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三世 作品相關 《秦軍相關資料》

作者 ︰ 雅格

掃平六國,北擊凶奴,南攻蠻族,一統江山,這里描述一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部隊

先淺談一下秦的獎勵制度,秦人獎勵制度分20等級制,以戰時獲人頭數量來進級,20級為得一人頭,19級得2人頭以此類推(每等級都有名稱,太熬口,這里不議)最高1級相當我們現在的團長.再往上就直接是大將軍或秦王,這樣建制的好處在于更安全的控制軍隊.由最高統帥直接領導每個‘團長‘

公元前210年之前的秦人

正文:淺談秦滅六國起決定性因素的兵種及後勤

兵種一:矛兵

秦矛兵分兩種,正面矛兵和輔助矛兵

正面矛兵:使用7米長矛,行軍時矛90度豎起,戰時第一排180度矛,後排依此角度向上.類似同時代馬其頓矛兵,但比馬其頓矛兵的矛還要長.

輔助矛兵:使用2到3米長矛用來機動和側翼的掩護,每一方陣設有一指揮官(你家涼衣的竹竿知道吧!輔助矛兵的矛也就那麼長)

特點:克制輕重騎兵沖刺,用于大規模作戰和決戰,由于機動性差,所以必須數萬甚至10萬矛兵一起使用,形成有利的正面防線

兵種二:重弩手(腳拉弩)

因為是重型弩單靠手殺拉不開的,所以要放在腳上拉

有人問蒙古弓騎和秦弩哪個厲害!我只回答你一句:

胳膊是擰不過大腿的,秦重弩是用腳加手拉的射程比蒙弓騎遠了

近150米,況且在馬上晃動那麼厲害命中率大為降低,100米開外幾乎無法采用精準射擊了.

下面以長平之戰為例子,(我只計算射擊速度,不算有多少方陣)

秦弩兵9萬橫成三列,每列3萬卒,卒右臂于旁卒由臂間隔一丈(1.5米)

前排射完,後排走前三步補射第二次,三列如此循環,補箭時間為30秒這樣長達9里(4500米)的正面15分鐘可以射出90萬只箭,敵500米內開始拋物射(下雨你見過吧,就是那種感覺)接近350米開始精確瞄準射擊(也就是說這時候箭不在走拋物線了而是幾乎走直線)這樣一次齊射(我認為那時候的齊時就是把箭全射完)一次可以放倒5萬人.

西安兵甬新坑(沒完全挖掘的那個坑,應該叫4號坑)的弩手就是三橫列的,所以我這樣論述應該不會錯誤的.

下面講重弩手的方陣:

方陣大約有我們現在不到一個排的人組稱,一般都是拿下3個人頭以下的人居多,每陣設一指揮官.指揮官旁有一長戈手,用于消滅沖近了的零散騎兵,每一重弩手皆配短劍

順便說一下:後朝重弩就失傳了.多數原因我們叢出土的兵甬坑里一看就明白了,秦重弩構件之復雜後朝遠不能比.(五金件的工藝直接決定了他的精確度和射程,要知道弩本身就比弓來的穩定性好啊)

秦重弩于其它比較:1000年後歐洲人開始拿腳拉弩守城堡了,

1900年後歐洲出現‘毛錐‘火槍,也就是最早的排槍(打完一排下一排補槍,看過紅河谷沒?西藏人用的就是那種槍.)

特點:無論是大面積使用還是小陣使用都能造成未短兵相接前就滅敵一半的恐怖效應

兵種三:死士(最快榮華富貴的捷徑)

秦死士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兵種出現的,而非後世的死士,那些多數是刺客門人,和破于無奈情況下組織出來的敢死隊.

秦死士15成群(相當我們現在的一個加強班)

由想迅速改變地位的士兵組成,可以喝酒.

