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叫我威廉三世 滅日第五十章 再會,海參威

作者 ︰ 天空之承

日本,新瀉,聯合艦隊第艦隊司令本部。

「將軍,我們的掃雷艇隊不辱使命,現已在港外清掃出一條安全通道!只是,德國潛艇很有可能在夜晚前來增布水雷,若要出港最好趁現在!」前來報告的,是一個敦實的、臉寬寬的、讓人看著有些像漁民的日本軍官,可是他那海軍大佐的軍餃、胸前的戰功勛章還有左腰際那柄名貴的長軍刀卻不是漁民之流能夠擁有的。

站在他對面的,是一個書生模樣的軍官,大概是膚色較白並且面相有些文弱的緣故,他看起來要比實際年齡更加年輕,但那眼楮里卻透著不一般的狡捷。這軍官身上是一件深藍色的日本海軍寒帶軍服,領章和肩章都是金底雙花,那是海軍中將的標志。

「和村君,真是辛苦你們了!嗯,傳我命令,全艦隊立即升火起錨,一個小時候向外海進發!」

「漁民」一個九十度的鞠躬,這個姿勢顯得他的臀部十分壯實。

「嗨!祝將軍馬到功成,成就不世偉業!」

那「文弱書生」從副官那里接過那有繡紋圖案帽徽的大檐帽,「田口君太客氣了!進攻海參威,你的掃雷艇隊恐怕還是要打頭陣啊!」

「為帝國沖鋒陷陣是鄙人以及全掃雷艇隊官兵的光榮!跟隨將軍是鄙人以及全掃雷艇隊官兵的榮幸!」「漁民」忙不迭的拍著馬屁。

不知是覺得這馬屁拍得舒服還是一笑了之,那「文弱書生」是微笑著穿上藍灰色、領口瓖毛的對襟式軍大衣的,在掛上一副不算太大的望遠鏡之後,他率先走出這暖和的房間,走向停泊在碼頭上的那些軍艦。

天空中紛飛著比指甲略小一些的雪花,碼頭和港口沿岸已經漸漸染上了一層白色,而在這巨大的港灣內,一艘艘擁有鋼鐵身軀的雄武戰艦正靜靜地停泊著。

那艘很快升起司令旗的,就是赫赫有名的「長門」號。日本海軍的新八八艦隊計劃就是從這艘308萬噸的戰列艦開始的,它也是日本國產戰列艦中較為成功的一艘,亦是日本主力艦中最早采用高大塔式艦橋的一批。這種艦橋不僅使戰艦更顯威武,更重要地是能夠滿足艦上的大口徑主炮在遠距離炮戰中測試彈著點和指揮的需要,而在「長門」號戰列艦上,贓雙聯裝的410毫米炮更是目前各國主力艦中口徑最大的艦炮,加上總共六十余座的127毫米、76毫米和25毫米副炮,整艘戰艦遠遠看去就是一座炮管林立的鋼鐵堡壘。

在距離「長門」號不遠的地方。」陸奧」、「天城」號、「赤城」號三艦都是戰力不可小覷的主力艦,「陸奧」是「長門」的姊妹艦,竣工僅比「長門」晚一年,結構上基本沒有什麼變化,而「天城」、「赤城」則是新八八艦隊計劃中地第一級戰列巡洋艦,設計時地假想對手是美國的列克星頓級,在那種速度快、火力猛但是防御爛得一塌糊涂的美國戰巡被德國海軍航空部隊送入海底之後,日本天城級戰巡地假想目標成了德國的馬肯森級,令日本海軍感到高興的是天城級不論排水量、火力都在馬肯森級之上,防御里和最高航速也只是略遜一籌。而德國馬肯森級中一艘「菲特列親王」號作為希佩爾艦隊的一員趕在開戰之前抵達青島。目前編入德國太平洋第紛艦隊駐守膠州灣。

視線掃過這片港灣的時候,除了上述四艘強大的戰艦之外,「淡路」號也是一個非常吸引眼球的大家伙。而且它的體形是與其他戰艦截然不同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它是一艘航空母艦,確切的說是一艘4.2屯級地重型航空母艦,這艘航母原本是八八計劃中四艘紀伊級戰列艦的第三艘,所以兼備了戰列艦的防御和航速,而除了100架格式艦載機的載機量之外,強大的防空火力也是這種航母的一大看點,8座203毫米炮、35座25毫米高炮以及30座13毫米高射機槍,可以說火力絲毫不遜色于一艘重型巡洋艦。

