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一個林妹妹 二 黛玉辭父入京都 初入榮府細儉行

作者 ︰ 剪水為衣

大約半個月後,那遠在千里的京都賈府外祖母家得到消息,特派人來親自祭拜姑母,順便按賈府老祖宗賈母的要求,接黛玉去京都。消息傳到林府時,那林如海接待了賈府的人來,周詳地安排了,乃欲喚黛玉前來。

唯一的兒子三歲上就夭折,如今情意繾綣、天仙般的夫人也留不住,林如海顧影自憐,看著自打會吃飯時就會吃藥的小女兒,瞻望前程,悲從心起,逐听從岳母的囑咐,要將小黛玉送往那京都繁華地賈府里寄養。從姑蘇到那中都之地,千里之別何年何月能相見!林如海自嘆此生淒涼,老景難保,可也出于愛女心切,沒奈何作了舍痛割愛的決定。

偏這一日,有黛玉的老師名賈雨村者,剛好也要順路投到中都的族門賈府去廝混一官半職,林如海听得消息確切,當夜即喚小女來前,鄭重囑咐︰

「玉兒呀,汝父年將半百,晚景不多,更別提續室之意。所以只有你年小多病,實在是心頭一大疼呀!」新喪的林如海看起來頹唐不振,肅穆淒清。

那黛玉年方十二三,卻自小聰穎異常,往日承父母歡愛甚多,知道此刻自己在父親心目中欲舍難分、欲求不得的痛苦。于是,丁晴怔了怔,沉吟了一會才斟酌著答道︰

「爹爹,你不要多慮。你如有什麼話需要囑咐的,但說無妨。」

听了這話,林如海不由得仔細打量了一下久病剛痊愈的女兒,只見她依然瘦弱單薄如常,只隱隱的有了一絲的增長。打動人的是她有了絲許紅潤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頑皮嬌憨,而是冷靜之中自有一份然自守之氣,這凜然不哀而自有剛氣的神情,不由得叫林如海怦然心動︰想不到喪母之痛,使得女兒一夜間長大,自身的力量剛強了!這真是叫人可喜,身心甚慰呀!于是,他開口道︰「你也知道為父的艱難,無法親自教養你,如今你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外祖母及舅兄再三書信囑托,車馬安備,要接你隨了過去,不知你意下如何?」

黛玉听了,忙點頭答應︰「爹爹你說得極是。只恐我如今這一去,千里之外一時難見爹爹面,不能盡孝身邊,每至心里念及,莫不傷心至極!」

那林如海听了,忙忙的掩頭扶額,口中嘆道︰「孩兒你快別說了,只管放心去吧,你還小,體弱多病,千萬莫作離家念想,但只照顧自家,不受風寒,不欺飽暖,自由自在,他日相見時孩兒長大,則莫不甚慰我心了!」

黛玉亦忍不住淚眼盈盈,雲鬢低垂,咽聲答道︰「我本不想離開爹爹的,奈何為減爹爹顧盼之憂,不能不就此答應了!如今只希望天佑爹爹,母魂護之,望爹爹自多照顧,早晚風寒加衣,飲食起居依寒暑易節而變,不得疏怠懈倦了自身才是!」

林如海听了,細細打量女兒話語,大不似往前,也甚不是十歲孩童所說,這才感嘆厄運來時,造化弄人,想不到自己有了一個這般聰穎異常、淡定然的女兒,那戚戚悲離之心思減了大半。

實際上,林如海哪里知道,這黛玉正是二十一世紀丁晴穿越而來,她熟知紅樓書中每個細節,如今有幸作了那萬人皆仰的女主角黛玉,怎能不好好表現一番呢!

當下,父女二人依依話別,深情囑咐,互期相見之時。是夜綿綿話長,只恨光陰如拋梭,不知不覺竟至中夜,轉瞬天明。

清晨早起,父女二人即檢視行李,最後細細審視一遍。黛玉即辭過父親,執手握定,務必三月一書信,半年一探視,不得倦怠疏忽耳!一會兒賈雨村到來,林如海又囑定了行程勞頓歇息之事,細具難述!終于听得榮府中幾個僕婦家人在催道︰「老爺,快放手,讓小姐早日登程,各自歡好!」林如海這才松過黛玉的手,黛玉亦轉眼雙眼迷離,珠滾淚落,紛紛如斷線珠子。林如海哪見得這般光景,忙揮手,「快去!快去!別耽誤了你的前程!」黛玉這才轉身過去,一步一挪,攜了女乃娘婆子,並榮府人登舟而去。

風雨亭上,林如海瘦削的面孔清肅淒涼,眼望腳下滔滔流水,載著那雕梁畫舫的大船遠遠駛去,目光只追趕著那立在船頭,遲遲不進舟去的淡紅身影。她那似蹙非蹙的含愁目,此刻如江邊似有非有的蒙霧,難以分辨。幾只孤單的水鳥無聲地在水邊掠過,展翅飛翔,目光隨著那一扇一扇的翅膀,不由得浮想連翩。

那淡紅色衣衫的人兒,俊眉雙蹙,只在心里默默叨念,從今後,只道是流水無情,此去千里,歲月催人老,爹爹你不能道不孝女兒無情了。

不說江上行船風多浪急,沿途風景過盡千帆皆不是,只略記不提。卻說半月後,黛玉一行終于到得中都,棄舟登岸時,那榮府早得了確信,打了轎子並拉行李的車輛候著。黛玉因早知道,她這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系富貴非常之戶。這幾日見到的幾個三等僕婦,吃穿用度皆同半個主人,何況今至其家!而自己初次來到這陌生環境,亦如孤雁離群,于是心內早打定了主意,決意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只暗中看別人行事,時時注意觀察他人的行為舉止,暗中觀察比較,取其長處,拋其鄙俗,好為自己將來出言行事作例比,一步步想計策。

自上了轎子,進入城中,黛玉從紗窗向外瞧了一瞧,見街市之繁華,人煙之阜盛,果然系匯聚鼎盛之地。當下暗思,如此煙火繁華之地,以自己前世聰穎異常,恃才傲然出眾,日後何愁不會自食其力,以安身立命乎!

