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大宋 第三章 金殿

作者 ︰ 葵花點

汴京。97小說網

天光放曉,晨鐘剛剛敲響,候在宮門外的文武官便匆匆進宮,在太監的引領下前往萬歲殿上朝。今日的天氣甚好,雖然是二月初,但由于今年是一個暖冬,氣溫與往年相比高了幾分。

東方朝霞遍布,赤雲金染,晨光柔和的灑在剛剛蘇醒的汴京,宮殿的琉璃瓦上皆被渡上了一層淡淡的金光,遠遠看去,略有昏黃。

晨光雖好,但大臣們卻是無心欣賞,他們個個臉色凝重,眉頭深鎖,似乎,有什麼事情要發生。

今天,確實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大周朝的文武重臣,棟梁之柱皆奉朝入朝,連在外鎮駐守的數名大將也被召回了京城,眾臣中早有傳言,今日皇帝要在金殿論策,決定征遼與否。

不多時,眾臣已齊集萬歲殿,文武官員各按品階分列左右,沒有人說話,眾人都在等著皇帝的駕臨,大殿內的氣氛與往昔大有不同,頗為肅穆。

不多時,便听到大監唱道︰「陛下駕到」

眾臣慌忙整禮衣冠,匆匆跪拜于地,以首附地,不敢仰視,口中唱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卻听耳邊走過一個沉移,從容的腳步,不多時,一個祥和卻不乏幾分威嚴的聲音說道︰「眾卿平身。」

「謝陛下」眾臣這才緩緩站起身來,略整衣冠,垂首而立。

龍座上端坐那人,身著龍袍,頭戴玉冠,體態修長,氣宇不凡,正是大周皇帝柴榮是也。

他掃了一眼殿下群臣,高聲道︰「今日要議之事,諸位愛卿想必也猜到了幾分,那好,朕就不和你們繞彎子了,朕是有意征遼,光復燕雲十六州,諸位愛卿有何見解盡可直言。」

眾臣們雖早有心理準備,但听周主親口說出來,還是不由心頭一震。自今上登基以來,先有高平之戰,後有征蜀伐吳,再有三征南唐,大周國力雖日漸強盛,但諸將們跟隨皇帝南征北戰多年,多有戰死損傷之輩,時下大周社稷已安,諸將心中不免有了厭戰之心,廝殺半生,此時誰不想坐享富貴!

然今上雄才大略,有漢武唐宗之志,掃清**並吞八荒之心,繼位之初便立下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志,又豈是甘做那守成之主!

如若是征伐別國,諸將們倒也無所謂,偏偏此番周主要挑戰的對手是北方強大的遼國。那遼國至五代初始建國,軍事力量強大,屢屢侵犯中原,後又從兒皇帝石敬塘手中得到了極具軍事意義的燕雲十六州,以此為基礎南侵,中原之國勝多敗少,是以只能處采被動的防守戰略,盡量避免與遼國發生沖突。

如今的周主卻要以中原之兵征伐遼國,此舉可謂前所未有,雖然膽氣了得,但從敵我兩國實力來看,想要收回十六州,實屬不易,一旦稍有差池戰局有變,大周勢必陷于危勢。

武將之中以張永德與李重進二人最受皇帝器重,殿中眾將皆望向這兩人希望他們可以直言進諫,消了周主征遼之念。

那李重進卻是一臉平靜,默然不語,似乎沒听見周主之言,更沒有注意到眾人的眼神。

張永德性直,當下便出班奏道︰「陛下,臣以為征遼之舉萬萬不可。」

皇帝眉頭稍稍一皺,道︰「為何?」

張永德又道︰「遼國國力強大,又與偽漢相勾結,如若冒犯征遼,我軍必陷于兩面夾擊的境地,倘若有失,這些年來積蓄起來的國力豈不功虧一簣!所以臣以為此舉萬萬不可。」

話音未落,卻听文官班中有人道︰「將軍此言差矣!」

皇帝眼楮一亮,似有喜色,放眼望去,卻見說話那人正是兵部侍郎竇儀,便道︰「竇愛卿有何不同意見,快快道來。」

竇儀便出班奏道︰「臣以為征遼之舉必勝!如今遼主昏庸,,遼國內部爭斗重重,國力已遠遜于德光、兀欲為主之時,以我大周百戰之兵,兼以燕雲百姓期盼王師之心,必能攻必克,戰必勝。」

張永德這班武將們向來看不慣那些文官,心想自己出生入死,建功無數,才有今日之官勛,而這幫文臣們卻只是動動筆桿,耍耍嘴皮子,不費吹灰之力便爬上了高位,實在不大公平。但當今聖上不同以往的皇帝,文臣武將並重,剛剛去世不久的樞密使王樸便是最好的例子。

