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回到漢朝 正文 第十七章 重拾山河(4)

作者 ︰ 滄海逐龍

****隨何的捷報

隨何率領豪華的游說團抵達了淮南國。

應該說,隨何去淮南,早就做好了殺身成仁的準備。

這種出使可不輕松,按現在的話說,淮南國和漢國可一丁點外交關系都沒有,不僅沒有大使級外交關系,連個代辦都沒有。比美國和伊朗的關系還不如,起碼美國還委托瑞士為自己設了一個利益代表處。

隨何出使淮南,那可是偷偷模模地入境,然後偷偷模模地住進了一個旅館。

在旅館住下後,當然就要去拜會英布了,可人家隨何在淮南國舉目無親,那可是睜眼瞎呀,你倒是想見英布,可人家英布不想見你呀。

不要說見英布,就是登人家英布的大門那也不能呀。

懂點政治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時你得去尋找政治公關公司,卡西迪是這方面的光輝典範,只要肯給錢,你肯定能見到奧巴馬。

古代的游說行業還沒有做到如此精密如此系統的地步,但政治掮客還是有的,這些人自己就是政府高官,接到了你的錢,就會替你辦事。

一句話,只要你肯給錢,掮客是會賣力地為你拉皮條的。到底有多賣力,那就很難說了,但譜是有的,一般情況下,他收到的錢有多少,他拉皮條時就有多賣力。為了不誤事,多送點沒壞處。

隨何什麼都缺,就是不缺錢。珍珠瑪瑙一籮筐,只要能辦事,就給。

當務之急就是要先尋找到一位可靠的皮條客。

隨何和二十位同學一起上街了,就是到處打听,六安城內除英布外到底誰說話管用。

通過模底和排查,隨何的市場調查團隊給出了一個精確的結論︰英布的太宰說話很有分量,而且這位兄弟非常敬業,接了錢就辦事,絕對不摻水分。這就是實在人,要找的就是他。

隨何找到了太宰,太宰接待了他們。

太宰果然是個爽快人,拿錢就辦事(這點和殺手相類似),他很快就把隨何的訪問團向英布做了匯報。

太宰的工作效率雖然很高,但英布的接待效率卻並不高。

三天過去了,英布連個動靜也沒有。

英布很悠閑,但隨何無法悠閑,他急了。

他連忙呼喚太宰,太宰果然敬業,隨傳隨到。

隨何對英布的太宰說︰

「大王不肯見我,一定是認為楚國強大漢國弱小,但大王雖然英明,所觀未必沒有遺漏,這正是我出使淮南的原因。讓我把話說完,只會對大王有好處,假如我說得對,這就是大王想听的;假如我說的不對,將我隨何以及那二十個書生在淮南的街市斬殺就好了,那樣,大王照樣可以表明他棄絕漢室而與楚國友好的決心。有所得而無一失,大王何必棄絕呢?」

太宰把隨何的話傳遞給了英布,英布答應了隨何的請求。初戰告捷。

英布在密室詔見隨何。(談叛變的事,沒有哪個白痴會在大殿上進行)

隨何︰漢王派我恭敬地呈獻書信,我私下好奇怪,大王為什麼要和楚國那麼友好呢?

英布︰我向北以臣禮侍奉他。

隨何︰大王和項王同為諸侯,卻要以臣子之禮侍奉他,一定是認為楚國強大,可以把國家托付給他。然而大王真的以臣子之禮侍奉了項王嗎?我對此深表懷疑。項王攻打齊國,親自扛著築牆的工具,帶頭沖鋒,身先士卒,大王卻以生病為由,拒絕征戰,只派出幾千人馬前往助戰,做人臣的,本該如此嗎?漢王攻擊彭城,項王陷于齊國,大王您本該動淮南的軍隊渡過淮河,前往和漢王日夜奮戰,可大王呢,未出一兵,坐視彭城淪陷,做人臣的本該如此嗎?

