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漢頌 第六回 考核題出

作者 ︰ 舞凰

沙漏里的沙子所剩不多,劉驁和王莽卻越聊越投機,在劉驁看來,他這個表弟如今的表現實在是太合他心意了,大有幾分相見恨晚的味道,他似乎刻意的忘記了,王莽到這王宮里已經有一段時日的事實。

對上這位太子殿下,王莽自然拿出了萬分小心,劉驁喜歡稀奇百怪的事情,王莽就投其所好,講敘一些民間趣事,劉驁深居宮中,平日哪里知道這些,偏偏他又愛煞了這些故事,王莽使出的這般手段,恰恰掐住了他的命脈。

「年前,我一個人在門外踏青,遇到一個奇怪的老人,那老人給了我一本書,又講了個笑話給我听~~」王莽笑眯眯的說著。

劉驁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他一把扯住了王莽的長袖,急迫的問道︰「那老人說了什麼?」

王莽淡淡一笑,頗有幾分雲淡風輕的意味,趕在劉驁飆之前,他回道︰「初從文,三年不仕;後習武,校場一矢,中鼓吏,逐之出;改學醫,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劉驁初時有些不耐,可那最後一個「卒」字說出之後,他臉色瞬間紅潤,忍耐一番之後,還是沒有忍住,痛快的大笑起來︰「妙極,妙極,卒!這字著實用的妙啊!」

王莽見劉驁笑的開心,自己仔細回味一番之後,也是眉角一彎,開心的笑出了聲,這個出自《笑林廣記》的笑話太經典了,經典到古今皆宜的地步,看太子劉驁的表情,想必也是深以為然。

劉驁右手指著王莽,正要夸贊幾句什麼,可小黃門急喊的一句話卻讓他一個激靈,面色瞬間嚴整起來,麻利的站起了身,仔細打量自身的穿著有無褶皺之後,方才輕輕松了口氣︰「莽弟,起身,隨寡人迎接先生!」

王莽早已經仔細盯緊了劉驁的一舉一動,小黃門的喊話他也听見了,那個素未謀面的史都尉即將露面,這可是影響漢元帝立儲的關鍵人物,可不能怠慢了,想罷,他也是利落的起身,輕輕的拍打一番之後,深吸了一口氣,緊跟在劉驁身後,走向外殿。

王莽還沒仔細看清楚來人的面貌,只瞥見那老人有著一簇漂亮的胡子,長長的臉蛋,正打算再多看幾眼的時候,劉驁已經朗聲行禮道︰「見過先生!」

為了給老人家留下良好的印象,王莽自然也是隨聲行禮︰「黃門侍郎莽,見過駙馬都尉。」

史君仲也就是劉驁口中的先生,王莽話里的駙馬都尉,施施然的走過來之後,淡淡的說道︰「免禮。」

王莽正不知道如何開口應付著場面,哪知道這位老先生話音剛落已經彎腰向劉驁行禮︰「老臣史丹參見太子殿下!」

幸而劉驁似乎早有預料,老先生那老腰還沒彎下去,他已經親切的扶了起來,口中更是乖巧的說道︰「先生何需多禮,寡人早已說過,先生不必行禮。」

史丹那張嚴肅的老臉上擠出一絲微笑,雖然轉瞬即逝,可還是讓敏銳的王莽察覺到了,老人家保持住嚴肅的表情之後,老調重彈的說道︰「禮不可廢!」

說完之後,向王莽微不可察的點了點頭,王莽詫異,卻不知道昨日他舍生救主的事跡已經傳遍了宮廷內外,就連極少出門的史丹都得到了消息,老人家極為欣賞這麼一個年幼護住的人兒,這不,今兒一早,趕來檢查太子功課的同時,也有幾分考校王莽的意思。

漢人(漢朝的意思)席地而臥,史丹帶著劉驁王莽依次坐下。

初春時節還帶著幾分寒氣,劉驁身為大漢帝國的太子,自然有尋常人無法比擬的條件幾條珍惜虎類的皮毛正齜牙咧嘴的躺在三人的**底下。

王莽很享受的用**摩擦了幾下,滑滑的、柔柔的,雖然隔著厚厚的衣褲,可依然阻止不了那心理上的舒爽,要不是旁邊的兩位大人物正準備開講,王莽還真準備仔細的用手模模,再趴上去仔細的看看,這究竟是哪類虎王的皮毛。

