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使命 第五十七章 有點擔心

作者 ︰ 而山

會場沉靜下來林逸舒緩氣氛放松軟道︰「當然!我們這樣撤退朝鮮人想法肯定是有的。看小說選更新最快的」接著嘴角露出一絲笑容望著潘文華吩咐︰「潘總理!政務院可以派出一個代表團去朝鮮作一下解釋工作我想他們也應該能理解我們的心情!」

潘文華點頭答應︰「好的!」看到林逸的笑意他的心稍安。

龔敏敏感不放心地問︰「我們這樣大踏步地後撤朝鮮人會不會倒向敵方?」他的擔心不無道理現在中國形勢的危急誰都知道世界上沒有人看好中國。

越來越成熟的政務院副總理劉昌浩回答︰「這個問題不用擔心可能朝鮮方面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們的國王同意把他們的太子派到北京大學來學習!」

大家都知道名義上為學習實為自願作人質。

「這還差不多!」大家滿意地點點。林逸心中則暗訝︰「還真有人干這種以人質取信的事?而且這些所謂的高級將領居然還幼稚地相信?」他苦笑著搖搖頭︰「算了讓朝鮮方面不用這麼做我們相信他們。」接著意深地反問︰「他們如果要反犧牲一兩個人又怎會在乎?何況我們是民主國家難道等朝鮮反了我們還真的把他們的太子殺了?」

大家佩服林逸的雄才大略劉昌浩點點頭又寬慰︰「大家不用擔心朝鮮人會反朝鮮朝廷里的大臣有8o%親中他們大多數都曾在中國學習過。」

吳命陵不以為然認為還是保守點好說︰「此事我們也不得不防我建議我們必須在漢城保持一定的力量!」

林逸側頭問︰「吳部長的意思是怎麼辦?」

吳命陵道︰「讓入朝部隊以保護作戰物料的名義在漢城附近駐一支五百人規模的部隊;另在漢城內需部署一支秘密部隊以監控朝鮮朝廷!」

林逸同意︰「可以!此事一定要高度保密以免引起朝鮮方面的猜忌!」

會場里很安靜但外面卻隱隱傳來民眾游行示威的吼叫聲林逸皺皺眉指著窗外道︰「外面民眾的情緒需要泄我們不能強行壓制只能適當疏導在這種時刻政務院應令新聞媒體引導民眾往反日抗日的思想道路上去而不能火上澆油地把民眾引到反對政府反對軍隊的思想道路上去這不利于國家的穩定不利于軍隊的對外作戰。看小說選更新最快的」

潘文華早覺得新聞媒體的報道太自由給政府造成的壓力太重馬上同意︰「我會令文化部召開一個由主要新聞媒體參加的討論會議!」

林逸截然否定︰「不是討論會議而是行政命令會議!」如果是劉汝明當政他不敢說這話也不可能獲得在座的人的支持。誰都知道誰惹新聞媒體誰便一身騷。

潘文華應諾︰「好的!」接著他提出另一個問題︰「林主席!有關中央議會議員提出對海軍司令部不信任案及要求追究部分失職將領責任的議案怎麼辦?」

林逸干脆︰「封殺它!」接著語重心長道︰「現在軍隊需要穩定軍隊需要信任軍隊才能有信心打敗強大的敵人!海軍不能再亂了否則我們將被自己打敗!」

待林逸停下潘文華猶豫︰「林主席!封殺議員們的議案可能有點困難因為這種對軍隊將領的撤換只要有三分之一的議員對某個將領投了不信任票那麼這個將領一定得下台!」

雖然有林逸的力保但羞愧得臉紅的海軍政委周炳坤上將還是如坐針氈。林逸不以為然道︰「每次與政府作對的都是青黨籍議員此事你跟平黨的石達開與鄉黨的李鴻章說說讓他們兩黨不要參與此事!石達開與李鴻章都是雄才大略之人他們會同意的!」

他揮揮手阻止潘文華再說轉換話題︰「我們還是說說日本事務吧!大家認為我們對付日本的最有效辦法是什麼?」

作為一個戰略研究家吳命陵最有言權毫無疑問道︰「當然是封鎖日本島切斷它與外界的任何聯系!」

林逸大贊︰「日本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他們的極大多數原材料都需進口而現在的戰爭已是熱兵器時代不是以前那種只要人多拿著刀箭就能取勝的冷兵器時代了現在的戰爭一切都需依賴鋼鐵我們只需斷了日本人的這種原材料供應途徑便可輕易獲勝。」

他掃視眾人一眼︰「完全封鎖日本島國需要強大的海軍顯然我們目前沒有這個實力但我們部分地阻斷日本的原材料供應還是可能做到的!」他笑望吳命陵︰「吳部長!對此你們總參謀部是怎麼考量的?」

