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 第151章 栽種楊梅樹

作者 ︰ 離流

父道︰「如果我兒子在牢里面改好了,你人路多關系以做做工作,讓他提前放出來。那牢里的苦我是知道的,不容易熬啊。」

這件事還真有點為難,二流想了想,說︰「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我估計監獄也該給他減刑,到時候,我再想想辦法,應該可以辦到吧。」

劉父見二流答應了,才收拾起眼淚,走出門,把放在門外的背兜拿進來,提出背兜里的雞蛋,說︰「這是你叔娘讓我給你背來的,兒子進去了,如今就剩下我們兩口子相依為命,還要主任多照顧照顧我們老兩口。」

二流伸手一擋,說︰「叔,雞蛋我就不收了,照顧你們是應當的。」

劉父硬要把雞蛋塞給二流,二流沒辦法,只得收下。劉父才問了兩句病情,心滿意足地走了。

出了院,二流坐車回到阿南鎮,看到熟悉的小鎮、熟悉的人們,二流從內心深處升起一種愉悅感。回到高原村,听到鄉親們一聲聲問候,二流很感動,他真切地感受到,只要你認真地呵護著鄉親們,鄉親們也會用他們的實際行動來回報你,這就是鄉情的可貴。

在家休養了一段日子,二流的手已經好得差不多了,活動起來各項功能一點也不受影響。

四月的一天,陳雨鋒找上門來。高原村在未來幾年肯定是鎮上數一數二的明星村,鎮上把駐村的干部調整為了陳雨峰,這里面有吳倩努力的影子。

陳雨峰到了二流家里,一臉的為難,說︰「二流,鎮長要求我們村在今年之內發展五百畝楊梅樹,相當于每家要發展三到四畝,還把這件事作為了政治任務,必須在六月份前落實下去。我想來想去,我是沒有這個能力,只有找你落實了。種苗的事情不用擔心,都是鎮上出錢找縣農業局落實的,全部免費發給村民。你看有沒有什麼好辦法?」

五百畝楊梅樹,這任務壓力還真是大!如果種下去,非得把家家戶戶的青岡林全部換成楊梅樹不可,或許,還可能佔用一些良田。佔青岡林還好說,現在沼氣池建設正在加快進行,村民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斷改變,不再是靠過去的揀柴作為燃料了,青岡林可有可無,倒不如發展一批楊梅樹這樣地經濟作物,還來得劃算些。但是,如果佔用良田的話,村民們願不願意?那就不好說了。

但是。二流轉念一想。如果真把這件事做成了。到時候高原村家家戶戶都種楊梅樹。釀成楊梅酒。市場潛力巨大。倒又是一個賺錢地生意。再說。這對旅游業發展也有好處。等楊梅掛果地時候。搞一個楊梅節。肯定能吸引不少人氣。

「干肯定要干。」二流答道︰「但是。干起來難度可不小。需要一步一步慢慢來。你先搞把種苗搞來。我們通知村民來領取。」

陳雨峰得了準信。高高興興地下山去組織種苗去了。

二流看著自家地青岡林。想道。這種楊梅樹。還是從自己做起吧。把這片青岡林開出來。種上楊梅樹。楊梅樹下間隔地地方還可以種紅薯。

這個主意不錯!說干就干。二流拿起鋤頭開始挖起家後面地青岡林來。他地手還沒有恢復。挖起來極其地費勁。挖上半個小時要休息十分鐘。然後又繼續挖。

他爺看見了。走過來問︰「國慶。你傷還沒好。這青岡林挖來有什麼用?」

「爺。」二流模了把汗水,揉了揉發痛的肩膀,說︰「現在我們不燒柴了,這青岡林等于是白養。我把青岡林開出來,種上楊梅樹,我們家就又有了一個收入來源。在樹下還可以種上紅薯,這又是一筆經濟收入。再說,這也是鎮上地要求,我們高原村要發展五百畝楊梅林,我先做一個示範出來,大家就有積極性了。」

