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使命 第八十章 力量對比

作者 ︰ 而山

新約國與聯約國相互宣戰後一些地方已在激烈激戰一些地方劍拔駑張戰爭一觸即。看小說我就去明里暗里兩大軍事集團都在加緊擴充軍備都欲使己方不至輸給對方就總的來看交戰雙方經濟、軍事力量對比聯約國佔優勢。

1875年英、法、俄、日、西五國(含殖民地)總人口約9.8億人戰爭動員令布後6軍兵力達多萬人;德、中、奧三國(含德國殖民地)總人口約6.7億人戰爭動員令完布後6軍兵力為7百多萬人(主要中國並沒有進行全國總動員)。

軍事力量對比︰空軍新約國強于聯約國德國有飛機架奧斯曼土耳奇有32架中國有架各類飛機;英國有飛機架法國有架俄國有架西班牙有架日本架;海軍則聯約國強于新約國聯約國海軍編制內有各種水面艦艇1573艘新約國海軍編制內各類水面艦艇僅多艘。——美國飛機架——各類艦只454艘。

在其它方面近幾年隨著各種新科技、新生產工藝、新能源的展和應用世界主要國家的各項工業生產指數成幾何倍增長綜合國力得到大幅提高但從總體來說聯約國還是大大強于新約國。

鋼產量︰英國萬噸、法國萬噸、俄羅斯萬噸日本萬噸西班牙萬噸;德國萬噸、奧斯曼土耳奇5o萬噸中國萬噸。——美國萬噸。

煤產量︰英國萬噸法國萬噸、俄羅斯萬噸、西班牙噸日本萬噸;德國萬噸、奧斯曼土耳奇萬噸中國萬噸。——美國1.5億噸。

石油開采量︰英國萬桶法國萬桶俄羅斯萬桶西班牙萬桶日本2o萬桶;德國萬桶奧斯曼土耳奇萬桶中國萬桶。——美國萬桶。

電力︰英國億度法國億度俄羅俄億度西班牙億度日本9o億度;德國億度奧斯曼土耳奇1o億度中國億度。——美國億度。

汽車︰英國21萬輛法國25萬輛俄羅斯11萬輛西班牙9萬輛日本6萬輛;德國22萬輛奧斯曼土耳奇2萬輛中國5o萬輛。——美國3o萬輛。

電機產值︰英國3.2億美元法國2.4億美元俄羅斯1.1億美元西班牙萬美元日本萬美元;德國2.8億美元奧斯曼帝國萬美元中國3億美元。——美國4億美元。

工業總值︰英國億美元法國億美元俄羅斯78億美元西班牙65億美元日本6o億美元;德國115億美元奧斯曼帝國3o億美元中國135億美元。——美國128億美元。

國家綜合實力排名︰英國第一美國第二德國第三中國第四法國第五俄羅斯第六西班牙第七日本第八意大利第九奧斯曼土耳奇第十七。這里排名有所上升的是美國、中國和日本其中美國得利于歐洲大量的移民日本得利于美、英的鼎力扶持中國完全依靠自身展。

以上統計數據全都包含了各國海外殖民地的工、農業產值中國因沒有殖民地所以排名吃了點虧。

中國、德國、奧斯曼土耳奇帝國三國新約簽訂生效後公元1875年1o月13日林逸召開第一次軍政綜合會議這是有關中國整體戰略布局的討論會議重點討論中國與盟國之間的戰略配合問題它將決定中國今後的戰略進攻方向。

秋風習習落葉飄飛北京香山的楓葉又紅了。在南單街九號綜合會議大廳里政務院與軍事委員會各委員們喜笑顏開心情愉快新約的簽訂是中國外交的巨大勝利德國與奧斯曼帝國的參戰使中國對五國的戰爭壓力減小了而對最後勝利的把握則增大了。

「各位!我們開會!」林逸笑容燦爛他很欣慰劉汝明不辱使命終達成最初的戰略設想。

與德、奧土兩國結盟後林逸並沒有讓劉明汝回國而是讓劉汝明長期留在德國領導中國對歐洲的一切事務包括軍事、情報、外交、經濟、工業、文化、教育等主要協調與德奧土兩國的配合工作。看小說選更新最快的

「新約的簽訂我們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盟國今後我們做事目光要放遠些了不能還只是盯著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算收成得考慮盟國之間的配合與協調大家說說看今後我們怎麼與盟國配合?」林逸作開場白。

