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五十一章募捐

作者 ︰ 風似刀

第五十一章募捐

同樂待三公行過常朝禮後,才懶懶地說了聲︰「眾卿免禮!」「謝陛下!」三人起身,垂手站立。浪客中文網同樂問道︰「眾卿今日有何事要奏?」

太尉躬身回答︰「啟稟陛下,西部戰區今日傳來的統報,陛下想必已經看過。如今整個戰役已經全部結束,前方的將士也應該受到嘉獎。內閣前日奏請陛下的幾份嘉獎表章,不知陛下可否恩準?」

同樂心里暗暗得意,最終還是你們先沉不住氣了,知道前方的將士安撫獎賞的事情不能拖延,這才來求我。今日你們也得做些讓步,答應我撤換韓擒的要求才行。

「賞賜有功將士之事也無不妥之處。但有功必賞,有過必罰,這是千古定理。眾卿難道認為這次的賞罰公正嗎?」

太尉等人一听同樂話中有話,都心領神會,這不明擺著嗎,皇上還在計較內閣沒有通過他提議的撤換韓擒的決定。太尉耐心地解釋︰「陛下,微臣認為,這次突忽人奪得西海州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只怪韓擒。其一,我監察部,特別是督察處沒有及時取得突忽人集中農兵的情報,直接導致韓擒在整個戰局的把握上出現偏差,在判斷突忽人的攻擊目標上出現失誤;其二,韓擒麾下只有十五萬人馬,調配時難以同時兼顧東西兩個方向。所以,西海州的失守不能單單歸咎于韓擒的指揮失誤。微臣懇請陛下明察。」

高穎也奏道︰「陛下,這次西海州的丟失與微臣的失職有關,微臣已經上過自請處罰的表章。微臣認為,要追究責任,應該先從臣以及都察院參議虞世基開始,如此才是賞罰公正。」

獨孤信也顫巍巍地說道︰「陛下,老臣也是這個意思。西海州久懸于外,不剿滅突忽叛匪,難保其長治久安。現今不是帝國的軍隊不夠,而是開拔軍費不足,所以叛匪一時難以剿滅。臣等前時一直在商議解決軍費的問題,待軍費解決後,剿滅叛匪不在話下。」

「這麼說,你們商議的已經有些眉目了?」同樂急切地問道。

「回陛下,具體細節還需商議。」

同樂一听又不樂意了,沉下臉來。內閣商議解決軍費是從去年年底時就已經開始進行。那時同樂就接到太尉上的奏章,建議以募集的形式在全國範圍內籌集軍費,同樂听後喜憂參半。

喜的是漢帝國雖然國庫空虛,但是國民殷實富足。大漢帝國在老州實行了幾百年的輕徭薄賦的養民政策,哪家沒有一些積蓄?帝國的富商人數也不少,有的富商的家財甚至還超過了自己內庫鼎盛時期的財產數額。如果全國的民眾,特別是富商們為國家捐獻一些家財,缺乏軍費的問題可迎刃而解。

但同樂擔心這種辦法達不到預期效果,擔憂募捐失敗。曾經自己的太傅宇文護任丞相時也搞過一次募捐,結果卻是以失敗告終。當年募捐令一頒布,全國一片嘩然。絕大多數平民都不相信帝國國庫真的空虛到需要向老百姓伸手的地步,他們懷疑這是帝國在變相增加賦稅。

人們不敢說皇帝貪婪,矛頭直指宇文護,說他是漢帝國開國以來最大的貪官,也違背了聖祖所定的老州永不加賦的祖制,應按四大重罪處置。眾口鑠金,當時內閣見勢不妙,立即又下達了募捐令的補充說明。聲稱這次募捐是自願行為,國家不會強迫任何一個人。

此令頒布後,才略微緩解了輿論的壓力。不過舉國上下自願捐款的人寥寥無幾,各大家族要麼捐獻少量錢幣裝裝樣子,要麼陽奉陰違,拖延不捐。有錢有勢的大家族對帝國捐款的號召都不上心,平民百姓就更不願意破財了,好一點的往募集箱內丟上一兩個小錢,而大多數人見到募集箱遠遠的就繞道走。

