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石器時代 第九十六章 農業新規

作者 ︰ 射天虎

經過四年的發展,華部落終于確定了農業在生產中的地位。今年開始,族人可以正式的擺月兌收獲不定的狩獵生活。

今年同樣是一個豐收的年份。按照政務組的統計,每一種作物都收獲巨大。

由于水利設施的完善,水稻今年長勢比去年好很多。五千畝的水田,收獲了九十多萬斤的稻子。這樣的產量,已經能讓部落里所有的人吃到冬小麥收割。

春小麥的畝產稍微下降些,不過秋天還是收獲了將近九十萬斤。這樣,加上稻子的收獲,差不多是目前人口一年的口糧。

黃豆繼續保持較好的收成。如今炒黃豆甚至成了運輸隊路途中的干糧,也不知他們為何稀罕這東西。不過運輸隊長就說了,路上餓了吃一把豆子,喝點水就飽了。

「他們愛怎麼吃就怎麼吃吧!今後距離他們遠點兒就是。」石路想,「難道,他們認為噴氣能加快運輸速度?」

加上粟和能充做主食的芋頭等,華部落就算沒有任何狩獵收獲,都能生存下去。去年還不算太穩定,需要獵物的補充,如今就完全可以告別狩獵的日子,安全的種植。

南瓜和葫蘆這兩種僅有的瓜果,如今也到處被種植。就連村內空地上,陸果也沒有放過。今年單是南瓜儲存了一整個倉庫。要不是立即加蓋新的糧倉,都沒地方放這些東西。

如今,在公共食堂里,幾乎天天都見到南瓜炖肉湯。那些在自己家做飯的族人,也喜歡換回更多的瓜,煮熟曬干後給孩子當零食。

葫蘆對生長條件不太有要求,產量比南瓜還多。如今軍隊里每人都能配上一個葫蘆水壺,代替笨重的竹筒。

運輸隊早已經用上這東西。要不是陸果認為這東西做菜不如南瓜,長老了也不能吃,說不定早就讓每個族人都有一個葫蘆瓢。

石路听了陸果說的情況也點點頭。說實在的這時空的葫蘆個頭不大,裝水的話三口就喝沒。再說也用不著佔用更多的耕地,有的用就行。

今年秋天,陸果還繼續開荒,十里平原上能利用的土地已經開墾了三分之二。除了中間石路要求留著的竹林、樹林和溪水池塘之外,明年能夠墾荒的地帶已經不多。

丘陵地帶也開荒了不少。通往溫泉的路上,已經開墾出來幾千畝,主要種植了些粟、豆、水果和苧麻等。這就讓華村西面和南面七八里內,都變成了田園。

除華村外,另外兩個村今年是首次種植。錫村的小麥畝產比華村的稍高,今年秋天他們收獲了五萬多斤的春麥。這樣,華村就不用頻繁運糧過去,給他們個石磨就成。

但如果增加錫村的人數,就得恢復過去一切從華村運去的老方法。陸果讓林草仔細查看錫村的周圍,十里內適合開墾的地兒,春天已經開荒了一半。

林草補充陸果的話說,那里周邊大部分是山地,樹多的地方陡峭,樹少的地方石頭多。只有山間的平緩地帶才能利用。

「暫時先放著再說,先把方便開墾的地兒利用起來就行。」石路說道。

南梅村麥的產量不及錫村,粟卻超過了他們。不過南梅村由于能開墾的地不多,加上河谷地帶積水嚴重,要增長的話還需做更多的改進。

陸果認為不妨在南梅村種水稻看看,不過石路有些擔心氣候的問題。很明顯從華谷到錫村,海拔越來越高,形成一個立體氣候。

華谷能種水稻,南梅村不一定行。不過他也不是一概否決,這事兒就讓陸果安排,試種一年後看看情況。

今年的冬小麥也種了不少。由于粟米地,稻田等都空閑下來,所以這些地也被種上冬小麥。原有的田地加上新開墾的荒地,陸果一共種了接近兩萬五千畝的冬小麥。

可以預見,明年豐收後,部落就能有超過一年的糧食儲備。從此後,就算有些年份收成不好,華部落也有存糧度過難關。

石路頗為關注的油料作物油菜也種了近千畝,明年夏天就能給他提供一部分菜籽。陸果把春末收獲的一千斤種子全撒下去了,他雖然還搞不清族長種這東西干嘛,但還是堅決執行。

只是陸果也出了差錯。听完他的匯報後,石路就覺著種子有些浪費了。菜籽沒有麥種和稻種那麼大個兒,一把就能撒一大片。陸果按照小麥的每畝播種量來種油菜,浪費了好多。

「明年開春,這玩意兒能挨得過暴雪還活著的話,密集的油菜記得拔了部分,做菜吃。」石路吩咐。

就石路所了解,油菜沒有麥那麼耐寒。但這個時空的「油菜」似乎很特殊,就和冬小麥一樣,大雪覆蓋後停止生長,春天到了就重新伸出葉子,差不多同時和麥開花。

油菜植株也很怪異,沒有抽枝的時候,就和蒲公英一樣,匍匐在地上。這和石路認知的油菜完全不同。不過抽枝之後,那就認得出來了,女敕葉也美味,種子也富含油脂。

在耕作中,也出現一些問題。

首先是土壤的問題。最先開墾的土地,產量已經下降,植株長勢也不太好,還更容易招來蟲子。

這是肥力退化。華谷原始的土地十分肥沃,產量不算高的原因是種子很原始、耕作技術簡單造成。

不過退化來得如此快,倒是出乎石路預料。田里幾乎年年都施肥,依然難保持肥力,這其中一定有原因。

倒是一個一直以來負責在丘陵里耕作的隊長說︰「族長,種過豆的地上,小麥長勢比十里平原里的麥長的更高。」

