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漢 第八四章 巨鹿(一)

作者 ︰ 夢東園

第八四章巨鹿(一)

在這個時代,冬季從來不是領軍大將們喜歡的用兵季節。因為惡劣的天氣對後勤運輸來說實在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尤其是對于那些以十萬數計的大兵團,一旦斷糧,士卒又凍又餓之下,戰斗力幾近于無。因此,主帥們不得不把一大半的心思放在維持糧草的供應上,制定種種策略以保全糧路的通暢。

巨鹿城外,四十萬秦軍每日消耗十分驚人,再加上各種軍用物資的大量調集,實在是對大秦運輸能力的一個巨大挑戰。好在經過滅六國戰爭,大秦已經在全國建設了比較完善的道路網絡,同時還充分利用了黃河水道的運輸以保證對南征隊伍的補給。

盡管這樣,老于戰陣的章邯為了保障糧路的萬無一失,還是趁著圍困巨鹿的那段時間,將手下的兵卒派出去修了一條南通漳水,北達王離部的甬道。甬道路面平整,寬可並行兩輛糧草,兩邊還夯起結實的土牆,每隔一段便設有可供弓箭手射擊的掩護站位或者駐軍堡壘。這條甬道長達二、三十公里,土木工程量著實不小,但章邯手下的兵更多,只派了一、兩萬人輪翻上陣,不出三天,便修好了這條秦軍的糧草生命線。

不僅如此,職在掩護糧路的章邯又派了部下的大將蘇角帶著幾萬人馬,分成幾撥,日夜不停的巡視維護甬道的安全。

很顯然,在這段時間里,糧草同時成為了秦軍、項羽和劉邦三支部隊的軟肋。劉邦運氣不錯,得了一個酈食其,巧取陳留,得了大批的糧食,暫時已不用煩惱。章邯軍的糧秣運輸路徑最遠,所以必須極其小心謹慎的維護著糧路的通暢,否則四十萬大軍一旦斷糧,後果將不可收拾。而項羽所部則時刻處于即將斷糧的邊緣,誰也不知道哪一頓就沒有吃的了,相形之下,他的情況最危險。

沒有糧草保證的軍隊,時間就成了他們的生命。

項羽與範增都明白這一點,如果要勝,他們必須速戰速決。

英布與蒲將軍所率的兩萬人馬渡河之河的唯一任務就是騷擾秦軍的糧道。至少要在糧食的問題上,必須讓秦楚兩軍回到同一起跑線上來。不,應該說是讓楚軍佔點優勢,因為同在缺糧的情況下,四十萬大軍與不到十萬的軍隊相比,所產生的問題顯然不是在一個等量級上。

通過閱讀那些源源不斷送來的戰報,我發現英布與蒲將軍的戰斗方式似乎有些游擊戰的雛形。論人數,楚軍肯定是比不過秦軍,戰斗力也未必能強多少,但小也有小的好處,更易于潛行匿蹤,避實擊虛,一擊即走。

英布和蒲將軍將手下的兩萬人馬又分成了小股,在秦軍未巡視到的地方鑿開甬道的土牆,然後以大量柴木大樹阻塞通路,干完就走,絕不停留。破壞永遠比建設要簡單得多,被胡亂茬住的通路需要花費百倍的力氣才能復通。從漳水通往王離部的運糧通道頓時發生了梗阻。

如此幾次三番之後,負責維護糧路的蘇角實在是恨楚軍入骨,便也將手下分為小股出去圍捕英布的軍隊。但英布何許人也,驪山刑徒,江澤水盜,這種官兵捉賊的戲碼玩得太多了,又豈能讓蘇角輕易得手。雙方追追打打玩起了捉迷藏,蘇角部軍力若佔優,英布便跑得比兔子還快,而只要蘇角部人數較少,英布便立即回頭將其吃掉,如此幾番下來,蘇角竟是吃了不小的虧。

于是,自英布、蒲將軍部渡河兩三日後,王離部的糧草供給頓時出現了問題。負責糧秣的秦將涉間倒是及時提醒了王離,但王離此時為了應付不時出兵騷擾的陳余人馬,已將隊伍大部分的主力調到了巨鹿以北,對此卻也無可奈何,只得派人催章邯盡早恢復糧路而已。以他想來英布不過是兩萬人的部隊,又能翻得起什麼風浪,只要章邯用點心,二十萬的軍隊捏死這兩萬人還不像捏死只螞蟻一樣。而且他的余糧尚能應付數日,便也沒太在意。

