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叫我威廉三世 第一百四十一章 刀鋒上的較量(上)

作者 ︰ 天空之承

甲府,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鎮,在戰國時代是赫赫有名的武田氏的根據地,這里自然環境優越,有美麗的峽谷和一流的溫泉,傳統經濟以養蠶和生絲為主,自明治維新以來,釀酒、紡織和少量輕工業也漸漸發展起來,尤其是鐵路修通之後,每年都有不少京都周邊的有錢人來此旅行、泡溫泉。

盡管如此,在進入20世紀之後,甲府卻沒有得到任何顯貴人物的光顧,因為在和平年代,沒有哪位大員願意委身來到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地方,就算是德日戰爭爆發、德國空軍大肆轟炸東京及沿海各城市的時候,也沒有多少人逃難到這個地方來,那些達官貴人們似乎更加願意躲在簡陋而潮濕的防空洞里,也不要到這窮鄉僻壤來。

直到德日戰爭打到第5個月,這一切才幡然改變。

對于世代生活在甲府的人來說,改變似乎是在一夜之間發生的,天黑之前還一切正常,早上起來卻發現這小城的街頭巷尾竟被數以千計的軍人所填滿,寒光閃閃的刺刀,凶神惡煞的憲兵,挨家挨戶的檢查和登記,接下來每個人不論老人還是小孩都被告知每天只許在領取食物和日用品配給的時候才能出門。很快,鐵絲網和崗樓變得隨處可見,一塊又一塊莫名其妙的禁區讓人們感覺自己生活在一個大大的囚籠之中,生活開始變得壓抑,戰爭的氣氛越來越濃,涂著黃綠色油漆的戰斗機不分晝夜的在城市上空出現,大批高射炮通過鐵路線運來,並將這座小小的城鎮武裝成一個炮管林立的堡壘……

直到數月之後,人們才隱約听說天皇已經離開了東京,連同整個內閣以及軍部都遷往一個安全的地方,有人說他們去了京都,也有人說他們去了九州北部的某座城市,而最讓人們驚愕不已的是。傳言中天皇駕臨地地點中竟有甲府的名字,聯想起這里無比森嚴的戒備和那些時不時在街上飛馳而過的高級轎車,人們便有了最基本的猜測天皇本人可能真的駕臨了!

興奮和驕傲只是閃念而過,人們不禁因為自己連天皇何時來、住在何處都不知道而倍感失落,同時,在這戰爭年代和天皇住在同一座城市對于自身而言絕非什麼好事情,尤其是在本國空軍殘弱、敵人擁有強大戰略轟炸機部隊的情況下。

當淒厲的空襲警報聲再一次降臨之時,人們帶著那早已麻木地心情涌向臨近的防空洞。越是擔心的越有可能發生。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最近幾個月來,德國人突然對甲府這樣一個既無軍工重工又無戰略位置的小地方產生了興趣,而他們的第一次轟炸就讓甲府人看到了德國戰爭機器的可怕之處,數百架轟炸機投下的炸彈幾乎在頃刻間夷平了這座城市,就連留傳數百年的古樸城牆也未能幸免,全城超過一半的市民在那次轟炸中喪生,據說就連調駐這里的軍隊也是傷亡慘重,而守衛這里地防空部隊和戰斗機部隊雖然取得了擊落敵拋架、擊傷1架地戰績,相比于巨大的損失來說卻是微不足到的。

在那之後。許多甲府人被迫離開自己出生和長大地故土。但也有人頑強的留了下來,在守軍的幫助下,他們建起了許多防空掩體。雖然這些掩體並不能完全抵擋德國人的轟炸,但是在轟炸中喪生的人畢竟減少了許多。兩個月前,日本軍方研制的第一種軍用雷達投入使用,它的出現使得日軍能夠更加有效地進行防空預警在此之前,日軍的防空警戒體系依靠的是人眼觀察、听音器听音以及飛機巡邏結合地方式,但這些方式受到諸多外界因素的影響,一直以來預警的準確性和時效性都都令人失望。

防空警報聲響了大約5、6分鐘之後,德國轟炸機群的身影出現在了西面天際,甲府城區及周邊數百門經過偽裝的高射炮全都嚴陣以待,官兵們緊緊注視著夕陽下沉的方向。雖然他們知道自己的抵抗並不能阻止德國人投下炸彈,雖然他們知道自己很有可能會在這場戰斗中死去,他們中的大部分甚至不知道天皇本人就在甲府,沒有人選擇逃避,「玉碎」的信念支持著這些一次次死里逃生地軍人,血與火的歷練讓他們變得無所畏懼。