在募捐的時日里,那些口中時常說自己的生命都是帝國的人,這時全不見了蹤影,也不知道躲到何處。名揚一方的學者們、文豪們,這時不是繼續在家中研究著深奧的學問,就是留戀于煙花之地听小曲作艷詞,或者縱情于山水之間不問世事。沒見一人挺身而出,響應朝廷的號召。

眾多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平日舍得一擲千金幣召名妓作陪,募捐時卻連一個銅板也不願意出。還是有一些來捐款的商人,但他們往募集箱內投上十幾枚金幣,就滔滔不絕地標榜自己精忠愛國︰「吾等可是愛國商人,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吾等豈能置之度外?這些錢是多年以來的積蓄,現在盡數捐獻給朝廷,一表忠君愛國之情。」

在募捐過程中表現最突出的還是在校的青年學子和部分從軍士兵的家庭。帝國各地在校學子們積極響應號召,寧願整月啃干餅硬饃充饑,也要將自己為數不多的月錢捐獻出來。部分家庭因家中子弟在軍隊服役,也自願將家中大半積蓄捐出。

只靠少數人的捐款,遠遠不夠龐大的軍費所需。募捐活動歷時半年,所募資金不足百萬金幣,宇文護得知這一結果,氣得差點兒吐血。惡名也背了,但軍費還差一長截沒有得到解決,一怒之下便停止募捐活動。

有了前車之鑒,同樂對這次的募捐行動,也是持懷疑態度。

「將你們的想法說來听听?」同樂問太尉。

太尉恭敬地回答︰「微臣以為,應先從朝中的大臣手中募集資金,只有朝廷的官員們都做出了表率,才能調動其他人的積極性,老百姓或多或少會捐獻些。微臣現在就表態,願意捐出一半家產共計九萬金幣充當軍費。內閣已經議過,其他大臣們也都願意帶頭捐獻。據統計,各位基本上都能捐獻出數萬金幣。」

同樂大喜。內閣有如此精忠為國的思想,真是帝國之大幸啊!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這次募捐多半能成!這時,同樂也基本放棄了與內閣頂著干的想法。他眉目舒展,露出了久違的笑容,用緩和的語氣道︰「眾卿心存國家社稷,在國家需要的時候都能挺身而出,捐獻自己的半數家產,實屬難得。朕感甚慰!朕會記得眾卿的所作所為,日後定當重重地褒獎!」

三公連聲說︰「這是臣等的本分,不敢稱功。」

同樂點點頭接著又問︰「既然如此決定,為何一直不下募捐令?」

太尉道︰「目前沒有下達募捐令,是因為還有一事未能統一看法,尚在商討。」

「是何事?」同樂感興趣地問。

「陛下,前次老丞相募捐失敗,微臣常常反思。仔細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朝廷沒有做好宣傳。想我大漢帝國自聖祖中興以來數百年來一直是國強民富,府庫充實。第一次剿滅突忽叛匪致使國庫空虛,朝廷未公開宣講過,所以國內大多數百姓們不知道朝廷現狀。所以,臣認為此次募捐令下達前,應該在國內進行大量的宣傳,讓國民都知道,都了解朝廷的現狀和國庫空虛的原因。只有這樣做,才不至于重蹈覆轍。」

「楊卿說得不錯,是這個道理,那麼就照做吧。」同樂听後深有感觸。

數百年來,過慣太平安寧永不加賦日子的國民,對輕徭薄賦已經習以為常,認為輕稅賦是理所應當的事。他們從來也沒仔細想過,如果不是依靠從新州取得大量賦稅,單憑從老州征收的微薄的賦稅哪能養得起龐大的軍隊和數量眾多的朝廷官員。

這時,太尉又開口了,打斷了同樂的思緒︰「以上只是微臣的想法,不過有的內閣大臣,認為臣的提議不妥。他們認為國家向民眾伸手,已是有辱國威之事。如果還要廣為宣揚帝國國庫空虛,豈不是更加丟面子嗎?倘若被屬國和其他國家得知,會不會影響帝國的形象,會不會引起敵對國的窺視呢?後果難以預料。所以他們反對這樣做。」

同樂愣住了,他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不錯,這些反對意見也值得重視。如果被他國知道帝國國庫空虛,別的不說,單是鮮卑國恐怕也會有所行動。一旦再次引發新的戰爭,帝國的處境無疑是雪上加霜。這可如何是好?同樂剛剛好轉的心情,又一次蒙上愁雲。

