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三百八十五巴洛夫

作者 ︰ 風似刀

第三百八十五巴洛夫

數千騎奔馳向前的情景非常壯觀,如同一股決堤的洪流,發出的轟鳴聲令人熱血沸騰。年輕的巴洛夫處在洪流的最前方,他身著一襲密不透風的冬裝,臉的下半部蒙在白色絲巾後面,雙耳也被皮帽捂得嚴嚴實實,登著長統馬靴,藍色的斗篷在身後飄揚,樣子顯得很神秘。

巴洛夫在鮮卑人的眼里的確是個神秘的人物。鮮卑人覺得他神秘,倒不是因為他的衣著打扮,而是因為他行為總是讓人琢磨不透。在巴洛夫剛剛繼承洛夫族族長時,鮮卑人並沒有重視他,借用鮮卑內大臣丘穆陵宏的話,就是︰「十七八歲的毛頭小子,能坐穩族長的位置就不錯了,莫斯地區絕無可能再形成新的聯盟。老夫預測十年之內,北方地區無憂患。」

可是丘穆陵宏的話顯然說得太早,三年之後,莫斯地區再一次形成一個非鮮卑部落聯盟。年輕的巴洛夫不僅坐穩了族長的位置,而且把十余個生活在莫斯地區的非鮮卑部落緊密聯合到了一起,逐漸形成一個比他父親在世時更為強大的聯盟。

鮮卑人不得不對這個年輕的洛夫族長刮目相看,開始廣泛收集他的資料,密切關注他的動向。但令鮮卑人失望的是,巴洛夫很少呆在本族營地內,鮮卑探子很難打探到他的行蹤,對他了解和認識幾乎都是通過傳聞得來的,于是,巴洛夫就在鮮卑人眼中變得神秘起來。

通過傳言,鮮卑感覺巴洛夫有**的傾向,便將左賢王麾下的大部分軍隊調集到莫斯地區的周圍,加強對這一地區的防範。而就在這時,巴洛夫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突然向鮮卑單于上表,表示自己要親自到基普城覲見單于王。

這份表章讓鮮卑君臣既驚訝又疑惑。數百年來,十余位洛夫部的族長沒有一人來過基普城,甚至還因覲見之沖突引發過戰爭。巴洛夫不僅敢來,而且在鮮卑朝廷做出答復前,就率領著少數親隨動身上路。

來到基普城後,巴洛夫挨個登門拜訪鮮卑朝的重臣,態度非常謙恭,無論對方年紀大小,他均以晚輩自稱。巴洛夫此來基普,攜帶了大量的財物和美女,除一部分進獻給單于外,其余的都作為見面禮送給了這些在鮮卑朝中能說話的大臣們。此舉,打消了鮮卑朝中大臣對他的成見,對他印象頗佳。

單于召見巴洛夫時,他又主動提出,準備留下數個洛夫族子弟,在基普城常駐。老單于大喜過望,巴洛夫這樣做的目的是留下人質來換取他的信任。老單于當然一口答應這個請求,還特意賞賜了一座面積很大的府邸給巴洛夫,作為洛夫族在基普城的安身之處。

巴洛夫成功消除了鮮卑君臣對他的戒心,左賢王的軍隊也逐漸返回原駐地。他離開基普城的時候,也信守了自己的諾言,將自己的親弟弟以及另外兩個表兄弟留了下來。對于巴洛夫這一做法,鮮卑人感到很滿意,因為誰都知道巴洛夫剛剛才成婚,還沒有子嗣,能把自己的親弟弟留下做人質,已足顯誠意。

可當鮮卑出兵羅馬,漢帝國又突然對鮮卑宣戰後,一貫表現乖巧的巴洛夫,突然轉變了態度,拒絕執行鮮卑朝廷下達的調兵命令。這讓對毫無準備的鮮卑君臣亂了方寸,國家現在正在兩線作戰,根本沒有多余的兵力來討伐巴洛夫。而且他留在基普城中的人質也不敢殺,一殺等于逼著巴洛夫造反。

這時便有大臣對老單于獻計︰「臣建議陛下從王室待嫁的公主中選擇一位賜婚巴洛夫,如果他答應,證明他並無反意。如果他拒絕賜婚,便證明真有造反之心,京城的部隊絕不能調往東部。」

老單于左右衡量,覺得此計可以一用。于是下旨賜婚,將自己的一個女兒許配巴洛夫。本來巴洛夫已成婚,其夫人的娘家也是生活在莫斯地區的一個非鮮卑籍的大部落,也是洛夫部落主要的支持者。

鮮卑人賜婚巴洛夫不僅是在試探他,而且也含有挑撥的意思。因為賜婚而來的單于公主是不可能是妾的身份,如果巴洛夫接受賜婚,就必須把原妻子的地位降為妾。一旦他這樣做了,原妻子的娘家部落極有可能與巴洛夫離心離德,原本緊密的聯盟關系也會出現裂痕。

鮮卑君臣認為巴洛夫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衡量此事,可是出乎他們意料之外的是,巴洛夫連想都沒有想,在接見賜婚使者時,便一口答應下來。同時迅速派人到基普城,將公主接到洛夫部落火速成婚。

