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四百一十四章突擊(2)

作者 ︰ 風似刀

第四百一十四章突擊(2)

7月22日,擔任全軍前鋒的前師一團在奧蘭地區的合山附近,與一支鮮卑軍遭遇。據羅濟營初步偵查,這支鮮卑軍由騎兵三千,步兵三千,強弩手一千,投石車十輛和若干後勤隊組成,總兵力接近八千人。

劉文常列陣于一座小山丘上,此處兩面是絕壁,一面是樹林。劉文常命一團五個營棄馬在山丘上布防防御,另一個輕騎營和羅濟營埋伏在樹林中。總兵力四千二百余人。

劉文常本想等待己方主力到齊後,再與敵軍開戰,不料鮮卑人卻率先發起了進攻。最先沖上來的是三千鮮卑騎兵,劉文常命埋伏在樹林中的羅濟等兩個營迎擊,令羅濟擔任作戰指揮。

羅濟所率兩營都不滿員,兩營相加人數只有一千出頭。羅濟十分清楚,與鮮卑騎兵硬拼對己方不利,即使取勝也損失太大,于是帶著兩營騎兵與敵人周旋起來。鮮卑騎兵最先朝小山丘沖擊,羅濟便從其側翼發起攻擊。鮮卑騎兵轉身想與之交戰,羅濟又邊打邊撤,漸漸把敵騎兵引向遠處。

在雙方騎兵糾纏時,這支鮮卑部隊的主將下令三千步軍與五百強弩手,向小山丘發起進攻,留下五百強弩手和少數親兵擔任預備隊,又命後勤隊組裝投石車。

由于是遭遇戰,前師一團根本來不及挖掘出防御工事,只能命兩個營暫時充當步兵,拿著以前繳獲的長槍、戰錘、盾牌等步兵武器站在前排,後面三個營,一個壓制鮮卑強弩手,二個營射擊沖向山丘的鮮卑步兵。

這股鮮卑步兵甚是勇猛,舉著盾牌,冒著箭雨快速地沖向山丘。兩個營雖然傾盡全力射擊,無奈鮮卑人太多,即使損兵折將無數,仍然如排山倒海般涌過來,直撲向漢軍布陣的山丘。劉文常命前排的漢軍下山迎擊,繼續朝沖過來的鮮卑人射擊,阻止其後續部隊跟進。

一團二營長周楚德被劉文常委任出擊部隊指揮,他率領兩營八百人勇敢地向著兩千余人鮮卑步兵迎去。一、兩分鐘後,雙方在山丘坡地展開了肉搏。

周楚德在一團素有勇名,是劉文常麾下第一猛將。劉文常很放心他帶隊出擊。這時的周楚德哪里像是騎兵,他解去衣甲、手持兩柄戰錘,第一個沖入敵陣。他一面高呼前進,一面揮舞著沉重的戰錘砸向敵人。在他的帶動下,八百騎兵高呼「前進——」,與鮮卑人步戰在一起。

周楚德從軍前也是業余砸陣高手。他身體強壯、體力充沛、頭腦靈活,是當年所在隊的主力突擊手。此時此刻,他把戰場當成了砸陣場,朝著十分區—敵方的軍旗處沖去。

沿途鮮卑人拼命阻止他的前進,可他搏斗術過人,又敢玩命,行進路線又是鮮卑人相對薄弱之處,最後奇跡般地帶著五十余人突到敵方軍旗的所在處。

敵方將領見他來者不善,急忙命令親兵們組成槍陣,如林般密集的鋒利槍頭樹立在軍旗前方。周楚德無視對方組好的隊列,將手中的戰錘舞得如風車一般,撞入槍林中。

他手中翻飛的戰錘砸翻了周圍的十余名鮮卑士卒,打開一條通道,身後五十余漢軍高呼「奪旗——」殺入陣列。鮮卑將領也死戰不退,立于軍旗前與沖進來的漢軍打成一團。

周楚德雖硬闖進來,任他把戰錘舞得飛轉,也無法避開所有的刀槍。他的左臂與右腿都被長槍刺穿,後背也挨了幾刀。更險的是,迎面突然刺來一槍,他急忙側頭一閃,結果避之不及,從嘴角到左耳部被槍尖劃破,形成一道又長又深的創口,鮮血噴灑四濺。