正在王莽竭力控制心底的那絲**的時候,史丹史都尉開始了他的又一次授課︰「昔日屈大夫作賦,抒情勵志,今日天色晴朗,萬物復蘇,正是詠物言志的好時光,殿下熟讀詩書,今日的功課嘛,殿下只要作出一篇賦即可。」

王莽雖然有片刻的失神,可史丹的話他還是原封不動的听了個明白,此刻他正在腦中搜尋著與賦相關的信息,腦筋急轉的同時,也把太子臉上那瞬間的變幻看在了眼里,看來這太子表哥也不像是個文采絕佳的人嘛,怎麼辦?

劉驁此刻也急的上火,要說他平時讀的書也不少,這賦嘛也能背個幾十,可你要他臨場揮一下,來一段即興之作,一時半會兒他還真作不出,即使作出來了,也肯定難登大雅之堂,可今日是史丹一月一次的考核之日,萬萬馬虎不得。

幸而史丹教授的太子威儀劉驁還沒有忘,即使火燒眉毛,也只是剎那間的失神,還沒有慌了手腳,幕然間,劉驁的眼神掃到了王莽的身上,如同抓到了最後一根稻草,劉驁的眼神瞬間熱切起來,也虧得史丹站起了身,望著窗外的春景暢舒胸懷,要不然他老人家肯定又要訓斥劉驁一番︰為人君者,喜怒當不形于色。

王莽在萬分之一秒內收到了劉驁的眼波來電,那急切的眼神讓他不寒而栗,其中蘊含的意味王莽也在急刻間領會了個明白︰太子是在求助。

宮內宮外,紛爭不斷,雖然傅昭儀深受元帝寵愛,連得她的兒子也極受元帝喜愛,甚至大有改立太子之勢,可王莽明白,帝國的豪族不會讓武帝晚年血洗豪強的事情重新生,駙馬都尉史丹更是太子黨的中堅人物,歷史上,也正是他,改變了元帝臨終前廢立太子的意願。

也就是說,眼前這個史丹面前的乖學生,現實中的任性太子,還會順利的接過帝國至高無上的權杖,做那九五至尊!

想到這兒,王莽輕輕點了點頭,向劉驁示意︰沒有問題,一切看我的了。

面上雲淡風輕,可腦海中卻波濤洶涌,尋找一篇宜景宜情的美賦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還好王莽輪回後的記憶力優越無比,前世的知識清晰異常。

可這就如同在廣闊的圖書館里尋找一本美文集一樣,雖然你知道它存在,可你卻不知道它在什麼地方,那種感覺著實令人煩躁。

暮然間,班固的《兩都賦》片字不差的進入了王莽的掃描範圍,此時此刻,雖然不能說十分如題,可稍稍修改一二即可,心中有了計較,王莽向劉驁笑了笑,然後朗聲說道︰「先生,剛才我和殿下看著窗外風景,觸景生情,殿下已經作出一賦,此時,就讓學生來復述一二,不知可否?」

甫一見面,王莽的稱呼是「都尉」大人,可現在他已經順利的進入了太子侍讀的角色,王莽也曉得,這種世間大儒,稱呼他先生比稱呼他官職更讓他覺得舒服,最重要的一點是,史丹對劉驁的文采早已經知曉透徹,這次考核想必不只是考校劉驁的意思,說不得還有幾分別的意味在里面,當然,這就是王莽敢頂替劉驁的原因了。

果不其然,王莽的聲音剛一響起,史丹就已經緩緩的轉過了身,那雙精光閃閃的眼楮淡淡的在劉驁身上掃了一下,然後又看向了王莽。

昨日听說王家有良子,竟然不畏熊罷,史丹就已經有了幾分愛才之心,今日除了考校太子功課,還有考核這王家子的意思,如今看來,這王家子果然不凡,如此,就讓他說上一說吧,想罷,史丹捋著修長的胡子,笑眯眯的說道︰「喔?如此,那就說來听听?」

