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九十一章奔赴西涼城

作者 ︰ 風似刀

漢元797年8月20日,西部戰區總部數千人,抵達涼州威武郡西涼城。風雲小說網彪騎軍指揮官司馬逸、涼公世子馬琪率涼州各地官員,到城外迎接西部戰區總部的將領們。

張銳也隊列中迎接總部將領的到來。在等待的時候,他抽空與司馬逸、馬琪悄聲交談著。

幾日前,劉炯和劉武周各自派了裴仁基、宋金剛給他帶來了一封信。信上說,西部戰區總部已按計劃撤到涼州,並于今日抵達西涼城。鑒于目前朝廷的局勢,希望張銳來西涼城共商對策。

見到這封信,張銳十分為難。他很清楚劉炯、劉武周的立場,這兩個人肯定會在進入雍州前分道揚鑣。自己去還是不去?去了又該如何表態?

與高朔、範明商議了一番,覺得還是有必要去一趟。因為,據裴仁基講,戰區總部將領們自接到上都、洛陽兩個朝廷發來的詔書命令後,就分裂為了兩個對立派,雙方關系日漸嚴峻。這次到西涼城召開會議,就是最後的攤牌。如果會議上雙方還達不成一致意見,很有可能爆發火拼。

張銳與高、範二人知道,西部戰區如果按計劃撤回內地四個軍團,有兩個軍團已經進入涼州,另兩個軍團也到了長州。如果現在他們就分為兩派打起來,近在咫尺的本部人馬難免不會受到波及。所以。即使為了保證本部人馬地安全,也應該去一趟。

決定好之後,張銳先把蕭禹和李伯藥找來,對他們說了自己要去西涼城迎接劉炯、劉武周等人,回來之後,再給他們一個明確的答復。蕭、李二人知道。自己的使命急也急不來,所以答應留下來等消息。

接著,張銳又把來護兒和王世充找來,告訴他們自己將要離開一段時間。然後對他們還有高朔下令,在自己回來之前,各部隊皆不許出戰。但倘若遇到叛軍進攻,三人得商量著決定應急對策,是否發起反擊由三人共同商議決定。張銳這樣安排,等于是把軍務,交給三人暫代。

來護兒、王世充雖然疑惑主將最近一段時間的舉動。也對他突然要去西涼城迎接西部戰區將領們的行為感到大惑不解,但還是接受了命令。

安排好代管事宜後,張銳就帶著範明和親兵營往西涼城而去。有高朔留守西平城。再加上來護兒與王世充之間的矛盾,自己不在時,即使王世充想耍花招也不容易得逞。因此,他也能放心地離開西平城。

昨日,當張銳來到西涼城時,發現彪騎軍指揮官司馬逸和涼公家族世子馬琪竟然都來了。

司馬逸是張銳二嫂之父,以前還曾力邀他去彪騎軍任職。雖然後來張銳留在了飛騎軍,但與司馬逸也經常保持這書信往來,關系也算密切。

而馬琪也是上次代表涼公家族去給壽平大長公主拜壽時,與張銳認識地。那次的狩獵聚會。他與張銳相談甚歡,盡管兩人關系算不上親密,但還算融洽。

當天晚上。馬琪作東在城中的最豪華的酒樓里包了酒席宴請張銳和司馬逸。席間,馬琪告訴張銳,前幾天劉炯和劉武周都給其父去了信,說是有要事請其父來西涼城會晤。可惜,其父在十幾日前就患了重病不能下床。所以只好由他代表其父來西涼城會見二劉。

張銳知道涼公是在稱病不出。他能理解涼公的苦衷,而且這一招自己也用過。涼公家族的封地雖然在涼州固原郡一帶。但其家族在涼州乃至附近數州內都非常有影響力,因此,安樂、天佑兩朝肯定都會積極爭取他的支持。在這個關頭涼公裝病,目的非常明顯,他不願意卷入這場內斗。因此,他肯定不會來西涼城趟這塘混水。

飯後回驛館的路上,司馬逸把張銳叫到自己的馬車上,開門見山就問張銳有什麼打算。張銳本來想含糊其辭敷衍過去,司馬逸可不是好糊弄地,他扳著臉說道︰「以胡公、韓公兩家的關系,賢佷難道連老夫也信不過嗎?」

張銳只好說道︰「小佷彷徨未決,正要想請教伯父,這事該如何處置。」

司馬逸並未在意張銳圓滑的回答,開誠布公地對他說道︰「北王、晉公都給老夫來了信,他們在信上勸老夫帶兵前往洛陽支持安樂帝。老夫已給胡公、燕公等人去了信,詢問他們地意思。如果他們都願意加入洛陽一方,老夫自然跟隨其後。不過,現在老夫目前還沒有收到他們的回信。因此,老夫想問問你,你可收到過安江家里的來信,不知胡公是怎樣決定的?」