太尉見同樂許久沒有表態,抬起頭來觀察同樂的表情。同樂愁眉緊縮,陷入了深思。看來皇帝又開始憂心忡忡了,于是勸解道︰「陛下,目前我們的大敵是突忽叛匪,外敵窺視只是猜測。叛匪一旦被剿滅,那些窺視我們的外敵,懾于漢軍的威力也不敢輕舉妄動。而且,就算朝廷不宣揚此事,外國也大致知道漢帝國國庫空虛之事。漢帝國國庫空虛也非一朝一夕了,外國探子早該探听到了,想要趁虛而入的敵人遲早會來。倘若現在有外敵入侵,難道朝廷就有能力出錢調兵抵抗嗎?現狀既已如此,微臣以為,只要有利于國,可以暫時放下面子廣為宣傳,以求百姓捐資。」太尉躬身肅立,面目上流露出自信的表情,侃侃而談。

「言之有理!」太尉的一番話說到了同樂的心坎里,不由連聲稱贊。

「此事還需要多長時日才能定下來?」

「臣正在盡力勸說內閣大臣們,這兩日就會有結果。」

「好吧,眾卿都捐款,朕也不能落後。這樣辦,朕從內庫中撥出十萬金幣充當軍費,一表朕全力支持內閣的提議。眾卿商議後的提案,朕也會立即批復。」

「陛下聖明,臣等竭盡所能辦好此事。」三公連忙跪拜謝恩,同樂揮手讓他們起身。

高穎和獨孤信起身後,太尉還沒有起身,說︰「臣還有話,需奏明陛下。」

「何事?」

「臣以為,這次的捐款也不應設立最低限額,國民捐多捐少全憑自己決定,同時要設定最高限額,不能讓國民覺得朝廷是在大肆斂財。至于募捐的期限,臣認為,應當適當延長,不應集中在數月間。朝廷可以規定,在數年內,大家都可以去捐款,今年有的人可能手頭不寬裕,那麼可以明年甚至後年再捐。如此一來,這次號召的捐款就是一個長期的事情,那麼也需要選派一位官員具體負責。」

同樂點頭同意說︰「楊卿,請起來說話。卿的提議甚合朕意,只是今年的西部戰區的換防急需用錢,如果捐款收不上來,部隊就不能開拔,這如何是好?」

太尉道︰「臣已經想過這個問題。現在帝國有世襲和非世襲家族數百個,只要陛下下旨,請求他們先借一些款給朝廷,然後再讓他們捐獻一些,如此一來,所收款項也就足夠部隊的調防開支。至于借款,朝廷可以從以後的賦稅中逐年償還他們,也可以在以後的捐款中撥出一部分歸還他們。這樣,既解決了燃眉之急,又不至于增加朝廷以後各年的負擔。」

同樂這時感覺太尉心思縝密,辦法老到,不愧是朝廷中的頂梁柱。自己雖失去了宇文護,但能得到這樣一個真心為自己排憂解難的忠貞之臣,實屬幸運。前些時候因意見不合對他產生的怨恨,早就拋得無影無蹤。

「好!楊卿主意甚好。就照楊卿的意思辦,內閣盡快統一意見,將議案遞上來,朕等著。」

「是!臣等會盡快處理此事。」三公躬身接旨,可是卻遲遲不肯告退。

同樂見狀,也暗自笑了。知道他們都在等候自己批復前線的獎懲議案,于是高聲向外叫道︰「來人,將幾份前日報上的議案取來。」

「是!」門外的杜衡應聲回答。不多時,將幾份奏折雙手遞于同樂。同樂也不再刁難,立刻拿起朱筆在上面批了一個「可」字,又從杜衡手中接過傳國玉璽,蓋上大印。杜衡將這幾份當面批準的奏折交給太尉。同樂調侃著說︰「眾卿,這下滿意了吧?」

