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漢頌 第七十四回 京房密奏

作者 ︰ 舞凰

第七十四回京房密奏

天狗食日,這對古人來說是了不得的大忌諱,更何況幾年之前元帝在位的時候,已經有了這麼一次。

故而,向來研究易學成痴的郎官京房覺得這是天降警訊,于是他深夜入宮見駕,想與元帝好生談談。

京房是東郡人(河南濮陽),年幼曾拜在易學大師焦延壽門下,焦延壽故去之前曾對天長嘆︰「京房獨得吾之學說,福焉?禍焉?未可知焉!」

京房可以通過《易經》來推算天災**,卦分六十,風雨冷熱為其憑證,說來奇特,京房推測的結果竟然多數皆準,長此以往,京房的名聲傳遍了地方,後被地方舉薦為孝廉,到中央做了郎官。

他屢次上疏元帝,談及天象變異,樣樣皆準,元帝欣賞他的才能,不斷的召見他,詢問天象變化。

夜深人靜,清風陣陣,宮中的禁衛卻精神抖擻,他們敬佩的看著京房踱進了皇帝的寢宮,在門口等待元帝的召見。

不多久,京房就與元帝面對面的談了起來。

「愛卿深夜來訪,不知欲行何事?」元帝打起精神問道。

京房卻沒有那拐彎抹角的心思,只見他跪伏在地,泣聲道︰「今陛下即位以來,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地震石隕,夏霜冬雷,春凋秋榮,隕霜不殺,水旱螟螽,民人饑疫。」

四個字四個字的句子倒是順溜的緊,可跪伏在地的京房卻沒見到元帝那張急怒攻心的臉,只是自顧自的說著,直到元帝一聲怒吼︰「夠了!」在位十多年,兩次天狗食日,元帝的心中已經羞怒交加,悲憤無人知,深夜聞听京房來訪,元帝便知道這京郎官又要給他上眼藥了,有心拒之門外,可又有違先帝教誨,心中躊躇一番,方才決定接見京房。

誰知道這京房一見面就毫不客氣的揭開了元帝的傷疤,次次事件,樣樣屬實,念及此處,元帝怒聲道︰「爾欲何為?」

京房長跪不起,嘴中道︰「姬宮涅(周幽王)、姬胡(周厲王)二人在位,國家動亂,朝野紛爭四起,敢問陛下,何故?」

元帝悶聲道︰「君王昏庸,奸佞當道。」

京房點頭說道︰「君王任用他們,是認為他們奸佞呢?還是認為他們賢明?」

元帝一怔,瞥了眼跳躍的燈光,嘴中道︰「當然是認為他們賢明。」

京房又道︰「君王認為他們賢明,可為什麼我們卻認為那是奸佞呢?」

元帝雖然心有不耐,可這話題不牽扯到日食之事,心中微微好受些,也就沉思道︰「今時不同往日,昔日幽王、厲王身處局中,而不自知,如今吾等視而觀之,身處事外,自然看的透徹。」

京房的影子在燭光的照射下,拉的很長很長,元帝沒讓他起身,他也就跪伏在地,腿腳血脈不通,淡淡的**,君王在前,又不能放肆的揉動,幸而京房耐力極佳,即便身體不適,可面上還是不動聲色︰「如此一來,臣可斷言,君王任用奸佞的時候,國家必定混亂;反之,君王任用賢能,國家必定大治!」微喘一口氣之後,京房又道︰「道理如此簡單,為何幽王。厲王不能體察奸賢,反而任用奸佞呢?」

元帝嘴中道︰「君王若能體察奸賢,那麼幽王、厲王也就能感悟自身的錯誤,如此一來,他們豈不是成了一代名主?」

京房不顧元帝的反問,自顧自的說道︰「姜小白(齊桓公)、嬴胡亥(秦二世)也都知曉幽王、厲王的故事,而且還譏笑過他們,可是姜小白卻任用豎刁,嬴胡亥卻重用趙高,以致政令混亂,國家不治,盜賊滿山,為什麼他們不能把幽王、厲王當作一面鏡子,體察自身的不足,從而覺悟到自己的錯誤呢?」

元帝答道︰「只有大智慧、大賢能的君王,才能吸取教訓,審視自身不足。」

京房月兌下官帽,叩頭道︰「《春秋》一書,記載二百四十二年間的天地變化,用來警示後世的帝王。陛下繼位以來,天災不斷,《春秋》中記載的災禍是樣樣盡有,天狗兩次食日。如此一來,陛下認為當今,是亂,還是治?」

元帝面上肌肉抖動,當著京房的面兒,心中有愧的說道︰「亂!天災不止,寡人之罪也。」

京房否認道︰「非陛下之罪,下臣敢問陛下,如今所用者,賢焉?奸焉?」

元帝沒有猶豫,利落的說道︰「與前朝相比,自然是賢能許多,而且這罪責也與他們無關。」

京房不再目視元帝,「前世那些君王只怕也是陛下這般想法,卻不知道後代看今代,猶如今代觀古代。」

元帝怒聲道︰「你師從焦延壽,那寡人今日問你,天象變化的根源在于何處?」

京房這樣回到︰「回稟陛下,古代帝王用官以能,賞賜以賢,故而萬事皆宜,上天體諒,降下祥瑞以示嘉獎。近年來,選官任官全憑眾口評價之詞,所以官吏無能,貪污**,天變不止,此舉是為警示陛下。」

元帝思慮一番之後皺著眉頭問道,「何以解之?」

京房仰挺胸道︰「定時查訪官吏,了解其所作所為,觀其言,察其行,量其才,如此一來,天變亦止。」

這樣一說,元帝覺得大有道理,心中的怒火也消退了幾分,眉毛一動,嘴中說道︰「如此一來,愛卿著擬考績條例,定期呈報!」

這麼大個事情,元帝覺得有必要在朝議上探探群臣的反應,第二天,元帝在未央宮前殿的溫室殿召開了廷議。

廷議的內容自然就是圍繞「考績條例」實施與否進行的,以石顯為的多數大臣竭力反對這項舉措,他們認為京房的辦法過于瑣碎,上下級之間相互監察,這會亂了尊卑,更會動搖官吏的威信。

盡管有許多人反對,可察覺自己時日無多的元帝,還是決定實施這項措施,他對此項舉措頗為動心,正巧,那日正是各州刺史匯集長安,向中央進行例行報告的時候。

元帝興沖沖的接見了這些地方大員們,中央實施有阻力,那就從下而上,由地方著手,可誰知道這些刺史個個滑如泥鰍,群起反對,惱的元帝大為光火,更堅定了實施「考績條例」的決心。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莽漢頌最新章節 | 莽漢頌全文閱讀 | 莽漢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