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根 正文 第七十七章 路遙

作者 ︰ 水葉子

撫陽觀,徐安然帶著許德祿一路向西,向道區深處,處而去。

山風悠悠,杏黃道衣微微蕩起,肩負著厚厚的書囊,徐安然沒有施展遁符,就此一步步穩穩向前走去,四周蒼林環繞,耳畔鳥鳴悠揚,天地間的清新自然撲面而來,盡散撫陽舊觀,終于踏上這條修道之路後的徐安然處身此景,只覺身心之間有說不盡的平安淡定。

在悠揚的鳥鳴聲中安步而行,無邊的寂靜中,前塵舊事似這綿延不盡的山風般迎面而來,此時再想起平安州中鮮衣怒馬,意氣飛揚的舊事,徐安然淡淡一笑之間,竟有恍如隔世之感,從舊日的飛揚跳月兌到如今好清寂而慕自然,他整整了一年多的時間。

而在這一年多時間里,更為重要的是,徐安然終于跳出了執著道術的藩籬,就在今天,就在此刻,他終于踏上了真正的「修道」之路。

漸行漸遠,天已過黃昏,隱見前方有一座溪流環繞的村莊,落後徐安然半步的許德祿搶上一步道︰「觀主,眼見天將黑,咱們也該找個地方安頓下來」。

「也好!」,從小到大,這十七年來徐安然從不曾僅憑雙腳走過這麼遠的路,緊了緊肩上的背囊,拭了拭額頭的細汗後,徐安然手指著前邊的溪流道︰「便到那山溪邊歇息就是」。

一泉山溪從旁邊的蒼山翠林中長流而出,環村半圍後復又汨汨遠去,在溪邊青石上坐來,徐安然月兌了百耳芒鞋後將腳伸入活潑潑流動的溪流中。

因長途卸而有些酸麻的雙腳一入水中,徐安然便覺一股清涼自腳而上,吃這股清涼一擊。身上遠行的燥熱頓時消散。

片刻之後,感覺雙腳微微發癢的徐安然低頭看去。卻見山溪中有十數尾小魚正搖頭擺尾的在他地腳邊逡巡,間或輕輕咬上一口後便迅即遠去,然則片刻之後,卻又晃晃悠悠的轉了回來,如此周而復始,嬉鬧不止。

水起而風生,清澈純淨地淺淺山下溪流邊,似乎連山風都比別處更為靈秀。呼吸著這樣的山風,徐安然只覺清氣滿腔,道衣輕拂之間飄飄然有出塵之意。

依石而坐,感受著腳上的酥癢。雙眼從四周的青山翠林中收回目光,徐安然靜靜的看了看雙腳所在的溪流,及溪流中的娓娓游魚,一抹會心的笑容自唇邊淡淡而生。

其家所在地善人莊就在平安州郊外,莊後是莽莽蒼蒼的靈台山,莊外有白楊千樹,莊內則有發源于靈台山的無心泉九曲盤繞的流貫而過,若論風景之妙,那里比之此處實在又好了許多。但十六年來,徐安然身居莊中。卻從沒有片刻如現下地清淨安寧。

那時少年跳月兌的他雙眼始終緊盯著平安州的方向,因為在平安州里有人聲鼎的東西兩市,軟醉骨的青樓酒肆。只有到了這些地方,將自己的身子完全浸入十丈紅塵中。徐安然才會覺得有樂趣。那時的他根本就沒想過白楊千樹之中。九曲盤繞的無心泉里也會蘊藏著另一種迥然不同的安寧喜樂。

遙想十丈紅塵中酒醉軟的歡喜,再感受著眼前雲淡風輕地恬淡安寧。徐安然臉上的笑容愈發顯的空靈了,一個是身之短暫,一個是心之悠遠,就在這方寸之地,片刻之間,徐安然猝然明悟了「修道先修心」地道理。

若無一顆安寧清淨的道心,便是道法再高,又如很感受到眼前不染一絲塵俗氣息地自然清淡之?紅牆碧瓦歸為斷壁搏,傾城化作黃土骷髏,塵世間地一切繁華終將雲散煙消,唯有眼前的清淡寧靜才能永世恆存,而這清淡地永恆便是培育天地的渺渺道根!