就在這時,一隊墨綠色涂裝的戰斗機,盡管數量少得可憐,盡管火力根本無法和那些德國遠程轟炸機相比。飛行員們還是義無反顧的駕機沖了上去。

空中的戰斗很快打響,很快結束,沒有一架墨綠色的戰斗機幸存下來,遠道而來的龐然大物中也有兩架拉起了黑煙。

隨著距離的拉近,隆隆炮聲終于響起,炮彈在高空猶如禮花般接連不斷的綻放,天空中很快布滿黑色的禮花,但是非常可惜,那些龐大的飛行怪物們並沒有一架墜落,它們有條不紊的繼續往前飛,在一定的高度和距離打開月復部的艙蓋,緊接著,大量的死神之子怪叫著落下,它們是如此的密集,看起來仿佛是天神隨手撒下了一把黑米,又像是上帝潑出的墨水。

在密集而劇烈的爆炸聲中,戰斗迅速進入**,但兩百多架轟炸機投下所有的炸彈花費的時間並不多,僅僅十五分鐘之後,德國機群調頭返航了。

隨著最後一聲炮響消失在風中,世界重歸平靜,廢墟依然是廢墟,只是上面冒著一股股黑煙,幸存的人們老鼠般從一個個洞穴中鑽出來,清理垃圾,尋找任何轟炸過後殘留下來的有價值的東西。

又一次轟炸結束了,可是,德國人依然沒能傷到那個最後價值的目標,因為那人壓根就不在這甲府市區之內。

從甲府市區往北走十幾公里有一座廢棄的鐵礦,這是老居民都知道的事情,礦場與市區之間有一條鐵軌連接,但自從上世紀90年代采石場被廢棄之後,原本行駛在這條鐵路上的機車頭和車廂都被調去了別處,鐵路也隨之荒廢了。然而人們並不知道,就在大批軍隊進駐甲府的同時,這條鐵路也被翻修一新。曾經的礦坑被秘密改造成了一個鋼筋混凝土的堅固地下堡壘,專門的發電、通訊設備以及後來的雷達探測設備,還有高效的空氣過濾器、淨水過濾器、防毒設施和多個逃生通道,整個地堡總使用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發電機室、電報電話室、陸海軍作戰指揮室、綜合會議室、電影放映室、近衛軍官兵宿舍以及餐廳、盥洗室以及皇室專用區一應俱全,要知道這項工程從開始到結束只花費了三個多月時間,這不可不說是一個建築上的奇跡了。可是在這奇跡背後,是成千上萬勞工和戰俘的汗水、鮮血以及生命,參與工程的中、朝、印、菲勞工和德國戰俘超過2萬3千人。能夠活到工程結束的僅1萬6千人,即便是這些人日軍最後還是沒有放過。為了保密起見,日軍進行了德日戰爭中最大規模的一場屠殺,而名副其實的萬人坑就在距礦場不到1公里的山谷中!

規模浩大、構思巧妙地工程剛剛完工,天皇夫婦就帶著皇族成員、內閣高官以及軍部高級將領離開人心惶惶的東京進駐這座看似完美的堡壘之中根據日本軍火專家推算,即便是一千架德國重型轟炸機對這里進行密集轟炸,位于地底深處的堡壘核心結構也不會受到破壞。

對于住在這里的天皇夫婦而言,安全性自然是遠勝于東京皇居的,與外界的聯絡也基本不受影響,只是就居住的舒適性而言。這里不僅專屬空間有限而且缺乏陽光和植物。為了防止尊貴的皇族患上地下抑郁癥之類的心理疾病,在內務大臣和軍部地安排下,只要沒有敵情。天皇夫婦和其他皇族成員每天早晚都將乘坐專用電梯前往礦場頂部散心。這礦場雖然是亂石嶙峋,四周卻不乏茂密地樹林,不過這些樹林中大都是非常普通的松樹,偶爾有一兩棵柏樹,也沒有辦法和東京皇居里那些精雕細琢的老柏樹相提並論。

