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園 第十二章 遭遇愛情

作者 ︰ 洪波

歲月在悄悄流逝。

無憂無慮的日子,突然間就像秋風吹落的梧桐樹葉,被季節永遠帶走了。

俞月感到了孤單冷清。

轉眼間,參加工作都一年半了。當時一同進廠、快快樂樂每天在一起的幾個女同伴,有的復習一年後考上大學走了;有的談上了男朋友,去享受屬于自己的二人世界了。

俞月也參加了高考補習班,可是,讀書對她來說實在是苦差事,吃點兒苦倒也不怕,問題是一個晚上的補習課下來,好像和沒上課也沒什麼不同,她沒有任何收獲。再次高考落榜也是太順理成章的事。‘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材料’。她給自己定位了,盡管不是很情願。她真正切身體會到了讀書的苦、考上大學的難,所以,從心里對大學生產生了敬畏。對秦偉莫名其妙地中斷給她寫信的事實更是能夠非常坦然地接受了。

人都是不甘寂寞的。年輕人更是如此。高中畢業後還留在南京的同學開始聚會,規模有大有小。俞月去參加了幾次。她現昔日同窗共讀的同學,到現在已不知不覺按上沒上大學的劃分了兩個陣營。大規模聚會時,兩大陣營的人彼此會禮貌地交談,但只是點到為止;小規模的聚會一定是在屬于自己的陣營範圍內進行。

上了大學的人,不管他們謙虛也好、驕傲也好,有些人確實驕傲的不得了,但他們實實在在是佼佼者。

魏東是他們的班長,雖然沒上大學,但在大多數同學看來,他同樣也是佼佼者。

魏東一米八三的身高,是那個年代女孩子最喜歡的外在條件。他五官清秀,典型的南方人長相。因為在學校時一直是班干部,處處有老大哥的風範,也很有號召力。

他召集大家在周末爬紫金山。大家玩得開心,便相約每個周末都來爬山。

這個爬山的小團體還真的堅持了幾個月。可到後來,人數卻越來越少。

最後那次,竟只剩下俞月和魏東。

同學們都明白魏東在追俞月,有意給他們留出空間。只有單純的俞月還不明就里。

愛情是怎樣開始的?俞月完全回憶不起來。但不管怎樣,從那以後,兩人就以男女朋友身份開始了往來。這在大家眼里也是再平常不過了,既不令人嫉妒眼熱,更不值得大驚小怪。單從外表看,他們也算般配。

在俞月看來,最大的不同不過是兩個人單獨見面的次數多了一些而已。要從同學感情升溫到男女之情,恐怕還需要不知道有多漫長的時間呢。

事實真像她想的那樣嗎?

在他們開始相處不久,俞月就很隨意地和母親說起這件事。出乎她的意料,母親氣得暴跳如雷,父親也一改往日溫和的樣子,大罵女兒不懂事。

由于長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俞月從沒見過、更無法接受父母對自己的責罵。就算我做錯事,也用不著這樣。何況,我也沒做錯什麼。

父母並沒見過魏東,單憑他沒考上大學這一點就激烈反對,這太說不過去。難道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女兒也沒考上大學嗎?

在父母面前她還算理直氣壯,不行就用沉默來反抗。

可是再和魏東約會時,俞月還是有一種不安的感覺。

而魏東也很委屈地說︰「既然你家里反對,說明我配不上你。」

這話更讓俞月深感內疚。好像突然間她就欠了他一筆感情債一樣。

兩人幾次試著分手。也真的做到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不見面、不聯系。可是,總會有一個恰當的冠冕堂皇的借口,使他們再度相聚。

就像戒煙的人,戒一次不成,接下來抽得更凶。

如果每一次分手的結果就是使再度相聚後走得更近,這種分手到也不是壞事。

對俞月來說,更有意思的是,如果父母一段時間不開口,她也是下班就回家,好像也沒有什麼一定要做的事;父母哪天突然又叨叨地提起這事,好像是鬧鐘一樣,提醒她馬上跳起身來,一番匆匆梳妝打扮後就跑出家門去見魏東。哪管屋里父母一頓大喊大叫。

俞月不知道,此時她的行為已經完全被青春期強烈的逆反心理所支配。

心理專家認為︰當某事物被禁止時,最容易引起人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釋的情況下,濃厚的神秘色彩極易引起人們的猜疑、揣度、推測,以至不顧禁令地尋根究底或急于嘗試。青年處于性格形成和尋找自我的時期,通過否定權威和標新立異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滿足感。這時就產生了逆反心理。這是一種固執偏激的思維方式,它使人無法客觀地、準確地認識事物的本來面目,而采取錯誤的方法和途徑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遺憾的是,俞月的父母盡管身為醫生,也受過高等教育,卻忽視了這一點。結果讓他們始料不及的是,他們的‘強硬’態度,達不到自己的目的不說,還把他們的女兒弄得毫無選擇,沒有退路了。

單從這一點來說,俞月不如吳曉欣幸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苜蓿園最新章節 | 苜蓿園全文閱讀 | 苜蓿園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