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使命 第二百三十九章 會議爭吵

作者 ︰ 而山

會場氣氛有點壓抑坐在圓桌周圍的幾位哪位不是在各自國家乃萬萬人之上的人物?俄皇亞歷山大二世、奧斯曼皇帝素丹哈米德二世在本國更是至高無比上的至尊。

林逸談笑之間揮灑自如各國高貴的腦們進退失據情緒失控坐在林逸後面方陣里的中國參議員李鴻章感慨萬千他以前何曾見過西歐列強腦?他連在列強的使者面前都不敢大聲說話更何況面對這些列強至尊者了。

「亞歷山大陛下的建議很有趣!我同意!」林逸遙向俄皇示禮。

亞歷山大二世一直在捕捉林逸的目光雖然他對中國人恨之可食其骨但終于能被強大中國的主席——林逸正眼看上一眼他還是感到一絲激動他忙含笑向林逸表示友好如果因此能與林逸私下會晤一次就更妙了。

會議終于還可以繼續下去法國總理法里奧想起古斯特將軍的話︰中國人從來不會因為談判而停止進攻但中國一旦簽下協議便一定會遵守。

與其這樣爭執還不如趕快磋商法里奧與左右兩邊的英國相皮懷特和西班牙相南費利爾耳語幾句同意道︰「我們願意就最終的全球和平的目標展開協商!」

西班牙相南費利爾馬上接口︰「我提議就目前各方的實際控制區域為基礎展開停火談判!」

他的話馬上遭到許多國家的不滿俄羅斯損失一半以上的土地心痛肝痛奧斯曼土耳奇帝國國家四分五裂國境內屢被聯約軍穿透他們國已不國。但也有幾個國家很高興日本就是其中之一他們現在還佔領著朝鮮濟州島而且他們目前還有兵在澳洲。

俄皇亞歷山大二世要求︰「偉大的俄羅斯應該恢復其遼闊的疆土!」

奧斯曼土耳曼素丹哈米德二世堅持︰「奧斯曼土耳奇帝國必須保持國家的完整性!」

英國相皮懷特出言道︰「現在不是還在談嗎?一切結論等磋商之後方知曉!大家要有耐心!」他暗罵你們可惜自己的領土我大英帝國還愛憐自己的領地呢!

林逸好笑這些人也不問問別人的意見就想要這要那。他冷冷道︰「請諸位面對現實你們用槍炮得不到的東西更別想用嘴巴得到!」

俄皇亞歷山二世清醒過來想想中俄之間秘密進行的外交部長級和平談判他現在的要求無疑叫痴人作夢。

日本相山田俊秀一直認真觀察著林逸他驚嘆于林逸的氣勢如果拋開中日兩國的敵對關系他十分願意與林逸成為朋友。「我日本國願意主動退出濟州島與鄰邦中華民族共和國永世修好!」他高姿態道這是他第一次言。

林逸不置可否其它各國驚訝日本的反應只有山田俊秀自己知道日本國受到中國的壓力有多大濟州島丟失是遲早的事如果能以小小的濟州島換來與中國的和平那是完全值得的。

法國法里奧總理道︰「法蘭西願意放棄對印度支那聯邦的控制權!」

西班牙相南費利爾道︰「西班牙同意放棄對菲律賓的控制權!」

英國相皮懷特跟進︰「大英帝國願意放棄對東南亞的控制權並同意與中國就澳洲、南亞次大6的控制權展開談判!」

見各國都作出讓步俄皇亞歷山大二世沮喪道︰「俄羅斯願意放棄鄂布河以東地區!並承認西伯亞國、北冰國、興安國三國!」

聯約同盟國五國所作出的承諾都是對中國而言的德國人悲妒交加他們一直在與中國爭奪新約同盟國的領導權從今天可以看出中國才是真正的強國。奧斯曼土耳奇皇帝素丹哈米德二世悄悄地把椅子向中國的位置移了移而東盟代表陳英德則紅光滿面中國的光彩就是東盟的光彩中國的強大就是東盟的強大。當然西歐列強對東盟的承認也是他真正高興的原因。

大家再一次把目光聚集在林逸身上他們期待中國肯定的答復。在他們的眼里他們主動作出這麼多的讓步中國人應該淚流滿面、感恩戴德地感謝他們。

林逸莞爾一笑︰「尊敬的皮懷特相澳洲與南亞次大6的問題就不要再成為我們的話題了!」

眾人不解這是什麼意思皮懷特心冷︰「林主席!你這是什麼意思?」

林逸臉冷道︰「澳洲與南亞次大6實際已落入我人民軍的控制之中還有什麼好談的?」

皮懷特氣極而笑︰「澳洲還有我聯約軍五萬余人他們還控制著澳洲島三分之一土地南亞次大6還有我聯約軍四十余萬大軍他們還控制著印度半島二分之一的土地怎能說就是你們的了呢?」

林逸自信道︰「澳洲殘敵只能坐于待斃我人民軍佔領全島指日可待;南亞次大6四十余萬聯約軍被我重兵層層包圍想突圍逃生難于上空他們的覆沒也就是近日之事!」

各國也不想想他們作出的讓步都已是中國早就控制的地方要他們作這種順水人情干什麼?只有日本人的讓步才是真正實質性的讓步但中國又豈會輕易饒過出爾反爾陰險狡詐如畜生般的日本人?

眾人面面相覷那有如此蠻不講理的道理?不想還有更令他們震驚的林逸突地站起來︰「中國的要求︰各國完全退出亞洲!」

第一次世界大戰因何而起?就是為了爭奪中東的石油中國的這個要求誰能答應?馬上會場上吵翻了天紛紛指責中國就連德國亦對中國有諸多不滿他們知道這個「各國」一定包括德國東盟當然幫著中國了奧斯曼土耳奇因中國這個提議對他有百利而無一害也鼎力支持中國現在他們終于現中國才是他們可以依靠的大樹。

會議在爭吵中休會上午沒有達成任何協調。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國家使命最新章節 | 國家使命全文閱讀 | 國家使命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