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三百九十三章大將軍尉遲暉

作者 ︰ 風似刀

第三百九十三章大將軍尉遲暉

花岩店之戰的當晚,大將軍尉遲暉來到這個剛剛經歷了一場戰火的小鎮上。要了解尉遲暉這個人,還要從二十多年以前說起。二十多年前,尉遲暉任北部都衛時,正好遇上莫斯地區的部落首領巴洛夫的父親因不願去基普覲見單于而起兵造反。

數萬莫斯聯盟的軍隊朝著尉遲暉的防地開來,年輕的尉遲暉初戰就面臨如此眾多的敵軍並未驚慌失措,他帶著麾下千余名騎兵,主動出擊迎戰。此戰中,尉遲暉將騎兵機動、靈活的特點發揮的淋灕盡致,給予了聯盟軍隊以沉重的打擊。後又就將聯盟軍引入趕來援軍的包圍圈中,斬殺、擒獲了兩萬余聯盟軍隊,連巴洛夫的父親都差一點被他擒獲。

尉遲暉正是憑借著此戰一舉成名,幾年以後被老單于任命為近衛少將。近衛少將在鮮卑朝廷是非常的重要的一個職務,相當于漢帝國的近衛軍統領,具體負責基普城的防務,手中掌握著數萬部隊的軍事調動權。

老單于之所以任命他為近衛軍少將,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武藝、勇敢和才干樣樣出眾,更重要的是考慮到他的出身。尉遲家族一直在鮮卑朝輪流擔任幾個高級軍事職務,尉遲暉的父親當年時任右將軍,年事已高,而尉遲暉又是尉遲家族的長子,從軍歷練幾年後,自然要提拔他的職務,以便他以後能接任父親的官職。

在升任近衛軍少將後,左右賢王都想盡辦法積極地拉攏尉遲暉,以便間接控制基普城的軍事力量,但尉遲暉卻不為所動,始終保持中立立場。正是因為他中立的立場,讓老單于對他更加放心,在此後刻意的對他提拔任用。

漢元780年,也就是張銳剛剛高中探花的那一年,鮮卑國與西部的日耳曼人爆發了戰爭。戰爭初期,鮮卑人與日耳曼人相持數年沒有分出勝負。原本想盡速打贏這場戰爭的老單于對鮮卑軍的統帥十分失望,在一次局部戰役失敗後,老單于便下決心撤換統帥。

撤人容易,找一個合適的接替者難。在考慮新的統帥人選時,老單于遲遲沒有選中合適的人選。後來還是右賢王向老單于推薦尉遲暉,稱贊尉遲暉的軍事才干在國內無人能及,由他出任統帥一定能盡快打敗日耳曼人。左賢王當然明白弟弟的意圖,于是也向父王舉薦尉遲暉。

老單于也曾考慮過讓尉遲暉出任統帥,可是又擔心他太過年輕,無法鎮住前方那些驕兵悍將。但見兩個平日總是愛唱反調的兒子,竟然在尉遲暉出任統帥的問題上意見相同,不由得既欣慰、又歡喜,也就順勢答應了他們的提議。

就這樣才三十多歲的尉遲暉便就任了數十萬鮮卑軍的統帥之職。他初到前線,便召集各部將領來中軍開會。在會上,尉遲暉用嚴肅地語氣對諸將說道︰「本帥深荷陛下厚恩,委以重任,誓必破敵,以報恩德。諸位或世受國恩,或為陛下所識拔,均應同心協力,破敵報恩。本帥與諸位約法三章,整肅軍紀、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如有違抗軍令者,將軍以下者先斬後奏,將軍以上嚴懲治罪,決不寬貸。」

「本帥的話會不會有失言的地方,諸位以後自會知曉。只是本帥望諸位自重,不要以身試法,以免自誤。本帥把話說在前面,不管是誰違反了軍法,一律按軍法處置,你們也不要向本帥求情,也休怪本帥無情。」

尉遲暉的一番訓示,給眾將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感到畏懼,有的感到振奮。此前,正是因為主帥的威令不行,軍律廢馳,成了鮮卑軍中的普遍現象,所以鮮卑軍才一直沒能取得較大的戰果。諸將都知道現在來的這位主帥,不僅家族高貴,深得老單于信任,而且還是左右兩位賢王同時舉薦的人。前方的將領不論是分屬那個陣營,都不敢違他的命令。

尉遲暉在整頓了軍紀之後,便發動了對日耳曼人的攻勢。日耳曼人雖然勇猛善戰,卻少謀略,而謀略正是尉遲暉所擅長的。尉遲暉以己之長,攻其所短,數次大敗日耳曼軍,最後逼迫日耳曼王不得不割讓國土請和休戰。在這場戰爭中,尉遲暉不僅確定了自己在軍中的威信,也被鮮卑民眾視為戰神般的人物。

