,現在可見的是清朝所建的宮殿。

太和殿面積為二千三百七十七平方米;從地面到脊吻的起架最高,達三十五點五米。它是最高等級的殿宇形式︰五脊四坡廡殿頂,黃瓦重檐;梁楣彩畫用的是金龍":和璽彩畫":;就連角檐垂脊上仙人身後的小獸數量也最多,用了十個。殿內頂棚全是金龍圖案的井口天花,正中有口餃寶珠的浮雕蟠龍藻井。

如此的建築給人一種萬龍競舞的磅礡氣勢,殿的中央設楠木鏤空透雕龍紋的金漆基台,上設九龍金漆寶座,寶座背後有雕龍金漆屏風;寶座兩側又有六根貼金盤龍大柱,東側三根金柱的龍首向西朝著寶座張望,西側三根金柱的龍首向東朝著寶座張望,使整個大殿萬龍競舞,從而營造出捍衛寶座的氣氛。

太和殿一共擁有七十二根大柱,四千七百一十八塊金磚,是明清兩朝皇帝舉行登基大典的地方,同時也是朝賀之地……」

愛新覺羅淳孝滔滔不絕的將整個故宮和眼前宛如天地一體的太和殿的歷史徐徐道來,語氣里充滿著不一樣的自豪和向往。在他的族人統治著整個華夏的時代,是整個中華封建制度處于頂峰的時代,皇權高度集中,「天子聲者,萬人和」成為了現實。它創造了中華歷史上最富庶的時代,但是同時,滿族的統治者們也為中華民族此後數百年的災難負有難以推卸的責任,正是他們的閉關鎖國不思進取才導致了中華的日以落後,與西方的差距越來越大,以致如今想要追回彌補這段差距也要耗盡中華民族數十億人的心血。

正是「絕對的權利導致絕對的腐化」!

那清帝國的覆滅是不是「皇權過剩」的原因呢?如果當時將「皇權」減弱是否就能拯救當時的中華呢?

望著眼前氣勢磅礡,與天地融為一體又獨顯得天獨厚般巍然矗立的太和殿,秦旭一時是思緒萬千卻偏偏想不出個所以然︰如果我將皇權下放到忠黎佐天等人的手里是否會更好呢?不行,那樣的話恐怕沒等我出這個故宮中華軍和秦軍就掐起來了。但是不下放皇權,我又該如何處理與中華軍的關系?整編的方案顯然是不行的,而我提出的條件中華高層顯然又不能接受,我該怎麼做?誰能告訴我,我該怎麼做??

--------------------------------------------------

也許是因為戰爭,又也許是因為禁令,整個故宮今天是空無一人,而太和殿前的廣場上更是一片寂靜,平添幾分威嚴。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來到故宮,可是望著曾經象征著中華最高權威的太和殿,寧文泉也不禁思緒起伏,不過數秒,寧文泉已經恢復情緒,可是看看秦旭依舊是一副深深陶醉的表情。同時眼神閃爍,似乎在想著什麼。

「無鋒,壯觀吧?!」半晌秦旭吐出一口氣,想不通的事情就先放下吧,最起碼現自己能堂而皇之的觀賞這座代表極致皇權的建築了。

沒走幾步,就听見那個叫子戍的親兵略顯不屑的聲音︰「有形無勢,徒具骨架而已!」

大家都不是文盲,這句話的意思人人都听懂了。秦旭回頭,「哦,為什麼這樣說呢?」

寧文泉包括剛才自豪介紹故宮的愛新覺羅淳孝也滿是不滿和疑惑的眼神看著他。

秦旭問話,使得這個親兵略顯緊張,一躬身道︰「回稟陛下,此太和殿的確修建頗為用心,然其僅凸顯了形,而忘了勢!」

「哼,謬論!太和殿全骨架如朝天聳立之玉璽,象征極致之皇權,與天地混為一體,氣勢凌然,令人望而生畏,何來有形無勢之說!」愛新覺羅淳孝一著急也開始文縐縐起來。

子戍不慌不忙的道︰「這正印證了我的話︰‘有形無勢,徒具骨架’!」

收藏又多了一個,為了感謝這個兄弟(或者是姐妹),更新一章!由于故事牽扯的東西太多,而且很多時候筆鋒跟不上思路,再加上前面的很多章節有非常多的,導致我現在寫的很費力……嗯,請大家多多諒解了!感謝感謝!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秦三世最新章節 | 秦三世全文閱讀 | 秦三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