在「淡路」號的右側停泊著另一對姊妹艦「香取」號和「鹿島」號。兩艦均于日俄戰爭時期從英國采購,也是日本在英國定購的最後一級戰列艦,雖然最終未能趕上日俄戰爭,但它們畢竟有護送當時還是皇太子的裕仁前往歐洲游歷地光榮歷史,只是24年的艦齡和1.6萬噸的排水量、305毫米與254毫米艦炮混裝的布置使得它們大大落後于時代,經過大改裝之後它們的任務已經從艦隊炮戰漸漸演變為替重型航母護航。

1月4日上午11時,在一連串的汽笛聲中,這支龐大的艦隊從新瀉啟航了,4艘戰列艦、2艘戰巡、1艘重型航母、1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15艘驅逐艦、15艘掃雷艇以及12艘輔助艦只浩浩蕩蕩向西北方的海參威駛去。

這支艦隊的指揮官。是日本海軍中將立野德治郎,隨行的將領還有第艦隊戰列艦隊指揮官小牧自然少將、快速游擊隊指揮官鳥崎保三少將、航母戰隊指揮官神代護次少將、第1驅逐艦隊指揮官小鎮和輔大佐、第2驅逐艦隊指揮官伴次郎大佐、掃雷艇隊指揮官和村重干大佐以及特別戰隊指揮官大蓬博大佐。

雖然小雪天氣降低了海面上的能見度,但是這樣一支龐大的艦隊出港並在德國潛艇活動頻繁的日本海航行想不被發現是很難的,就在艦隊出港後半個小時,德國潛艇u-333號就在海參威與新瀉之間的航道上發現了它們,電波迅速穿過雪花飄揚的海面將情報傳到海參威。

這個時候,施佩上將和他的太平洋第1艦隊正在做著撤退前的準備。

「惡虎還是出籠了!」

面色憂郁的施佩將軍站在旗艦「薩洛尼卡」號的指揮室里看著舷窗外的碼頭,連日來的雪已經讓這美麗的港灣披上了銀裝,盡管天氣寒冷、北風蕭瑟,但這海參威的一大好處就是終年不凍,而在那些三個月前才修復地碼頭上,德國遠東特遣軍的陸海軍官兵們正將重要物資裝運上船,隆隆的炮聲仍從北面傳來,只是相比于一周之前。那聲音又近了一些。「將軍!看樣子我們必須盡快離開了,否則就會被那支日本艦隊堵在這港灣內!」說話的是這「薩洛尼卡」號的艦長弗里德里希.哈特曼少將,這位52歲的老將1910到1920年的整整十年間都在德國太平洋艦隊服役,曾擔任巡洋艦「紐倫堡」號的航海官、「德雷斯登」號地副艦長和「埃姆登」號的艦長,可以說是施佩的老部下了。後來他被調回本土擔任重巡洋艦「莫爾特克」號艦長一職,1924年以戰巡「薩洛尼卡」號代理艦長的身份指揮這艘戰艦參加了對美戰爭,戰爭結束後升任海軍少將並正式成為「薩洛尼卡」號艦長。

「可惜啊,那支日本艦隊再晚兩天出來就好了。或者哪怕一天,這樣我們就可以完滿的撤離這里了!」施佩惋惜的說道,「傳令給我們的潛艇部隊,要他們沿途伏擊那支日本艦隊,算是我們給他們接風的大禮!」

「是,將軍!其實我們要裝運的物資大部分已經裝運上船,再說後衛部隊也可以由空軍運走,所以我們也沒有什麼好遺憾的!」哈特曼勸到,「海參威缺乏戰略縱深,放棄也是情理之中地事情!只要我們成功撤往庫葉島。

日本人就別想過上安生地日子!」

「話雖如此。只是可惜了陸軍的那些坦克,本來還可以裝船運走的……算了,丟就丟吧。用不了多久就能重新造出來地!」施佩自我安慰了一句,正如他所說的,一旦艦隊撤走了,後衛部隊里的兩個裝甲團也就失去了撤退的可能,那百多輛坦克尤其是整整四十輛iv號改進型坦克就只能自行炸毀了,至少在目前,德國空軍還沒有可以運載這種重型坦克的運輸機。

經過片刻的權衡和思考,施佩終于做出決定︰「通知巴茨準將,我們將在兩個小時之後啟航,如果還有什麼重要物資或者人員的話。請趕在我們出發之前送來!」

「是!」哈特曼如釋重負的松了一口氣,轉身召來傳令官,「命令各艦做好準備,兩個小時之後艦隊啟航!」

施佩兩眼依舊盯著忙碌的碼頭,但在他內心深處,卻在祈禱自己的潛艇部隊能夠盡可能延緩那支日本艦隊前進地腳步,如果能將它們趕回港口就再好不過了,但那樣的可能性又有幾分呢?

