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十三章攻城

作者 ︰ 風似刀

第十三章攻城

漢元789年4月15日上午八點,幾位暴熊軍團左師的指揮官們,正站在一處小山坡頂,眺望五里外的國內城。

國內城是當年高句麗國除平壤之外的第二大城市,聖祖在下令討伐高句麗時,國內城的高句麗軍死守了三個月,直到糧草耗盡才被漢軍攻下。高句麗在此喪失了七萬軍隊,以及二十萬平民。

自那戰後,高句麗人便放棄了國內的所有城池,全部撤入群山林海。就連國都平壤也棄而不守,因為平壤的堅固程度,遠遠比不上國內城。

國內城現在還稱為城,是延續了以前的叫法。從三百年前帝國佔領國內城後,就已經將它改建為軍事城堡,里面沒有再住平民。

帝國將國內城改建為城堡,是因為這里的地形險要。渡過淥江後,這里有一條主要進入遼東四郡的大道。

這條道路是沿山脈間較寬闊之處修建,路況可以與馳道相媲美。進出遼東四郡,這里是主要的通道之一。

國內城城堡很大,戰時可以容納作戰人員五到六萬人。不過,平時只有一營乙等軍團在此駐守。

高句麗發生暴亂後,二萬高句麗叛軍乘城堡內漢軍還沒有接到通知,就迅速佔領這里,殺死全部守軍。後來李存志又派來了三萬人,妄圖憑借城堡的堅固,抵抗漢帝國的討伐大軍。

現國內城中有叛軍五萬六千人,他們與城外的漢軍暴熊軍團左師以及飛騎軍的一個輕騎團,對峙了一個多月。

在這一個多月里,暴熊軍團沒有猛攻城堡,只是憑借著投石塔和弩炮的掩護,填平了國內城西城外的護城河。

暴熊軍團的一萬一千名武士和飛騎軍五千名輕騎,就嚇得五萬多守軍一個多月不敢出擊一次。

這不是叛軍的將領們膽小,而是雙方實力真實體現。如果野戰,哪怕有十萬叛軍也不敢輕言能擊敗城下的漢軍。

雙方無論從素質、裝備、士氣、作戰經驗上比較,高句麗叛軍都遠遠不是漢軍的對手。他們只能憑借著國內城高大的城牆,才能有一絲戰勝漢軍的把握。

國內城的叛軍將領也知道,漢軍的主攻方向是西城一帶,也將守軍大部放到了西門。

北城和南城外,是飛騎軍的騎軍營地。他們不會參與攻城,所以城內也只放了幾千人監視騎軍的動靜。

東門外,沒有漢軍營地。帝**隊在包圍任何敵方城池時,都會采取「圍城必闕」的戰術,所以叛軍們也很放心沒有多注意這面。

今日天剛剛亮,國內城的守軍就注意到西門外暴熊軍團有異動。漢軍整整一個團的步兵已經在營地外布好陣型,八百人一營組成一個方陣,五個巨大的方陣整整齊齊的排列在離城四里的地方。

守軍將領得知消息後,立即組織兵力上城牆,準備迎接漢軍的進攻。現在城牆上已有一萬守軍嚴陣以待,神情緊張地看著城外四千暴熊軍團的武士。

在暴熊軍團的列陣同時,飛騎軍的輕騎也在北城和南城外列陣完畢。

看到這個情景所有高句麗將領都知道,今天漢軍將會發起總攻。他們高聲鼓舞著自己的手下士卒,讓士卒們的士氣提到最高點。

士卒們也知道,城破的後果,也鼓起了自己的全部勇氣準備迎接漢軍即將發起的進攻。

守軍也有優勢,他們還有將近三萬預備隊,如果城牆上的守軍一旦傷亡過大,他們將隨時上城牆接替防守。而城外漢軍總共不到兩萬,一旦攻城受挫,將無力發起再次進攻。

但守軍們也有劣勢,城內缺少大型的守城器械,沒有弩炮,只有十台投石車和五十具大型弩床。按照平日駐守人員的情況來看,這已經是裝備得非常精良。但現在僅僅用這些守城裝備來對付裝備更加精良的帝國甲等軍團,無疑顯得寡不敵眾。

