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宋帝國 正文 第三十四回 建府台灣

作者 ︰ 婺州客

第三十四回建府台灣

來自日本、高麗的商船被何寶勝他們搶怕了,在大宋軍隊控制海州後,他們直接從海州港登6了,或者從海河經運河到臨安,南洋的則在福州就上岸,或者在福州雇大宋的商船到臨安。海盜生意很不好做,而且,他們的基地太靠近臨安,京畿重地的外海經常出現海盜也不好,影響國際聲譽。因此,何寶勝經常北上到黃海一帶溜達,給李全他們去添添堵,或者進入渤海騷擾一下金國、蒙古。

我已經給何寶勝掛了個水軍統制的官餃,算是招安了,現在他可以正大光明地在舟山一帶招兵買馬,最近還從退伍老兵里劃拉了一批會水的,又把李全那的幾個降將國安用、**、閻通、邢德幾個都扔給了他,他現在有三、四萬人馬了。這次他率軍襲擊了李全在登州的水軍,擊毀一百余艘各種戰船,俘虜了七十幾條船和三千多人馬。在其中一條船上現一張海圖,看海圖上的標示,顯示李全正在經營流求(台灣)。如果真是這樣對福建威脅很大,于是他率領船隊去了一趟流求,果然現有人在那里建碼頭,開墾荒地。

他把那些人殲滅後,就留下一萬多人馬和五十條船在那里駐守,並向福建路安撫制置使柴孜民做了通報,柴孜民是鄭清之推薦給我的,剛從廣州府知府事升任福建主官,正感激涕淋準備報效皇恩,一听說隔海的流求有敵兵駐守嚇了一跳,忙也派了一萬多軍馬過去,這些廂軍經常剿匪,還是有些戰斗力的。隨後迅寫了折子連同何寶勝的密報和海圖一起快馬送到臨安。

我收到後,對柴孜民和何寶勝下了特旨給予表彰。還各賞了兩萬兩白銀,這對何寶勝來說還稍好點,只是覺得高興,有面子。柴孜民可是也沒干什麼事就白得一件大功勞,這全是何寶勝白送的,高興壞了,對何寶勝感激得要命。此後,只要何寶勝來福建一帶,總能得到柴孜民的熱情款待,一來二去,兩人竟然引為知己。我也當面夸了鄭清之幾句,說他舉薦的人認真負責,做事細致,鄭清之心里舒服,對這兩個人也喜愛有加。

我一面命令何寶勝注意攔截李全派往流求的船只,並囑咐柴孜民密切監視流求附近海域,島上要常駐部分兵力,一邊劃算派誰去經營流求。拿出上次史彌遠給的那份官員名單,看到史彌遠對宣繒評價甚高,說他懂經濟、知兵事,我心中一動。我把醒言找來,問他宣繒近況如何,醒言說那幾個官員因為我一直沒處理,目前都軟禁在家,宣繒每天基本都是讀書,寫字,精神狀態也還可以。

我在御花園召見了宣繒,他頭有些灰,衣服很整潔,可謂一塵不染,來到我面前匍倒在地,聲音有些顫抖地喊道︰「陛下萬歲萬萬歲!罪臣……」

我走過去扶他起來,說道︰「坐吧。不用多禮,朕沒說你有罪。」宣繒滿臉詫異地看著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笑了笑問道︰「宣參政對流求知道多少?」

宣繒一愣,背書般說道︰「流求在漢末時吳侯孫權曾派駐官兵,當時叫‘夷州’,後隋朝也曾派兵駐守,隋大業年間開始有漢民遷居澎湖等地。到我朝已將澎湖劃歸福建泉州晉江縣管轄,但夷州本島由于山多地少,離大6又遠,加上北人南侵,已無暇顧及此地。不過臣任福建提點刑獄時曾聞島西部也頗有些平原,島上雨水充沛,氣候暖熱,稻米可一年三熟。」

