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漢頌 第十二回 定陶恭王

作者 ︰ 舞凰

世界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長安城是如此,長樂宮、建章宮、未央宮亦是如此,未央宮雖然有大大小小幾十個宮殿,但從前殿走到玉堂殿,並不需要多久,以元帝那緩慢的腳程,也才走了一刻鐘,當然,如果實在太遠,那隨行的內侍自然會招來軟榻,四個力士,前後各兩個,讓皇帝舒舒服服的趕路。

今日,隨行的一個內侍本來想去招軟榻,另外一個很有眼色的內侍阻止了他,他捏著嗓子,盡量減少了聲音往外傳播的可能性︰「干嘛呢,干嘛呢?招軟榻?別去別去!沒看見陛下和昭儀正~~~恩?明白不?「

另外一個內侍一點就透,連連點頭。

就這樣,在沒有任何人干擾的情況下,元帝和傅昭儀手拉著手,說著諸如「今天天氣不錯,挺風和日麗的」此類很沒有營養的話,增進著彼此間感情。

身後的太監、宮女都很識趣的離得的遠遠的,當然,這距離剛剛好,好到元帝不需要擔心他和傅昭儀的私房話被別人听到,也可以在元帝需要的時候,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元帝的身邊。

未央宮由許多宮殿組成,傅昭儀的玉堂殿就在這麼一處依山傍水的地方,亭台樓閣,小橋流水,花鳥魚蟲,應有盡有,其精美程度絕不遜于王皇後的椒房殿。

劉康年紀尚幼,還沒有分封在外地,所以這位極受寵愛的定陶恭王是和她的母親住在一起的。

談性正濃的元帝不知不覺就到了玉堂殿,揮了揮手,讓那些行禮的宮女太監免禮,開心的說道︰「愛妃,從前殿到你這玉堂殿,朕竟然沒感覺到路途遙遠。」

傅昭儀笑意盎然的說道︰「陛下今日步輦的度都趕的上馬車了,臣妾一路上差點兒跟丟了陛下。」

元帝搖了搖頭,笑呵呵的說道︰「那是愛妃你在讓著朕,好了,愛妃,快隨朕去見咱們的康兒。」

話音剛落,從玉堂殿的偏殿里傳出來一陣幽雅的古箏聲,元帝詫異的看著傅昭儀,幾日前他過來時,劉康還不會彈奏這古箏,難道這孩子真是天資聰慧?

傅昭儀深情的跟元帝對視一眼之後,用柔的讓人酥的口音說道︰「是康兒。」

元帝那已經浮現出皺紋的臉上,猛然綻出一縷微笑︰「甚好,甚好!」

回頭看了看隨行的內侍,一擺手,把所有的內侍趕到了一邊,只帶著傅昭儀,兩個人輕手輕腳的走進劉康所在的偏殿。

甫一進殿,元帝就感覺到一股濃濃的書香伴著清爽的古箏聲撲面而來,劉康手撫古箏,對窗而坐,似乎對元帝的到來並沒有察覺。

元帝站在門內幾尺的地方,看著幾丈外那個撫箏的少年,一時間竟然恍如隔世。

頭戴七竅玲瓏玉,腳踏青色蟒繡靴,青黑色的巨蟒袍罩在外身,劍眉星目,雖然由于角度原因只能看見半個臉,可只是這半張臉,就已經迷惑不少宮中侍女,套用後世的話說,這就是一個漂亮、有氣質的小正太。

正太依然沉寂在他的音樂世界里,渾然沒有感覺到他的母親已經走到了他的身邊,而他的父皇正在不遠處懷念童年。

讓一位皇帝久等是不妥當的,即便這位皇帝是被等待之人的父親,狡獪艷麗的傅昭儀又這麼會犯這種低等錯誤,她輕輕擊起了掌。

掌聲起,箏聲斷,元帝醒。

劉康在他母親眼神的提示下急忙參見他的父王,口呼︰「兒臣不知父皇駕到,未能遠迎,著實該罰!」

元帝笑呵呵的親手拉起了劉康,口里說道︰「康兒無須自責,是朕不讓他們打攪到你的。」

劉康垂而立,擺出一副聆听教誨的樣子。

元帝坐到了剛才劉康撫箏的位置上,輕彈幾聲,找了找音調和手感,右手從靠近琴碼的地方開始。

一曲行雲流水,跌宕起伏的《高山流水》便由漢元帝彈奏而出。

元帝流動的彈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時,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顫,人們把這一技巧稱為「游搖」。其中尤以左手的滑按(左手按至音位,彈弦時略退少許,迎音迅滑上,敏越無跡)、小顫(顫音細密緊促)、滑顫(邊沿邊顫)、大顫(顫幅闊大,動宕有情)等招法最有特色。

岳山一出,劉康的眼前似乎出現了一座壯麗、高聳的大山,山下有著一坐一立的兩個人,坐者撫琴奏,立者和歌頌。

若隱若現的旋律,仿佛那高不可測的山巔,雲霧繚繞,飄忽無定。

忽而箏聲一轉,清澈的泛音,活潑的節奏,猶如淙淙錚錚,幽間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細流。劉康息心靜听,愉悅之情油然而生。

箏聲又轉,極騰沸澎湃之觀,具蛟龍怒吼之象。息心靜听,宛然坐危舟過巫峽,目眩神移,驚心動魄,幾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萬壑爭流之際。

劉康雖然沒有去過三峽,可此刻他宛如身臨險境,額頭上竟然也出了一層細汗。

幸而,箏聲減緩,恰如輕舟已過,勢就倘佯,時而余波激石,時而旋?微漚。

劉康輕輕出了一口長氣,曲末那流水之聲復起,令他回味無窮。

在傅昭儀和劉康目瞪口呆的表情中,元帝完成了他的彈奏。

劉康喃喃的說道︰「曲高和寡,妙技難工。父皇竟然還有如此技藝,當真讓兒臣佩服!」

元帝只是輕輕嘆了口氣,嗔目結舌的傅昭儀這時候也回過了神,她見元帝有些失神,便走到了元帝身旁,輕輕的依偎在元帝的懷里。

元帝沒有拒絕,看了一眼立在一旁的劉康,考校道︰「《高山流水》,康兒,你在這曲子里頭听到了什麼?」

--------空格---------

備注︰定陶王劉康。當然現在他還是濟陽王,定陶王的稱號是後來劉驁上台之後在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封的。不過為了方便起見,以後我們在提到他的時候,將只使用定陶王這個王號,免得造成混亂。

未央宮︰未央宮宮內的主要建築物有前殿、宣室殿、溫室殿、清涼殿、麒麟殿、金華殿、承明殿、高門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椒房殿、昭陽殿、柏梁台、天祿閣、石渠閣等。其中前殿居全宮的正中,由此可推測出。前殿,應該是皇帝朝會的地方,而宣室殿,為未央宮正堂,是皇帝日常起居、齋戒的地方。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莽漢頌最新章節 | 莽漢頌全文閱讀 | 莽漢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