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宋帝國 正文 第六回 玻璃鏡

作者 ︰ 婺州客

第六回玻璃鏡

嘉定三年正月十二,沈從龍來拜年,听說來的人是沈園少主人,全保長好一陣激動,看他對自己兒子和外甥如此禮遇,更是又奇怪又興奮。沈從龍悄悄告訴我們,該挖的該蓋的都弄好了,就是材料沒齊,有些東西不好弄,已經派人到海外去搞了,看來花費真不少。我們商定,過兩天先去石坳看看,至于材料不要太急,以安全為第一要務,沈從龍連連點頭。

過了十五去了次石坳,看了看那些造好的燒焦窯,水池,水溝等,上次單子上寫的那些都一應俱全了,對有些不太準確的地方進行了改善,現在就等材料備買齊了。

到了嘉定三年四月,要買的東西逐步弄齊了。為此我和宗亮借口陪沈家的孩子讀書到了石坳,由我帶幾個人進行珍珠蚌的篩選,育苗等工作。宗亮則帶了部分人開始煉焦,焦碳出來後,就開始進行玻璃的燒制,燒玻璃的爐子可是費了一番工夫,光做耐火磚就花了近兩個月,而生產出來的耐火磚按現在標準,跟假冒偽劣的三無產品沒多大區別。本著能用就行的原則,燒玻璃的特制爐弄好了就可以燒玻璃了,又忙了幾天,等第一爐玻璃晶體出來了,宗亮總算可以松口氣了。接下來以聘請方式把醒言他爹給弄到石坳,由他爹打制加工玻璃的吹管。那年頭,打一根中空的鐵管可不容易,又花了半個來月打造了幾根鐵吹管。

接下來就好辦了,把玻璃晶體融化,用吹管吹成球狀,邊吹邊轉,使球壁厚度均勻,然後剪下半球放在一塊特制平板上使之慢慢自然展平,然後進行退火處理,防止因冷卻不均勻而產生爆裂。這樣就得到一面光潔剔透的玻璃,然後利用「銀鏡反應」鍍上銀,當第一面鏡子出現在沈家父子面前時,他們激動的說不出話來,雖然第一面鏡子並不完美,照出來的東西有點變形,但在他們眼里,這不是玻璃,而是金子啊,半年多來的疑慮和擔心煙消雲散,父子倆對我們佩服的五體投地,接下來一段時間,對那些工人分工序進行培訓,以達到量產的要求,而每人只讓他們熟悉一道工序,不僅提高了效率,也間接防止了技術泄露。而最關鍵的鍍銀部分,其配方完全掌握在宗亮手中。

盡管這樣,我們還是要求沈家父子將石坳的對外聯系切斷,不能放出任何一個工人出去,有不听話的,殺。現在他們父子倆簡直要把我們供起來了。我們的話,他們言听計從,他們索性利用地形把整個山坳給圈了起來,出入口設了四重崗哨,除了他們父子和我們四人,任何人想出第三道門就殺(胡鐵匠除外,不過他到哪兒醒言都跟著)。生產材料和生活物資運來了只能到二、三道門之間,然後里面人過來來運進去。里面工人就是原來的十幾戶人家,我挑了幾個機靈點的女人跟我學養殖珍珠,其他都在做玻璃鏡子這邊。為了穩定他們,也提高了他們的待遇,不僅吃的好,還給他們翻修了房子,有的直接搬到沈家老宅里面。基于工藝限制,目前只能做圓形鏡子(切成方的太小),我們就在鏡框制作上做文章,制作了各種不同款式、風格的鏡框相配。

玻璃鏡一推出市場,反響熱烈,價格自然貴的離譜,每面鏡子的出貨價格就要二十五兩白銀,可還是供不應求,黑市居然被賣到五十兩,甚至一百兩。當然,這都是有錢人的奢侈品,不到三個月,不但當初的所有投入都回本了,還賺了不少。本著物以稀為貴,出貨量一直給予控制,價格也就一直居高不下。

三年後,我的第一批珍珠采收,雖然結果要比預想的差些,但也足以讓他們父子興奮起來。而且說實在話,這樣的培育方式,完全是技術活,投入成本不高,隨著技術的熟練,以後成活率及成品率會逐年上升。再有人工養殖珍珠在當時的確是小本萬利,一串珍珠就能把一兩年的投入給賺回來。因此在之後兩年間,珍珠的盈利就過了鏡子。

玻璃鏡子的生產和加工隨著工人們逐漸熟練變的順暢起來後,我們開始試著設計生產一些新的玻璃制品,比如玻璃杯、玻璃碗盤、花瓶,筆架什麼的,而彩色玻璃的燒制比純淨玻璃更簡單,成本更低,再就是玻璃這玩意加工過程不會有什麼損耗,碎了,裂了拿去回爐就好了。因此,我讓沈家拿了一些瓷器給工人進行仿制,要不怎麼說勞動人民的創造力是無限的呢,不到三個月,不但成功仿制了諸如碗盤、花瓶、酒杯等日用品外,還制作出了一些工藝品,象動物有牛、羊。植物有荷花,竹子等,盡管大部分顯得做工粗糙,但這無疑是一個歷史性的進步。

而其中有個叫陳大寶的工人,他的作品讓我很震撼,他做了三套茶具,外型都是仿瓷器制作,但做工相當精細,而且,三套茶具分三種顏色,透明的、紅的、藍的。每套6個茶碗加一把茶壺。看的我愛不釋手,連忙吩咐,分別為三套茶具定制一個托盤和一個盒子,賣的時候標價不得少于五千兩,同時賞了他一百兩銀子。結果他嘿嘿一笑,無奈的說︰「銀子有什麼用,沒地方花,還不如放我出去走走。」我看了他一眼,問他︰「錢照賞,也讓你出去,不過我會派人跟著,願意嗎?」「願意、願意。我不會亂跑的。」我對其他工人說道︰「只要你們也象他一樣,做出精美的東西,我都一樣的獎賞。」工人們沒有說話,都羨慕的看著陳大寶笑著,又看著我笑了笑,然後很賣力的干了起來。我隨後讓沈從龍派人跟著陳大寶,只要不跑,干什麼都不要干涉。

看著陳大寶歡快地跑出去的背影和工人們賣力的身影,我在想,中國人是很容易滿足的,一點點小小的恩惠都會讓他們感動很久,開心很久,可為什麼歷代統治者卻總是想辦法把他們最後那麼點希望都給踩碎。」

那天陳大寶在外面逛了整整一天,買回來很多東西,那都是他後來創作的靈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建大宋帝國最新章節 | 重建大宋帝國全文閱讀 | 重建大宋帝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