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叫我威廉三世 屠美第十八章 閃擊英雄

作者 ︰ 天空之承

法國,維希市郊。

再一次來到這里的時候,辰天忽然有種宛若隔世的感覺。

1914年11月,辰天曾作為德國談判代表來過這里,並目睹《德法停戰條約》的簽訂。

1916年4月,辰天又一次來到這里,身份已經變成了德意志帝國的皇帝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隨行人員中僅有興登堡和豪森參加過那次談判,法爾肯海因、符藤堡公爵的名字已經遠去,魯普雷希特在倫敦為王,這一切都讓辰天頗多感慨。

今天是4月16日,距離第一批德軍入侵法境已有兩個多星期,緊臨停戰線以南的維希早已成為德軍的大後方,古德里安和弗萊明的裝甲部隊現在已經分別進抵法國西南部的加龍河和法國西北部的尼斯,接下來兩支突擊箭頭將向中央合擊,不出意外的話,戰事很快就將結束。

相比1914年的艱苦戰事,德軍這一仗打得既干脆又利落,就連國外媒體也稱這是一場毫無懸念並且令人贊嘆的閃電戰!

閃擊戰?

成群的斯圖卡在天空中飛舞,大量的黑豹、虎還有dv號、ddd號坦克在地面上橫行,還有無數頭戴m42鋼盔、端著m4、鐵拳、mg42、腰帶上別著長柄手榴彈的步兵,這才是人們心目中的真正閃擊戰。

雖然1916年的技術程度還不至于讓辰天的軍隊進行那種高速度、大縱深的閃擊戰,但在奧匈帝國和法國,他們已經讓世人看到了和以往大不相同的陸戰模式。

確切的說,辰天希望這次入侵法國南部的行動能夠作為今後真正的閃擊戰作預演,並且培養出一大批熟悉這種空地配合、以裝甲部隊為箭頭快速穿插作戰的高中級軍官和低級士官,順便提供後勤部門參考的依據。

在奧匈帝國,德國陸軍地補給速度顯得有些慢,先頭裝甲突擊部隊仍需要時不時停下來等待燃料、彈藥和步兵支援。這一次在法國,情況已經有了不小的改善。

就在辰天一行抵達維希的第二天。從前線傳來弗萊明裝甲軍攻陷尼斯並且擊潰法國右翼集團軍的消息,此役過後,南部法國政府已經失去了一只臂膀,被德軍完全擊潰只是時間問題。

在這種時局下,法國人很快通過中立國瑞士表達了求和的意願。可是面對如此大好時機,德國統治者如何肯輕易放棄。

這時,辰天將目光投向自己的右翼,也就是古德里安裝甲軍那一翼。這位另一個世界二戰的閃擊英雄,在這個世界又會給人什麼樣的驚喜呢?

好不容易度過加龍河之後,古德里安少將帶著他地裝甲部隊一路向法國西南角的巴約衲港狂奔而去,因為在加龍河耽擱了整整24個小時,現在他必須在路上將時間奪回來。

令這位少帥郁悶不已的是他的部隊之所以遲滯在加龍河北岸一天不是因為法國人的阻擊,而是自己部隊抵達加龍河畔之後,面對下雨之後的泛濫河水只能苦苦等待工程架橋部隊到來,可是那些工兵和他們的汽車居然遇上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塞車!

在從呂埃勒到利布科納100多公里的公路上,20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900多輛卡車、7萬3千多名士兵和近400門大炮讓原本就不寬闊法國柏油路變成了超慢車道,長長的車隊和人流只能以每小時2公里不到地速度前進!更加糟糕地是在大雨過後。除了這條柏油馬路之外。鄉間的泥土路和田野已經成為泥濘的「汽車池塘」,所以工程部隊和他們地裝備費了好大的力氣才趕到加龍河,然後被脾氣火爆的古德里安將軍一頓臭罵!

在交通發達的法國已經如此。古德里安更加不敢想象進入俄國會是什麼情景了。在他看來,這也是德皇陛下不願入侵俄國的主要原因吧!

中午停在路邊吃飯的時候,古德里安從副官那里得到一份最新的法國步兵手冊和一張撿來的傳單。為了更好的學習國外資料,古德里安精通英語和法語,因此他隨手翻看了這兩樣東西。法國陸軍的1915年版步兵手冊終于放棄了從前視進攻如生命地精神,卻不幸陷入了另一種誤區︰「對面強敵,應以構築堅固防線為第一選擇……戰壕應保持至少2米的深度,以避免在對方重炮轟擊時造成大量損失,防線前方應構築寬闊的反坦克塹壕,並當注意合理配置反坦克武器……」

古德里安不屑的將這本步兵手冊扔在一旁,一路上。德軍無不是以大批飛艇、攻擊機和轟炸機開路,它們的水平轟炸和低空掃射對戰壕中士兵的殺傷是重炮所無法比擬的,在心理上更是給普通法軍士兵以巨大威攝力,至于塹壕,那在德國裝甲部隊面前只是小孩子過家家的道具罷了,因為他們能夠在很短時間內繞過塹壕區或是以重磅炸彈開出通路,一旦有一隊坦克出現在法軍陣地上,只有輕武器、反坦克槍、反坦克手榴彈和燃燒瓶的法軍就算以巨大代價也無法阻止對方地突破。