除了投石車和床弩外,守軍還有一千具強弩,這已是守軍能收集到的最大極限。為此,他們把大江郡內幾乎所有的守備隊手中的強弩都集中到了這里。

箭羽也有十五萬枝,看似很多,其實投到每具強弩上的也不過只有一百五十枝。強弩的箭羽都是屬于重箭,箭長在九十公分以上,箭頭呈菱形,箭頭長度兩到三公分。

這樣的重箭,如果在射程內被射中,重傷、死亡的幾率各佔一半。由于重箭的生產基地都在帝國內地,遼東四郡沒有能力制造,十五萬枝重箭用完,守軍只能用普通箭支代替,但射程及威力都會大大降低。

這種強弩唯一的缺點就是拉弓上弦太耗時間,射擊速度遠遠不及弓箭快。為了發揮強弩的最大威力,守軍的強弩手是從幾萬人里挑選出的佼佼者,而且每名強弩手都配備了兩到三名後備人員,以防作戰中強弩手陣亡,弩弓失去作用。

為了節約箭支,守軍將領們在城牆上來回走動,大聲提醒強弩手們要盡量瞄準後再射擊,爭取做到發一箭殺一人。

陶大勇緊緊握著手里的弩弓,神情緊張的看著城外的漢軍隊列。他旁邊是同村的許柱,也是他的後備人員。許柱也很緊張,手一直在衣衫上擦著,口中喃喃自語,不知在嘮叨著什麼。

「大勇,你說我們能擋住漢軍的進攻嗎?」陶大勇正專心留意漢軍時,許柱突然問道。

「應該能吧!他們畢竟只有萬余人,我們就是三個換他們一個,他們也攻不進來的。」陶大勇不僅是在安慰許柱,同時也是在安慰自己,他也不能確定就能守住。

「是啊!我們這麼多人,他們怎麼可能攻上來。」許柱雖也這樣說,但從他的神情上看,明顯是信心不足。

「柱子,等會交戰時機靈點,不要讓漢軍的箭給射中了。」陶大勇轉頭對許柱說。

他和許柱從幼兒時就在一起,一起上學,一起沒有考上大學,一起回家種地。這次征召挖掘河渠勞工時,他們又一起被選上。

陶大勇和許柱在勞工發生暴亂時,沒在事發現場。他倆在另外的一處工地上,不過暴亂消息傳來後,他們被裹挾進了新成立的高句麗軍隊,成了一名正式的高句麗軍人。所在部隊成軍後,就被派到國內城駐守。

前幾日護城河剛剛解凍,漢軍就走出了營地。那時,陶大勇及其同伴們的信心明顯比現在強,他們士氣高昂的準備迎接著漢軍的攻城。

只是漢軍並沒有攻城,而是在幾十台投石塔和攻城塔的協助下,用土填平了護城河。在那一戰里,陶大勇第一次看見漢軍重型武器的模樣及威力,自信和士氣大幅下降,戰前能堅守國內城至少數月的想法也開始動搖了。

今天他還沒有看見那些重型武器,不知道漢軍又再用什麼詭計?陶大勇正在胡四亂想時,城外漢軍的百余具號角同時吹響。嘹亮的號角聲,響徹國內城上空。

「全體準備!上箭!」陶大勇所部的將領,在號角響起時高聲下達備戰命令。陶大勇和城牆上的強弩手們,立即拉開弓弦將重箭裝上,平舉著準備射擊。

城外排列整齊的五個漢軍方陣在號角響起的同時,開始緩緩地向前移動。陶大勇的呼吸急促起來,心髒劇烈地跳動著。他看見了漢軍的重型攻城武器,這時從山坡後轉出。

最先出現的是二十座攻城塔,它們的身高在二十米以上。基本和陶大勇所站在的國內城內城牆一樣高,外表黑乎乎的。

前幾天,陶大勇初次見到它們時,還以為它們是橋板車。可當見到塔上十五層內,都射出弩炮時,才知道它們是攻城塔或者叫井?。

後來他听一個隊里的將領講,這些塔外面是先鋪了一層生牛皮,牛皮外面再鋪上一層薄鐵皮,最外面是出戰前用濕土覆蓋的一層泥土。這樣的三層防護,城內除了投石車以外,再沒有武器可以嚴重的傷害它們。它們的防護可以抵擋住弩床的射擊,甚至連火箭也不懼怕。