「林主席說怎麼打我們就怎麼打!」黑龍江方面軍司令魯萬常上將大大咧咧吼著粗粗的嗓門第一個開腔透著一股真誠與直率。

此次軍政聯合會議討論的是國家整體戰略問題所有的軍政委員悉數參加就連在前線作戰的胡野林、魯萬常等人也于百忙之中飛了回來。

魯萬常的話等于沒說林逸白一眼氣得夠嗆暗罵︰「什麼都由我來想都由我來說哪還開這個軍政會議干什麼?」

可偏偏有人應和魯萬常的話且比魯萬常還懶惰還白痴!國防部長朱昊還一本正經呢︰「仗怎麼樣能打勝我們就怎麼樣打?」

「這些人怎麼這樣啊?平常看他們在下面蠻精明蠻有辦法的啊!怎麼這會個個像豬頭似的不清白了呢?」林逸暗暗苦恨。

其它人個個不作聲齊望著他。林逸無奈只得指名︰「吳命陵部長先說說看吧!」如果沒有魯萬常開頭的那句恭奉話可能早就有人言了絕不會出現這種冷場的場面。試想都有人說听林逸的了誰還敢表看法?

戰略方面的研究是總參謀部的工作內容之一。參謀部部長吳命陵本想第一個言也應該由他來言可誰知魯萬常那個欏頭青搶了「頭彩」他便不好作聲了但他知道最後還得由他來說。

吳命陵早有準備從公文包中掏出一份文件打開後緩緩道︰「有關與盟國的戰略配合問題總參謀部戰略研究所與臨翼研究中心各提供了兩套方案綜合後如下︰第一套方案先解決俄羅斯德國由西向東進攻俄羅斯中國由東向西進攻俄羅斯奧斯曼帝國由南進攻俄羅斯三國于俄羅斯東歐平原會師這一套方案是我們所力主的;第二套方案是德、奧土兩國由西向東進攻中東中國由東向西進攻阿富汗三國會師于中東或會師于伊朗。這兩套方案的目的都是為了打通新約國三國之間的聯系。」

很顯然第一套方案對中國大大有利德國與奧斯曼帝國進攻俄羅斯可以為中國減少許多的壓力大家紛紛附和第一套方案。

林逸卻苦笑搖搖向大家潑出一盆冰水︰「第一套方案雖然美好卻不切實際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罷了。」

大家疑惑地望著林逸不知所以只有吳命陵等少數幾個人有著清醒的頭腦暗暗在點頭。方案不是由中國一國來定需三國共同協量但以德國為主因為三國新約中規定三國以德國為主。對于這種虛名在新約討論中林逸指示劉汝明不必計較太多。事實上所達成的協議願不願意去履行還不得都由自己決定?

林逸語重心長道︰「宣戰不等于開戰!德國西面海上南面6地上面臨著英、法兩國巨大的壓力他們會主動進攻俄羅斯挑起戰火為自己增加負擔嗎?俄羅斯東面受到我人民軍的巨大壓力他們會主動進攻德國為自己增加一個強敵嗎?因此兩個各有所累的國家雖然宣戰卻一時不會開戰。另外從德國自身的戰略出德國人最迫切也最現實的不是與我們打通交通線而是與奧斯曼斯土耳奇帝國連接起來種種理由表明你們說我們是不是一廂情願了?」

大家恍然點點林逸接著說︰「俄羅斯地處北極天寒地凍不適宜長期作戰一年到尾就那麼幾個月可以進攻這又能推進多少公里?況且俄羅斯龐大人口眾多軍力強大中、德、奧土三國想要打通交通線不知何年何月去了?想要先解決俄羅斯更不知何年何月去了?這些是不是說明第一套方案不切實際?」

對于俄羅斯寒冷的天氣沒有幾個人能有深刻的認識但魯萬常與胡野林卻有切身的感受他們面容肅然。吳命陵與林逸持一樣的觀點深以為然︰「我也是這樣想如果德國人要進攻的話他們選進攻方向應是奧地利而非俄羅斯!」他停頓掃一眼充滿強大自信道︰「我來開會時總參謀部機務室正在接收從德國總參謀部來的電報請大家稍等片刻我們很快就會知道德國人是怎麼想的了!它應該不出林主席的預料之外!」