周楚德被親兵們拼死救下。他顧不得自己的安危,仍含糊不清地呼喊著「前進」,一使勁,鮮血止不住地從裂開的傷口往外冒,血肉模糊的模樣甚是可怕。親兵們想為他簡單地包扎一下,可他見越來越多的鮮卑士卒向軍旗處匯聚來,一把推開攙扶著他的親兵,身上穿著兩把半截長槍,一手提著戰錘,一瘸一拐朝五丈開外的敵將走去。

他身前本有幾名敵軍士卒想上前阻攔,但見其如同厲鬼般的模樣和冷酷的目光時,都哆嗦了,結果立馬被周楚德的親兵們給殺掉。

在親兵們的掩護下,他到了那員敵將的身後,舉起戰錘大喝一聲「嗨!」,戰錘應聲下落。正巧那員敵將剛將一名漢軍砍倒,聞聲轉過頭來,一個血肉模糊的腦袋出現在眼前,一雙凶狠的眼楮瞪著他,盡管他也是久經戰陣勇將,也驚得大呼起來。

在驚呼聲中,周楚德的戰錘落下,將那員敵將的腦袋砸得粉碎,紅白之物濺了他一身。此將領一死,軍旗周圍的鮮卑士卒頓時士氣銳減。與周楚德一同突進來的數十名漢軍趁機高呼著「萬歲」,涌向敵軍旗。霎那間,就把軍旗周圍的鮮卑兵殺散,將軍旗奪下。

鮮卑軍旗一倒,全軍士氣大減,盡管沒有四散逃竄,整個隊形馬上變得混亂起來。有的鮮卑軍官帶隊沖向倒下的軍旗處,妄圖將軍旗奪回;有的鮮卑軍官則帶隊繼續往小山丘進攻;還有的鮮卑軍官想重組隊形,亂如一盤散沙,給漢軍乘勝追擊創造了大好機會。

破敵的大好時機就在眼前,劉文常卻沒有意識到,沒有下達騎兵出擊的命令。所幸擔任阻斷射擊的一團四營營長馬士軫意識到了,機不可失啊,他來不及向劉文常請示,當機立斷下令本營將士上馬出擊。

四營六百多騎士在馬士軫的帶領下,從山丘沖下撞入鮮卑步兵陣的左翼。進去敵陣後,四營又在馬士軫的指揮下四處沖擊,專攻敵軍排列整齊的隊列,頓時使敵陣大亂。終于,劉文常也看到了戰機,速令另一個阻斷射擊營,也上馬出擊。

漢軍步騎配合出擊,鮮卑步軍再也回天無力,堅持了幾分鐘,只得後撤,希望暫時拉開雙方距離後再重組隊列。但在漢騎兵凌厲的追殺下,他們始終無法如願。緊接著,劉文常又帶著團部人員出擊,直撲還算保持完整的五百鮮卑強弩隊側翼。

遠處的鮮卑指揮官見大勢已定,長嘆一聲,下令撤退。退卻的鮮卑軍又被漢騎兵追殺,一直追擊了十余里,劉文常才下令停止追擊,撤回小山丘。待漢軍退去,鮮卑軍才漸漸穩住陣腳,重新列陣。

當鮮卑指揮官清點所剩人馬時,欲哭無淚,連自殺的心都有了。此時,他麾下只剩下不到一千人,幾乎丟失所有的糧草、物資及武器,如果不算戰斗開始時去追擊漢軍騎兵的三千人,他的部隊可以說已經被漢軍全殲。

更令他難以接受的是,十幾分鐘後本部騎兵也回來了,發現騎兵也損失了一半人馬。他的這支部隊本是鮮卑軍中的精銳之旅,步騎混合倍于當前的漢軍,但交戰結果卻是己方損失四分之三的兵力,整軍徹底喪失了戰斗力。這樣結果讓他無法接受,他急火攻心,口吐鮮血墜下馬去。主將昏迷不醒,又擔心漢軍在整隊後發起進攻,殘余的鮮卑軍慌忙向更遠處撤退。

合山之戰到此正式結束。這場短暫的交戰,加上漢軍追擊時間只進行了不到一個小時就結束,但其慘烈程度可以與草嶺之戰相比擬。此戰不僅時鮮卑軍喪失了戰斗力,也使前師一團無力再戰。

前師一團也清點了人數,這場遭遇戰是打了勝仗,但損失也十分慘重。全團傷亡一千八百余人,其中陣亡了九百人,與鮮卑步兵最先展開肉搏的兩個營幾乎全部陣亡,率隊出擊的周楚德也奪下敵軍旗後就陷入昏迷中,雖然在部下的拼死保護下,沒有當場陣亡,但所受傷勢非常嚴重,生死未卜。