攻城塔推進的速度很慢,塔下部有八個巨大的木輪,需要三、五百人才能推動它們前進。它們行走的地方,也是這幾天漢軍在不斷加固地面的幾條通道。

相比之下,投石塔行進速度要快上許多。投石塔沒有攻城塔高,高度只有攻城塔的三分之一,因為里面是中空,所以重量遠遠輕于攻城塔,下面只有四、五十人就能快速推動。

每輛投石塔後面都跟著一輛吊桿車和為數眾多的馬車,陶大勇幾日前見識過投石塔的發射過程,知道吊桿車和馬車都是為投石塔服務的後勤隊。

投石塔不到二十分鐘就趕上了前面的武士隊列,速度也緩慢下來,跟隨隊列向城牆推進。

就在這時,陶大勇看見了兩個巨大的攻城塔從山坡後推出。所有看見它們的城上守軍,幾乎同時倒吸了一口冷氣。

兩座巨型攻城塔下面是如螞蟻般黑壓壓的漢軍,口里喊著號子用力推著它們緩慢地移動。看樣子每座塔下至少有上千人在推,雖然它們的體形比最先出現的那些攻城塔要大上許多,也要笨重上許多。但是它們巨大的身體內,至少能容納數百人在里面作戰。

陶大勇的眼神很好,離得那麼遠,他也看見了兩個巨型攻城塔下部裝的巨大破門槌,破門槌前方金光閃閃,一看就知道是包著厚厚的銅皮。

巨型攻城塔最上面一層是平台,一個十余米的高大木板遮擋在前方,上面也是黑乎乎的一片。木板擋住了平台,就是接近城牆,陶大勇也知道自己手中的弩箭也射不穿那些涂了泥的木板。接著陶大勇又看見木板兩邊是用粗大鐵索拉著,由此推測具有收放的功能。

這是集井?、沖車、橋板車為一身的新型攻城武器,不僅陶大勇沒有見過,就是城里原身居帝國地方守備隊的軍官們,也從未听說過有這樣的武器。

隨著它們的出現,守軍們已經無視在它們身後一起出現的二十余輛沖車。雖然沖車的身形也很巨大,但與這兩座巨型攻城塔比起來,就象幼兒與巨人之間的差別。

城牆上的所有人都在想,這樣的龐然大物,漢軍是怎麼造出來的?又是怎麼運送上來的?看著那兩座身高明顯超過城牆許多的攻城塔,守軍們的信心再次受到嚴重的打擊。就連城上督戰的將領們,也是被驚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陶大勇的手已經開始發抖,面對這樣的龐然大物,誰也會禁不住的在心里害怕。不管那兩座攻城塔在實戰中的效果如何,只是它們的出場就能震懾了所有人,從這點上講,它們可以算是一種成功的武器。

當城上所有守軍的目光都集中到那兩座巨型攻城塔時,前面漢軍武士隊列和投石塔已經停了下來。在一聲聲命令中,投石塔開始固定車輪,準備發射陣地。

城上的守軍只有眼睜睜看著漢軍排兵布陣,一籌莫展。漢軍布陣之處離城牆兩里,這個距離,正好是在城內的投石車的射程之外。

幾日前,漢軍就是靠著投石塔的掩護,以很小的傷亡,就填平了護城河。

對此,守軍將領毫無辦法。漢軍投石塔的射程超過城內的投石車,在上次的交鋒中,城內投石車剛剛發射了幾枚石彈,就被城外漢軍的投石塔壓制住。幸虧轉移陣地及時,才避免被摧毀。自從知曉了漢軍投石塔的射程後,守軍基本上沒有再使用過投石車。

漢軍投石塔發射陣地剛剛準備好,遠處的號角吹響。漢軍投石塔後面的吊桿車開始工作,往投石塔上裝填投彈。

「注意隱蔽!準備沙袋滅火!」城牆上的守軍將領們又開始下達命令。陶大勇轉頭看看自己身後不遠處的二、三十個沙土袋。它們整整齊齊地堆放在內牆跺下,需要的時候可以迅速的使用它們。

「嗚……」的幾聲怪異的聲響,出現在陶大勇上空。他立即回轉頭看,只見天空中,幾個黑影呼嘯著飛來。

陶大勇下意識的蹲子,將自己藏在城牆垛後面。不過他的擔心是多余的,飛來的黑影沒有砸到內城牆上。七、八個巨大的石塊,都落到外城牆的城門口附近,其中有兩塊砸中了城門上的外城牆體。

石塊擊打到城牆上時發出的劇烈響聲,驚天動地,所有守軍的心都跟著在顫抖。巨石激起的灰塵落下,守軍們發現傷亡並不是很嚴重。只有十余名倒霉的家伙運氣太差,直接被那兩塊巨石擊中,血肉模糊的倒在城牆上,周圍的人雖然被震得七暈八素,但不久後還是能搖搖晃晃的站起來。