我點點頭心道,***,比我知道的都多,原來已經把那里列入疆土了,只是因為被戰爭拖累,無力顧及而已。我正想著,宣繒突然來了句︰「臣願去流求,懇請皇上恩準。」這倒把我給弄得愣住了,我問道︰「開流求,可不是個輕松的差使,目前島上可是什麼都沒有,雖有些土著,不過都在山上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尚未開化,你如何經營此地。」

「陛下,土著可以先不管他。如今我朝、金、蒙之間連年戰事頻繁,多年來中原百姓因戰事紛紛南遷,然這些人大多並無一技之長,我朝也無眾多土地供其耕種,臣吉州任上時曾往荊湖一帶,現那邊居然有人于山地之上置水田用以耕種(梯田),可見土地之缺。流求平原雖少,但只要是平原之地均適合耕種,臣估計少說也有三、四百萬畝可以用于耕種之土地。一年三熟,每畝產糧就要比江浙一帶多三成,那數字可不小啊。陛下只要一紙詔書昭告天下,願往開墾者均授予土地,定有大批流民願往開墾。再則,流求四面環海,還可開鹽場,興漁業,定可成為富庶之地。」說罷,雙眼充滿希望地看著我。

我心中暗道︰「此人是個人才啊,如能用好他,那將是朝廷的福氣。」至于是否會有異心那不重要,只要不給他軍權,他就沒有翻天的本錢。我看著他語重心長地說︰「你說得不錯,而且那里可以造就的良田不下五、六百萬畝。只要你好好干,朕給你提供一切便利,朕不輕易許諾,但今天給你許下一個諾言,只要你在流求干出成績,五年後朕即調你回京任尚書。」

宣繒跪下磕頭道︰「陛下,五年或許臣只能略有小成,臣既然願去流求,誓要在流求干出明顯成效才有面目回京。」

我點點頭說道︰「好,現在朕將流求改名為台灣,在台灣建府,你是第一任台灣知府,給你特例品級仍是二品,你來。」我帶他來到地圖前,把現在台灣的台北、台中、高雄的大致位置指給他看。

「在這三地設縣,建台北、台中、台南三縣。人我會派給你,在三地還要建立港口。還有,台灣的甘蔗不錯,要置些甘蔗地,糖業也要開起來。哦,你的家人你想帶就帶去,不過你初期很苦,不想讓他們跟著受苦也可以留在京里,朕會著人善加照顧,不用掛念。」

「臣只帶幾個常年在左右的親隨吧,其他人就留在京里,他們跟去只會給我添亂。」他也算知趣,把家人留下當人質了,好讓我放心,大家心照不宣。

第二天旨意一出,朝廷又是小小震動了一下,除了對建府台灣的意外,還有對啟用宣繒的疑慮,鄭清之和宣繒算是舊相識,不便說話。宗亮、醒言知道台灣的戰略地位,對建府一事自是絕對支持。真德秀就不客氣了,對建府台灣表示疑慮,主要是財政方面投入的壓力,還直截了當對起用宣繒表示了反對,魏了翁則對建府未置可否,只對起用宣繒持反對意見。而其他人則對建府一事均表示了財政上的憂慮,不反對但建議暫緩,對用宣繒大多沒有表態。對于經營台灣,我是打定主意的,看反對意見不多,就說道︰「眾卿都考慮到了錢糧的壓力,朕也考慮到了,不會動用多少國庫的錢,朕自有主張,就算朕乾綱獨斷了,建府一事已定,就不必再議了。」至于宣繒任知府一事,我問道︰「你們認為宣繒不合適,那你們說誰合適,你們舉薦個給朕看看。」其實去台灣做官在眾人眼中和配崖州差不多,舉薦誰就是配誰,還真不好舉薦,因此誰都不說話。

看眾人不說話,我說道︰「別這麼記仇,宣繒或許和你們政見不同,但我想他的才能你們應該都還認可吧。別盯著以前那些小事想事情,多想想將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建大宋帝國最新章節 | 重建大宋帝國全文閱讀 | 重建大宋帝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