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二百七十五章西進

作者 ︰ 風似刀

大伙兒順著張銳手指處看去,都吃了一驚。張銳指的不是別的地方,而是鮮卑國的京城基普城。

宇文歆的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說道︰「那兒是鮮卑人的老巢,憑我們這萬余人,根本沒有拿下它的可能,去了沒有多大用處。而且鮮卑人會如同捅了窩的馬蜂一樣向我們撲來,我們人生地不熟的,到時候能不能安全撤退都成問題。此計不妥!」

「怎麼能說去了沒用呢?」張銳自信滿滿,「你們想想看,鮮卑國有七成以上的部隊都投入到兩個戰場上,其余一成應該在西方邊境駐防,一成分散在全國各地,留在基普城的兵力最多只剩下一兩萬禁衛軍,充其量還有同等數量的預備役。區區兩三萬兵力,我就不信鮮卑王見到我們一萬余人兵臨城下能夠鎮定自若。即使他有這膽量,那些王公大臣們也會力勸他,從別處調兵回來勤王的。」

說到這里,張銳對宇文歆頷首一笑,接著說道︰「當然,很有可能出現你所說的情況,鮮卑人會像被捅了窩的馬蜂一樣從四面八方向我們撲來。不過,你不用擔心,咱們去基普城的目的並非真的要拿下基普城,而只是虛晃一招引誘鮮卑調兵回來,只要把攻城的架勢做出來,等鮮卑人的援軍快到時,咱們就立馬撤退。咱們是騎兵,鮮卑人沒有足夠的兵力,也沒有足夠的騎兵來圍追堵截咱們。咱們機動靈活,倒可以見機行事,一旦瞅準機會就消滅他們一股援軍,即使沒有機會也可轉而進攻其他兵力薄弱的城鎮,只要多拿下幾座城鎮,估計鮮卑王就會坐不住了,他就會從前線調兵回來。前線兵力減少了,我們不是一樣配合了陸柯?你說此計如何?」

經張銳一解釋。宇文歆明白該怎麼做了,心想︰當初張銳剛到西部戰區的時候,就這樣干過一回。那時他所屬的營被敵人圍困住,他干脆就帶著人去了叛軍的偽都柳城。以前听張銳說,他們中高朔帶著僅僅百余人兵臨柳城城下。就這點人,都攪得城中的叛匪人心惶惶、雞犬不寧。這次一萬多人去了基普城,可以想象出鮮卑人看見我們出現在基普城下時,是何等驚恐。這個法子還不錯,值得試試。

宇文歆被張銳說服,可張通還有疑問。他並不是認為張銳的計劃不好。而是覺得其中地變數太大。如果一切能按照張銳所想的進行,那當然好;如果中間出現一點差池。就有全軍覆滅的危險。此去,失敗了自然就不必說了,如果其間部隊損失過大,再或是此去沒有起到配合烏河方向進攻的目的,那麼朝中想整倒張銳的那些人一定會借題發揮。不論從私人關系,還是部屬關系,張通覺得應該把自己考慮到的問題先給張銳提個醒,免得事後後悔莫及。

當張通把自己的憂慮道出,張銳沉默了。不是沒有這樣的可能性。如果想不惹麻煩,最穩妥的辦法是全軍按原路返回臨洮城堡,然後快馬加鞭,從西嶼山脈東部趕往烏河地區,從正面支援陸柯。這樣做,即便是這次進攻失敗了,也沒有人會指責他。

可是這樣做張銳不甘心。這樣做等于是逃跑。失敗不可怕,可怕地是當逃兵。老子當了十年的兵了,還從未有不戰而退地時候。當年。達埴原失敗後,老子也沒有回烏孫,而是留下來把西部草原攪得天翻地覆。這次的遭遇戰,按說老子還佔了優勢,更不可能就這樣灰溜溜地回去。