與此同時,在海參威市區的最北面。激烈的戰斗正在激烈進行。

德軍的第二條防御線看似堅固,卻遠沒有達到應付化學戰的要求,面對以毒氣打頭、裝甲部隊與步兵跟進,後面又有俄國要塞炮支援的日軍攻擊部隊,這條防線早已出現不穩的跡象,今天連續的兩波猛攻之後,日軍地面部隊開始滲透進入這條防線,而德軍地總數已經從戰役伊始的一萬多人銳減到目前的不足5000人,減員主要集中在因毒氣而受傷的官兵上,他們大都已經被空運到青島和庫葉島的醫院進行治療,雖然青島的一部分駐軍也通過空運緊急增調到海參威,但日軍投入進攻的兵力增加得更快隨著關東軍第三、第十師團的加入,進攻海參威的日軍兵力已經增加到了4個師團、1個坦克旅團逾十萬人。加上從俄國人的百余門大口徑要塞炮,日軍近千門大炮正輪番轟擊德軍的陣地,即便是鐵人組成的軍隊也無法支撐如此猛烈的攻勢。

在天空中,德日飛行員仍在激烈的角逐著,德軍一方在戰機性能、飛行員素質與經驗等方面的優勢正在被對方的數量所抵消,雖然最初進攻海參威的日軍航空部隊僅有不到1個航空軍近300架飛機,但是隨著戰事的進行,不斷有日本戰機從本土專場到海參威前線機場來(海參威到日本北海道的距離也就500多公里),目前的總編制已經達到4個航空軍,總戰機數量接近1100架,雖然這些戰機性能參次不齊,可車輪戰正在持續削弱德國空軍的戰斗力,現今德國駐扎在海參威的戰斗機雖然還有近300架,但也只能在海參威市區及港口周邊不大的範圍內進行防守。

轟然一聲巨響之後,剛剛還嗷嗷沖得起勁的一伙日本兵便處于四肢分離的狀態,跟在後面的數十日本兵則在德軍鋼鐵猛獸的壓迫下開始後退。前方不到50米處,便是德軍半個小時之前丟失的一處街壘,現在,三十多名德國陸軍士兵和十幾個海軍陸戰隊士兵正在一輛iv號坦克的帶領下發起反擊。25屯的戰車緩慢而沉穩的向前推進,遠處飛來的子彈以及落在附近的炮彈分射出的彈片不斷敲打著它那彈痕累累的軀體,或許只有它自己知道曾被多少子彈和炮彈擊中,反正車體前部的車燈早已不復存在,炮塔下面那挺機槍也已不能使用,但炮塔側面那醒目的鐵十字徽標猶在,德意志士兵的戰斗意志猶在。

稍稍的停頓之後,這輛坦克猛地射出一顆炮彈,前方的街壘頓時彈片碎石紛飛,在德國機槍那特有的嘎嘎聲的助威下,穿著灰色冬季軍大衣的步兵們迅速沖向前方,有人在半路被子彈擊倒,時不時落下的炮彈或是大正十年式手榴彈也在毫不留情的殺傷這些步兵,但勇士們仍在前進,iv號坦克很快射出第二枚炮彈,一些步兵則趁勢將手中的長柄手榴彈甩了過去,一連串的爆炸之後,這片不大的陣地終于回到德軍手中。

在12月末、1月初,這樣的情景在海參威市區北面實在太多太多,數量處于明顯劣勢的德軍士兵就是依靠這些坦克才能一次又一次奪回失去的陣地,然而在1月6日上午,德國最高統帥部終于下達了全體撤退的命令,士兵們不得不忍痛將手榴彈、**包塞進他們心愛的坦克里,趕在日軍陸海軍合圍海參威之前,最後一批德國陸軍士兵登上運輸機飛離這傷心之地,而在十幾個小時之前,施佩艦隊就已駛離了這里。

德軍撤退了,確切的說是輸掉了海參威戰役,但他們並沒有讓日軍舒服的佔領海參威,在陸上攻防戰中,超過2萬日軍官兵隕命于德軍陣地前,在此期間損失的625架戰機更是讓日本陸基航空部隊傷筋動骨,趕來收尾的立野艦隊更是倒霉透頂,不過是400海里的路程令他們損失了「鹿島」號和1艘輕巡、2艘驅逐艦,「淡路」號也因為被兩枚魚雷擊中而灌了上千噸海水,讓日本人更加郁悶的,是海參威軍港沒有幾個月時間的修復恐怕是無法恢復使用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請叫我威廉三世最新章節 | 請叫我威廉三世全文閱讀 | 請叫我威廉三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