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之輔佐劉備 第二百二十三章 北國雲煙

作者 ︰ 葉戀

由於時空異變6羽陰錯陽差的被送到這個時代多少改變了歷史的走向。其實為因應他的來到歷史已先有少許變動。早該出生的6遜晚出生晚出生的鄧艾卻早生。該與蔡琰成親一年才死的衛仲道卻在行周公之禮前便一命嗚呼;該在呂布死後跟著自殺的貂蟬卻被6羽救下還成了他的愛妻更不必說高順、龐統等人了。

還有諸葛亮的確如管輅所預示本來獨自一人勞心勞力苦撐邊隅的千古一相到四十七歲才生了長子卻因不能承教膝前以致表現平凡;現在6羽的來到改變情況讓他現在就能快活的「做人」成功;而後來諸葛瞻的表現也不同於「前世」的記載雖非名將之流卻醉心於政事成為不亞於乃父的一代名相兒子諸葛尚卻喜愛習武日後也成了帝國的征南大將軍。非但如此諸葛亮還生了次子諸葛奭、獨女諸葛果諸葛奭的兒子諸葛茂、女兒諸葛玉同樣在日後的帝國政治中有杰出的表現;諸葛茂憑自己的才智於四十七歲時當上了丞相以致日後有「一門七杰祖孫三英」的美譽。

同樣的事也生在姜維身上提早了幾年出生又有些微不同的遭遇才會讓6羽踏破鐵鞋;幸好歷史的大走向沒有明顯改道最終仍不負他的一番苦心。

當然所謂當局者迷正在馬車沉思的6羽自然參詳不透這是怎麼回事更不用說接下來的意外所得的收獲著實讓他再次驚喜了許久。

隴西郡外十里亭。

6羽一行人到涼棚休息喝茶。由於接近郡城來往的客商不少。這類茶棚經常是民間傳遞消息、互換心得的場所留心傾听的話往往會得到意外的驚奇。這也就是為什麼緣故當初龐統會建議由客棧、賭場、妓院等場所作收集情報的來源。

6羽喝茶時眼神不時四處打量耳朵更有十分注意想听听涼州一帶民眾對這次大戰的想法。

時已近午逐漸越多人來歇腳議論也越來越熱絡此起彼落不絕。

由於漢朝儒家的影響雖有不少人傾向漢獻帝所在的曹操但對極力在領地展工業、獎勵農業、提倡讀書的劉備好評更多。

這令6羽感到十分欣慰。

正思索間忽然來了看似父子的一老一小。老先生的模樣倒還好相貌樸實身材中等;小孩子卻長得黑面黃楮眼若銅鈴右頰到鼻子、人中卻有一大片青色胎記乍看之下有如小號夜叉。這模樣自然嚇到一干人在棚外原有些人在高談闊論立即能躲的躲或是當作沒看見的轉身。

當父子倆一進到茶棚馬上變得悄然無聲大家都低頭裝沒事。老人見此情形嘆了一口氣要走向櫃台哪知老板也走到6羽隔壁桌假作與客人談話。看到老人家一臉疲倦和失望之色6羽不由大起同情毫不考慮的起身邀請父子倆入座。

此舉不僅令滿棚的人大驚連馬、韓琪等人也頗不自然跟著起身來卻不敢入座。6羽覺得奇怪看了他們一眼6雪兒走到6羽旁邊輕聲道︰「九哥這……不太好吧?這小孩模樣怪異……似乎有厲鬼作祟……。我們還是不要去招惹……。」6羽聞言一楞皺眉道︰「豈有此理?這孩子只是長得丑點哪是什麼厲鬼作祟?是誰這麼胡說八道的?」

韓琪上前低聲解釋道︰「這是大漢歷代宗師的說法。大凡天象災異都是與人間不祥災禍相應叫作什麼「天人感應」。像翼奉曾說︰「人氣內逆則感動天地變見於星氣。猶人之五髒六體髒病則氣色於面體病則欠伸動於貌也。」意思就是人生病會在身體臉色上顯出來上應於天就會形成災異……」

6羽眉頭越來越皺終於忍不住打斷韓琪的話道︰「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天象運行有其規律偶而有變大都是人謀不臧豈能歸因怪力亂神?否則天無二日並無異狀也無日蝕何以曹賊能要脅天子?何以如今天下三分?你們倒說出個理來?」這話一出立即讓許多人啞口無言只能低頭裝沒听見。

此時一中年書生卻冷冷道︰「照公子的意思何以聖人修春秋︰要大書特書日食三十六、地震五、山陵崩二、彗星見三、夜恆星不見、星隕如雨一、火災十四以及五石隕墜、六鷁退飛、多麋、有蜮、鵒來巢、晝暝晦、大雨雹、雨木冰、李梅冬實、七月霜、八月殺菽等事?如果與人事無涉則聖人亦何事多費此筆墨哉?」