北方家族數百年來,幾乎每家之間都有姻親關系。按親疏遠近,北方各家族應該行動一致。各大家族都不會貿然行事,否則,一旦自己的選擇與大多數家族的選擇相背,那麼就會失去其他各大北方家族的支持,輕則丟了個人性命,重則禍及全族的安危。

因此,司馬逸在這個時候,打听胡公、燕公等家族的打算,也很正常。再加上他來到西涼城後,見涼公馬任深只派了世子馬琪前來赴會,就更堅定了他要謹慎行事的決心。

張銳理解司馬逸地打算,同時在心里也暗暗為二哥擔心。見到了涼公的態度後,他很擔心二哥會沖動行事。心想,但願父親能幫二哥渡過這場危機,否則一旦選擇錯誤,對整個胡公家族來說都將是一場沒頂之災。

張銳如實告訴了司馬逸,自己並沒有收到家里地來信。也不知二哥如何決定。同時,他也把自己準備留在番州繼續剿匪地想法告訴了他。

司馬逸聞言,捋著胡須思索了一會兒,嘆息道︰「那老夫也只有盡量拖延時間不急于表態了。待有了準信兒之後再行動。唉!就是不知道老夫,還能不能等那麼久。」

張銳知道他擔心的與自己一樣。朝廷發生劇變的消息,還僅限于各部的高級將領知曉。怕此事拖得過久。手下的將士都風聞了這個消息,會導致軍心不穩,甚至四分五裂。

第二天一早,張銳跟隨司馬逸等人出了西平城去迎接劉炯等人地到來。上午十時許,劉炯、史萬歲、元景山、張定和等人首先到達。

司馬逸、馬琪、張銳以及涼州巡撫周士浚、涼州都督譚延朝等人上前見禮。劉炯老遠就跳下馬來,大步行走過來與眾人一一寒暄問候。張銳從他滿臉笑容地臉上,看不出絲毫異常之處。

與他相比,史萬歲、元景山等人的臉色,就顯得十分陰郁。張銳與他們這些老上司相見時,他們也只是握了握。並沒有說話。

張銳沒有見到劉武周等人,只好瞅了空詢問戰區中軍官張定和。張定和悄悄對他說,這一路而來劉武周等人都走在後面。張銳暗自搖頭。看來裴仁基並沒有騙我,這兩派人地矛盾如此尖銳,已經人盡皆知了。再惡化下去,他們恐怕會動之于武力。

應酬了一番,張銳悄悄對司馬逸使了個眼色。司馬逸明白了他的意思,便陪同著劉炯等人進了城。他獨自留下來等候劉武周等人到來。

一直等到下午二點,張銳才等到劉武周。在劉武周身邊的還有陸柯、王仲民、方戊、江少易等人,見到張銳還在等候他們皆喜出望外。這些人與張銳都算是老友,相見甚歡。

在進城的路上,劉武周並沒有與張銳談兩派分歧之事。張銳把他們帶到了城北驛館安置。與劉炯等人住下的城西驛館隔開了老遠。

張銳也留在這里,陪同劉武周等人共用了晚餐。飯後,陸柯等人推說要休息都先行散去。廳內只剩下張銳和劉武周兩人。

這時,劉武周也沒有再客套,直接詢問張銳有什麼打算。張銳低著頭,沉默不語。

于是,劉武周便勸道︰「于公。天佑帝是奉先帝遺詔繼位。是正統的天子,我等應為其效忠。于私。太尉待你我不薄。為人者,應飲水思源,在這個時候,你我應該全力相報。無鋒啊!怎麼選擇,你應該及早拿定主意。」

張銳嘆了口氣,回道︰「我出征之前,先帝特別囑托,即使有不幸的消息傳來,也要我一定平息了番州地反叛。陛下待我恩重如山,我豈能辜負他老人家的遺願?」

劉武周聞之臉上露出失望的表情,問道︰「那你打算是繼續留在番州剿匪了?」

張銳點了點頭,說道︰「是。在剿滅番州叛匪之前,我不打算回軍。」

劉武周沉吟了一下,又問道︰「那剿滅了叛匪之後呢?」

「剿滅叛匪之後?」老實說,他並沒有想到那麼遠。被劉武周一追問,他又為難了。稍稍猶豫了一下,他含糊地回道︰「剿滅了叛匪之後,我自然會遵循朝廷地命令。」

劉武周緊追不舍,接著追問道︰「是執行上都來的命令,還是執行洛陽來的命令?」

這下,他沒有辦法再敷衍了,苦笑了一下說道︰「自然是上都來的命令。」

張銳這樣的答復,雖不能令劉武周滿意,但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便對他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回去後,我幫在太尉那里解釋一下。只是希望你要記得今日所言,不要讓我為難。」

