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之輔佐劉備 第二百八十五章 新野論勢

作者 ︰ 葉戀

長安劉備府邸。

6羽按照秦思雨的建議與劉備論起荊州的布防題及擔心曹操可能會針對關羽施以誘敵之計;而依關羽孤傲個性極有可能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由便宜行事之下中計結果引「骨牌效應」以致牽動甚至連累全盤政局。

於6羽的含糊其辭劉備沉吟了好一會兒。最後還是基於對6羽的信任答應親筆書信對關羽動之以情盼他遇事不要自作主張必須就近請教並听從徐庶的安排。

將書信遞交6羽後劉備道︰「子誠乃我軍股肱。我總感覺你此行非比尋常凶險難卜。這次就像上次那樣由文遠和叔至護送你去。」

6羽搖手道︰「不用了因為那樣一來反而顯得我們心虛更有可能因此把吳侯推到曹營一方。何況曹軍、孫吳若要動手應該只是打算挾制羽以要脅主公。如果要保護羽的安全不如讓文遠等領軍以為呼應比起在羽身邊還來得上算些。」

劉備還要堅持6羽又道︰「主公真的不必擔心。畢竟這次是吳侯親口來邀明處怎麼還須顧到臉面。還有以葳兒跟曹丞相的關系好歹我是他名義上的女婿他怎麼也要顧及應該不至於傷害羽的。」

良久劉備起身看向窗外徐徐嘆道︰「只希望子誠帶著江東小郡主平安歸來。」

6羽感受劉備推心置月復的真摯走到劉備身旁恭身道︰「主公放心我一定會的。」

七月十日在眾美妻依依不舍的送行下6羽帶著白素雅啟程前往江東。6羽還費心作了一番布置於天未拂曉便由「臨湖居」同時出了三輛同樣的馬車分朝潼關、子午道、武關而去。果然不久「暗箭」來報現每輛馬車都至少有兩撥人馬一路跟蹤。不用說那一定就是曹軍的「影衛」和江東的「玄風」了。

一切也如6羽所料曹、孫二方都在等對方先動手。相互牽制下加上6羽惑敵之計收到效果曹、孫始終沒敢孤注一擲的猜測6羽的真正路線放手一搏。

其實6羽走的是反方向由儻駱谷入漢中搭快船直到襄陽。由於行動迅等到「影衛」和「玄風」掌握到6羽的正確行蹤時6羽已安坐在新野徐庶家中。

對於由6羽所主導三大軍師的「放棄荊州」主張徐庶並不完全認同。劉備軍主要是以荊州為根基起家的同樣對它有深刻的認識和依戀。荊州原有南郡、江夏、南陽、長沙、武陵、零陵、桂陽七郡。到了東漢末年有城三十七、人口達二百四十余萬的南陽郡因破壞甚巨為有利恢復生產便於管理乃分出章陵郡(今湖北棗陽市南光武帝劉秀故里)。當劉備奄有全荊州後又從南郡分出襄陽郡於是才有荊襄九郡。

荊州四圍環山乃是地呈菱形的盆地由長江貫通而過形成兩個相對的三角形。

北部形勢險要地呈正三角而大洪山屹立於月復地分隔成三個相對獨立的區域由襄陽、江夏、江陵分處其間的往來通道上分布數處軍事要點。從襄陽向南沿漢水河谷穿越大洪山與荊山之間通道可趨江陵;有鐘祥、荊門扼其咽喉。從襄陽向東穿越大洪山與桐柏山余脈之間的通道可通江夏有隨州處其襟要。江夏與江陵間則以長江為往來通道巴陵是其咽喉另可沿漢水一線往來則天門、沔陽正處於俯瞰這條線路的位置。

這三個重心的形成緣於歷代以地理形勢為基礎的經營。荊州通過東、北、西三方與其它戰略要地生關系此三方均有延綿的山脈為險阻將荊北相對完整的圍起來。長江和漢水向這三個方向延伸至境外成為對外的往來孔道從而形成能進能退、可攻可守的態勢。三個重心分別面向三方對於進取來說存在著前進基地的問題;對於退守來說存在著防衛門戶的問題。所以無論進退都得經營好這三大要地。

