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叫我秦三世 正文 第三十九章 戰之殤鏖兵

作者 ︰ 可汗

「將軍,是否應該把我軍的輕兵也派上陣了?」嬴悔策馬到章邯身前問道。因為隨著時間的增加,楚軍那些敏捷過人的輕兵將身穿盔甲的秦軍殺傷甚眾。按照一般的作戰理論,在戰局形成膠著狀態後,能克制輕兵的,只有輕兵!

「不,陛下走之前曾對我說,此戰若可不戰則最好不戰,但如果開戰,就必須把叛賊打疼!我軍兵力本身就不如叛軍,何況到現在為止,叛軍還有兩個完整的步兵方陣蓄勢待發,此時不應派輕兵上陣!」章邯冷冷道︰「鳴金,讓前線接敵之士穩步後撤,再讓拋石器準備!」

「遵命!」

听到鳴金聲的秦軍將士沒有任何猶豫,老兵們極高的戰術素養在此刻充分表現了出來。他們一邊招架敵人的攻擊,一方面交替掩護著向後方,整體陣型退而不亂。在長達數里的交戰線上,黑色的秦軍猶如銅牆鐵壁般緩緩後撤。但楚軍是絕對不會讓秦軍這麼舒服的就退出戰場,在輕兵那高超的近身格斗技術全力施展下,不僅自己緊緊貼住了秦軍,還給後續部隊的跟進贏得了時間。

在看清楚秦軍的意圖後,項羽的目光投向了秦軍大陣後方的拋石器上,在那里,無數秦軍工兵像螞蟻般忙來忙去,調試機器,裝填彈藥。

難道你們有,我就沒有嗎?項羽在心里輕蔑道,自從劉邦被秦軍使用這種拋石器擊敗後,他就讓人去制造了。畢竟火藥和拋石器都是現成的,把兩種武器合二為一並沒有太多難度。

「傳令,後兩的方陣掩護拋石器進入攻擊位置。」項羽冷靜的下令道。滿身甲冑的他傲然挺立于烏騅上,宛如戰神下凡般偉岸。只是在距他幾步遠的地方,屢戰屢擺的劉邦用嫉妒的眼神看著意氣風發的項羽。

就在昨天,楚軍發動攻擊前他還苦勸過項羽,秦軍聲勢浩大,不可力敵,眼前最好的策略就是放棄趙地,回師彭城,然後經略嶺南,以圖後進。如今大秦兵勢,早就不是幾年前秦二世時的模樣了,眼前雖然只有二十六萬秦軍,可北方還有五十萬啊!那些軍隊不僅沒有潰散,還因為蒙毅的效忠和王翦的到來變成了秦三世的嫡系,那是什麼樣的軍隊,什麼樣的將軍啊?

趙高那麼專權,都動不了蒙毅一根頭發;王翦可是碩果僅存的戰國四大將之一,跟秦始皇打了一輩子仗都只是個伯爵,秦三世放出他來後就授予了侯爵爵位,打推匈奴後又追封公爵,稱安國君,他王翦還不死心塌地跟秦三世?這樣的猛將加上五十萬和匈奴血戰鍛煉出來的雄師,日夜兼程的朝邯鄲趕來,就憑這麼點兵和幾個「菜鳥」將軍就和王翦對干,不是找死是什麼?

回彭城的路,雖然有韓信擋著,一來他不是什麼重要人物,二來他那點兵夠干什麼的?一旦回到彭城,那不是龍回大海,以後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嘛。

可項羽就是滴水不進,死活要在這里和秦軍分出個高下來。說什麼秦三世侮辱過他,還搶走了他的女人,不戰不足以彰顯楚軍威風。你不過是被秦三世搶走了個女人,我連兒子加女兒都一起賠進去都還沒說話呢!但沒辦法啊,項羽是主帥,他現在和秦軍決戰的決心不要說劉邦加範增,就是項梁復生,估計都拉不住他。

