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五十七章草原來人

作者 ︰ 風似刀

第五十七章草原來人

回風鈴城的一路上,張銳營的任務是斷後。待尚顯與馬鈺離開一日後,張銳才率部緩緩地往回走。張銳因為走神,沒有听清楚最後的談判結果。不過從尚顯走出會談營帳到與張銳部分開時,都沒有說過一句話,面部表情也很嚴肅。張銳暗自猜測,交換戰俘的條件應該已經定下來,可能是將軍不滿突忽人的要價,盡管還是承諾交付突忽人物資,但畢竟不是心甘情願。

這天中午,張銳營離風鈴城還有五十里。全營正在吃午飯,從風鈴城方向飛馳而來數匹戰馬。隊列前方的張旭義連,急忙將來人喝止住,一問才知道,原來他們是團長劉武周派來的傳令兵,給張銳送急件。

張旭義帶著傳令兵來到張銳休息處,一名傳令兵將一封書信交給張銳。張銳匆匆拆開書信,只看了數行,就起身下令道︰「大武,你接替指揮,將全營帶回駐地。三耀命令親兵即刻隨我返回團部。」

張旭義沒有猶豫,也沒有詢問他事要先走,立即接令。鄧三耀也匆匆集合張銳的親兵,片刻間,幾十名親兵便收拾妥當,騎上戰馬等待張銳的出發命令。

張銳上馬前,對張旭義道︰「大武,將部隊帶回後,要讓全營人隨時準備出動。一旦我從團部接受命令,馬上出發。」

「是!」張旭義高聲回答,看著張銳帶著親兵絕塵而去。心想,營長又要去接受出戰任務,咱們三營又要上戰場。這事張旭義感到很奇怪,不是與突忽人正在商議交換戰俘的事嗎,怎麼又要交戰呢?

張銳快馬加鞭,只花了一個小時就趕到了劉武周的營帳。張銳見到劉武周,邊行禮邊急切地問道︰「將軍,利西部落的來人在哪兒?」

「來,張銳,坐下慢慢說。」劉武周招手讓張銳坐到自己的身旁,接著說道︰「利西部落的情況,從你上次的作戰報告中,我也大概知曉了一些,不過具體的情況還不甚了解。近期一直沒能抽出時間與你詳談,今天請你來,就是想請你將知道的情況詳細地說一說。」

「是!」張銳率部回到烏孫後的當天,就寫了一份三營在整個戰役其間的行動過程的報告,其中也包括擒放迪西和途中在利西部落停留的事情。張銳當時想,這些事難保以後不被人說出去,如果我隱瞞不報,日後必定惹出是非。如我據實向上匯報,就算有人提出疑問,也只能說我處理事情不當而已,不會被扣上通匪的帽子。

再則,自己就以最初設計陷害迪西和分劃敵人內部的思路向上匯報,說不定戰區或者軍團會同意我的想法。如果上級同意自己的想法,以後才能有機會去幫助利西部落,也能實現自己最初的戰略構想。

果然幾天以後發生的事印證了張銳的擔憂。三營中有人向上級遞交了一份密報,里面說張銳有通匪的嫌疑,應當立即停職對其進行詳細調查。幸好張銳的報告上將這些事情的前因後果,以及自己當時的考慮,都寫得很清楚,上級才沒有興師問罪。

戰區總部和劉武周見到這兩份報告後認為,根據當時的情況,張銳在此事上處理的只是靈活運用策略,不存在通匪問題。因而未就此事對張銳進行處理,但也未表態支持張銳的想法。

張銳是從劉武周那兒知道營里有告密者的。由于三營在戰役中人員損失較重,戰役結束後張銳便到劉武周處要求增補騎士。劉武周好像是教導張銳要學會為人處事,語重心長地勸告張銳,以後做事要謹慎,要學會抓住部下的心,一個合格的軍官不僅要會指揮打仗,也要學會與部下溝通關系。只有上下一心,才能更好地發揮部隊的戰斗力。從劉武周的言辭當中,張銳隱隱听出有人告密,但也不便多問,不知道到底是誰告的密。

張銳一面點頭虛心接受劉武周的教導,一面暗自傷心。自己模著良心說,對待部下已算是關懷備至,處處替他們著想,更沒有因為個人利益而出賣過他們,為何還是有人要在暗中使壞呢?

這件事情,加深了張銳的懷疑和憂慮。他暗自分析營中出現告密者的原因是什麼。想來想去,覺得起因很有可能是因為怨恨自己殺了秦濟等人,從而想通過告密報復自己?