三公又連忙謝恩,同樂又道︰「剛才楊卿所言,需要專門設立一個官員來負責募捐之事。朕突然想到一人,可擔此重任。」

太尉問道︰「不知陛下提議哪位大臣?」

「督察處參議虞世基,平日頗留心經世之學,處理政務也算老到,更難得的是他嚴以律己,忠心為國。朕認為他可以不負所托,完成募捐事宜。眾卿以為如何?」

半天沒有吱聲的高穎這時開口道︰「陛下,臣以為虞世基也是有罪之人。陛下不追究其責,也是陛下寬厚,怎能再派他去……」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同樂的臉就沉了下來。太尉見狀,立刻打斷高穎的話,說道︰「陛下的提議甚好,臣也覺得虞世基辦事干練,可當此重任。前些時日的失誤,也屬無心之過,與韓擒所犯過錯是相若。陛下用人能不失偏頗,實屬英明之舉。臣在內閣商議此事時,也提名虞世基。」

同樂聞言微笑著說道︰「楊卿大公無私,為朝廷推薦人才,有古大臣之風,實堪嘉慰。朕也知道虞世基犯有過錯,不過人無完人嘛。只要他的用心是好的,只要他一心是為國家社稷著想,朕就會用他。諸卿也是經過多年的歷練,才能成為國家棟梁,所以朕也不會因為虞世基犯有一兩次錯誤,就否定他的功績。」

「陛下聖明!」太尉、丞相首先躬身回應。獨孤信輕推高穎一下,高穎也隨後附和。同樂見他們都已答應,心情大為爽快。三公看起來不像是一味的專權,可能也是出于慎重考慮,才不同意更換主帥,這次應該自己讓步。也許前些時候在處理韓擒的問題上,自己的確毛躁了些。看來以後還是需要多听听內閣的意見,將事情考慮得更全面些才行。

內閣都是賢明之人,只要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他們就會積極支持。剛才不就是如此嗎?在用不用虞世基的問題上,自己言之有理,他們即刻就同意了。

尤其是太尉,一心為國,沒有半點私念。前些時日自己看授獎名單的時候,就知道太尉的次子在這次戰役中立了大功,彪騎軍為其申請子爵爵位。而在內閣談論時,太尉堅決反對這項提議,謙稱其子不過是擒一賊而已,授予如此高的爵位實難服眾,當下將授予爵位降到男爵,最後確定為懷令縣男。對于這樣一位公私分明的人,同樂覺得應該重用,也該重獎,現在太尉只是二等侯爵,是不是應該提升他的爵位呢?同樂在三公推出書房後,開始考慮起來。

三公出了皇宮,高穎忍不住太尉問︰「虞世基此人善于專營,疏于政務,太尉為何還要附和皇帝的提議?」

太尉嘆息道︰「昭玄啊!你為人剛直,既是好事,也是壞事!你也知道,陛下前些時候對內閣的意見頗大,甚至已經在開始懷疑內閣是否在專權。我們應見機行事,適當妥協,不應事事反對陛下的提議。如果我們一直和陛下對立,既打擊了陛下的中興之志,又解決不了問題。今日陛下的提議雖然不妥,但只要我們再派一個精明能干的人去協助虞世基,理應將募捐的事情辦好。」

獨孤信也語重心長地說道︰「此言有理。昭玄,皇帝年紀還輕,考慮事務還不夠全面,這也是正常的,我們只要把持好大的方向不出錯也就行了,沒有必要老是堅持己見,與陛下意見相左。只有事關重大的,才必須堅持正確的意見;而不是生死攸關的事務,即使皇上的提議不是上策,同意他的意見也無礙大局。重大事項,遠的不說,近的便是更換主帥韓擒之事。此事我們不能不堅持。主帥更換是大事,現在朝廷武將中除了楊素和史萬歲以外,沒有誰有能力替換韓擒。而楊素最近又得了急癥,在家中修養,不可能前往西部戰區。而史萬歲做事更加毛躁,甚至不計後果,用之太過冒險。一旦輕易換帥,造成更嚴重的後果,我等不就成了千古罪人?所以在這件事上,我們不可不堅持。」

高穎聞言默默不語,心里思考著他們所說的話。太尉又道︰「今日陛下既然已經問了募捐之事,我看這事就不能再拖下去,等會兒回去,我們就召集內閣成員前來商議此事,盡早將議案呈遞陛下。還有這次戰役時前方的將士傷亡慘重,我們要盡快向各家族借款,爭取早日將換防的部隊開拔出動。」獨孤信與高穎點頭同意,三人立即返回文淵閣,召集內閣大臣前來商議此事。

這時,遠在烏孫的張銳正陷入了去留的抉擇的苦惱之中。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