「你啊。」二流他爺嘆了口氣,說︰「那我回去拿鋤頭幫你挖吧。」

二流他爺轉身回家扛鋤頭,走了兩步,又好像想起了什麼,問道︰「剛才,你說要發展五百畝楊梅林?我們村哪來這麼多地?莫非要佔用良田?國慶,我先說清楚啊,要是你佔了我家的良田來作什麼示範,我可不干啊。」說完,他爺又轉身走了。

听到阿爺的話,二流一愣,隨即揮起了鋤頭,賣力地挖了起來,自言自語道︰「還是先把青岡林這一片弄好再說吧。」

二流繼續挖地,不一會兒,他爺帶著劉越深過來了。劉越深一見二流,心痛地道︰「你看看,你這樣子了,還這麼賣命。」二流地受傷,跟劉越深的哥哥有關,劉越深覺得挺對不起二流的,每天都要抽出一點時間過來幫二流家做一點事,漸漸地,成了一種習慣。

二流看見劉越深來了,說︰「越深,我正要找你。馬上這一季紅薯就要收獲了,你去給鄉親們做一下思想工作,把各家各戶背後的林子開出來,全部栽楊梅樹、種紅薯。楊梅樹是鎮上提供地苗子,全免費的。楊梅樹樹冠小,不會影響到紅薯的生長。」

「行。我這就去。」辦這種事情的時候,劉越深特別滿意,因為可以找到當官的感覺,于是,屁顛屁顛地跑去做事了。

二流對劉越深說的話,帶了點小技巧,他把種紅薯地重要性排在了楊梅樹的前面,村民們看到紅薯有了收益,自然就會擴大種植規模。而在紅薯地地里栽一些不影響紅薯生長的楊梅樹,又可以增加一點收入,又何樂而不為呢?再說,這楊梅地種苗又是免費的,有便宜誰不想佔?

接下來地幾天,二流都在自家地里開著山,有時候,他停下來休息的時候,看到遠處的幾座青岡林小山包都有人在開山,陸陸續續還有不少村民跑到二流家中,詢問關于套種紅薯和楊梅樹的事情。二流知道,全村都動起來了。

一個周後,陳雨峰又來了,帶來了五百株楊梅樹種苗。到了二流家中,便興奮地說︰「二流,你真行,我一路上都看到村民們在開山

栽楊梅樹,看來這五百畝有著落了。

二流苦笑,說︰「不要高興得太早,全部的青岡林開出來,平均每家最多增加兩畝地,栽下去以後,只能增加300到楊梅,要想完成500畝,難度可不小。」

陳雨峰並沒有二流的潑冷水而感到不爽,興奮勁還保持著︰「那我們先把我帶來的五畝株種苗發下去,先發展一部分再說。種苗我都叫人搬到村部那里去了。」

「行。」二流換了件干淨的衣裳,與陳雨峰一起到村部長。

鄧羽君看到二流來了,高興地迎了過來,給二流講起了最近村上發生的一些雞毛蒜皮地事。二流指著村部的院壩里堆著的種苗,打斷鄧羽君的話,說︰「羽君,麻煩你造一個表,讓村民們來領取楊梅樹。」

鄧羽君來了之後,二流一直很注意自己的稱呼,叫她「鄧主任」,這一次沒大注意,「羽君」兩個字沖口而出。二流感覺到自己失言,臉上感覺有點發燙。

「行。」鄧羽君听了二流地稱呼,一愣,美滋滋地回辦公室造表去了。

「管它呢。」二流甩甩頭,看來以後還是少接觸為妙。

走到廣播室,二流開始播起音來,大喇叭很有穿透力,很快周圍的村民就聚了過來。鄧羽君的表也造好了,微紅著臉走了出來,陳雨峰搬了張凳子,讓鄧羽君作記錄,開始發起楊梅種苗來。同時,一邊發一邊給村民作宣傳︰「橫豎十五丈一苗,一畝三十苗,先在這兒簽字,栽多少畝領多少畝,不要多領也不要少領,苗子領回去就要及時種,不要浪費了,以後補栽的時候種苗是要收錢的。」這是告訴村民們栽楊梅樹地規格和注意事項。

很快,五百株種苗就發完了,很多村民還沒有領到。每個村民還需要多少苗,二流叫鄧羽君作了統計,算出來還差兩千多畝,根據一畝三十畝倒推過去算,這一段時間總共開出了將近一百畝地。

