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漢頌 第六十九回 漢庭暗涌

作者 ︰ 舞凰

第六十九回漢庭暗涌

漢元帝建昭四年,也就是公元前三十五年,漢庭朝議。

之前中書令石顯聞得陳湯大勝而歸,郅支單于的級更是快馬送到了長安城,心中不忿,指使丞相匡衡上奏元帝︰時當春令,不宜懸示酋。

偏車騎將軍許嘉與右將軍王商上奏道︰春秋時期,齊魯會盟,約在夾谷(江蘇贛榆,俺老家),齊國倡優戲魯君,孔子怒斬之,盛夏施刑,足兩分,異門取出。今郅支逆命,挑釁漢威,幸得受誅,正宜懸示十日,以震宵小!

陳湯在塞外的上奏也要求傳十日,漢元帝這會兒覺得王商言之有理,陳湯也不是那麼可惡了,渝詔一下,郅支的腦袋就在長安城溜達了幾圈,各國的使館門前自然也沒拉下,一時間,長安城的百姓似乎感受到了衛青遠擊匈奴時的氣魄。

匡衡見木已成舟,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與中書令石顯密商之後,共同彈劾甘延壽,陳湯,矯制詔書,功難抵罪,且陳湯行為不檢,私取財物,應即查辦。

元帝無法忽視兩位重臣的意見,可有可無之下派出司隸校尉,讓他前去檢查陳湯的作為。

當然,在史丹的強硬之下,元帝準許陳湯上疏自辯。

陳湯是這麼說的︰臣與吏士共誅郅支,萬里還朝,應有使者撫慰勸勞。今聞司隸校尉,令沿途地方官檢查臣等一行,微臣不解,此舉實為郅支復仇焉!

陳湯這上疏很快在漢庭傳了個遍,元帝只好收回成命,詔令沿途縣吏籌備酒食,犒勞西征軍士。

幾日之前,陳湯回到了長安城。

元帝再次召開廷議,商討論功行賞之事,高居龍座的元帝輕輕拍打著椅柄,嘴中道︰「陳湯之事,諸位有何高見?」

中書令石顯輕輕的瞥了匡衡一眼之後,抬腿邁出了行列,施禮之後,嘴中道︰「甘延壽、陳湯擅自用兵,幸得凱旋。若復加爵位,其後有人出使,欲行矯詔之事,興兵作亂,生事塞外,那可如何是好?」

元帝沉吟一番之後尚未開口,丞相匡衡也上前說道︰「啟稟陛下,此風萬不可開,一旦陳湯受賞,社稷危矣。」

元帝心中猶豫,石顯、匡衡內外重臣,他們的意見不能不重視,思慮間,可急壞了庭中的諸位大臣。

宗正劉向向來剛正不阿,見元帝猶豫未決,斷然道︰「郅(四聲)支單于,囚殺漢使,傷我大漢天威,當是時,陛下震怒,欲斬之,臣未嘗有忘。西域都護甘延壽、副校尉陳湯,承聖意,仰天威,集西域百國之兵,結城郭守戍之兵,出烏壘,入絕域,遂陷康居,屠重城,斬郅支之,掃谷吉之恥,勛莫大焉!臣聞論功大者,不錄小過,舉大美者,不暇細齜。今陛下宜尊其爵位,以勸有功之臣,如此,社稷幸甚!」

這詔書呈到元帝案前,躊躇不決的元帝下了決心,大筆一揮,封甘延壽為義成侯,官賞長水校尉,賜陳湯關內侯,官至射聲校尉。同時還祭祀宗廟,大赦天下。

長安城內的賀功宴如流水一般,塞外歸來的陳湯很是墮落了一回,王莽隨大流,親自登門贈上幾壇美酒,可竟然連陳湯的面兒都沒見上,雖然不以為意,可心中總是有幾分瑕疵,畢竟,這是千年來喊出強漢遠誅口號的第一人!

建平侯一門向來與馮家友善,這一次陳湯封侯之事,讓建平侯的兒子杜欽有了賣弄的機會,乘著陳湯的順風船,杜欽上奏說,馮奉世(馮昭儀老爹)昔日破莎車之功勞,與甘延壽、陳湯不相上下,應該補封侯爵,不沒(mo四聲)功臣。

這一番表態就是向宮中的馮昭儀伸出了橄欖枝,此刻馮奉世已死,元帝即便有心封賞也無能為力,他老爹宣帝都沒封賞馮奉世,他這兒補上了,這不是打他老爹宣帝的嘴巴嘛!

元帝沒這麼傻,他這麼批復道︰先帝之事,不便重翻舊案,擱置不提。

正巧,前一陣子御史大夫繁延壽死了,空出了御史大夫這麼個職位,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代朝廷起草詔命文書,與丞相、太尉合稱三公,秩中二千石。一般情況下還是丞相的替補,也就是漢朝後期的大司空。

這麼一個重要的位置,尋常人自然難以擔任,這時候,有心人提出,讓馮奉世的兒子馮野王擔任這個位置。

元帝廷議之上提出這個論調,交由諸臣評論。

杜欽興沖沖的上奏道︰「啟稟陛下,大鴻臚馮野王,行能第一,當為御史大夫!」

中書令石顯一向與馮家不和,自然不會允許馮奉世的長子位處樞機,當下上奏道︰「馮野王歲末剛由左馮翊(yi)升至大鴻臚,九卿重臣,野王當之無愧,然野王乃馮昭儀親兄,臣恐天下後世,疑論陛下偏私,專用私人。」

這番巧舌如簧,讓元帝不得不重新思量一番,最終任命太子太保張譚為御史大夫。

廷議結束之後,張譚自然樂的高興,可杜欽卻很不爽,兩次上疏被忽略的建平侯之子,懷著滿腔的憤怒召集友善同僚,伺機攻伐石顯。

石顯在朝堂之上做了出頭鳥,自然心生不安,今日阻撓馮野王升遷之事,差點兒上升到外戚和宦官權利相爭的高度。

幸虧王鳳、王商也不願馮家一家做大,理智的阻止了叫嚷的各個外戚重臣,事態才沒有進一步擴大。

石顯知道這次擾了別人好事,馮家自然不會與他善罷甘休,他害怕元帝因為馮昭儀的緣故疏遠他,心生一計︰宮內宮外有些物品,有些詔令往往在宮門關閉之前來不及取出和傳入,還請陛下準許宮門為臣所開。

元帝想想也是,尚書令為天子近臣,石顯又是一介宦官,當即準其所奏。

石顯得了元帝的詔令,往往故意拖延,在星夜取出物事,那時候宮門關閉,可人家有皇帝詔書啊,守門的侍衛不得已又開了宮門,常次以往,竟然成了慣例。

宮內的事情很快傳到了宮外,一直伺機待的杜欽這次有了由頭,在他的帶頭下,有十多位大臣聯名彈劾石顯,說石顯矯詔開門,有違國法,應提交司隸衛所處置。

------備注------

這麼寫,白話是不是少了些?各位讀者大大適應麼?還是換個敘述方式,減少文言?說實話,用文言耗時耗力,字數還少,用白話也許會佔十個字,可文言也許五個字就可以了。

我這麼說,是想問一下還在收藏和讀我書的各位,哪種好些。

請在書評區留下您的觀點。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莽漢頌最新章節 | 莽漢頌全文閱讀 | 莽漢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