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隱 第九十八章 ※大山里的人※

作者 ︰ ligicn

西南燈飾公司自從買下礦山後,劉志揚還從未去實地看過,所有的交割都是在一張「0」號藍圖上看到的地理方位,自己一點實際的感覺也沒有過,這次louis和他合作,他和louis,由駕駛員和當地政府招商引資辦主任,陪著前去礦山考察。

他們從林城出發,經大約3小時長途跋涉,終于來到大山腳下,他們把車停在山腳,徒步往上攀登,貴州的山很高,路很陡,幾乎就沒有什麼正經八百的路,一場雨下來,滿腳都是黃泥巴,但是當地人無論雨再大,他們的腳上不會全部被黃泥巴包裹,連褲子也不會沾上一點,這是劉志揚最為佩服的地方。

山上所有的百貨店,還是那種用鋪板一塊塊隔起來的舊式店面,是典型山民的房屋,里面黑覷覷、髒兮兮的,一盞歪歪扭扭的電燈,**果地吊在店面的中央。頭頂一個布盤帽兒的老人,坐在店里面中央,滿臉的皺紋仿佛正在訴說著她的滄桑坎坷。一雙黑黝黝、干巴巴的手,模東模西給買貨的客人拿著商品,就像是置身于山中黑店的感覺。

看見劉志揚一伙人來到這里,老人如同見到了外星人,盯著生人看的眼神,晚上想起來都會使人不寒而栗。這里的人,閉塞、排外、沒見過外面的世界,這幾年來開礦的人來多了,當地的年輕人也就比過去好多了,人的意識和觀念也稍微跟上一點了。但是,老人們不同,他們任然固守著傳統的觀念,認為這山是祖輩相傳的風水寶地,是保佑他們一年收成的山神,誰要動了他們的山土,就像是動了他們的真神,他們要找人評理和拼命。

山里的人們,平時只要沒有什麼利益沖突,大家和和氣氣,如果一但牽涉利益,連爹娘老子都不認,他們和平原地區的農民沒啥兩樣,小農意識特別強烈。

他們一行五人,來到礦山位置一看,原來礦山這里是草木茂盛、樹林林立,周圍還有不多的菜地和農田,蒼蠅蚊子到處都是,爬壁虎、蜈蚣隨處可見,要在這里打洞開礦的話,困難不是常人能想象得到的。

看完以後,已是中午時分,招商辦主任介紹一家農戶家吃飯,這一家農戶條件相對較好,平時也經常往城鎮販賣些農產品,是這里農戶的小隊長,這一帶人都有一個統一的大姓——趙,他也姓趙,這個趙隊長稍微有點見識,說話和辦事有點分寸,據說這個隊長家有個遠房親戚在縣里當什麼副縣長,負責抓教育工作。因為這里地處陡坡,所以這里也就被叫作趙家坡。

一進趙家門,那位隊長客氣得令人坐不下來,那家里的燒煤的鐵爐子一家一個,煙管是無縫鋼管做的,直接通到屋外,烤起火來整個家里都是暖和的,鐵爐子是農村冬天取暖的必備設備,哪家都不能缺的,如果少了它整個冬天就不要過了,貴州冬天是陰冷潮濕,小雨會下得你心神不寧,再加上山風陰冷,一起凍雨整個山上全部結冰,馬上會封山,誰也不能出去,所以再過冬前,煤、米、油、鹽都是必備品統統要備齊,要不然一封山20天,就干等著挨餓吧!

他們寒暄半天後,終于坐下來,那隊長開始說話了

「老婆子,把那臘肉切幾條,準備中午吃,搞些下酒菜,把那個米酒端出來!」

這山里能用臘肉招待外鄉客再加上米酒是很高規格的待遇了,山里的人習慣用臘肉炒蔬菜,然後弄點什麼豬肚、豬腸用辣椒炒了,放在一大鍋里面,抬到鐵爐子上,加上豬油就這樣一邊熱一邊慢慢吃,這叫「干鍋」菜,是當地人招待客人才吃的菜,而劉志揚最怕里面的豬油了,但也沒辦法,只能硬撐著吃兩口,還沒吃幾口菜,趙隊長開始拼命地灌大家喝自家釀制的米酒,別小看這個米酒,剛開始喝不咋樣,還有點甜,越喝越起勁,喝醉了,睡上三天醒不來,醒來頭都還是暈的。

劉志揚生活品質和這里的人相比,最起碼有100年的差距。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心隱最新章節 | 心隱全文閱讀 | 心隱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