元氣大傷,劉文常也不敢再次出擊,命羅濟營擔任警戒,其他將士一面打掃戰場救護己方傷員,一面等待二團和師部的到來。

天色漸暗,張銳來到了戰場,得知一團遭如此重創,不禁愣住了。對方只有不到八千人,如換成是游騎與之作戰,傷亡最多也不過數百就能取勝。但一團卻傷亡近半,才險險取勝,這又一次他看到了前師與游騎的差距。

差距,不僅是戰斗力方面的差距,將領指揮能力的差距也很明顯。別的不提,單說這次遭遇戰。羅濟帶著一千騎兵迎擊三千鮮卑騎兵,在羅濟靈活的指揮下,騎兵只傷亡四百余人,就射殺了敵軍半數。如不是敵軍听見撤退的命令,再打下去很可能全軍覆滅。

而劉文常率領三千余人,與敵方步兵三千五百人作戰,雙方差距只有數百人,但兵力損失與敵相比達到了1︰2的比例。如果不是個別將領的當機立斷,一團的損失還會更大。這一戰,讓張銳對劉文常非常失望,甚至起了撤換他的心思。

可是想到劉文常的身份和他對自己的恭敬態度,又讓張銳無法痛下決心。他強壓下失望的情緒,反而安慰自責不已的劉文常︰「此戰損失雖大,但打出了一團的氣勢,打出了一團的威風。你們幾乎全殲了敵軍,就算傷亡很大也不必太自責,好好總結一下得失,下次就會有更佳的戰績。」

劉文常退下後,張通見一團無法再繼續擔任前鋒,于是又向張銳提出後撤建議︰「與劉文常團遭遇的定是右賢王最銳的部隊。右賢王不可能將麾下主力精銳部隊分散各地布防,他們極有可能是從城堡里趕來的援軍。」

「這也就是說,鮮卑主帥已經得知我軍突擊其防線的消息,派出了援軍。鮮卑人會派來多少援軍,在我們前面還會有多少有今日這樣戰力強大的部隊,都不得而知。這樣硬著頭皮繼續打下去,太危險了。依老夫之見,還是趁著鮮卑人沒有堵死我們的身後,再往西去普六城吧。」

範明、宇文歆、達須等人皆沉默不語,為眼下的處境擔憂。大家都知道,現在一團不能再擔任前鋒了,只能換趙無寒的二團上。因為游騎的損失早就超過現在的一團,出境以來,幾乎都是游騎團在第一線作戰,各營將士早已損失過半,其中損失最大的六營,不僅兩任營長陣亡,連騎士也只剩下二百余人,現在只能跟師部一起行動。

在渡過伏爾河之後,張銳就沒有讓游騎再擔任前鋒,而是讓游騎各營專門負責偵查。他不想把游騎團的老底子都打光,還想為游騎團多留些好苗子。所以,前師二團就成了現在全軍最後的主力。倘若再遭到大的損失,全軍就危在旦夕了。

在關系到全軍安危的關鍵時候,大多數人不敢輕易向主將張銳提出建議,也不敢自詡比張通更能看清局勢。只有許士基沒有這些顧慮,說道︰「不行,我軍只有破釜沉舟一直往前突擊才有生路,此時往後撤,必定全軍盡滅!」

張通皺了皺眉,說道︰「你何以如此肯定,說後撤要全軍盡滅?如果老夫是鮮卑烏河防線主帥,定會把部隊放到前面阻擊。」

許士基像是沒有听出張通話語中的不滿之意,堅持道︰「鮮卑主帥派兵在前面阻截我們不假,可也不能排除他會派兵力到我們的身後。如果我們向後撤,遇到鮮卑軍阻攔怎麼辦?與之作戰,即使打勝也會損失慘重,之後前面的鮮卑軍涌來,可以輕而易舉將我們消滅。所以趁著部隊還有戰力時,一鼓作氣往前沖,即使用較大的代價打出一條通道,全軍也有機會突出去。」

許士基的話沒有將張通說服,兩人你一言我一語激烈地辯論著。也許,本來他倆並沒有打算將對方說服,只是通過辯論的形式把前進和後退的利弊講出來,讓張銳做最後的決斷,因為最後的決定權在張銳。是勇往直前還是暫時後撤?這可真是一個難題,張銳也在猶豫。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