一陣腳步聲傳來,從村里化齋而回的許德祿頗有些不好意思的將手中那塊糠餅遞給了徐安然,「觀主!山村窮荒,又趕上大災之年,委屈你了」。

由皮制成的黃黑的糠餅散發出一股淡淡的霉味兒,徐安然接餅時力氣稍微大了一點兒,毫無粘的糠餅便碎做幾塊兒。

糠餅入口,嘴里頓時就有了一股更濃厚的霉味兒,而干澀的皮則刺的喉嚨隱隱發疼,實難下咽,皺著眉頭的許德祿邊艱難的吃著糠餅,眼角的余光緊緊著落在徐安然臉上。

糠餅剛剛入口,不出意料之外,許德祿果然見到徐安然媚一蹙眉頭,「畢竟是大家少爺出身,怎麼吃得了這種東西,明日無論如何要買些白面餅帶上路潮。

許德祿心里的嘀咕還沒完,驀然驚見徐安然一蹙眉頭之後居然立刻就恢復了常態,隨即將整個糠餅一口口吃完,甚至連掉下的那些餅渣都攏攏手喂入了口中,其間,他的臉始終平靜淡然,渾似吃的不是糠餅而是喧軟的胡餅一般。

「莫非觀主俗家以前也窮困潦倒過!」,許德祿正浮想聯翩時,突然听著徐安然叫他,「老許你不吃餅,老看著我干什麼?怎麼,吃不下!這樣吧,明日若能遇著富裕些的農戶,你多買些白面餅帶上。年紀大了,腸胃怕是不太好,畢竟比不得年輕人什麼都能吃!還有,從明天起,化緣時你我替著一輪一次」。

笑著說完,站起身來的徐安然就此光著腳向上流處走了幾步,捧起清冽的溪水連飲了幾口。

「觀主,你覺得這糠餅味道如何?」。!不瞞你說,我這喉嚨到現在都還有些隱隱發疼!遇也是沒辦法,早點解決了這糧食問題,山民們若是能吃上正經糧食,那咱們再化緣時也不至于就吃這糠餅了」,微微一笑後,喝完水的徐安然捧著溪水好生洗了把臉後又光著腳走了回來,一任溪水濕了褲管也不理會。

重新坐回青石,徐安然見許德祿依然眼神古怪的看著自己,「飯疏食而飲水,曲胘而枕之!這可是早就說好的。怎麼,老許你受不住了?」。

「正六品提點的觀主都受的了。我這普通道士有什麼受不了地?」,木木的許德祿難得地調笑了一回。

狠狠咬了一口手中的糠餅哽著咽了下去,許德祿看著手中的糠餅,沉默了片刻後油然嘆道︰「我十八歲上蒙叔父薦引進的撫陽觀,做了三年雜役才等到缺額,了十五兩銀子捐了做了正式的火道士,我今年五十二歲,若是將那三年雜役也算上。這身道破已經穿了三十四年了。三十四年來我不知燃了多少信,誦了多少經,但直到今天,才真正感覺自己象個跳出塵世的方外出家人」。

染著漸漸而起的暮。許德祿那張木木的臉看來愈發顯得深沉了,「三十四年來,從雜役到普通火道士,再到積廚道士、典座道士,直到如今地錄事道士,日日里灑掃庭院,安排飯食,招待客,分發錢糧,我雖然穿的是道袍。但跟州縣城里那些貨棧的掌櫃也沒什麼兩樣;三十四年下來,如今撫陽觀每月的開銷,每人地火月例多少。這些數字我都能隨口道來,但若離了經卷。不說《南華經》。我就連《道德經》都誦不下來!這就是我三十四年的道士,火道士。火火,這兩個字對我來說果然是合適的很!」,一口氣說到這里,許德祿搖頭而笑,只是這笑容看來份外顯的苦澀。