張銳自己也的確為秦濟之死感到內疚,加之覺察到有人告密,漸漸發展到疑心病越來越嚴重。既然有人因秦濟之死報復自己,那麼這些憎惡自己的人到底有多少呢,僅僅只是個別現象呢,還是普遍現象呢?連自己都走不出秦濟之死的陰影,手下的將士肯定更加難以接受。張銳很沮喪,感覺營中的大多數人都在為秦濟之事怨恨自己,于是離開三營的想法也越來越強烈,如果不是對三營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早就一走了之。

直到後來,三營的連長們都表明了堅決要留下張銳的態度,才讓張銳欣慰不已,營中至少連長一級的人,還是理解自己、擁護自己的,于是才打消了離開三營的念頭。

通過這次風波,張銳也暗自慶幸,自己平日留給別人的粗人、莽夫的形象,在關鍵時刻還真幫了他的忙。粗人嘛,犯錯也是正常的,不犯錯倒是惹人懷疑。也許上級正是這樣考慮的。即使自己做出了讓人懷疑動機的行為,他們也會認為是考慮問題不周全,並不是有心為之,從而不予追究。這有心和無心之間,性質就大不一樣。

經過這次風波,張銳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麼是人心險惡。要明哲保身,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要分清敵我,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誰是敵人?誰是自己人?光看表面能行嗎?也許背後加害自己的人,嘴上比誰都說得漂亮。己非聖人,難免被外表和巧舌所蒙蔽。

張銳從這件事也看出劉武周是真心愛護他。不管劉武周是出于什麼目的,如此賣力地幫助他,值得感激和敬重。

既然劉武周問起利西部落的事,張銳也是盡量如實回答。從擒迪西開始,到與達須結拜,所有事情的經過和緣由,都從頭到尾詳細講述了一遍。當然與達須結拜之事不能說自己是出于真心結交,只是重點講到利西部落的人對漢人很仇視,如果不趁機拉攏達須,恐怕部隊不能安全返回烏孫。

劉武周听得很仔細,有不解之處立刻出言詢問,張銳都一一作答。其實劉武周從張銳的報告上也大致了解了一些,現在經張銳親口講來,更加明確了張銳的想法。待張銳講完,劉武周拍拍張銳的肩膀說︰「不錯,你的想法很有意思。看不出來,你想得挺長遠的。」

張銳模著自己的光頭,嘿嘿笑了兩聲道︰「將軍,您是自己人。屬下也不怕對您說實話,這個主意不是屬下想出來的。這也是屬下以前听人說的,覺得挺有道理,所以才照著做。屬下是粗人,也不知道自己做得是否正確。如有不對之處,還請您及時指出,屬下也好及時改正。」

劉武周被張銳樣子逗笑,並問︰「你是听誰說的?能想出這樣計策的人,一定不簡單,我也想見見。」

張銳道︰「屬下讀軍校之時,一次同班的同學在一起討論關于剿滅突忽叛匪的問題。有一個叫宋金剛的同學首先提出這樣的方法,而另一位叫宇文歆的同學也補充了許多內容進去,還有太尉的兒子楊英也贊同他們的說法。屬下那時除了一身功夫,什麼都不懂,見他們都說好,于是就記在心里。

張銳偷眼看去,見劉武周听的認真,又假意長吁短嘆幾聲道︰「計策雖好,可惜由屬下用過後沒有明顯的效果。那迪西倒是被屬下釋放了,可是他並沒有被突忽人殺掉,這是怎麼回事?而且屬下拉攏達須,甚至不惜與之結交為兄弟,可屬下勸了半天達須,他也不肯反叛突忽。所以經過這兩次失敗,屬下心里也沒有底。將軍,您說屬下是否用計不當?屬下知道自身不善謀略,也想努力改變。屬下心里一直有個心願,就是做一名有勇有謀的軍官。」

劉武周听了張銳的「肺腑之言」後,哈哈大笑起來,說道︰「張銳,你小子很會逗人樂。一條好的計策,不一定就是見效最快的計策。如果每條計策都能立竿見影的話,那不成了神算?哈哈……」

張銳還想套出劉武周的看法,于是又故意猶猶豫豫地問︰「難道將軍認為屬下做的沒有錯?」

劉武周笑著說︰「你是福將,听來的計策使用一遍,就讓突忽人不得安寧了。」

「哦?怎麼回事?將軍快講給屬下听听。」張銳這回可不是裝出來的驚訝,心里想,難道利西部落真的反了?可是迪西還在突忽軍中為將,利西部族的三千子弟也在突忽軍中服役,如果達須反了,他們必定會受到牽連。按自己了解達須的性格看,他不是薄情寡意之人,不會做出不利迪西的事情。

即使達須為了能繼任族長職位,不惜舍棄自己的哥哥,利西部落的人也不會跟著他造反。畢竟利西部落的一些弟子在突忽軍中,一些部族人從心里仇視漢人,哪能說反就反?