對于第二套方案大家不甚滿意讓中國與德、奧土兩國在中東會師不是增加人民軍的負擔嗎?第二集團軍司令古華上將忿忿道︰「中國東面要面對日本人南面需應對英國人、法國人、西班牙人西北面要頂住俄羅斯人壓力何其重?怎能再往我們肩上添包袱?暫且不說人民軍能否突破英俄兩國在阿富汗設置的防線就算人民軍成功突破後讓人民軍順利進入中東或是伊朗不是讓中國面對更多的英、法、西三國的部隊嗎?中東是歐洲的東大門英、法、西三國要想增兵調度那是很簡單的事那可不像東南亞一樣半月也增調不過來一個兵啊!」

新疆方面軍司令胡野林上將同樣不滿︰「打通中東交通線後從中國——阿富汗——伊朗——中東這條漫長的交通線中將面臨著艱難而凶險的考驗隨時有可能遭到當地民眾的偷襲、破壞或是遭到北面俄羅斯的腰斬去年人民軍西進失敗就是明證!」

這時會議廳的房門被輕輕打開總參謀部格恩威上校送來電報。

吳命陵接過電報細細看著會廳安靜下來大家靜等他的通報。

好一會兒後吳命陵揚起頭︰「這是德國總參謀部來的電報內容大致是︰德國準備進攻奧地利打通與奧斯曼土耳奇之間的聯系然後聯合進軍中東他們要求中國由阿富汗往西攻與他們會師于中東;德國要求中國提供飛機、坦克、電力、制造業等方面的技術;德國要求中國與他們一起向奧斯曼土耳奇帝國提供各種軍事援助包括培訓軍隊、派遣教官、軍事技術、基礎工業、國防資金等方面的援助。」

「豈有此理全是他們自己的要求沒有考慮一點我們的感受!」軍情部部長李滿江憤怒「沒有我們一點好處這種盟國要來有何用?」

「不用理他們我們先解決東面的日本或是南面東南亞的英、法、西再說!」海軍政委周炳坤憤然道。

「要麼我們減輕對英、法、西三國駐東南亞軍隊和英駐阿富汗軍隊的逼壓單獨解決俄羅斯後再說讓德、奧土與歐洲其它國家先耗著。」國防部長朱昊附和。

大家听完電報的內容十分來氣不由都做著自私的打算。

林逸揮揮手讓大家安靜不足為怪道︰「雖然國與國之間結為同盟但誰都還是以本國利益為最上不見聯約國中俄羅斯也不主動挑起與德國人的戰爭嗎?」

接著問︰「大家說說看在德國人的要求下我們該怎麼辦?我們既不能在結盟之初便駁了德國人的面子也不能做有損自己利益的事!」

政務院副總理劉昌浩同意軍情部部長李滿江的意見軟軟道︰「我們還是先打了東面的日本再說!」對于日本他有一種仇恨他的一個從小玩到大的堂弟在濟州島中戰死。

林逸自嘲一笑︰「如果我們的海軍足夠強大我倒還真想先解決了東面的日本再說呢!」

在朱昊的眼里西洋國家是一丘之貉不分德國、英國還是法國他狠狠道︰「要不拿下東南亞解除南面之危再說?」

林逸搖搖頭︰「現在在東南亞投入巨大兵力並不劃算只是為了切斷日本與歐洲的貿易線嗎?」

這也不行那不行?難道還真應著德國人往中東打了?大家不由望著林逸等待他的答案。

魯萬常性躁問︰「林主席!您說怎麼打?我們听您的!」又回到了他會初時說的話不想他還真有先見之明呢!

林逸默默不語慢慢站起來走到地圖前手拍在一大塊地方豪氣沖天道︰「先打印度!」

眾人大吃一驚失語成聲︰「印度?」然後聚目注視地圖上的南亞次大6浮想翩翩。

總政治部部長龔敏問︰「林主席!為何是印度?」

林逸不直接回答轉而言其它望著政務院總理潘文華問︰「我國的鋼產量是多少?」

潘文華莫名其妙不知林逸所問為何不過還是趕緊接答︰「去年的統計年產量是萬噸!今年可能會增長3o%!」

林逸點點頭又轉問總後勤部部長柳重中︰「柳部長!我國鋼鐵企業的生產能力是多少?」中國大型的鋼鐵企業基本集中在總後勤部五大企業集團中。

柳重中稔熟地回答︰「這幾年國家、民間對鋼鐵行業的投資力度很大生產能力成倍增長我國鋼鐵企業去年的產生能力已達萬噸!」

「大家听听!」林逸眼掃視一圈別有深意地問「我國鋼鐵企業有萬噸的生產能力可為何只產生出萬噸的鋼鐵來呢?是我們的生產工藝落後嗎?還是我們的管理不善?」

大家不知所以搖搖頭均不能作答不知其中為何因更不知這問題與今天會議的主題有何關系?