「任何一個道觀也少不得做這些事的道人,至于說誦不得《道德經》,這原也不是你的錯」,重又將腳放入溪流之中,徐安然悠悠道︰「如今我教門一脈陷入世俗實在太深,世風浸染,日積月累之下,竟將教門的根本都丟了,州縣道觀只重奉道錢多少,客所上油錢又是多少?又有多少心思在道門經義上?國教,听來真是氣派,然知混是個四不像,道門本是跳出紅塵的清淨地,卻與管理紅塵的朝廷緊緊糾結在一起,這般以來如何還能清淨,又說什麼無為?‘國教’二字對于我教門來說實實是一杯鴆酒,因著國教二字,我教門日漸浮華而入世愈深,浮華入世的結果必然是丟掉根本,沒了根本,這一時地繁華落盡之後,還能剩下什麼?」。

徐安然清朗的聲音里平添了幾分蒼涼,「設若不是國教,設若不入世如此之深的收什麼‘奉道錢’,設若道士都有出家人該有地樣子,百姓又豈會如此怨恨道士?又豈會沖進道觀大肆砸搶?所以我才會散了舊觀,而待新觀立起,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重整道門科儀齋戒!」,一口氣說到這里,徐安然片刻沉吟後,輕輕誦念道︰「凡初入法門,皆須持戒。戒者,防非止惡,進善登仙,眾行之門,以此為鍵。夫六情染著,五沉迷,內濁亂心,外昏穢境,馳逐名利,耽滯聲,動入惡源,求乖賢域,自非持戒,莫能之返」。

語聲清朗,誦之至誠,誦念經時地徐安然原本清靈地臉上平添了幾分持重端凝,薄薄的暮里,也不知是不是起了幻覺,許德祿眼中地徐安然,竟隱隱有了幾分寶相莊嚴之意。

「說的好!」,徐安然剛剛誦罷經,驀然就听一聲叫好響起,山風漣漪般輕蕩處,李慕道憑空現出身形來。

畢竟是在撫陽觀中呆了三十四年,許德祿倒是並不吃驚,知他二人必定是有話要說,他自主動避往一邊。

以李慕道將近靈悟期的修為,徐安然自不會問他是怎麼找到自己的,淡淡調笑道︰「李兄,你什麼時候有了听人說話的癬好?」,口中如此說,徐安然心下倒也自省,看來以後要時時注意,切不可再向這次般因一時入神而忽略了指間鏡月司南的震蕩感應,這次還捍的是李慕道,若是來者是敵,可真就危險的很了。

「我不過順耳听了間,你要怪時也只能怪風,怎麼能算到我頭上?」,順勢在徐安然身邊坐了,李慕道笑說道︰「不過你剛才那間經之意倒正與李元軍的檄不謀而合」。

「檄?怎麼,這個李元軍扯旗造反了」。

「不扯旗他能發檄嘛!檄里有這麼一段就是說道門的,安然你要不要看?」。

「你既然專門拿此說事的想顯擺,必定是早就記熟了的,我還看什麼?念吧!」。

「誰讓安然你是道士呢!」,嘿嘿一笑。李慕道刻意輕咳了幾聲,又饒有興味的看了看徐安然後才誦念道︰「老子闡教。清淨為先,遠離塵垢,斷除貪,所以弘宣勝業,修植善根。然自至聖遷謝,像法流行,末代陵遲,漸以虧濫。乃有猥賤之輩,托號出家,嗜無度,營求不息。出入高門。周旋貴富,進違戒律之,退無禮典之訓。又山門之地,本曰淨居,棲心之所,理尚幽寂,近代以來,多立觀宇,不求閑曠之境,唯趨喧雜之方。雕梁

納奸邪,埃塵滿世。腥盈道,徒長輕慢之心。義……」。

似老儒誦經般。李慕道搖頭輝一字字念地分外清晰,然則正當他要誦念到最為精彩的部分時。卻被徐安然揮手打斷道︰「罷了,你也不用再念了,先說道士,再說道觀,不消說後面就該說‘國教’和奉道錢了!借民間對道門地不滿以長自己的聲勢,這李元軍倒善于把握時勢,此人該是能成些氣候」。

見徐安然說的淡然,李慕道很是失望,「這檄里說的可是道門,你也是道士,你就不生氣?」。

「他說的本是事實,再者彼道非吾道,這些事我一件都沒做過,為什麼要生氣?」,扭頭看了李慕道一眼,徐安然微微笑道︰「難為你費偌大心思長篇大論的將這檄背下來,就是想看我的窘態,哎,讓你失望了!」。