不過等劉武周說出迪西事件後,張銳也愣住了。這真是「有心栽樹樹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當初自己殺迪西之時,被高照山識破,沒能殺成。現在阿巴開卻幫了自己一個大忙,他不僅殺了迪西本人,還殺了上千利西族出身的將士,原因就是一個莫須有的罪名。說迪西與自己勾結,自己倒是很想勾結迪西,可是有這麼容易嗎?

現在突忽人殺了利西部族的族長,又殺了上千利西部族的族人,這不是逼著利西部族造反嗎?張銳幾乎不相信這件事是真的。張銳雙眼圓睜,表情驚愕,問劉武周︰「這是利西部族來人說的,還是我們自己人得到的消息?」

劉武周看見張銳這種表情,暗想,這個計策看來不是張銳自己策劃出來的。看來張銳真的對結果沒有把握,听到結果還不敢相信。不過張銳也算不錯,能夠采用別人的計策,成功分化瓦解敵人。再看張銳自從軍以來的戰績,安渡橋之戰,遇到的是潰軍,事後又得太尉的賞識,所以名譽盡歸。楚河營壘襲擊戰,遇到的又是突忽人的農兵,再次榮立大功,運氣好到極致。要是他以後都保持這樣的運氣,就算不是智將,也會取得佳績,此人是當之無愧的福將。

劉武周一面在心里將張銳定位為福將,一面對張銳解釋︰「在利西部落來人之前,戰區總部就收到一些零星消息。說突忽軍中開始大清洗。當時戰區統帥部不知突忽軍中到底發生了何事,都對此事感到不解。直到前日,從草原來了一人,說有要事見你,巡哨就將他帶到我這里。我仔細詢問了一番後,才知道迪西事件的整個過程。再結合你上次遞交的那份戰報,這才徹底弄清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

張銳像是還未回過神來,口中喃喃地說道︰「難以置信,難以置信!這事怎麼會如此的巧合?」

劉武周又笑了,道︰「不然,我為何要稱你為福將呢?事情就是如此湊巧。」笑了一會兒,見張銳還在呆呆地出神,用力一拍張銳的肩膀道︰「你小子別瞎琢磨了,有些事你就是想破頭也沒有結果的。我叫你來,是有事叫你去做。」

張銳立刻站起身來,道︰「請將軍吩咐。」

劉武周將他拉過來坐下,說︰「我得知此事後,就立刻向戰區統帥部做了匯報。昨日,統帥部已經做出決定,派遣部隊幫助利西部落。命令上也提到你,說整件事情都是你做出來的,所以由你去具體操辦。你有意見嗎?」

「堅決執行命令。」張銳毫不猶豫地回答。

劉武周很滿意張銳的態度,接著又說︰「這次突忽人內亂,規模雖然不算大。但通過此事就預示著突忽內部並不是鐵板一塊。今日,利西族可以月兌離突忽,投靠我們。明日,也會有另外的部落或家族月兌離突忽。長此以往突忽人的力量就會慢慢地被削弱,所以這次任務的意義重大,你不可等閑視之。」

劉武周耐心地對張銳闡明這項任務的重要性。他擔心張銳理解出現偏差,或者在任務中出現與目標相左的事,或者由著性子來,因為哪怕是萬分之一的差錯,便可能使有利的局面變為不利的局面,就不可能圓滿完成任務。

張銳表面上作出一副專心傾听的模樣,還頻頻點頭,心里卻在想著別的事情。這條毒計本來就是張銳本人想出的,怎能不知道其中含義?但既然要裝傻充愣,那索性就裝到底。

劉武周一連說了一個多小時,最後才開始布置任務。命令張銳率領三營,五營前往利西部落駐地接應利西部落,將他們安全接回靠近烏孫州的草原上安置。並說二營在必要的時候,也會前往接應他們。