吳命陵胸有成竹︰「日本原材料進口的途徑有四條一為北面從俄羅斯進口;一為西面從我國進口;一為南面從東南亞各國及非洲大6進口;一為東面從美國進口。這里面北面的俄羅斯因為自身戰爭的需要已大量減少了對其原材料的供應;我國因與其交戰當然將毫無疑問地完全停止對其的原材料供應。剩下的兩條供應途徑雖然我海軍實力受損失嚴重但還是可以對其南面的運輸線路進行有效的阻截而對于其東面美國方面的供應線路我們便無能為力了!」

說到美國林逸便不由自主地想到後世歷史上著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時的情況與那時何其相似?那時的中國懦弱只能被動挨打而現在的中國雖然面對的敵人更多但卻有強大的反擊能力。想到這里他不由地生出一種自豪感一種雄心壯志!

他霍地站起沉聲道︰「就照總參謀部的設想做!我命令︰全面對日本實施禁運;海軍致力于切斷日本的各條海路運輸路線;組建朝鮮方面軍司令部下轄第九集團軍的第三十六軍與第三十五軍、駐釜山部隊(6軍一個師空軍一個飛行團)第九集團軍司令伍則凱中將任方面軍司令並親臨朝鮮半島指揮作戰;總部加快第十集團軍的組建度務必一個星期之內組建完畢兩個星期之內部署到京津地區並籌建第十一集團軍;派出以劉昌浩副總理為團長的代表團訪問朝鮮協商一切事宜。」

散會後林逸留下總政治部部長龔敏與總後勤部部長柳重中。

「龔部長!你以軍委的名義派出一位將領加入到政務院訪朝的代表團中讓他與朝鮮方面協商軍事合作問題務必要求朝鮮三個國防軍歸于我朝鮮方面軍指揮他們可以派出一名將軍出任方面軍副司令。」林逸低聲交待。

龔敏鄭重點頭︰「龔敏明白!」

「去吧!早點把事辦好!」林逸道。

龔敏走後林逸又對總後勤部部長柳重中道︰「柳部長!軍工生產方面一定要抓緊我相信常規武器的生產你們不成問題我現在要求的是你們要加強坦克與運輸機方面的生產要在坦克的度、防護力、機械性能和飛機的載重量、飛行航程等方面加大研力度。」

柳重中道︰「林主席請放心這方面的研究我們一直未松懈過許多技術方面的問題早已解決目前面臨的問題只是一個實用的問題。」

林逸道︰「現在情況特殊試用期可以相應縮短問題可以一邊實用一邊現一邊解決!」

柳重中立正︰「明白!我馬上組織力量對新品的批量生產!」

林逸見柳重中唯命是從的模樣不由又有點擔心了忙強調︰「試用也是一定要搞的但各個方面做精做細後問題自然就少了。」

此後人民海軍與日本海軍在日本東南亞的航線上展開殘酷地撕殺戰雙方各有損失但人民海軍部分阻斷了日本此一航線的原料運輸。而對于日本東部的動輸航線由于海路遙遠人民海軍尚無能力只能任由美日勾結了。日本一直以來得到歐美國家的扶持英國與美國是其最大的支持者而美國又是給予日本最大實際支持的國家。

公元1875年8月18日北上增援東北的人民軍第九集團軍到達吉林省其先頭部隊第三十三軍馬上被調往松花江依蘭段參加對依蘭城的爭奪戰。此時人民軍與俄軍近七十萬人已在松花江三百公里沿岸的地方展開了五天的血戰俄軍憑借人數上的優勢逐漸佔據了上風。兩大主戰場︰哈爾濱方面參與進攻的十五萬俄軍已推近至離哈爾濱城不到十里處最近處已可直接用火炮炮擊哈城;依蘭戰場俄軍已成功渡過七萬人而人民軍第十一軍與第十二軍的進攻一直不順面對俄軍環繞依蘭城而構建的堅固防線他們徒嘆無奈。

第九集團軍增援部隊的到達令魯萬常長長地松了一口氣可沒等他計算好怎樣最佳的配用這四個軍便又接到軍委命令︰第九集團軍第三十六軍與第三十五軍轉調朝鮮半島第九集團軍司令伍則凱兼任朝鮮方面軍司令並親臨朝鮮半島指揮作戰。

魯萬常無奈除了大罵日本人的卑鄙無恥之外只能將就著使用剩下來的兩個軍了。他思前想後最後決定暫時不理會哈爾濱城里哭爹叫娘喊著緊急救援的楊誠志而把兩個軍全都投入到東部依蘭戰場想把東部依蘭城突入俄軍解決再說。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國家使命最新章節 | 國家使命全文閱讀 | 國家使命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