張永德見竇儀出言反駁他,便不屑的一哼,道︰「竇大人,打仗之事可不像你想象的那樣簡單,就算遼國的實力有所削弱,你別忘了還有偽漢相互為援,兩面作戰,我軍何能取勝。」

竇儀卻道︰「高平一役,偽漢精銳損失殆盡,根本無法向我大周發動大規模的侵擾,只消遣一大將率數千精兵屯于邊境,則偽漢自然不敢輕動。」

張永德又道︰「偽漢之患不懼,但大周四面還是南唐、蜀國,若是這兩國趁我傾國之兵北征,舉兵入侵,又當如何應對?」

「唐主李煜乃是軟弱無能,胸無大志之輩,平日只沉溺于風花雪月,詩詞歌賦之事,必不肯動兵。再加上南唐損了江北十四州,國力衰落,即便想犯我大周,也是有心無力,此一路不足為懼。再說那蜀主孟昶,同樣是昏庸之輩,他奢華,酣酒恆舞,日夜娛樂,國中之事全托附于奸臣王昭遠之手,此輩也不足為慮也。」

此一言,張永德雖有不服,卻是無言以對,正憤憤不平時,武將之中有一人站出,慨然道︰「雖無外患,遼國又有內爭,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遼國鐵騎凶猛,我大周軍隊乏馬,多以步軍為主,如何能與遼國鐵騎抗衡?」

眾人一看,出言之人卻是侍衛司都指揮使李重進,此人乃太祖外甥,在朝中素有威望,他的話自然是有些份量。

竇儀又欲出言對駁,卻見翰林學士陶谷出班言道︰「遼國騎兵雖強,但時下正值隆冬,草料短缺,遼國騎兵的戰力必然受到影響,且我軍可先行開鑿水道,以水軍攻城,遼國騎兵便毫無用處,我軍自然不戰而勝。」

竇儀听罷暗暗點頭,心道︰「陶公所言不錯,此正所謂此所謂以我之長攻敵之短也。」

爭論一開,眾臣紛紛進言,之中以文官主戰居多,武官均是反戰,大殿之內一片激烈的爭論,眾臣之中只有宰相範質與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閉口不言,靜觀眾人爭執。

皇帝其實已下定了北征的決心,只不過在朝中還要需要取得群臣的支持,這樣一來出兵旁人才不會說他專橫獨行。時下群臣爭執不下,反對者多,支持者少,他的臉色漸漸變得非常凝重。

他驀地一聲輕咳,眾臣一听,立時安靜了下來,各歸原來,靜待皇帝發話。皇帝卻道︰「範愛卿,朕見你一直默不作聲,似乎是心有所想,不妨說來來供朕參詳參詳。」

那範質卻是一躬身,道︰「臣無話可說。」

皇帝本想從範質那里得到支持,卻不料被他一句話冷冷的回絕,心里自然是不爽,卻也不便發怒,這大殿之中,只剩下趙匡胤一人沒有表態,皇帝與他乃是結義兄弟,心想他必然會支持自己,便道︰「匡胤,你怎麼看?」

趙匡胤幾步走到正中,躬身行了一禮,道︰「臣以為,如若不征遼,則當遵循王大人生前遺策,行先南後北之計。如若陛下決意征遼,臣等自當誓死追隨,不過勝敗與否,卻在四個字上。」

皇帝道︰「哪四個字?」

「兵貴神速!」

皇帝心中頗為不滿,心道︰「你老趙可真是會做好人,既不反對又不支持,‘先南後北’,‘兵貴神速’,朕又何嘗不知,用得著你來說麼!好啊,你們這幫武將都怕和遼國打仗,朕偏偏非打不可!」

他心意已決,遂正了正神色,高聲道︰「朕意已決,克日親征遼國,眾卿勿須再勸,違命者當以欺君之罪論處。」

此言一出,眾人皆是不敢再有異議,皇帝征遼之意已決,他們這些做臣子的也只能效死命而已。

于是大周皇帝以宣徽南院使吳延祚為東京留守,判開封府事;以宣徽北院使昝居潤為副使;以三司使張美為大內都檢點;以昭義節度使李筠軍于潞州,以防偽漢;以歸德軍節度使韓通率水陸軍先赴滄州,修水道放遼境,柵于乾寧軍之南;以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太平軍節度使李重進都後軍;命諸將各領馬步諸軍及戰棹赴滄州,會攻遼國。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生化大宋最新章節 | 生化大宋全文閱讀 | 生化大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