「要定荊州必先定江陵;取得荊州欲圖東南必取江夏;鞏固荊州進窺天下則必鎮襄陽。」徐庶還記得當初6羽為劉備所作的規劃。當然6羽的見解來自「前世」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中湖廣方輿紀要序︰「湖廣之形勝在武昌乎?在襄陽乎?抑荊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以東南言之則重在武昌;以湖廣言之則重在荊州。」

大致上徐庶非常佩服6羽此一見解。因為作為一方重鎮襄陽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義在神州的地理形勢中既是東西之間的一個聯系樞紐又是南北之間的一個重要接觸要點。襄陽所處的南陽盆地本來就具有東西伸展、南北交匯的特點;歷來無論是東西逐鹿還是南北爭雄南陽盆地都是必爭之地。襄陽地處南陽盆地之南依托荊北通過漢水和長江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可以北出中原西入關中甚至經漢中而聯絡隴西。

以南北分峙來看南方的軍事防御線延綿三、四千里襄陽便處在這條漫長戰線的東南段與西北段之間的連接點上。因此襄陽作為戰略重鎮實已出了局部地域性而具有了全局性的意義。逐鹿天下者若領有襄陽經營是否得當足以決定在戰略上處於主動或被動。經營好襄陽足以協調整個戰線在東、西之間左右伸縮配合呼應協同作戰。

對於整個北方來說控制襄陽則可獲得兩個決定性的效果︰一舉截斷南方漫長的防線;控制長江上游之勢。這也正是第一次大會戰中曹丕以攻襄陽而化解整個戰場之危的緣故;因為得襄陽就能在戰略上保有進取之勢讓孫、劉無法結盟從而各個擊破。

就荊州與東南的關系而言則江夏是一大關鍵。以江夏為中心的荊州東部乃長江中、下游之間的結合部。長江中游的主要支流大多在這一帶注入長江使江夏成為水運交通中心和樞紐。長江中游由於兩側地形地勢之故除長江一水可通外並無其它暢通大道;加上長江出荊州後江面漸寬無險可扼這種客觀的自然情況遂使上下游間產生一種微妙的關系︰東南地區必須倚荊襄上游為屏障荊襄地區對東南卻具有一種天然的離心力。

在對抗來自北方的進攻時荊襄地區常常是作為一個單獨的戰區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而一旦形勢變化往往構成對下游地區的壓力。這種雙重的特性決定了立足東南的政權會力圖在對荊襄地區的政策上體現雙重意圖︰既要使其揮可靠的屏障作用又要將其威脅下游的消極意義降至最低。這也正是第一次大會戰中孫策會舍徐州、兩淮而謀荊襄的緣故。最後失敗的原因也正是因為甘寧拚死命堅守了江夏三個月之久。

以江夏為中心的地區作為長江中、下游間的結合部無疑揮牽制東南的重要作用。東南的勢力能否延伸到荊州保持久遠控制進而窺伺天下就取決於對江夏和周圍地區的控制。早年孫策於江夏西南的沙羨擊敗黃祖勢力才得延伸到荊州東南。在「前世」這也是赤壁之戰和襲關羽、據荊州的重要因素;孫權為鞏固上游曾兩度遷都到江夏改名武昌可知其對東南政權的重要性。

單就荊州的內部形勢而論其重心則在江陵。江陵地處江漢平原交通便利經由長江可以連通東西萬里。以江陵為中心北據襄陽南控湖、湘東連江夏西守西陵足以撐開荊州形勢應接四方。東漢初公孫述據益州部下荊邯晟建議公孫述盡轄下精兵遣將東出據江陵「臨江南之會倚巫山之固築壘堅守傳檄吳、楚長沙以南必隨風而靡。」

劉表初到荊州荊州名士蒯越也建議他「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

諸葛亮在隆中對策時對劉備分析道︰「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也。」

這種分析當時也得到6羽的肯定對劉備補充道︰「不守江陵則無以復襄陽、圖巴蜀、保江夏、固長沙。反之守江陵則可以開蜀道而守襄陽則可以援川、陝守江夏、九江則可以蔽全吳。蜀、漢、吳、楚並而為一則東南之守固矣。由西、南圍河北再遣將由西北出臨並州平城、晉陽等出壺關、上黨而脅鄴城則神州可一舉而定。」