6羽也不生氣倒含笑道︰「天地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天地災異總會有百姓受害遭難。聖人關心者乃是在百姓因這些災變困厄時在上位者能否及時救濟賑災。反過來說平時為君者若不勤政愛民積蓄厚藏與民休息又如何能在災異時有能力救治呢?聖人所以多費筆墨記載一則為了替在上位者作評論二則為了提醒君王並作為鑒戒阿!否則天地偶有災變所處或生異象卻不曾改變任何事物之理。長江、黃河偶或泛濫卻不曾由低處上流就是這個道理。」

此番話說得入理合情棚內外听見的幾乎都不自覺的點頭那中年書生略作思索也起身拱手道︰「先生高論令在下茅塞頓開佩服之至。敢問尊姓大名?」

6羽忙道︰「豈敢兄台客氣了小弟賤名6成字問明乃吳郡人士。」

那老漢忽驚道︰「你是吳郡人士?太好了老漢祖上也是吳郡人。」

6羽向那書生告個罪坐下對老漢微笑道︰「老丈怎會來到這呢?」

老人嘆了口氣道︰「先生可知前朝李陵李將軍事?」

6羽點了點頭。老人微帶訝色卻也沒多問便說起自己的故事。

原來他的祖上是隨李陵將軍西征的五千楚勇之一。那次八百里血戰由於李廣利忍心不救李陵與三千部卒被俘。只因孝武帝寵信李廣利又誤信李陵替匈奴練兵的謠言怒殺李陵全家李陵心灰意冷之下終於投降三千部卒也跟著歸降。李陵死後部下將他葬於李陵碑下然後沿阿爾金山向西遷往昆侖山以北落戶。由於中亞地區民族往來眾人各自成家散往各地但終究都想落葉歸根。加上戰亂頻仍於是子孫逐漸遷回涼州。到老漢的祖父那一代遷到了狄道;現在因為一些事故老漢便決定帶著兒子想要回到故里完成先人遺願。

听著故事看著丑童6羽別有一番滋味。在「前世」剛認識西兒時她就帶自己到特教孤兒院去那邊都是長相崎形的孩子大概都是環境污染或母親懷孕不慎吸收了有害物質如煙、毒、藥等那根本是**而非天災。後來曉得西兒有先天心髒個疾6羽才明白為何她會帶自己去那里……咳這世上有太多不幸的人需要寄予同情而非敵意……

想著便親切問道︰「孩子你叫什麼名字?平常作些什麼?有沒有去讀書或跟著你爹作事?」

那孩子倒也不害羞昂然道︰「我叫大眼兒因為我有一對大眼楮。叔叔你真是個好人。除了我爹從來沒有人敢跟我多說話。我沒讀書只能跟著爹作絲綢生意有空就學武藝希望將來能作將軍……」說著一旁已有人忍不住笑了出來。

6羽很認真的听完便轉問老人道︰「老丈有否往來西域?現下絲路情形如何?」

老漢點了點頭卻道︰「這話說起來長了。前朝孝昭帝時有一位傅介子將軍……」6羽月兌口道︰「可是那位刺殺樓蘭王的傅介子?」

老漢再次露出訝色忍不住道︰「公子竟知此人之事?」6羽倒不覺得有什麼希奇的道︰「他的事晚生在與李陵將軍交好的司馬子長的書上看過略知一二。」

也難怪老漢會驚訝太史公的史記在西漢被視為謗書加上紙張要到東漢和帝時才明所以除了修史需要根本沒多少人讀過。班固的漢書卻只將傅介子的事蜻蜓點水的一筆帶過目的只是為宣揚他那位投筆從戎的弟弟班的事跡-無論是張騫或傅介子的故事都令一介書生的班陡生英雄夢想才會投筆從戎的。

說起傅介子的故事也與老漢有關因為他的祖上有一支的母系算是傅介子的後人。

傅介子隴東北地郡義渠鎮人隨李陵出征為副將遭圍時被派往陽關向李廣利搬救兵未果只好回去覆命。大戈壁一路上都是空空蕩蕩沒有半個人影只有成群烏鴉斂落地面吃著遍地死尸傅介子心情越沉重曉得同伴凶多吉少但仍抱一絲希望追趕。不幸他還是被一隊經過的匈奴兵現一直將他追趕到了樓蘭國的王家公墓-千棺之山。那是大漠深處的一座高山插滿胡楊木作標志形成一個迷宮。幸好有二男一女的樓蘭少年偷偷來此游玩才救了他一命。女孩好心用一綹長燒成灰替他敷在傷口上止血。之後他向三人躬身道謝報出名字說來日有機會必報大恩便一人單騎沒入荒野。