只是片刻。張銳就下定了決心。他語氣堅決地說道︰「如果我勝了,誰都會說我所做的一切是對的。我是英明的。倘若我失敗了,那麼誰都會因此而指責我。既然是這樣,勝負如何我不想作預測,也不想知道,我只想中間的過程由我掌控。結果?結果就交給上天去定奪吧,要是老天讓我失敗,我也無話可說。」

張銳的這番話,讓張通感觸良多。這世上絕大多數人,都是在追求結果,他卻在追求過程。也許正是這樣的心態,才是他每戰必勝的原因。

宇文歆又為張銳擔憂,道︰「六叔地話不是沒有道理,別人不說,單是陸柯就可能要上告你。」

「陸柯為何要告我?」張銳不解地問道。

「我們出發前,陸柯專門派人來詢問我們是否要改變計劃。當時你對柳大江說,為了防止鮮卑封鎖馬水峽谷,我們先行進入鮮卑境內,但配合他進攻的計劃卻不改變。這會我們突然轉道西進,他卻沒有辦法得知。如果他按照約定的時日進攻,一旦戰事不順,或是陷陣軍團出現大的傷亡,他一定會把戰敗的責任都推到你的身上……」

「哈哈哈…….」還未等他把話說完,張銳就放聲大笑起來,弄得宇文歆莫名其妙,還以為自己說錯了什麼話。可是宇文歆左思右想,覺得自己說的話並沒有什麼好笑地,于是疑惑地望著張銳。

張銳笑了好一陣子,才止住笑,對他說道︰「小竹,你太不了解陸柯了。你還怕他吃虧?他如果是那種死腦筋的人,也不會在白堡戰役時,擅自改變劉武周的計劃了。我敢保證,作戰之始,他發現我們沒有按時出現在鮮卑人背後,定會轉攻為守。要想讓他吃虧,很難啊。」

宇文歆想了想,確如張銳所言。陸柯如果是死腦筋,即使後台再硬也不可能爬到現在地位置。說起來,陸柯的臨機決斷力,不再張銳之下,也很有膽識,是個敢下命令的主,不然白堡之戰很可能就是另外一個結果了。

眾人都沒有再反對張銳的西進計劃,都等著張銳下命令了。這時,剛才一直沒有出聲的範明,將目光從地圖上移開,抬頭對張銳建議道︰「殿下,草嶺以北西去地道路十分難行,我們騎馬能勉強通過,但輜重隊沒有辦法再與我們同行。如果殿下拿定主意要西進。就只能放棄輜重,全軍輕裝前進。但如果放棄輜重,我們便失去了作戰物資,在鮮卑人境內呆不了多長時間,這個問題該怎樣解決?」

這個問題張銳早就想過,不假思索回答道︰「輜重隊地確不能再跟隨我們西去,讓他們帶著傷員返回臨洮城堡。我們盡可能的多攜帶箭支,至于食物和草料只需帶十天地量就夠了。」

範明知道張銳的意思,是準備在西去沿途村鎮內尋找食物,便提醒他︰「這里人煙荒蕪。幾百里也見不到一個村莊,我們只準備十日地份量是不是太少了?」

「你們來看。」張銳招手把張通、宇文歆等人也叫到地圖前。手指著地圖,分析道︰「從這里往西走,大約有四天的路程就到了蘇霍那河。蘇霍那河是鮮卑國第一大河流——伏爾河上游的一條支流,咱們到了那兒以後就順著河南下,再走大約兩天就到了莫斯地區。莫斯是個水草豐盛的地區,有許多鮮卑部落長年在那里放牧。只要咱們到了那兒,還怕找不到吃的?」

張銳所說的地名,大帳中的大多數將領連听都沒有听說過,更不要說那些地方的地形是怎麼樣的。可是張銳卻說得如數家珍。連大約走多長時間,他都知道。如果是以前,他們很可能會認為張銳曾經去過這些地方。可不久前部隊出馬水峽谷的時候,他們都親耳听張銳說自己第一次出國,還對他們開玩笑地說︰第一次出國,就到這種地方來,以後再也不想走出大漢了。