秦20級卒食粗糧(類似我們現在喂豬的酒糟還差的東西)

秦19級卒可以食米(不是我們現在的白米,應該是類似粟的谷物,現在豬都不吃所以絕種了)

秦18級卒可食菜食米(靠,吃口草的資格是必須先殺3個人)

秦17級卒餐時可飲酒(估計也就一二兩)

綜上所述喝酒已經算是高等的待遇了

護具:秦死士不披肩不持甲,甚至上身赤果,完全犧牲防御換取速度

武器:他們之所以厲害在于他們的斗志,但武器佔了絕對的優勢

他們使用1.4米青銅劍.(關于劍請看兵種四)其他國家一般都是小于1米最長的鐵制劍也不過1.2米,也就是說你刺進人家身體里了0.4米

人家邊都沒沾上你

順便說一下:秦所有部隊在後朝看來都是瘋子

所有士兵將領皆無頭盔,代替之的是各式布制皮制的帽子,以區分其等級,身上的甲也只是向T衫那麼多,下面幾乎不穿這與宋的全身甲(傳說重40公斤)簡直沒的比

西安秦甬的卒各個都肚子略鼓,說明那時戰前都飲大量的酒的

玩過全面戰爭公司的游俠網升級:的都知道什麼是死士.手持大劍,腰掛人頭,赤果上陣,喘著粗氣(絕對喝高了)

特點:為了軍功一切皆可失(不要命的人外加喝醉了可怕的)

兩卒一役後互殺,被一卒見,定重罪

一場仗打完了,一個士兵想殺了另一個士兵因為那個士兵手上有敵人頭,被在場的另一個士兵看見,告發了,于是被判了罪.為了能升一等級連自己人都殺!可怕的

兵種四:後勤武器匠

武器:春秋戰國末期鐵制武器大量出現,由邯鄲最具聞名

而秦鼓勵農民使用鐵器(犁)使用壞了的可以以舊換新

但在武器方面還沿用傳統的青銅器,因為工藝精湛,能造出1.4米的青銅劍,那是因為他們采用了梯型弧度的制劍方法,同一時代(青銅器晚期)其他各國因易斷,1米以上劍不可出.(鐵劍最多出到1.2米)

舉例:這里最有利的證據就是金柯刺秦,秦王拔不出背著的配劍,困繞著歷史學家,知道兵馬甬出土,我們挖到了那把1.4米長劍才知道,那時的技術的確長的我們都不敢相信.所以秦王拔不出也正常了!

恐怖的追查系統:秦皇現在要活著該笑我們是多麼的落後了

我們的9002認證還不如他們那時的制度呢

秦法規定每一生產出的兵器都要經過工廠主刻名(在武器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表示檢驗合格了)工匠刻名年月日(留下名字,武器出了問題,你就等著丟小命吧)從上到下道道把關,一旦有把劍在使用時斷了,死的絕對不值一兩個人!一個工匠干同一道工藝,基本上是一輩子的事情了.不能改行.

強吧9002也沒說把每個生產者的名字刻在物品上哦!

特點:特點:武器已經佔絕對優勢雖然和六國的武器差一個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

兵種五:特種兵

長平之戰,秦出輕兵,斷趙糧道.

暈啊!中國最早的特種兵就這樣被司馬匹夫一筆帶過了

老實說他並沒有站在公正的前提下去寫秦,而是多言暴政,片語豐功偉績那段史記說的太過籠統,我以為是這樣的,秦派出機動部隊迂回到趙後方斷他的糧草,出的是騎駑手,因為那時候沒有馬鞍馬登,就是說人無法手持重武器固定在馬上作戰

,那給後人留下的疑問就很多了,總之是騎馬抄到了後方,然後應該是火攻糧草了,至于是否用了同一時期歐洲的亞博羅漢環形陣就不知道了,那是一種用于弓騎進退皆可,四面制敵的戰術,就是擺開環形陣然後不停的繞圈子,可向任何方向繞而不必改變隊形,沒有敵人的那邊可以有時間補箭說遠了.(馬鐙最早在中國歷史上是到北魏時期才出現)

特點:機動性強,出奇制勝

兵種六:馬拉戰車

與同一時期的歐洲戰車不同,歐洲戰車基本都是單人戰車,只有將軍或特別場合才用4人戰車,也就是說裝備不精良,而秦統一的使用了三人戰車,馬夫,弩手,戈兵

這種當時的龐然大物猶如我們現在的坦克打起仗來也就是幾百乘

效果:它的戰士殺傷力絕對沒有它的碾壓殺傷來的大,我認為恐嚇作用大于實際士兵的殺傷一旦碾入密集步兵群可想而知的效果了

相對來說同一時期的歐洲戰車是裝甲車的話,秦的就是坦克了.

當然經濟能力擺那的,歐洲同一時期全部人口才和秦相當.

