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叫我威廉三世 滅日第二十章 死神曲

作者 ︰ 天空之承

自從1916年第一支mp16型9毫米沖鋒槍裝備德**隊以來,這種介于步槍與機槍之間的高射速武器就受到廣大德軍官兵的喜愛,而1924年定型、次年開始大批量裝備部隊的mp24型沖鋒槍改進了mp16在實戰中易卡殼、射速較低等缺點,除了內部結構優化之外,它還采用了簡易的雙保險結構,增加折疊式槍托以增加射擊舒適性,握把和前護木改為塑料件以減輕重量。mp24仍舊使用9毫米手槍彈,但射擊穩定性和準確率得到很大提高,有效射為200米。

在德國陸軍的步兵班中,沖鋒槍通常都是由班長親自攜帶和使用,這自然讓班里的一等兵和二等兵們羨慕不已。不過在德國海軍陸戰隊中,由于每個步兵班配屬有2到3支沖鋒槍,那也就意味著會有一到兩個幸運的小兵能夠和士官一樣成為光榮的沖鋒者。

隸屬于德意志帝國海軍陸戰第5師的一等兵索倫.皮爾松就是這樣一個幸運的家伙,他今年23歲,加入海軍陸戰隊已經有4個年頭了,1924年德美大戰爆發的時候他還在本土受訓,好不容易盼到新兵訓練結束了,卻從美洲傳來了德美停戰的消息。幸好德國最高統帥部決定在接下來征伐加拿大的過程中進行幾次中等規模的海上登陸作戰,以攻取加拿大沿海的一些島嶼和戰略要地,索倫.皮爾松也有了參加真正戰斗的機會,加拿大的溫哥華島和夏洛特皇後群島都曾留下過他的足跡。

1928年6月18日的夜晚,皮爾松跟隨他的連隊來到了芬蘭的維堡,手里依舊是那支陪伴他3年多的mp24沖鋒槍,听著隆隆的炮聲,遠眺著城外激烈地戰斗場面,他不禁輕輕撫模著mp24那光滑冰涼地身軀,槍身下部那鐵制的長直彈匣里滿滿當當的裝著32發子彈,在這個沒有**薩的世界里。這樣彈容量顯得相當充足。而皮爾松腰部兩側各三個皮質長條形彈包里還有6個備用彈匣,這些就是他平時隨身攜帶的標準彈藥。

這一次情況比較特殊,因此出發之前皮爾松和他的伙伴們被要求盡可能多的攜帶額外彈藥,于是皮爾松又將4盒紙質包裝地子彈塞進自己的背囊里,那一共是200發子彈,再加上放在後腰部彈帶里面地3枚m24手榴彈,皮爾松這身裝備光子彈和手榴彈就是十幾公斤。加上沖鋒槍本身、水壺、干糧等等,這一身少說也有20公斤。還好海軍陸戰隊員個個都是健壯的家伙,而且在維堡下船之後他們並不需要走太遠的路。

城外,俄軍凶猛的進攻仍在繼續,維堡港灣里停泊的那幾艘戰艦也一直在向俄軍開火,場面十分熱鬧,而德國輕巡洋艦那三聯裝152毫米艦炮發射時的獨特響聲格外清晰,這讓皮爾松心里多少有些安慰,至少自己國家的戰艦仍在不遠處。

「3連集合!3連集合!」

熟悉的聲音突然響起。皮爾松條件反射般從剛剛坐著地那塊石頭上蹦了起來。此起彼伏地口令聲在街道上響起,伴隨著有些雜亂的皮靴聲,穿著黃綠迷彩服的士兵們迅速向自己連隊地集合點聚攏。

皮爾松所在地3連選擇在一家小商店前面集合。商店地木門緊緊關著。也不知主人是躲避戰禍去了還是藏在里面瑟瑟發抖。皮爾松也沒心情去想這麼多。他將mp24的背帶挎在右肩,將海軍陸戰隊用的20式短沿鋼盔地扣帶扣緊,一邊走到自己往常的位置上。

「各班清點人數!」胡子總是刮得非常干淨的中尉連長一絲不?的喊到。

盡管一眼便能看清自己班里的10個壯漢都到齊了。可班長卻也不依不撓地喊了一聲︰

「3連2排2班報數!」

1……2……3……

皮爾松排在第4個,于是中氣十足的喊了聲「41」

此時城里的街道上隱隱約約都是報數的聲音,待清點完人數之後,連長站到隊列正前方,「全連注意。向右轉,跑步前進!」

背著沉重的行囊跑步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皮爾松寧願受點累也不要在面對敵人地時候突然沒了彈藥,看著連隊前進的方向,他知道部隊馬上就要投入戰斗了。炮聲、槍聲、喊殺聲每一秒都在變得更加清晰,忽暗忽明的火光照在士兵們臉上。每個人地神情都是那樣嚴峻。