由此看來。他也是從書上看來地。可是他們也沒有看見張銳在戰前看過有關的書籍,即便看,也是很早以前看過地。眾將心里感嘆不已。難怪他曾經高中探花,誰要有這種超群的記憶力,誰都能進三甲。

張銳的記憶力超群是沒有錯,可是他們不知道,張銳在數年前對劉武周提議。與鮮卑開戰要以攻代守。部隊進入鮮卑境內作戰好過在國內作戰。並且曾經提出過,以騎兵奔襲基普的方案。

劉武周老成持重。他雖然贊同張銳御敵于國門之外的戰略思想,可是並不贊同他提出的,派遣一支騎兵奔襲數千里,去偷襲鮮卑人的首府的方案。因為劉武周認為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不值得冒險。最後把張銳地建議打了幾個折扣,計劃里騎兵部隊在支援烏河城堡方面取得勝利後,再去襲擊右賢王的居城普六城。

張銳的提議雖然未被采納,但他還是還是抽時間,仔細查閱了戰區總部存放的鮮卑國的情報資料。自己假想制定了幾種奔襲基普城的方案,其中一個方案的進攻路線,就張銳剛才提出地路線。沿途的地形、地貌他早就深入研究過,並銘記在心。

接下來,張銳又對眾將說出了自己早在數年前就曾打算實施的計劃︰「咱們在莫斯地區休息兩天,然後帶著補充地糧草,再往南下。速度快的話,我們可在一周內到達基普地區;即使速度慢,十天也應該到了。」

範明剛剛看過地圖,听了張銳這話不由有些奇怪,問道︰「從地圖上看,從莫斯地區到基普城,我們急行軍只需三天左右的時間,即使每夜都扎營休息,五天內也能趕到。殿下為何說要用一周的時間才能達到呢?難道那里的路不好走?」

張銳道︰「從莫斯地區到基普這一路除了有幾條河流外,都是平原地帶。即使沒有人工修建地道路,咱們也可以馳騁戰馬。我說要用一周時間趕路,主要是考慮到咱們攜帶地食物會影響了行軍速度。」

範明更加奇怪,問道︰「就算把我們的備用馬都帶上糧草,也不會走得這麼慢吧?」

張銳忍不住笑道︰「我所說地食物,是能夠自己走的,你們猜猜是什麼?」

眾人想了許久,也沒能給出準確的答案,最後還是張銳揭開了這個謎團︰「我所說的食物-是馬。我準備把莫斯地區鮮卑人部落蓄養的馬匹都收繳,並且攜帶前行。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可以減少鮮卑騎兵的馬匹來源,二則,我們可以以這些馬為食。你們想想,只要那些馬不餓死,那麼我們也不會餓死。先前我已經說了,莫斯地區是草原,而基普地區水草也很豐盛,加之現在是早春,草已經開始生長,那麼馬是不會缺少食物的,由此,我們也不必擔心餓肚子。」

張銳的這個想法,是從蒙古人西征時的做法演變而來的。蒙古人是自己攜帶著大量的牛羊等牲畜隨軍而行,只要那里水草能讓他們牛羊生存下來,蒙古人就能打到那里去。張銳考慮到,牛羊隨行,太拖慢行軍速度,還是只用馬最好。反正那些馬不是自己的戰馬,將士們也不會拒絕食用。這樣不怕腐爛、不怕變質,能自己單獨行走的「食物」,才是理想的軍用口糧。

「不錯,不錯,這個辦法挺好的。」範明恍然大悟,連聲夸贊張銳的主意好。眾人也為張銳的奇思妙想所嘆服,一般人,還真想不到這一層。

大家正興致沖沖地討論著,怎樣在基普地區引誘鮮卑軍時,張銳卻收起了笑容,口氣嚴肅地說道︰「各位,不要認為此去就一點危險也沒有。我之前所說的都是達到蘇霍那河後的那一段。我們西去這一路,真正不好行進的是從我們現在這里到蘇霍那河的這段路。你們要按我的吩咐,全力做準備工作,否則很可能有一半以上的將士到不了蘇霍那河。」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