在祁連山下一座胡人的出月兌城中旅途勞頓加上槍傷迸傅介子倒在一家客棧被店主女兒悉心照料到康復。當他重新踏上回長安的路途便帶著美麗的琴兒回去。

九死一生歸回哭訴李廣利見死不救李陵兵敗被俘的辛酸;不料君王卻將惱羞成怒反將李陵一家無辜處死。猛將心灰意懶之下同意君王去當個駿馬監的閑差。

之前大漠雄主冒頓征伐樓蘭後來孝武帝又插一腳當年救傅介子的兩名少年便各自被匈奴和強漢取去作質子。老王崩逝在西域耀武揚威的匈奴立即讓長子嘗歸回去即位;孝武帝當然也趕著讓次子耆連夜啟程歸國卻晚了一步被打入死牢中;幸好當年的女孩青梅竹馬的嘉兒雖已貴為王後仍乘夜救出耆親自送他出城哭著要他死心回長安。

不久孝武崩孝昭即位樓蘭王嘗歸屢次劫殺大漢絲綢商人將貨沒入王宮。君王召集文武議事問道︰「誰敢領一支輕騎取樓蘭王之頭獻與朕?」卻是人人推卻。孝昭斥責眾官無可與君王分擔國事便掩袖大哭。此時末位一人慨然而出赫然就是傅介子。

辭卻君王點兵的好意傅介子只要了二十死囚帶著妻子出。

沿河快到出月兌城卻見河上飄著血沫風中散血腥味。美麗的琴兒急得策馬奔馳來到峽谷眺望出月兌城只見升起滾滾濃煙。

進入城內只看到滿城尸和斷殘兵刃可以想見這座用黃泥壘成的袖珍小城剛經歷一場殘酷戰斗-由匈奴士兵的尸體誰也猜得出是他們干的好事。

琴兒奔入城主家中出淒厲的哭喊︰「父親哪!你的琴兒回來了求你睜開眼看看阿!……」傅介子走進來看到琴兒正分開箭簇將淚臉貼在城主已斷氣的胸膛上。過一會兒琴兒仰起臉來拔掉雲髻上的簪道︰「父親大人您的愛女已完成您的使命從強漢取得了蠶籽。您下令吧將它給您的城民讓大家過著富足的日子!」

看著從琴兒頭抖下雪片般的蠶籽傅介子感慨萬千明白這幾年和自己同床共枕、耳鬢廝磨的美麗琴兒原來真的不是個店家女而是出身高貴的城主之女她會看上自己完全是為了盜取蠶籽因為養蠶之秘強漢絕不肯外流就在通往西域的道上設置了重重關隘為此不知殺了多少人。

傅介子非寡情之人先向已死的岳父跪下行禮然後要琴兒把蠶籽帶著給那些被匈奴欺凌、需要過安定生活的中亞各小國。

在禮葬城主後一行人便再度絕塵西行。

過了嘉峪關穿越玉門關在安西城休整轉道西南到敦煌終於到達當年救援未果的陽關。

對這地方沒有好印象傅介子連一天也不願停留直往樓蘭而去。

就在離阿爾金山不遠的荒原上他們遇到一群穿胡服卻說漢語黑黃膚的出殯隊伍。傅介子看到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心中升起不祥預感久久終於落下淚來-不錯立起的墓碑用漢簡黃帛書體以蒼勁的筆力刻著︰「李陵將軍之墓」。他下馬上前跪拜泣不成聲。

那群人正是三千降卒並未作聲只詢問他故鄉的消息因為遙遠的江東正是他們的故鄉如果可能他們還是想要回去的。

再向西南而去他們還要穿越最後一個險阻-白龍堆雅丹。這里是傅介子更傷心的回憶-他就是在此被李陵托以重任殺出重圍前往陽關求救的。

如今靜靜的荒原上幾乎已找不到當年血戰的痕跡了。走過荒原一股濕氣迎面而來萬頃一碧的蒲昌海-後來被冠以「羅布泊」的名字-出現在眼前傅介子指著遠處約五十里遠的黑點道︰「樓蘭到了。」

嘉兒王後真正喜歡的是耆在她的幫助下傅介子成功的刺殺了嘗歸但是嘗歸臨終一擊琴兒替傅介子擋下了。公元前七十七年琴兒被樓蘭國追封為公主安葬在千棺之山上。傅介子削下自己的小指頭攥在她的手心。

耆公子即位後將國名改為鄯善同行的二十名原死囚到不遠的伊循城屯墾。

傅介子只留一信要嘉兒王後在蠶籽孵化後撒在綠洲的桑樹上因為它們是琴兒最美麗的化身……然後便飄然而去先到李陵碑上把琴兒的紗巾中包著的故鄉土撒下將紗巾系在碑上便不知所蹤。

能肯定的是他並沒有回到長安覆命否則這一場驚天動地的勝利必然震動朝野比荊軻刺秦王更加令後人傳誦。

但6羽看著周圍專民傾听的眾人顯然他們都未听聞………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志之輔佐劉備最新章節 | 三國志之輔佐劉備全文閱讀 | 三國志之輔佐劉備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