哎,豎子不足以謀!劉邦在心里感慨道。

戰局並沒有因為劉邦的胡思亂想而停滯,此時秦軍的主力已經退回到了出發點,二十步的距離,讓秦軍付出了近五千的傷亡,楚軍也有接近三千入賬。但戰場上,有種東西比傷亡更重要,那就是時間!利用這個時間,秦軍的拋石器終于進行了它成軍以來的第一次戰斗,百多裝滿火藥的青銅罐呼嘯著飛向楚軍的人群,在茫茫人海中炸起一朵又一朵不屬于這個時代的輝煌。值得慶幸的是,此時楚軍的兩個方陣抵達戰場還需要一柱香的時間,到他們的拋石器準備完畢,至少還有半個時辰。

秦軍用血的代價贏得了拉開敵人進攻的空隙!

戰場的主動權,在轉眼間再次易手,尤其是楚軍的輕兵,前有秦軍整齊的隊列,後有自己軍隊前進的方向,天上的火藥罐又在不停的落下,每次劇烈的爆炸都要帶走數名戰士的生命。能夠以彎曲彈道攻擊的楚軍弩兵又因為前面步兵擋住了去路,再加上秦軍拋石器使用的是一種由秦三世提出的「戰場阻斷射擊」方式在攻擊而無法支援,陷入兩難境地的楚軍傷亡逐漸大了起來。

「哼,鼠輩也敢用詐?」站在對面的項羽冷哼了一聲,命令大將龍且率領兩萬重騎兵由側翼向秦軍後方迂回攻擊。不把騎兵全部派出來,項羽其實是有自己打算的︰其一秦軍只有一萬騎兵在這里,其余的騎兵因為匈奴犯邊而被緊急調回關內,兩萬對一萬,沒道理不勝,其二就是留下一萬騎兵作為戰略預備隊,在眼前的戰事陷入僵局後,以騎兵撕裂秦軍防線,順勢追殺,不讓秦軍有再次組織防御和決戰的機會,從而徹底擊潰擋在自己殺進咸陽之路上的這二十六萬秦軍!

只要能攻陷咸陽,那關外無論秦軍有多少人,無論是未成氣候的韓信,還是強大的王翦,都不是他楚霸王的對手。

「將軍,陛下準備的東西,你們可以用了嗎?」章邯見到龍且的兩萬騎兵離開了戰場,高速沖向自己的右翼,便有些擔心的問嬴悔。

嬴悔看了看龍且,冷笑一聲,並不說話,而是擎出長近兩米的戰弓,策馬回到軍中,率領一萬御林軍迎頭沖向龍且。他要讓東方的叛賊們看看,什麼才叫真正的大秦雄師,誰才是真正能縱橫天下無敵鐵騎!

他們手中的戰弓,是裴徵來到這個世界後的又一樁糗事。裴徵生前深知英格蘭長弓的厲害,于是下令要兵械所制造射程四百米的輕長弓,不料拿到圖樣的太尉卻說,這種東西早就沒人用了,大秦射程最遠的弓是精制復合弓,以45度斜角射擊時,射程可以達到900米!三稜簇羽箭頭更是可以在500米距離上射穿皮甲,350米距離上射穿鐵制盔甲!大喜之下的裴徵立刻下令制造。但由于中國的造弓技術細致程度遠高于西方,所以半年之後只有萬多把交付,裴徵便把他們全部裝備進了御林軍嬴悔部。這種在西方縱橫無敵的兵器,在中國兩千年前就屬于淘汰的殘次品了。

就在兩支騎兵間的距離不斷縮小時,遠在咸陽的裴徵卻低下了高昂的頭顱。他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終于發生了。國人制造的最先進武器,終究還是沒有免除自相殘殺的命運,帝國男兒們用他們的熱血在拼命的屠殺著自己的同胞!

帝國,還有多少血可以流?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請叫我秦三世最新章節 | 請叫我秦三世全文閱讀 | 請叫我秦三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