但是現在6羽卻主張「借荊州與孫吳」無異於養虎貽患徒使三分之勢愈為鞏固大不利於一統之局所以徐庶才會那麼打從心里不同意對6羽道︰「誠如孔明所言荊南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乃用武之國。東流下為漢水漢沔之上以襄陽為都會西接益、梁與關隴咫尺北去河洛不盈千里方城險峻土沃田良水路流通轉輸無滯進可以掃蕩秦、趙退可以保據上游。同時沅、湘眾水合雲夢之波而輸之於江以江夏為都會乃扼東南之鑰故孫吳常意於此。加上豫章西江與鄱陽之浸浩瀚吞納而匯於溢口以九江為都會乃江東南撫山越西連荊、楚以抗中原之要憑。今若再與之荊、楚無異使鼎足之勢更為堅固一統之業恐非三、五十年能成。」

6羽道︰「你說的固然對但忽略了「人」的因素。孫仲謀乃梟雄之流以其務實個性除非以荊州固其志否則必投向曹營。自然以曹……就是葳兒的父親按他個性和郭奉孝的作法極有可能將淮、泗借與孫吳以為攏絡。對於江東來說有江、漢而無淮、泗國必弱;有淮、泗而無江、漢之上游國必危。屆時曹、孫聯盟成立再來一次聯手夾攻你我可有把握?」

徐庶正要回答6羽擺了擺手起身踱步道︰「我並非不相信你的能力只是周公瑾也不是易與之輩而且你還要考慮到二將軍。我想除了主公他是誰的賬也不買的。我和孔明還有點把握能對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義你恐怕很難讓他像子龍、興霸那樣听命行事呀!」

徐庶不由神色凝重起來。因為確如6羽所說先是周瑜之能並不亞於諸葛亮和龐統如果當初孫策不分兵荊南而是呼應曹軍集中力量猛攻江夏恐怕荊州早已丟失了。

其次是關羽孤傲又有自己的戰略考量屆時恐怕要花許多時間協調一旦貽誤戰機必會牽動大局。想著也只能苦笑以對卻道︰「即使我贊成了二將軍又豈會配合?你難道不擔心他一意孤行壞了大計?」

6羽從懷中取出一封信來遞給徐庶道︰「這是主公親筆信函如果必要時你就拿出來給二將軍過目。還有……」說著拿過一件東西放在茶幾上道︰「這物件也可能派得上用場你就先收著。」

徐庶看了也不由點頭笑道︰「虧你設想得周到。以這兩件東西一軟一硬二將軍也只好俯听命了。」

說著忽然管家來報說關平求見。

徐庶皺眉道︰「宛城要地坦之向來穩健輔佐二將軍正適合怎地輕易前來?莫非……」說著看向6羽。

6羽點頭道︰「不錯是我有要緊的事要吩咐所以才讓他兼程趕來。」

見到關平6羽竟然向徐庶告辭讓徐庶差點回不過神來好半晌才明白6羽並不打算告訴他什麼事。不過6羽在門口露出神秘的神色道︰「元直見諒我的師尊曾嚴嚴叮囑逆天而行必遭天譴。這次出門思雨又說了一次。所以……」

徐庶點頭表示諒解的笑道︰「原來子誠也識得天機。既如此庶反倒安心了。你們一離開我會依計而行你們盡可放心。」

在6羽和關平出西門同時也有三隊同樣打扮的人馬由東、南、北門而出。當然這還是6羽和徐庶的惑敵之計。在6羽進到江東的領地甚至進到建業城之前司馬懿的「影衛」和江東的「玄風」果然派出大量刺客組執行暗殺行動以斷劉軍臂助。雖然曹操是曹葳之父6羽卻十分了解司馬懿「陽奉陰違」的陰鷙性格還有孫權十足功利的行險作風。換作別人恐怕多少會對曹操的愛女及婿有信心或被孫權的惺惺作態給騙了。大概這也是6羽的一個「優勢」吧?

低聲叮囑了幾句話後6羽隨即要關平打扮成自己的樣子很快的上到另一輛馬車迅轉向南去自己仍坐原車往襄陽去。

在車中關平正想著6羽交代的事。同樣的話若是由徐庶說出來那是半信半疑;即使是諸葛亮自己最多能信七分。但是由6羽口出透露出來加上凝重的神色關平不由信了個全。非但自己連關羽也對6羽稱譽有加。如果真如6羽所說到時候要說服父親也容易得多。想著不由將6羽交代的東西緊緊握著……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志之輔佐劉備最新章節 | 三國志之輔佐劉備全文閱讀 | 三國志之輔佐劉備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