陳雨峰給村民們約了下次發種苗的時間,便心滿意足地下山準備苗子去了。

二流則繼續開山。

兩天之後,陳雨峰又帶來了三千株種苗,很快又被分下去了,陳雨峰高興得不得了,對二流道︰「我也沒想到栽楊梅有這樣順利,上次半天就發了五百畝,還被董鎮狠狠地夸獎了一番,這次半天發三千苗,我回去告訴董鎮,不知道他會有多高興。」

這一次,二流也分到了六十苗楊梅,拿回家去,按照十五丈一苗的規格在新開地地上挖起坑來。一畝能打25個坑,卻是30株苗子。看來,鎮上是用心算過的,這剩下的五株苗子是考慮到新栽種樹苗的成活率問題,格外配送地。

將五十株種苗栽進坑里,剩下的十株被二流栽到了一些邊角的地方。

二流和他爺花了整天時間,才把楊梅苗栽完。他爺挑了水,一個坑一個坑地給新栽的楊梅樹澆上去,楊梅樹吸收到水份,仿佛一下子活了過來

看著整個青岡林都變成了楊梅林,二流笑著點了點頭。

過了幾天,陳雨峰沒和二流商量,又拉了一千苗上來。這一次楊梅苗的發放卻遇到了困難,一天過去了,只發了不到一半。來領苗子的都是上次沒領夠份量,或是有零星地新開地的村民,還有一半發不出去。

陳雨峰苦著臉,問二流︰「這可怎麼辦?」

「你啊。」二流指著陳雨峰地鼻子,說︰「你怎麼就不和我商量一下,你雖然是駐村干部,但是,你對村上的情況不了解,怎麼就蠻干呢?」

陳雨峰低下了頭,二流看到陳雨峰意識到自己地錯誤,正懊惱著呢,便道︰「算了,明天我去動員幾個大戶,爭取把這剩下的一半楊梅苗子發下去。」

陳雨峰一听,頓時昂起頭,兩眼放光,說︰「那好,那好。但是,這四千苗下去,才栽到一百多畝,還有三百多畝地任務,怎樣完成啊?」

二流想了想,說︰「等這一季紅薯收獲了,每家的自留地又空了出來,到時候可以栽三四千苗下去,就兩百多畝了。然後,我們再挖挖潛力,讓大家把院壩邊的土地、田坎也栽上楊梅樹,估計又可以栽一兩千畝,在五月份之前栽三百畝是沒有問題的。可是,這最後的兩百畝要想栽下去,非動用到農田不可,難啊。」

陳雨峰皺著眉頭想了一陣,突然笑了,說︰「那我們先把這三百畝落實了再說,剩下的兩百畝我知道二流有辦法,我就不去動這個腦筋了。呵呵。」

「呃?」二流一愣,這陳雨峰還真會推責任,一下便把事情推到自己身上來了。

「要我想辦法也行。」二流想了想,說︰「你必須把退耕還林的政策給我兌現了,不然,工作根本無法開展,此是其一。其二,你必須得听我的,別在蠻干了。」

退耕還林,是在水土流失嚴重或糧食產量低而不穩定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以及生態地位重要的耕地,退出糧食生產,植樹或種草。國家實行退耕還林資金和糧食補貼制度,國家按照核定的退耕地還林面積,在一定期限內無償向退耕還林者提供適當的補助糧食、種苗造林費和現金(生活費)補助。

阿南鎮所在的省份,每畝退耕地每年補助現金1c元以及的生活補助費。

陳雨峰一听有門,點著頭說道︰「我盡全力把退耕還林這件事情落實好。以後有啥安排都听你的,這樣行了吧。」

第二日,二流和陳雨峰一道走了幾個土地大戶,終于把這五百株種苗落實了下去。送陳雨峰走的時候,二流再三叮囑︰「現在這段時間別拉楊梅苗上來了,等紅薯收獲之後,再拉上來也不遲。」

四月中下旬,去年冬天栽的紅薯終于到了收獲的季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二流最新章節 | 二流全文閱讀 | 二流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