維堡城區的規模並不大,沒多久皮爾松所在的連就從集結點開出城外,在他們前面還有許許多多同樣的德國海軍陸戰部隊輕裝步兵連。

少了在海灘登陸時重炮掩護的豪爽。少了鋼鐵戰車在前方開路的穩當,這些德國士兵們只能用手中的武器去面對那些攻勢如潮地俄國人,但就將誰會讓誰感到恐懼,現在下定論恐怕還有些為時過早。

突然間,一發偏離目標的炮彈落在不遠處的草地上,那毫無遮擋的爆炸聲波沖擊著眾人的耳膜,但是和旁邊所有的德**人一樣。皮爾松甚至沒有縮一縮腦袋,經歷了多次戰斗之後,這樣的場面實在不值一提。在攻佔夏洛特皇後群島主島之一的安東尼島時,皮爾松所在的登陸部隊就曾遭到守軍一個隱蔽炮兵陣地的猛烈炮擊,成百上千的人倒下了,那場面無疑是皮爾松所經歷的最殘酷洗禮,而他也親眼目睹了德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前赴後繼直到將守軍徹底擊潰的場面,那一刻,他以自己是這支精銳部隊的一員而驕傲。

在繼續前進了兩、三分鐘之後,各個連隊開始分散開來向不同地域前進,皮爾松跟著自己的連隊穿過芬蘭人的一個小規模野戰炮兵陣地,那里只有3門野戰炮和二十幾個芬蘭士兵,由于彈藥耗盡,炮手們只能無奈的坐在他們的大炮旁邊看著德軍士兵們奔赴前線。繼續前進了大約50米之後,落在附近的炮彈霍然增加了許多,借著爆炸的火光,皮爾松已經能夠看到正遭受俄軍進攻的芬蘭防線了。

「全連進入戰壕區,以班為單位散開,防御作戰!」盡管奮力高喊。但連長的聲音還是時不時被爆炸聲打斷。不過在這種情況下久經戰陣地德國士兵們不用說也能大致明白自己地任務。皮爾松默默將沖鋒槍的背帶從肩上卸下,左手端在護木部位上,右手先打開折疊的槍托,順便將槍保險打開,之後才緊握著槍握把並將食指扣在扳機上。

在進入戰壕之前,咻咻飛來的子彈變得十分密集,這一次德軍士兵們都乖乖的躬著腰將自己的受彈面積減到最小。幾秒之後,除了極少數不幸的家伙之外,連同皮爾松在內地大多數陸戰隊士兵都進入到了芬蘭人挖掘的戰壕內。

剛進入戰壕,一路小跑的皮爾松還有點氣喘,但是那種熟悉的硝煙味和血腥味令他精神上一下子進入了戰斗狀態。戰壕里原本就有好些芬蘭人在向前方開火,但躺在地下的尸體似乎和活著的人一樣多,隱約還能看到一些是穿著黃色軍服的俄軍士兵,看來這里曾經發生過激烈的肉搏戰,而那些僅存的芬蘭兵基本上都是帶傷作戰,疲憊和虛弱是可想而知的。班長在一旁招呼著大家自由開火。班里唯一地一挺mg17機槍很快架好並發出那種連貫地嘎嘎聲。這種機槍自定型生產以來已經度過了11個年頭,射速高、射程遠,使用可更換槍管。性能非常可靠,是德國步兵班在中遠距離上的主要火力點。

這個時候,皮爾松才真正有機會看看自己的隨手究竟是什麼樣子地。借著炮彈爆炸和地面上殘留火堆的光線,他發現芬蘭人的防線原來是建立在一片小小的緩坡上,坡下是涅瓦河的一條小支流,河面不過一兩米寬,水不深也不急,原本是當地人用來灌溉對面那大片莊稼地用的,此時卻靜靜漂浮著不少俄國人和戰馬的尸體。河流往東一些便是大片平坦的田野,距離這條小河越近。俄國人的尸體便越密集,其間還有三兩匹無主的戰馬在慌亂中狂奔,再過去三四百米地地方,能夠看到正在前進的俄國兵大約有兩三千,他們以散兵隊形快步前進,穿著女皇狄安娜一世登基之後頒布的陸軍新制式軍服,外形上看起來有些類似英國陸軍的卡其布軍服,其實是利于防寒的棉布制成的,戴著樣式較為普通的圓頂無沿鋼盔。其間不斷有人倒下。

在俄國兵身後數十米的地方隱約有一條蜿蜒漫長的戰壕,那就是芬蘭軍隊已經失陷地陣地,好些機槍正從那里射出一串串呈暗紅色的子彈,黑暗邊緣不斷有穿著黃色軍服的俄國人從黑暗中鑽出來,遠處看不清輪廓的地方不時閃動著大炮開火的火光。