和往常一樣,雷達屏幕上德國機群最終消失在西面。不過,由于日軍所使用的這種甲型雷達探測距離有限,他們無法直接測出德國轟炸機群有沒有在遠處盤旋,但是目測報告會在第一時間從沿線傳來。所以在德國機群離開之後,雷達室里的忙碌暫時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焦急而沉悶的等待。

「陛下,德人的轟炸編隊已經離開了,共有240架左右,炸彈全部投在了甲府市區!我軍戰斗機部隊和防空部隊共擊落敵機一架、擊傷七架!」

陸軍部那邊的報告剛一出來,內務大臣橋德五郎便急不可待的前來「報喜」。

「噢,那朕可以到上面去走走了吧!」

對于戰報裕仁顯然不怎麼感興趣,那激烈的爆炸聲他剛才也隱約听見了,作為這個國家的精神領袖和國民的保護神,他對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懊喪。久而久之,這種懊喪也變得麻木了。他看看牆角的大座鐘,此刻正好是他習慣的「放風時間」,自從來到這里之後,這早晚各一次的「上升」是他僅有的透氣機會,在剩下的時間里,這位在日本國至高無上的人就只能呆在這深深的地下。

「陛下……」橋德五郎面露憂色地說道,「以目前地狀況,陛下實在不宜到上面去!」

「嗯?」裕仁不解地盯著自己的內務大臣,「德國人的飛機不是走了嗎?就算會有下一批,我們不也有足夠的時間再下來嗎?」

「陛下說的很對,只是……」橋德五郎敬畏的伏子,「陛下可記得德軍襲擊佐世保所使用的那種飛行炸彈?」

「記得,怎麼了?」裕仁還是不太明白。

「陛下,我們並不清楚那種飛行炸彈的性能,它們到底能飛多遠、多快,如果它們能夠從釜山飛到佐世保,是否也能飛到這甲府來!陛下,從最近幾個月的情況來看,德國人已經知道您就在甲府地區,但他們知不知道這皇家堡壘的情況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也許他們不知道,但也有可能他們知道並且清楚他們的常規炸彈無法威脅到我們,所以……」

「好了,我明白你的意思!」裕仁毫不在意的揮揮手,「我不相信德國人的飛行炸彈能夠飛這麼遠並且能夠分毫不差的落在我頭上!」

「陛下,這听起來雖然不可思議,但在佐世保遭到攻擊之前,我們的專家不也認為跨海峽的遠距離攻擊是不可能的嗎?」橋德五郎繼續勸諫到。

「釜山到這里的距離超過2000公里!」裕仁正聲說道,「如果德國人具備那種技術,我們輸掉戰爭也就不足為奇了!」

「陛下不可這樣說!」橋德五郎驚恐萬分的伏在地上,「海軍雖然遭遇挫敗,但陸軍實力猶在,國民信心猶在,帝國的精神猶在!陛下,您萬不可如此沮喪,德人萬里遠征,久戰乃是大忌!據臣下所知,德人國內反戰旗幟高舉,威廉三世政府已經如同海上片舟一般風雨飄揚了!」

裕仁沒有答話,沉默了好一會兒之後,他看著橋德五郎,「就上去一刻鐘,如何?」

「陛下三思啊……」橋德仍伏在原地不肯起來。

「10分鐘,如何?」裕仁又退了一步,作為堂堂日本帝國的天皇,和自己的內務大臣就這樣一個小問題討價還價,外人知道了難免要倍感唏噓了。

「陛下三思啊……」橋德還是不起來。

寫分鐘,就5分鐘!朕想看看夕陽,只看一眼也好!」

這一次,橋德五郎終于松口了︰「既然陛下如此堅決,臣下也就不再阻攔,只希望陛下能夠遵守這5分鐘之約,今後每日亦依此例,直至軍部能夠確定德人飛行炸彈不足以威脅到陛下!」

裕仁默然,他並不知道,德國人的火箭想要從釜山飛到這里起碼是十年之後的事情,不過,想要干掉他的並不只是德國人,日本國內反帝、反戰的激進分子同樣希望以刺殺他的方式來了結這場戰場並結束持續數千年的腐朽帝制。相應的,在德國國內也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同樣準備用極端的方式追求自己對民主、共和的向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請叫我威廉三世最新章節 | 請叫我威廉三世全文閱讀 | 請叫我威廉三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