英布、蒲將軍渡河數日後,項羽召集全軍,令所有士卒帶齊三日的干糧,破釜沉舟渡河北上。舟其實並非是船,而是浮橋,項羽渡河後,親手砸沉了身邊的一座浮橋,緊接著手下將官紛紛動手砸沉了所有浮橋,切斷了所有楚軍的最後退路。

這是一次巨大的冒險,但項羽不得不冒這次險。因為從漳河到巨鹿之間的地域畢竟狹小,缺乏騰挪的地方,英布與蒲將軍的隊伍限于地勢,雖然在對敵之時佔了些便宜,卻也不得不一再收縮活動範圍,最後被迫回到河灘前和一塊狹小地段上來。如果章邯集中兵力,以十破一,簡直不費吹灰之力,只怕到那時,強渡漳河會更危險。

但是,不為人所知的是,項羽的部隊此刻實際也只剩下三日的口糧了。與其在南岸空等,倒不如一鼓作氣沖向北岸,強打王離,死中求活。

破釜沉舟,我反復讀著戰報上的這四個字,竟似有一股濃濃的血腥之氣從布帛上浸透了出來。想著那一刻的項羽,重瞳中必然如點燃著熊熊烈火一般充滿著對戰斗的渴望。因為他那濃烈奔放的生命力與天縱的戰斗才華也只有在這樣的舞台上才能盡情的舒展,戰場才是他生存天地,他是戰場上的神。

破釜沉舟,我苦笑了一下,知道這份戰報必然也會進入蕭何的眼簾,回想到那夜我無意中說出的這四個字,蕭何再見到這個詞會有怎樣的聯想呢。

自得到項羽渡河的消息之後,在陳留熱火朝天的擴軍訓練的將領們幾乎同時都停下了正在做的事,匯集到了府衙,忐忑焦急的等待著從巨鹿傳出的每一份戰報。雖然那些戰報傳到時都已遲了幾乎一整天。我也失去了優先看到戰報的特權,只得換上一襲男裝混在廳里,旁听著劉邦令侍從大聲念出的戰報。

這是新楚生死存亡的一刻,每個人心里都在這麼想著。

而我雖然已經預知了這場戰爭的結局,卻也無法控制自己進一步了解巨鹿之戰中每一個細節的**,能見證這樣的一場經典戰爭,應該是一個人一生中難得的榮幸。

項羽渡河的過程中,章邯完全有能力趁其半渡擊之,以英布那兩萬人馬想必守不住灘頭的重地,但章邯顯然沒有。誘使楚軍進入巨鹿戰場,隨後兩軍合圍全殲義軍仍然是他主要的戰術思想,所以他只是象征性的對英布的軍隊進行了攻擊,隨即便撤回棘原。欲等待楚軍與各路義軍合兵一處時,再憑借數十萬軍隊的絕對優勢,以泰山壓頂之勢將其摧毀。

就目前巨鹿的態勢而言,章邯、王離、項羽三支部隊擺成了不規則的品字形。王離部雖圍困巨鹿,但為了切斷陳余部與巨鹿的聯系,大部分主力被抽向了巨鹿以北,巨鹿城南的部隊相對薄弱。章邯的部隊處巨鹿西南十公里,而項羽的部隊則駐于巨鹿東南漳河的東岸南曲。

項羽並沒有像章邯所希望的那樣,渡河之後便整軍扎營,然後與各路義軍匯合,他只是在南曲稍作停留,緩解了一下行軍的疲勞之後,便選擇了全力出擊王離部署在巨鹿城南的圍城部隊。

他所要爭取的,是時間。

因為棘原距離巨鹿至少有十公里,待章邯得到項羽攻擊王離的消息再整兵出戰趕到巨鹿,至少要兩個時辰以上。兩個時辰,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如果項羽能在兩個時辰之內擊垮王離,那麼一切猶有可為,如果不行的話,那麼待章邯大軍趕到巨鹿城下之時,楚軍在兩路夾擊之下必然全軍覆沒。

兩個時辰,便是勝與敗、生與死的時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呂漢最新章節 | 呂漢全文閱讀 | 呂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