「告訴大家我國煉鋼煉鐵的工藝世界第一企業管理世界最先進可為什麼同樣產能的鋼鐵企業冶煉同樣數量的鐵礦石與世界主要國家相比我們產出的鋼鐵卻要少許多呢?」林逸輕敲桌問眼楮在會議掃來掃去「柳重中部長你來回答!」

柳重中點頭為大家解疑︰「我國生產工藝、管理水平、生產規模均居世界最前列可產量並沒能與世界各國拉開距離並且還出現目前這種產量大大小于產能的現象是因為我國采用的鐵礦石的含度低它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產量。」

軍情部部長李滿江問︰「為何我們不用高含量的鐵礦石來煉鋼呢?」

「這個問題只能由劉副總理來回答!」柳重中把球踢到別人身上。

政務院副總理劉昌浩苦笑︰「不是我們不想用而是我們沒得用。」輕嘆一聲︰「唉!世界上鐵礦石含量高、蘊藏豐富且易開采的地方有三個分別為︰南美洲的巴西澳洲的澳大利亞南亞次大6的印度。巴西曾經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它的鐵礦石為美國、西班牙、葡萄牙所壟斷;澳大利亞是英國的殖民地它的鐵礦石為日本、英國所壟斷;印度也是英國的殖民地它的鐵礦石為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所壟斷這些根本沒有我國的份我們又哪來的高含量的鐵礦石煉鋼呢?」

魯萬常憤悶他最恨世間不平事︰「又是英國什麼好事都給他們佔去了!」

「誰讓他們的祖輩走到了前頭呢?」林逸暗嘆回到主題︰「這就是為什麼我建議打印度的主要原因這種國與國之間的大戰打的是什麼?打的就是經濟!打的就是後勤!妄想殲滅敵人多少多少兵力就想迫使敵人投降的幻想請大家最好打消掉!」他擰緊雙眉︰「印度與澳洲是英國、法國與日本等國的工業命脈如果可能的話我還想進攻澳洲呢!」

試想想沒有了鐵礦石怎麼煉鋼?沒有鋼鐵怎麼造槍炮、軍艦?沒有了槍炮、軍艦那還不任人宰割?大家這時方明白林逸真正的戰略意圖一劍刺入敵人的要害厲害啊!眾人嘆服。

吳命陵順著林逸的意思進一步補充︰「佔領印度既可從印度洋上掐斷歐洲至東亞的航線又可由6路向西進攻進入伊朗到達中東這不也達到了德國提出的我們與其會師于中東的要求了嗎?」

眾人頻頻點頭林逸笑意盎然環視又說︰「印度是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其工農產值在大英帝國中所佔比例不少于2o%其經濟為英國東印度公司所掌控軍事與政治為英國駐印總督府所掌控。如果我們佔領了印度無疑如斬斷了英國五個經濟手指的一指對其絕對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另外佔領了印度不是也為我國的鋼鐵生產提供了極佳的鐵礦石原料來源嗎?」

佔領印度的重大意義講明後第二集團軍司令古華從軍事角度問︰「印度雖與我國6地相鄰但相隔的全都是高山雪嶺並不好進攻啊!」

林逸望向吳命陵示意他來回答。吳命陵會意侃侃而談︰「印度軍力孱弱不堪一擊所駐英軍也少不足為慮目前其大部分兵力被我第八集團軍牽制于緬甸西部我軍只需出動兩個軍便可橫掃整個南亞次大6。」他停歇片刻接著說︰「印度雖與我國為高山雪所隔但不需憂慮我們進軍的方向有兩個一為從緬甸西部進攻一為從南疆與西藏進攻。現在既然緬甸西部有英印聯軍堵防我們唯一可選擇進軍的方向便是南疆了。」

他抬頭向上神往道︰「由北向南遣一上將率五萬精兵越過喜馬拉雅山以泰山壓頂之勢咆哮而下不出半年便可橫掃整個南亞次大6飲馬印度洋!」

大家不由被吳命陵說得熱血沸騰原來印度大6這麼容易拿下的啊!

林逸對吳命陵能順著自己的思路瞬間做出如此判斷和部署亦甚至感佩服暗贊︰「吳命陵任總參謀部部長不虛職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國家使命最新章節 | 國家使命全文閱讀 | 國家使命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