這個場面對于皮爾松和其他德國士兵們來說似乎並沒有任何特殊之處,俄國人的進攻看起來並沒有任何特色可言,但當一種燧發槍時代的手捶戰鼓聲傳來的時候,極具「特色」的場景開始出現了。

炮聲下,那種極有節奏感的鼓聲開始只是隱約可聞,隨著幾發照明彈從守軍陣地這邊射出並在戰場上空綻放出刺眼的光芒,戰壕里的德軍官兵這才大吃一驚,只見一個個巨大的矩形方陣正從遠處緩緩逼近,那些俄國士兵之間前後間隔大約半米,一萬多名俄國士兵所組成的個方陣寬度竟有五、六百米,隊列末尾隱藏在黑暗中讓人不知它究竟有多長。

俄國士兵踩著鼓點穩步前進,每個人都端著插好刺刀的步槍,鋼盔在不斷邁動的步伐中微微顫抖著。炮彈、子彈不斷竄入他們的隊列,每一秒都有人倒下,但是倒下者的位置很快就有人補上,這場景仿佛讓人回到了光榮的拿破侖時代。

皮爾松從未見過這種陣勢,雖然讓人感覺根本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心里卻怎麼也沒有一點兒滑稽的感覺,不得不說俄國人這種陣列的氣勢很足,而且整齊的隊形容易給人一種距離上的錯覺,很多芬蘭士兵在2千米之外便急著開火,龐大的陣列看似隨便就能擊中,有時候子彈卻根本飛不了那麼遠。

皮爾松悄悄的將腰間幾個皮質彈包的紐扣打開,好在戰斗進行時方便取出彈匣,背囊有些沉重,但德軍士兵大都沒有將它們卸下,誰知道什麼時候它可以替自己擋上一小塊彈片呢?

那些以整齊隊列行進的俄軍對于距離的拿捏似乎十分準確,在進入對方機槍射程的時候,他們稍稍加快了步伐,這從鼓聲的頻率就能知道,當隊列進入對方步槍射程的時候,鼓聲停了,隊列中突然爆發出一陣「烏拉」的吶喊,炮聲、槍聲在這一刻幾乎完全被俄國人的吶喊所覆蓋,只見俄軍士兵們全都端著刺刀狂奔起來!

與芬蘭士兵慌亂的射擊相比,德國海軍陸戰隊士兵的素質在此時體現出來了,負責發射照明彈的士兵以每半分鐘一發的速度為己方提供適量的視線,雖然光線非常有限,狙擊手們還是盡可能準確的獵殺那些手持軍刀的俄**官們,毛瑟步槍手以每分鐘15發的速度迅速而準確的射擊,gg半自動步槍手的射速略快一些,但也爭取一槍擊中一個目標,唯有機槍手們更為「奢侈」一些,俄軍的陣型顯然不太利于掃射,他們不斷用持續2、3秒間隔半秒的短射朝俄軍密集處射擊,通常一梭子彈只能命中3、4個俄國兵。

這個時候,皮爾松這些沖鋒槍手和他們的武器仍舊保持著可怕的沉默,他們一個個貼著戰壕邊緣緊緊注視著正如海嘯般蜂擁而來的俄軍士兵。也不知是戰場悶熱還是緊張的緣故,汗珠從皮爾松兩鬢緩緩滑落,但他卻全然不知,右手從身後模出一枚手榴彈,輕輕旋開鐵蓋並放于手旁的戰壕上。

狂奔千余米之後,俄軍居然速度不減,眼看就要越過那條沒膝的小河了,就在這時,德軍陣地上清脆的  聲大作,在這曠野上,在這100多米的距離上,199系列沖鋒槍的威力是駭人的!

皮爾松不斷重復著扣動扳機、松開、微微移動槍口、再次扣動扳機的動作,密集的火力使得俄軍在那條小河邊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每每趁著德軍沖鋒槍手們更換子彈,他們就能夠前進十幾二十米,但隨著德軍沖鋒槍的聲音再次爆發,他們迅即被趕回小河那一側,如此往復了數個會合,數量佔優而且氣勢洶洶的俄軍竟敗退下去了!

槍聲停息了,皮爾松模了模自己的子彈包,一場短暫而激烈的戰斗讓他耗去了足足六個彈匣,手榴彈卻一個也沒來得及投,他大大的舒了一口氣,渾身輕松的滑坐在戰壕里,然後從背囊里掏出子彈盒,一發一發將子彈壓入空空如也的彈匣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請叫我威廉三世最新章節 | 請叫我威廉三世全文閱讀 | 請叫我威廉三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