法國人的那張傳單上則寫著「德國人撕毀停戰協議,法國絕不向背信棄義者投向!」、「戰斗到最後一個人。讓德國人流盡鮮血」這樣的內容,對此古德里安只是付之一笑。

對于古德里安來說,入侵奧匈帝國和這次入侵法國的戰事給了他許多的啟發與靈感,不管時間是否允許,他都決定盡快將自己的經驗和領悟編撰成書,好將這些先進思想傳遞給每一個德**人。

半個小時之內,古德里安和他的指揮部用完了以罐頭、黃油、面包和熱咖啡為主的午餐,這時載著油罐的補給車正好趕到,10分鐘之後,所有坦克和裝甲車加足燃料繼續朝著目標快速前進。

或許是歷史的巧合,這一次奉命率領法國左翼集群主力抵抗古德里安裝甲軍的,是60歲的亨利菲利普奧默貝當中將,這位將軍曾在1914年的布爾河戰役中和古德里安有過一面之緣,當時貝當率領自己的部隊向古德里安投降。沒想到1年半之後,兩人又一次在戰場上相遇了。

左翼集群指揮官。听起來貝當地職權很大,可想想貝當三周之前還只是法國陸軍的一位軍長,而且這個軍只有1個步兵師和1個炮兵團,就不難了解貝當將軍此時的情況了。在連續丟掉了蓋蘭、呂埃勒兩處防線之後,貝當干脆放棄了加龍河和蒙德馬桑退到距離巴約衲僅有60公里的達克斯,並讓手中剩余的7萬士兵趁著德軍趕到前的間隙依山修築防御工事這里已經是比利牛斯山脈的山腳了。

手中盡管還有7萬士兵,貝當將軍還是倍感唏噓,因為這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二是臨時編入陸軍的預備兵員。他們當中許多人雖然參加過1914年地戰爭,可臨時編練起來對于自己的長官和同伴都還十分陌生,而且裝備和彈藥也十分缺乏,唯一可以令人寬慰的是在這些士兵身上幾乎看不到上一次戰爭失利的陰影,在政府的宣傳之下,每個人都積極備戰,誓于德寇死戰到底。

至于這最後一條防線的地理位置,貝當覺得依靠比利牛斯山會比依靠大海安全得多,因為在德軍拉開入侵序幕之後,德國北海艦隊和大西洋艦隊的4艘戰列艦和航空母艦「親王」號便帶著一群輕型艦只侵入比斯開灣。並對沿岸設防的法國港口進行猛烈的炮擊和轟炸。此前法國海軍雖然在巴約衲港外大量布雷,並用沉船堵塞港口航道,但這並不足以使海岸線成為安全的月復背。

與此同時。強大地德國地中海艦隊正在炮擊馬賽、土倫等港口,鑒于目前糟糕地局勢,法國政府的主樣成員已經退到位于山區的米亞斯,在右翼集群被德軍圍殲之後,貝當這一路已經成為法國最後地希望。

收到法國總統普恩加、總理克列孟梭的慰勉信和陸軍部的晉升令的時候,貝當將軍的心情並沒有哪怕一絲的高興,因為德國人的裝甲部隊出現在了他的視線中,這要比他預期的快一天時間。要知道這幾天時不時就下場陣雨,可惜貝當小視了德國人的速度,尤其是德國裝甲部隊在加龍河南岸地這一大片平原區域的行軍速度。

情況既已如此。貝當也只好硬著頭皮面對德軍即將開始的進攻。

第一天,德國人依舊只派出飛機和飛艇前來轟炸和掃射,這種空中打擊在此前幾天已經讓法軍士兵構築防線的速度和積極性大受打擊,對方大兵壓境時更是令人煩躁。法軍防空部隊每天仍能擊落兩到三架德國飛機,可是每天只增不減的德國集群越來越讓人感到希望渺茫,每當有德國飛機被擊落的時候,法軍陣地上還是能夠听到士兵的歡呼,只是這種歡呼每天都在減弱。

第二天,在出動三個批次的飛機進行空襲之後。古德里安將自己的裝甲部隊分為前後三隊,第1隊列陣前,由160輛ddd號坦克、60輛石頭ddb型坦克坦克組成,戰斗開始後排成6個突擊橫隊向法軍陣地推進,頭20發炮彈裝填穿甲彈,專打法軍陣地上地反坦克炮堡壘和機槍堡壘;第2隊列陣中,由86輛ddd號坦克、63輛裝備120毫米迫擊炮的裝甲戰斗車組成,戰斗開始後徐徐推進並負責壓制法軍火力,頭20發炮彈裝填普通榴彈,以法軍戰壕為目標進行射擊;第3隊列陣後,由石頭ddc、石頭ddd型坦克、裝甲運兵車組成,在原地等待進攻命令。此外,裝甲部隊之後還有,120門大炮提供遠距離火力支援。

面對這個奇怪的陣勢,貝當思索了幾分鐘之後,眼神中流露出一種失敗的無奈。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請叫我威廉三世最新章節 | 請叫我威廉三世全文閱讀 | 請叫我威廉三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