「這是黃豆固氮的作用。」石路馬上想到。

他吩咐陸果︰「明年試著輪作,就是把種過豆的地改種別的作物。」或許套種是個好方法,不過那對于現在的部落來說,顯得太麻煩。

除了土壤的問題以外,發芽不齊也是難點。過去糧食少,都是偶然得到的種子。經過幾年精心的照料,才發展到現在。

種子的缺乏讓石路一直采取收獲後全用來播種的方式,沒有組織過選種。去年剛剛吃上糧食,石路又忙于別的事兒,種植時他很少親自示範,而是指揮。

族人們也就按照老習慣,抓起種子就種下去。結果有些壞的種子或者不飽滿的部分就沒出芽。莊稼長出來後,地里就像留了些斑點——雜草取代了那里的糧食。

「生產組里抽出一個選種子的負責人,冬天帶著人選種!」石路吩咐。

為了更好的選擇種子,石路制定了標準。每種作物的種子都是選個大飽滿的顆粒,並且要用篩子過一遍。

每一種作物,都預備一個竹篩子。篩子的眼兒,要剛好能留下最大個那部分種子。這樣只需要一篩,小的部分就落下去了。從篩選出來的種子中除掉壞了的部分,來年就能把它們種下去。

今後,負責選種的人還要做一件事。那就是認真觀察作物生長狀況,從中選出一些生長快、結果多的植株。等收獲之後,這部分就作為未來種子的主要來源。

既然十里平原已經出現土壤退化的苗頭,石路也把梅河盆地的開發提上計劃中。他決定明年就開墾一部分,然後連同老的耕地,進行輪作。

陸果還提到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老鼠和害蟲。部落定居後,這些東西就不斷出現。不論是田里還是倉庫,處處可見耗子的身影。

一開始那幾年,還少些,可是隨著狐狸和臭鼬等動物被殺光或者趕跑後,它們就猖獗起來。巫自己沒什麼辦法,害蟲他倒是還能用石灰水或者除蟲的草藥試一試。老鼠就沒轍了。

部落里唯一能對付老鼠的,就是軍隊養著的那些狼。隨著陸蔥不斷捕捉,如今大大小小的狼都有十幾頭。

只是這些家伙雖然照樣凶,遇到不熟悉氣味的人會攻擊,但是全都被喂的胖乎乎的。食物充足,它們只是偶爾抓抓附近的耗子。大多數時候,活老鼠扔過去,它們看都不看!

「抓一只老虎當貓養?」石路一機靈,冒出這念頭來。不過很快被他否決。

蓮部落說的土狼也不合適。現在部落也養著一只,但和陸蔥手下的胖狼們沒有任何區別。那個狼不像狼,狗不像狗的動物,叫聲十分怪異,既不像狼嚎也不像狗吠。

再說了,也許這是狗,甭管狗拿耗子是咋樣,石路敢肯定這家伙絕對不會去抓耗子,骨頭有的是,它不必辛苦就能吃飽。

至于貓,石路問族人,誰也不知道那是什麼動物。族人們倒是見過的類似石路描述的動物,比如猙獸、老虎和豹,還有部分未知的小猛獸。

那些小動物都是大荒原沒有的,只有在森林中見到。石路一分析,也就是雲豹、猞猁之類。那些可不好整,只有踫運氣看看有沒有野貓。

但問題還是需要解決。倉庫里就算有人天天守著也不行,防不勝防。田里那就更難,白天倒是罷了,大半夜就沒轍。

石路只能通過捕鼠的鋪板,陷阱和毒藥對付它們。

捕鼠夾很容易制作,木板就能搞定。地上放著誘餌,竹簽兒支撐著木板,板上還壓著重物。老是來吃誘餌就動了竹簽,木板壓下來直接成肉餅。

毒藥就不好辦了。巫那里最毒的,也就是部落的傳統大殺器︰烏頭做的弩箭藥。問題是,老鼠估計不吃這玩意兒。只有抓一只耗子實驗才能清楚,到底能不能用。

陷阱、老鼠夾還不能減輕威脅。石路就決定來年改造糧倉,隨時關緊門,干了的還要掛在高處,繩子上再放一些植物的刺,防止它們爬過去。

巫也要負責滅鼠行動,不論是毒藥戰、陷阱戰、地道戰還是火攻水攻,能想起的就都試試。

陸果等人講完種糧的一些事兒後,也有人認為耕作方式需要改進的事兒。現在播種比較費時,翻地和除草時也不快。人手,更是被大量的佔用。

這個時空也沒別的好辦法,全都得人去干。現在能用牛耕的土地依然很少,短短幾年的功夫,還不能完全除掉地里面的千百年老樹根。

最後,石路讓陸果把所有的種植該注意的事兒都總結起來,然後用來指導族人。

陸果對這也有準備,在巫的幫忙下,他早已經寫了一大堆竹片。這次就交給石路檢查,過後就會在神廟里祭祀後保存。

這方法倒是不錯,石路決定推廣。所有的一些技能都會被總結和記錄,放進神廟保存。這些資料就成為指導生產的法典,也是部落的核心。

每一種種植的作物、養殖的動物,每一種物品的制作工藝都會采取這類方式。

確定了農業指導的新規矩之後,石路想道︰「種植小麥的書,被叫做麥典,豆子的是豆典。但願以後我沒發現葵花」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回到石器時代最新章節 | 回到石器時代全文閱讀 | 回到石器時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