陶大勇努力平息著自己緊張的心情,心里默默的祈禱著,希望老天爺開眼,不要讓巨石砸上。

「大勇,要是你還能回家,記得給我娘捎個信,說我不能為她送終了。」許柱低聲對陶大勇說,話音里帶著一絲哭腔。

「柱子,你要是能出去,就對你嫂子說,讓她趕緊帶著孩子逃進山里。以後找個人嫁了,只要能把我的兩個孩子撫養成人就行。」陶大勇本來想鼓勵許柱不要灰心,可是話到了嘴邊兒,就不由自主的變了。想起自己的妻兒,陶大勇的眼楮也模糊起來。

「嗯!我知道了,大勇我的好兄弟,保重吧!」許柱說完後,沒有再看陶大勇,握緊手里的刀,向外觀望。

陶大勇悄悄抹了把眼淚,止住心里的悲傷,也緊握著手中的強弩,雙眼緊盯城外的漢軍陣地。

「嗚……」怪異的聲響再次的出現,比第一次的聲響更大,二十座投石塔幾乎同時投出了巨石。

就在陶大勇又縮頭躲入城牆垛後時,劇烈的撞擊聲再次出現。劇烈的響聲和大地的顫動,幾乎令陶大勇相信外面的城牆已被砸垮。

等聲響過去許久,陶大勇才敢起身探出頭去看。還好外城牆還矗立著,雖然面貌已經改變許多,牆上的垛口基本上沒有了,城牆上的顏色也變成了鮮紅色,可是城牆還依然挺立著。

外城牆上,上百名受傷的守軍在慘叫著,淒慘的叫聲讓陶大勇的面部皮膚抽動著。外城牆內側城下的預備隊,開始登上外城牆,一些人躬身而行,一些人趴伏在血水中,一些人架拖著傷員下城。

被抬下城牆的傷員大多數都受了重傷,下城後被扔在牆邊沒人再去管,只有少數輕傷者,還能得到大夫的治療。听著重傷員垂死發出的慘嚎聲,陶大勇的眼淚又一次流了下來。

他不是在可憐那些快要死的人,他是想到了自己。如果自己也受了傷,命運只怕也會和城下的那些人一樣。自己的兩個兒子還小,要是自己死了,不知道他們的媽媽能不能養活他們。陶大勇心里只求他們的媽媽不要太心狠,用他們去換別家的孩子來吃。

就在陶大勇完全沉寂在悲傷中時,他猛然被人拉倒。「不要命了大勇!漢軍的投石塔又發射了!」許柱的話還沒有說完,物體踫擊牆體的聲音再次出現。不過,這次的聲響不同前兩次那樣沉悶,而是象是打破水缸發出的聲音清脆刺耳的聲音。

隨即陶大勇就聞到了一股濃濃的刺鼻味道,他剛想起身去看。就听見外城牆上有人喊︰「是火油,漢軍要火攻,兄弟們準備滅火!」

「火油?」陶大勇心里一震,他知道這種油是產在漢帝國的西部。最初帝國西部有一兩個州地面上流出這種油,黑黑的、稠稠的大家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偶然的機會當這種油遇見明火時,大家才知道它的可怕。

燃燒起來的黑油,人們就是用盡了方法,也不能將它撲滅。只有等遇到長時間的大風或者暴雨時,才能停止燃燒。幸好那里基本上是沙漠地帶,不然這樣的大火還不知道,要摧毀多少森林和草原。

雖然這種油只具備破壞力,但卻被帝國的軍隊看上。于是後來利用它制造出了不少威力強大的武器,火油彈就是其中的一樣。

這種油被沾到身上,遇見火苗,就會迅速的燃燒起來,就是用水澆也難以將它熄滅。只有用沙土的覆蓋才略有效果,但被燒過的人,是很難存活下來的。

就在陶大勇還在驚訝時,外城牆上又響起淒慘的喊叫聲。他忍不住伸出頭去看,只見天空中幾個巨大的火球正向著城牆飛來。

∼∼∼∼∼∼∼∼∼∼∼∼∼∼∼∼∼∼∼∼∼∼∼∼∼∼∼∼∼∼∼∼∼∼∼∼∼∼

這章主要介紹古代的攻城器械,希望大家不會看著太煩。我列舉一些古代的攻城器械,都是查過相關的資料,歷史上確實出現過的。只不過出現的年代不一樣,不過既然是yy,也就不管這些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