從那時到今天,又過去了十余年。在這十幾年里,由他領兵出戰的戰役均已勝利告終,漸漸的他在民間的威望甚至高過單于王,軍中的青年將領們,無一不把他視為自己奮斗的目標。

大將軍到來,花岩店附近的鮮卑軍布防異常嚴密。自白烏山腳到花岩店一路布滿了崗哨,臨時行轅外,將兵如林,明盔亮甲,刀槍在淡淡的薄霧中閃著寒光。一對十幾米高的大旗桿上懸掛著兩面紅色旗幟。左邊一面繡著「大將軍尉遲」,右邊一面繡著「三軍統帥」。另外轅門外還樹立著兩行旌旗,每行五面,相對成偶,旗方七尺,一律是火焰形的旗邊,每面旗幟上繡著一只猛獸,這些旗幟便是統帥才有資格用的中軍門旗。只要看見它們,就意味著統帥就在這里。

從轅門到臨時的中軍大殿,是深深的兩進大院,中間一道二門。二門外肅立著八名衛士;從二門到大堂階下,兩旁也站著兩行侍衛,另外還有一大群將領站在階梯下。台階下還樹立著一桿旗幟,旗上繡著一把利刃,這旗名叫中軍營旗。這是軍事重地的標志,門外樹立此旗,各部將領非統帥命令不得擅自入內,違者格殺勿論。

在尉遲暉之前,這個旗幟的作用似乎不大,一些將領仗著自己有戰功,或者是有後台,對此旗視而不見,可隨意的可闖入中軍大殿面見統帥。但在尉遲暉擔任統帥期間,還沒有遇到過一例闖營事件,即使是右賢王跟隨他出征羅馬時,來到中軍大帳外,見到樹立此旗,也會止步命人通報後才敢進入。由此可見,尉遲暉的軍紀之嚴。

在二門外肅立等候多時的將領們,在听見宣召聲後,才按級別高低,排成兩列進入大殿。在大殿內,尉遲暉端坐在公案後,兩名年輕的侍衛官侍立在他左右身後,一人手中捧著印信,一人手中捧著戰刀。眾將報名參拜後,躬身肅立,恭候他的訓示。

尉遲暉今年四十九歲,體格魁梧,紫銅色面皮,頷下一捋微黃色的長須,目光中閃爍著精光,顯得格外的威武。眾人行禮完畢後,他沒有馬上訓話,只是捋著胡須用炯炯目光掃視諸將。眾將被他看得心里發慌,更加端正自己的站姿,大殿內一時屏息無聲。

半響,尉遲暉站起身來,清了一下喉嚨,開始說話︰「阿爾泰何在?」

「末將阿爾泰在!」一名將軍從隊列中站出,報名行禮。

「阿爾泰你可知罪?」尉遲暉冷冷地問道。

「末將……末將不知犯了何罪?」阿爾泰聞主帥的責問,大驚失色,遲疑了好一陣,結結巴巴地反問一句。

尉遲暉面目越發嚴峻,他並未搭理阿爾泰反而對殿下的一名軍官說道︰「班圖,你告訴他犯了何罪。」

「是!」那名軍官名叫班圖的軍官出列,來到阿爾泰身邊,對他說道︰「阿爾泰將軍!五日前,大帥是怎樣吩咐你的還記得嗎?」

「當然記得,大帥命末將所部在漢軍進入白烏山後就趕到本鎮布防。末將執行了大帥的命令,漢軍隨後發動的攻勢,也被末將擊退。就算末將所部在作戰中損失多了一些,也是功過相抵,不用治末將的罪吧。」阿爾泰振振有詞地辯解道。

「阿爾泰,到這個時候你還不知自己犯了何罪?如此愚蠢之人,何以為將?來人啊,把阿爾泰拿下。」尉遲暉听了他的話,猛然拍著桌案大喝道。大殿下的侍衛聞得主帥命令,立刻涌進十余人,上前欲捆綁阿爾泰。

阿爾泰一邊掙扎,一邊吼叫道︰「末將冤枉!大帥可以治末將的罪,但是要給末將一個理由,不然末將不服。」

尉遲暉揮手示意侍衛且慢動手,接著對阿爾泰說道︰「也罷,今天就給你個理由,讓你心服口服的領罪。」隨後又對班圖說道︰「你對他說明白吧。」

「是!」班圖接令後,質問阿爾泰道︰「阿爾泰將軍,當日大帥給你的命令中明確提到,你部在遭遇漢軍進攻時,應逐步撤出花岩店。可是你呢?不僅不執行大帥的命令,反而率部與漢軍在鎮中廝殺多時,後來漢軍撤退,你還派兵追擊。你這樣做,是在執行大帥的命令嗎?」

「末將見來犯的漢軍人數不多,我部可以圍殲他們,故此才……」阿爾泰面紅耳赤地辯解道。

「你不用再解釋了,你昨日的行動已經違反了大帥的命令,並且也破壞了大帥的破敵計劃,大帥有足夠的理由治你的罪。」

「這……這……」阿爾泰被班圖辯無言以對,半天說不出話來。

尉遲暉見他無言可辯,便對眾將說道︰「本帥早就說過,違反軍令者嚴懲不殆。你既然犯了軍令,就休怪本帥無情了。來人啊,將阿爾泰推出去斬首。」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