當下想時,轎子已進了那書有「敕建寧國府」大匾的角門,外祖母家到了。轎夫抬進去,走了一射之地,將轉彎時,便歇下退出去了,後面的婆子們已都下轎了,趕上前來。另換了三四個衣帽周全十七八歲的小廝忽抬了一會兒,至一垂花門前落下,黛玉皆眾婆子抄游廊,過穿堂,轉過紫檀大理石插屏,最後才來到正房大院前。那正面五間上房,皆雕梁畫棟,兩邊穿山游廊廂房,掛著各色鸚鵡、畫眉等鳥雀。那台磯之上,幾個穿紅著綠的丫頭見了,便忙都笑迎上來,一邊伶俐地說︰「剛才老太太還念呢,想這會兒該到了,這不到了!」于是,三四人爭著打起簾籠,一面听得人高聲回話︰「林姑娘到了!」

黛玉方進入房時,只見兩個人攙著一位鬢如霜的老婦人迎上來,黛玉知他是就是賈府祖宗,書中的外祖母,忙上前拜見,卻早被賈母一把摟入懷中,心肝兒肉叫著大哭起來。黛玉知道她哭的是她的女兒的早逝,不由得悲憫之情再度襲來,也陪著哭個不停。見老祖母傷心痛哭,底下所有人無不都掩面涕泣,哀聲一片。哼,他們中有幾個人是真的在為黛玉和她母親傷痛呢?正自悲傷的黛玉清醒過來,不由得自己先擦拭了淚水,偷眼打量一下,甚覺無趣,自己先撫了賈母的肩︰「姥姥,請別哭了,從此以後,你見了我自與見了女兒一樣!」一句話說的那賈母悲聲停住,心疼地緊緊執了黛玉的手,看著面前還未長大的小姑娘,不由得欣慰異常︰「難得我兒這般懂事乖巧,出言大方,令人疼愛至極!」當下賈母一一把身邊的大舅母、二舅母、珠大嫂子指點給黛玉,黛玉一一拜見過了,一一回曰︰「以後恐多添煩惱了,望多看照!」眾人皆贊黛玉年紀雖小,懂事若此,念其母先逝,眼中不由得又多了一份憐惜。

一時,听得賈母說︰「請姑娘們來,今日遠客才來,可以不必上學去了。」不一時,只見三個女乃嬤嬤並五六個丫環,簇擁著三個姊妹來了。黛玉知道那最前一個肌膚微豐,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的是二姐迎春,看她溫柔沉默,觀之可親,恐性格懦弱,日後難免被人欺負,不由得對她多望了幾眼。那第二個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的是三姐探春,因其膽識非凡,有主有見,日後雖遠嫁他方,卻自己的聰明智慧能保住自己女性尊嚴,從而受夫婿寵愛過上好生活,是眾姐妹中最難得的人才,這時一見之下,不由地先生了幾分親近、和悅,心底下決定了,此後自己要多與這位三姐來往,學上幾手治家本領,好為自己與寶玉的姻緣有定打下基礎,並要憑自身力量過上自足的生活!那第三個年紀還小,身量未足,形容尚小,是四小姐惜春,黛玉知道她畫得一手好畫,日後要作大觀園長卷的,只可惜了那富貴小姐出家的將來,不由得心生憐憫。可是,轉念一想,出家又有什麼不好呢?如果按書上說了,紅樓夢演繹的賈府從今走向沒落的故事,最後難逃一個飛鳥各投林、白茫茫好干淨的下場,那時,難說清淨出家,獨守青燈,一捧黃經又何不是一件好事?!

當下黛玉與之相見廝認了。眾人都見黛玉年貌雖小,然舉止言談不俗,顧盼神態之間自有一段風流淡雅態度,並不象聞說中怯弱不勝、嬌弱非常之態,不由得心中好奇。只試探地問了︰「听說姑娘出生來體力嬌弱,不曾斷藥,不知現在所服何藥?」黛玉(丁晴)一怔,即答道︰「藥原是常吃的。只這幾日舟中行路倒一時疏忽盡忘,不吃藥倒也沒覺的沒什麼不奈何。」眾人「啊」了一聲,也皆稱奇了,也有勸解恭喜說︰「那樣不就好了,身體一好人就全好了!吃什麼勞什子藥,姑娘以後只待和姐妹一同看待了,玩耍吃喝隨便。」那賈母更是歡喜,听了這話,忙傳快上茶果,說姑娘遠來,還未曾洗塵呢。那黛玉也不客氣,只當大家都在檢驗她這不吃藥了的話是真是假,淨過手臉之後,只抓了果子餅疏自顧大嚼起來,一旁也讓過眾姐妹及諸舅母,大家見此情形,才知她說的是實,心里也一時歡喜。\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天上掉下一個林妹妹最新章節 | 天上掉下一個林妹妹全文閱讀 | 天上掉下一個林妹妹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