在等待史丹回復的那點時間內,王莽緊張異常,生怕這位高權重的老人家突然變了臉色,給他這個王家外戚、太子侍讀、黃門郎一個下馬威,現在好了,史丹並沒有深究,那意味深長的眼神盯了王莽一眼之後就轉看他處,似乎是為了緩和王莽緊張的情緒,讓他更好的揮。

王莽得到史丹肯定的回答後,輕輕的放下了心中的大石,整理了一番思緒,把班固的《西都賦》修改一番之後背了出來︰「大漢之都,在于雍州,?曰長安。左據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華終南之山。右界褒斜隴之險,帶以洪河涇渭之川。眾流之隈,?涌其西。華實之毛,則九州之上腴焉;防御之阻,則天地之?區焉。是故橫被**,三成帝畿。周以龍興,秦以虎視。及至大漢受命而都之也,仰悟東井之精,俯協河圖之靈……」

一篇華麗至極的賦文就這樣橫空出世,比它實際誕生的日子要早上幾百年,洋洋灑灑的千字文一出,劉驁面上的喜色怎麼也掩飾不住,白淨的面皮微微**,晶亮的牙齒更是偶爾露出她的光亮。

剛開始的幾個句子,史丹還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等到文章漸入佳境的時候,史老先生已經在心里連連贊嘆︰「妙極、妙極,文風大氣,氣勢磅礡,著實是篇好文章!」

王莽只是自顧自朗誦和修改這篇文章,沒有注意到史丹臉上那多彩的表情,西漢末年,正是儒家古文學派和今文學派之爭最激烈的時候。

儒家中具有現實主義和理性主義頭腦的人,針對關于孔子和儒學的「非常可怪之論」,提出了抗議。他們認為,孔子既不是神,也不是王,只是一個聖人。孔子既沒有預知有漢,更沒有為任何朝代制法。他不過繼承了過去的偉大傳統的文化遺產,使之具有新的精神,傳之萬世罷了。

儒家中的這些人形成了一派,名為古文學派。這個學派的得名,是由于它聲稱擁有「秦火」焚書之前密藏的經書,都是用古文字體書寫的。相對立的一派,有董仲舒等人,稱為今文學派,其得名是由于所用的經書是用漢朝通行的字體書寫的。

今文學派是先秦儒家理想派的繼續,古文學派是先秦儒家現實派的繼續。換句話說,今文學派出于孟子學派,古文學派出于荀子學派。

作為古文學派的代表人物,史丹很樂意培養出一個天資聰慧的接班人來接過傳揚學派的重任,王莽的長安賦一出,史丹就知道這篇賦完全不是太子劉驁能寫出來的,在他看來,王莽是可堪造就的璞玉,只要稍加啄研,他的光亮程度肯定會讓眾生遜色。

相對于王莽,劉驁就有了幾分遜色,可史丹對這位太子還是比較滿意的,先︰尊師重道,這是儒家之大義,而劉驁的表現一直讓史丹滿意,如此之人怎麼會是大奸大惡之徒?

其次︰孝道,這是漢朝孝廉考核中的項,劉驁雖然小有頑劣,可對父母還是比較恭順的,這也符合了史丹的標準。

當然,在史丹看來,知人善任也是一代王者必須掌握的技巧,今日劉驁的行為無意中又為他自己填上了一份讓老師滿意的答卷,有了這種念頭作祟,再加上現璞玉的喜悅,史丹破天荒的「呵呵」笑出了聲,並且開口贊譽道︰「氣勢恢宏,文筆大氣,言語流暢,殿下作的一篇好文啊,哈哈哈,恩,王莽也不錯,小小年紀,竟然能把這駢文一字不差地背誦出來,孺子可教!」

贊譽一出,劉驁怎麼也掩飾不住臉上的喜色,往日,饒是他怎樣努力,史丹都只會平淡的說上兩個字︰「尚可!」絕不多言,要讓老先生笑著稱贊,這更是恆古未有的,消息傳到父王那邊,想必,父王也會高興吧,劉驁想著。

-----隔開----

注︰寡人與朕不同,朕在始皇帝之後是皇帝的專稱,而寡人在漢時也可用于諸侯王、太子。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莽漢頌最新章節 | 莽漢頌全文閱讀 | 莽漢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