特點:恐怖的碾壓效果,恐嚇作用,另敵步兵迅速退散

兵種七:百人丈弩

最神秘的武器,主要是由于沒有出土實物的關系,但卻確實存在

里出現過大弩,無非是三五個人一起拉的

里出現過強弩,專門射殺敵方主將的,當然因為是神話所以不要相信那家伙一個人真能拉的動那東西

我這里說的百人丈弩是指一個方陣(相當于一個排)的人來維護,搬運,拆卸,射擊用的大型弩,作用應該等同于投石車,但透石車的石頭走的是拋物線,而弩箭走的幾乎是直線,也就是說弩精確度遠大于投石車!

因為這龐然大物沒有出土過,所以我們在這里也只能猜測了,但歷史上秦的確是大量裝備了這種攻城武器的!

特點:穿透作用極強,用于消滅敵步兵群,主帥,破城牆.

參考:(可悲的三件事)

秦的兵役制度(我們今日都沒做到)

終身職業制軍人

秦人之所以強大,在于他的武器,還在于他不同于六國的兵役制度

秦士兵就是士兵,一輩子是士兵,整天練功夫,而其他六國的士兵沒有戰事時都是農民,有了戰士才召集起來,所以秦滅六國可以說是正規軍與保家衛國的農民軍之間的較量,結果可想而知.秦人口500萬,地處戰國偏遠地區,長平之戰以400萬人養一只100萬的部隊持續一年之久.

秦法制:(以身試法了)

秦滅六國時期的法制基本是商殃所確立的,法制嚴格到了殘酷的地步舉一例:商殃秦國混不下去了,見勢不妙,開溜,途徑一客站,他的法典里規定在客站留宿均需登記備案,以防犯人潛逃.好麼.自己登記了,第二天就被抓了可悲的一件事.

秦戰馬:(快絕種了)

河曲馬與內蒙古三河馬、新疆伊犁馬被譽為中國三大名馬

秦人養的是河曲馬,所用戰馬高度一致,河曲馬使秦400萬人養活了

100萬軍隊的長平之戰的有利的運輸保障,不然千里之外的秦百萬部隊的糧草供應會成為戰敗的唯一理由,河曲馬耐寒,體力好,耐高原氣候影響.

最後一次大規模利用河曲馬做戰是對印自衛反擊戰,由于高海拔路途遙遠,運輸困難,河曲馬對那場戰爭起了決定性的影響!

可悲的是今日的河曲馬不過2000匹,而且品種質量開始下降

至今沒有任何記載的謎團

關于歷史上秦軍主力的去向,那支征南蠻的精銳,按照史料證明:50萬主力軍的確沒有回去,第一點:秦二世征集修陵墓的10萬努力和犯人抵擋了陳勝吳廣的起義,而非用秦軍,這表明國中無主力,第二點:唯一參加平亂的秦主力也不是這只部隊,應該是各地調來拼湊的中央軍,要不也不會被項羽一戰就滅了,然後坑殺(戰斗力不高)

始終沒分析明白當年趙佗帶領的那50萬秦主力部隊的去處.公元前210年左右,秦滅6國.趙佗領秦主力軍50萬南下爭蠻失利,隨即修靈渠,它溝通了灕江.當時在南方的50萬可都是秦步兵精銳啊,他們不回去對于後來的決戰影響很大啊,但為什麼農民起義他們不回防.如果說他們听趙國人趙佗的命令不回去是不合理的解釋,第一:趙是異族人.第二:秦法之嚴,軍令如山.

但後來楚漢相爭這只部隊哪去了?被蠻人滅了?50萬精兵不是說滅就滅的吧?

秦軍的矛兵采取方陣作戰,密集程度超過馬其頓方陣,只穿輕型甲冑或者不穿甲冑,同時也不使用盾牌。秦軍騎兵並不參與主要作戰,也並不重視騎兵,騎兵在秦主要起到的作用是突襲和護衛步兵。

秦軍同時還重視遠程武器的使用,而且非常注意打擊對方有生力量,在每次作戰之前如果時間充足,一定會用弩或者車載弩將對手的陣型沖垮,然後步兵在騎兵護衛下迅速跟進,極少數情況下步兵在沒有遠程武器支援下進行方陣消耗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秦三世最新章節 | 秦三世全文閱讀 | 秦三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