張銳沒有想到劉武周會說幫他去太尉那里解釋,既有些驚訝又有些感動,顯然劉武周是把他當成朋友,才會如此幫他。口中言謝道︰「那就多謝您了,屬下一定不會忘了您的恩情。」

張銳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樣,讓劉武周心情大好,笑道︰「想當年你從騎校畢業。就分配到我麾下任職,算來已經十年了。這十年來,你一直是真心實意地輔佐我,我幫你這麼一點小忙,還需如此客氣嗎!?」

接下來,劉武周又對張銳簡要地講了講西部戰區將領之間的分歧。劉炯在一個月前。接到劉地來信,就把軍務移交給了史萬歲和元景山,匆匆趕往上都。結果過了一段時間,他又突然返回。

劉武周開始甚是奇怪,直到接到太尉的來信,才猜測出劉炯的打算。本來,劉炯是想盡快趕回上都,在同樂病重期間,利用太傅地身份執掌朝事。

但同樂駕崩後,上都雙方打了起來。他這時再只身返回去毫無意義,所以他又折返了回來,打算帶著西部戰區地軍隊去洛陽支持已稱帝的世平太子。

劉炯回來之後。便頻頻地找史萬歲、元景山等戰區統帥部的將領們談話,最後大部分人都在他的勸說下,表明態度支持安樂帝。不過,劉武周也不是等閑之輩,他在劉炯拉攏史萬歲等人時,寫書信聯絡了陸柯、王仲民等人,並與他們取得了一致意見。

所以,當劉炯召開會議宣布支持安樂帝時,遭到劉武周、陸柯等人地強烈反對。兩派人在會議上爭論得面紅耳赤、不歡而散。此後,兩派人又多次地發生爭執。甚至有一次雙方差點在會上動手打起來。最後,還是戰區中軍官張定和提出了一個辦法,戰區總部到了涼州之後。召來涼公和彪騎軍指揮官司馬逸等人一起商討解決此事。

兩派人也想爭取到涼公和司馬逸的支持,就同意了張定和地意見。劉武周想起了張銳的平叛指揮部就設在涼州的西平城,于是派宋金剛給張銳送信,讓他也來西涼城。只是他沒有想到,劉炯也派了裴仁基去給張銳送信。直到張銳主動說起。他才知道此事。

張銳又問劉武周西部戰區下屬各師團將領,是否知道朝廷生變地事情。劉武周搖頭道︰「這件事情。僅限于各軍團將領知道,下面的將士都還蒙在鼓里。不過,沒有不透風的牆,現在軍中已經謠言四起,將士們大概也都風聞了此事。」

張銳滿臉擔憂地對劉武周說道︰「那您想過沒有,萬一戰區部隊分裂萬為兩派,下面地將士們有何反應?」

劉武周搖頭不語,他何嘗不為此事擔憂?陸柯、王仲民雖為陷陣軍團和武勇軍團的指揮官,但畢竟不能保證每名所屬將士都會選擇支持上都的天佑帝。再如果貿然與飛騎軍、暴熊軍團開戰,只怕是軍心、士氣皆無。交戰的最大可能,就是兩敗俱傷。因此,他和陸柯的想法就是等劉炯先動手,這樣就有了正大光明的反擊理由。

只是,劉炯方面也是一直引而不發,想必也有同樣的忌憚。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兩派人才會暫時相安無事的來到西涼城。現在,當張銳提到這個問題時,劉武周無法回答了。

張銳見狀,便知他還未考慮妥當此事。便對他說道︰「既然無法控制全軍,還不如把事情公開,讓將士們自行選擇。」

劉武周大驚,說道︰「這怎麼行?萬一將士們都投到劉炯那邊去怎麼辦?」

張銳道︰「您為何不想想,萬一是劉炯那邊的人都投奔到這邊來呢?」

劉武周雖然心動,但仍搖了搖頭,說道︰「那麼劉炯也不會答應地。」

張銳道︰「他不答應,能逼著手下的將士們與之前不久還在一起共同打擊鮮卑人的戰友動手?就算他有這個想法,手下地將士們也不會願意。」

劉武周點了點,他知道西部戰區的這幾個軍團的將士們,在這種情況下,幾乎沒有打起來的可能性。就算軍官們都願意作戰,手下士卒們也會有很大的抵觸情緒。

張銳見劉武周還在猶豫不決,也沒有再勸,起身告辭︰「這只是下官地一點淺見,至于是否采納,全憑將軍自行做主。下官暫且告退了。」

劉武周也沒再挽留,于是把張銳送出驛館。之後,他馬上又叫來陸柯、王仲民等人找來商議。

張銳回到住處,听留下地親兵說,太平侯正在房間里等著他。他只得苦笑著搖了搖頭,打起精神進屋去見史萬歲。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