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隱 第一百六十一章※守身如玉※

作者 ︰ ligicn

連續幾日的上街購物和與人交流行動,劉志揚發現,,現在的上海和過去比較有了很大的差異。

70年代的那種平頂房屋,如今這種房子大多改成了坡頂房。還有閣樓和窗戶,保留了老上海海派建築的特色。

過去,上海一到夏天,屋外37度,屋內40度,沒有空調,半夜2、3點都睡不著覺。父母和他一起擠在不足14平的這種房子里,這條件還算是好的,有的人家要擠三代人,而上海創利卻是全國之最,物資享受在全國反而排不到第一,你說有什麼理由嫉妒上海人?上海人應叫「傷害」人,受了傷害的人才對。

改革開放幾十年,上海原有的很多特色都變了,老街變成了新街,老店變成了新店,老觀念變成了新觀念,再也不會有「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的觀念了,而如今周浦、川沙過去去也沒人去的房子也逐漸看漲,過去沒人要住的石庫門還整成了上海特色酒吧街,這些開發商的策劃運作能力真讓劉志揚贊嘆,過去最不願意去郊外旅游的上海人,現在周末最願意去的反而是郊外了,南匯的桃花節,奉賢的菜花節,金山的油菜籽節,可能是交通方便了,不像過去,去一次路上來回要2天時間,放假才1天。如果踫到黃金周長假,更喜歡在上海周邊的風景區游玩如周莊、西塘古鎮等旅游景點,經濟條件好了,生活節奏也開始慢了,人們也更注意保養了。

過去出行擠公交和吊車門的怪現象再也找不到了。隨時隨地都有方便的地鐵、輕軌和出租,就是出行成本高的嚇人,隨便出去轉一轉沒有20-30元的車錢下不來,不像北京五毛公交車隨你坐到哪,地鐵2塊隨你坐通。

上海人過去喜歡的百年老店如裁剪店、毛料布店、小商品店,現如今都不知在哪里生了根,一點也不好找,取代的是國外那種二、三線的品牌店甚至是傍品牌店。上海人之間的那種熱情再也找不到了,被取代的是那種普通話的陌生和距離感。

過去不會有的毛病現在比比皆是,什麼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什麼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等等,全是營養過剩的表現。過去進公園要收費的,現在也不用了,鼓勵大家去鍛煉,要不然每年的醫療費用對政府來說壓力不小。

劉志揚西塘古鎮沒去過,听說是開發的最好的江南水鄉古鎮,他很想去看一下,于是他陪著老爸老媽一起來到了西塘。

西塘古橋,有著它獨到的經典,整個橋身,都用天然的山石磊成,橋面上長滿了各色花草,即便是雨天踩在上面也絲毫不會打滑,古橋玲瓏小巧卻不乏堅固,到了橋邊的游人,便會躍躍欲試地在橋面上過一過、看一看,仔細品味一番。

古牆的傳說甚為精彩,流淌著古代君王的軼事,據說還是「藝人」宋徽宗留下的傳奇。

古牆的青苔下,微微露出薄薄的最具吳越文化特征的青磚,在炙熱陽光的烘烤下,縷縷青煙似乎從磚縫里面裊裊升起,別具一番情趣。此時此景我仿佛置身于遠古文明,貪吸著早已遠離的空氣,在遠離的空氣中感受著、暢想著、思緒隨著一股股帶有泥土芬香的青煙去往遙遠的年代。

古樹在夏季的烈日下,應驗了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老話,森翠迷人,枝繁葉茂,猶如帝王巡游時的華蓋,更顯出石岩里的久遠和華麗。

西塘的西柵夜景別有一番風味,當人們來到擺渡船上的時候,會為西塘古鎮的匠心獨具而暗自喝彩,人們坐著擺渡船,欣賞著岸邊的霓虹夜色,真是讓人心怡,這麼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如今被開發的如此熱鬧繁榮,讓劉志揚陷入深思。他再一次感到了城市策劃和營銷的力量。

「哎,劉志揚」,一聲熟悉的招呼聲,把劉志揚從陶醉中拉了回來,他定楮一看,一個萬分熟悉的臉龐出現在他的眼前,他幾乎不相信自己的眼楮,他揉了揉眼仔細再一看,不錯,正是自己最想見到,也最怕見到的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心隱最新章節 | 心隱全文閱讀 | 心隱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