張銳問道︰「屬下保證完成任務。但這段時間我方正與突忽人交換戰俘,如果遇到突忽正規軍阻攔,屬下應當怎樣處理?」

「沒什麼好說的,任何人敢阻攔就還擊,總之不能讓利西部落遭受大的損傷。」

張銳有劉武周這句話就夠了。這次是帶著兩營游騎,只要允許與突忽人交戰,張銳有信心將利西部落接應回烏孫。張銳起身向劉武周告辭,準備去見利西部落的來使。劉武周將他送到營帳門口,又臨別囑咐道︰「張銳,你既已假意與利西部落現任的族長達須結為兄弟,就不能白白放棄這層關系。從今往後,你還是要與達須兄弟相稱,盡量讓他覺得你是真心與他交往,讓他信任你,這樣利西部落才能真心的投靠我們。」

張銳為難地說道︰「將軍所言屬下倒是可以做到。但屬下擔心以後萬一有人拿這件事來誣陷屬下通匪,屬下怕是百口難辯。」

劉武周知道張銳擔心營里又出現告密者。告密信當時是首先送到劉武周這里的。劉武周心想,張銳吃過一回虧,也懂得小心謹慎的道理,于是安慰張銳道︰「這次不用擔心,此事我會專門報告給戰區統帥部備案,以後如有人以此事攻擊你,自然有案底可查。再說讓你與達須繼續交往也是戰區統帥部的意思,也是經過我同意的,沒有誰能以此誣陷你。」

「如此事宣揚出去,達須以後得知屬下是與他假意結交,會不會又起異心?」張銳還是有些擔憂地說。

劉武周笑道︰「你倒是想得周全。放心這事整個游騎團也只有我知道,再上面就只有戰區統帥部知道。而且統帥部也只有少數幾人知道,統帥殿下已經下了封口令,沒有人敢宣揚出去。」

張銳大喜,有了這樣的保證,以後自己與利西部落來往,也會被看成是出于策略考慮,不是因為自己私人的感情。張銳發現自己現在很像是要去敵方臥底的奸細,還要保持單線聯系。張銳笑著向劉武周敬禮告別,張銳的笑容倒是將劉武周模不著頭腦。暗想,這小子,怎麼突然間又變得如此高興?

張銳剛出團部營地,一眼就看見高朔正在營地大門口來回地轉悠,像是在等人。張銳正想出聲招呼他,高朔正好轉身,也看見了張銳。老遠就笑著立正對張銳敬禮,口里高聲叫道︰「營長,沒有想到這麼快,屬下又歸到您的麾下。」

張銳快步上前,將高朔敬禮的手拿下,責怪他︰「說什麼話?你的軍餃雖比我低,可你我的職務都是營長。這次你營只是暫時歸我指揮,不可自稱屬下。」

高朔搖著大頭說道︰「營長,您在屬下的心目中,永遠是屬下的上司。屬下就希望在您的指揮下作戰,這次又算合了屬下的心願。」

張銳見他固執地堅持這種稱呼,也拿他沒辦法只好由著他瞎叫。不過張銳的心里卻是非常的受用,以前的部下現在雖然與自己是平級了,但還是如此敬重自己,足以證明自己以前在部隊中所做的努力沒有白費。

閑聊了兩句,張銳又問高朔這在等誰?高朔回答,他是今日上午接到劉武周的通知,讓他立即趕往團部接受命令。高朔見到劉武周後,才知道他的五營暫時歸三營指揮,一起去完成一項任務。劉武周特別叮囑他說,在整個行動其間他也要听從張銳的命令。

劉武周如此細致地囑咐,是擔心高朔因晉升營長後不願再服從張銳的指揮。可高朔卻大喜過望,毫不猶豫地滿口答應。劉武周見他答應的爽快沒有露出一絲不滿之意,對他也產生好感。覺得高朔此人心胸寬廣,這次提拔他沒有錯。高興之下也與高朔聊了半個小時左右,後來劉武周又說張銳營也快返回,讓他馬上回營準備,明日前往三營向張銳報到。

高朔立即趕回五營駐地,匆匆找來幾位連長,向他們布置了一番任務,然後馬不停蹄地趕回來。他想,明日報到還不如今日報到,也可早日將部隊的指揮權交與營長。再有,劉武周並沒有對待交待具體任務,只說一切听張銳的指揮就行。他也很想知道這次到底安排的是什麼任務,早一天知道也好,免得晚上瞎猜一通,睡不著覺。

高朔再次來到團部的時候,听團長的親兵說團長正在營帳中給張銳交待任務。他也不便進入,于是就在營門口等候張銳出來。

張銳見高朔急于了解任務,便對他說︰「走,我們一起去看看利西部落的來使。路上我再與你詳細講講這次任務的目的,順便再議議具體計劃。」

「遵命,營長!」高朔高聲答應。

兩人上馬,領著十余名親兵匆匆朝著風鈴城馳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