巴洛夫的舉動,再次消除了一部分鮮卑大臣對他的懷疑,認為他並無反意,拒不執行調兵命令目的只是為了保存本族實力罷了。但還有一部分大臣堅持認為賜婚、更換正妻這麼大的事情,巴洛夫居然絲毫沒有考慮就答應,證明他早就心懷異志,答應只是在迷惑我等。

不管巴洛夫有沒有造反之心,鮮卑君臣都知道現在不是對付他的時候。現在關鍵是否把基普城及周邊地區的近十萬軍隊派往東部前線,因為右賢王的請援表章每日一份接連傳來。是否派遣援軍,成了鮮卑朝臣們每日爭論的話題。

朝臣們爭論不休,取決權還在老單于手中。經過一番比較,老單于最終覺得漢軍的威脅更加直接,一旦烏河地區失守,漢軍就能長驅直入,大片的國土就有可能被淪陷。老單于認為巴洛夫既然答應了賜婚,在一個月里出兵造反的可能性很小,目前首要解決的是穩定住東部前線,只要再有一個月,等主力部隊從羅馬撤軍回國後,巴洛夫這方威脅便不存在。

正是出于此番考慮,老單于便下令將基普城及周邊地區的八萬軍隊派往東部前線。可當這些部隊剛走十幾日,基普城便淪陷了。雖然奪取基普城的並不是巴洛夫的軍隊,但基普城的淪陷跟他有著直接的關系。

巴洛夫拒絕鮮卑朝廷的調兵命令,一是,出于族人安全的考慮;二是,在等待時機月兌離鮮卑人的控制;三是,他料定鮮卑人現在正與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作戰,是斷然不敢在這個時候討伐他。

只是他的確還沒有做好造反的準備。他認為,盡管鮮卑人現在兩線作戰,勢態危急,但國家的兵力尚存,他擔心自己造反後,鮮卑人向羅馬和漢帝國求和,轉過頭來全力剿滅自己。所以,他還需要耐心等待,等待鮮卑部隊被羅馬或者漢帝國打得落花流水之後,再發動聯盟起兵,徹底摧毀鮮卑人。

計劃沒有變化快,很快,他又有了新的想法。促使他改變主意的是很偶然的一次巧遇。在與鮮卑公主完婚後的第二天,巴洛夫便拋下新婚的公主夫人,帶著少數近衛出去狩獵散心。當他們行獵至美卡邊緣地區時,幾名近衛向他報告說,有一支軍隊正在穿越美卡沼澤,看軍服很可能是漢軍部隊,人數不明,至少有數千人。

巴洛夫聞言驚愕不已。他一是驚,漢軍部隊居然會突然出現在這個地方,如果不是自己出來行獵偶然達到這里,漢軍便會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莫斯地區;二是驚,漢軍既然已經到了這里,鮮卑人東部戰線說不定已經被潰退,自己專門派人去打探鮮卑人兩個戰線的消息,怎麼會沒有人回來報告;三是驚,美卡自古以來便是死亡的代名詞,據他所知只有極少幾個人數人在最嚴寒的季節里走過美卡,從未听說數千軍隊從美卡通過的。漢軍的指揮官怎麼敢冒險從這里走,他難道不知道美卡是凶險的魔鬼地帶嗎?

為了證實情報的真實性,巴洛夫在近衛的帶領下親自前往察看。他們從小道,來到了發現漢軍的地方,這時漢軍的人數已經超過了萬人,並且還有軍隊正源源不斷地經由美卡走過來。

這支漢軍將士的軍服上都沾滿了泥濘,精神也有些疲乏,但個個臉上都帶有一種剛毅和堅強的神態。再細看他們的旗幟,巴洛夫更是大吃一驚。眼前的這支軍隊,便是大名鼎鼎的飛騎軍。

飛騎軍是漢軍部隊中的精銳力量,他們有著無數的傳奇戰史,他們在敵我雙方都享有神話般魔力的武裝,既叫人望而生畏,又使人充滿嫉妒,讓人感嘆不已。漢人稱他們為軍中刀鋒,敵人稱他們為屠夫,他們是勝利和死亡的象征。

巴洛夫在少年時就拜讀過飛騎軍的歷史,對飛騎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曾經幻想洛夫族也能有這樣的一支軍隊,在自己的帶領下打敗鮮卑人,奪回祖先們失去的土地。當這支軍隊真實的出現他面前時,他突然感到機會就在眼前。雖然本族目前還沒有如同飛騎軍一樣的軍隊,那自己可以借用真正的這支令世人感到恐懼的騎軍,以他們的力量來完成自己的目標。

巴洛夫就在那時下了決心,要與這支漢軍部隊合作。同時,他也有一些擔心,擔心這支漢軍的將領拒絕他的要求,于是他悄悄的返回本族營地,一面通知聯盟各部準備迎戰,一面派出使者,試探性地與漢軍接觸。

他沒有想到,當漢軍將領得知他要準備與己方合作的消息後,竟然帶著少數幾人,親自來到洛夫族營地拜會他。他更沒有想到是,前來拜會他的漢軍將領竟是聲名遠揚的瘋虎本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