的確不能這樣,貨不對板嘛,英布都被說得啞口無言了。

可是隨何的口水絲毫沒有停止噴射的跡象。

他接著說開了︰

「大王之所以要掛靠在楚國,無非就是認為楚國強大漢國弱小罷了。然而強弱是可以轉化的,項王自恃強大,打敗了不少人,然而他卻到處燒殺,失去了民心,他殘忍殺害義帝,天下人都以不義之名譴責他(喂,隨同學,執行項羽命令的劊子手就是我英布,你別哪壺不開提哪壺好吧),他是遲早要失敗的。」

民心向背是否就必然失敗呢?這個說服理由似乎還缺少點力度。為了徹底雷倒英布,那還得加點猛料。接下來,隨何將從作戰環境來論證楚漢實力本身的逆轉狀況。

隨何說︰

「漢軍的後方大本營極其牢固,蕭何就像是一台動力輸送機,把能量源源不絕得輸送給戰斗前線。漢軍兵源豐富,巴蜀兩郡又有取之不絕的糧倉,漢王在滎陽、成皋深挖戰壕,廣築壁壘,楚軍想戰而無法取勝,想攻而沒有力量。持續下去,楚軍必敗。」

一句話,楚國和項羽是不可靠的,他自己都是泥菩薩,怎麼可能保護你英布。

英布被說得有點心動了。形勢良好,繼續下去,隨何腦袋的安全系數越來越高。

隨何也知道,英布是全國知名的骨灰級亡命之徒,把利益看得賊重,要絆倒英布,沒有「大力神」級別的糖衣炮彈絕對不行。

就差這一道料了,隨何也準備向英布下一堆猛料。

隨何說︰

「楚國岌岌可危,我勸大王當機立斷,立刻提著寶劍隨我歸附漢王。我還可以負責任地告訴您,漢王劉邦比楚王項羽要慷慨要大度,給予的封賞只會成倍增加,如果大王現在就扯旗歸順,就可以在齊國拖住項王的腳步,漢王就一定能夠戰勝項王,全取天下。天下平定後,大王握有就不是腳下這一塊微小的土地了,到時你就不再是一個區區的九江王了,整個大淮南,包括九江、廬江、衡山、豫章都是大王您的了。」

領地能夠擴大好幾倍,這的確是一單號買賣,此時還不動心,那就不是英布了。

所以,英布初步確認,願意歸附漢王劉邦。這是一份密約,英布要求保密。

後來,項羽似乎也聞到一點異常,派出使者前往英布那兒游說,千言萬語,管用的就一條︰前往別去跟老賊劉邦,趕快兵支持楚王項羽!

為了防止夜長夢多,隨何決定進行一場冒險。

他直接闖入了使者住的賓館,當時英布和楚國使者都在現場。他徑直坐在了使者的上位,朗聲說︰九江王已經歸附漢王,楚國憑什麼叫他兵!

就要給你來一個生米煮熟飯,想反悔都不行。

英布大吃一驚,楚國的使者也驚駭地站起,說︰英布,你已叛楚投漢?

已經來不及解釋了,隨何又在旁邊督促,說,大王,還猶豫什麼呀,趕快動手啊。

別無選擇,只能投漢了,手起刀落,楚國使者的腦袋就不見了。

英布反水後,楚國派出項聲和龍且打敗了英布。英布提劍抄小路和隨何一起逃到了漢國。

此時正是漢三年(公元前2o5年)12月。

策反英布是一項龐大復雜的工程,隨何從這一年的四月出,到引領英布回歸漢營的十二月,隨何整整花費了八個月。

兩年多後,大叔平定了天下,當上了皇帝,然而他卻忘記了隨何的功勞,他揮了鄙視儒生的一貫惡習,當著眾位大臣貶低隨何的功勞,說治理天下怎麼怎麼能用得著隨何這種迂腐的儒生呢?

隨何也不示弱,他有理有據、不卑不亢外加義正言辭地駁斥了大叔的謬論,大叔本著知錯能改的好態度,重新評估了隨何的功勞,任命他為護軍中尉(漢軍政委)。

一句話,大叔是個知人善任知錯能改的好老板,隨何是個能辦事敢說話的好員工。

而隨何的功勞的確是巨大無比的(大叔評估的結果是堪比五萬步兵外加五千騎兵),他用一張嘴改變了楚漢戰爭的格局,因為他所策反的英布正是終結項羽的一把利器。

看來,能說會道不是罪,胡言亂語才是罪。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從這回到漢朝最新章節 | 從這回到漢朝全文閱讀 | 從這回到漢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