嘴唇張了張說不出什麼話,李慕道與徐安然對視片刻後,兩人齊聲而笑。

笑聲中,李慕道順手自懷中掏出一本卷了邊兒的絹冊遞了徐安然,「昨個我前往鄰州探看形勢,路上見一家老兩口著實餓地可憐,就在路上順手找一家富戶借了些糧食給他們送去,那老翁過意不去,非要送我些東西做謝儀,偏偏家里又窮的很,翻檢了半天才找出這本手書的冊錄,說是其先祖所留,贈我留個念想兒。推辭不掉,我也就收了,回來一翻卻是本道書」,言至此處,李慕道看了看徐安然,「不過,這里面可沒說道法,記的是自家修道體會」。

見徐安然臉依然淡然,說完這些地李慕道驚訝的「咦」了一聲,「奇怪,你素闌是對道法最感興趣的,怎麼一點失望都沒有?還有你臉上眉宇間的那股子氣息,怎麼越看越象出家人了」。

聞言,徐安然只微微一笑,岔開話題道︰「你既已翻閱過此書,那書中記的是什麼?」。

「書破是破了點兒,不過里面記的東西倒真有些道理,尤其是關于修道五重境界的說法,的確讓人耳目一新」

「噢?」,徐安然剛剛跨入修道之門,聞言頓時來了興趣,「仔細說說」。

「書中認為修道有五層境界,簡而言之就是‘敬信、收心、泰定、斷緣、得道’,敬信是指修道者懂道’的追求必須堅定虔敬;收心則是指修道中要除意馬,斬心猿,使心向靜而虛無的本體回歸;泰定則是心歸寂靜;由此斬斷俗世中一切塵緣,最終修成長生久視地真身,此即為得道」。

注視著清清溪流,靜靜听李慕道說完,徐安然心底一聲謂嘆,且不論這個標準是否定論,但若依著這個標準來判定,自己不過屬于剛剛入門的「敬信」境界,且不說後面還有四重境界,但是為達到敬信境界,他又迷茫困惑了多久?看來他的修道之途還真應了「路漫漫其修遠兮」這句話。

偏生「修道」與「修煉道法」還不同,修煉道法或許還可有捷徑,如器修得了一件上古神器,外丹道士找到一味天地仙草,都可使境界有一個快速地躍升。但修道卻純乎在心,再好的法器與仙草對此也無作用。

低一聲輕嘆,徐安然抬頭看了看天際漸已升起地星辰,只覺修「道」之途便如同這浩渺璀璨地星際,那攝人的麗引得人痴迷心醉,無限神往,但通向這片璀璨地道路卻又是如此的虛無艱深,飄渺難尋。

「大道範兮,其可左右……道之為物,惟恍惟惚,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

徐安然的聲音太低,以至于身邊的李慕道都听不清楚他究竟說的是什麼,「你說什麼?」。

「我說‘大道幽深廣大’,但‘道’之為物雖然渺遠難測,卻是真實存在並真實可信的」,剛剛面對大道幽深而起的無力之感盡去,徐安然的語聲又恢復了一貫的清朗。

「你到底要說什麼?」。

「我要說︰‘大道幽深,始于足下’」,漸深的暮中,帶著淡淡笑容的徐安然轉過頭來道︰「所以,我現在最想對你說的就是︰‘咱們現在該去那兒,才能找到夠喂飽一萬五千山民肚子的糧食!?’」。

……

PS︰沒想到有這麼多熱心書友幫著建群,但就目前本書較小的受眾群體來說,太多的群實在排不上用場,反而容易分散書友。所以建議大家都加入群31711953三一七一一九五三,呵呵,這個群昨天建的最早,已經有一部分書友進去了,再換的話大家也不方便!對于其他的熱心書友我要表達最誠摯的感謝!

另︰俺看到有書友投更新票,居然是投日更一萬五的,這個對我而言的確是超出極限太多,時間精力還有碼字速度都跟不上,听說投更新票也是要錢的,就請書友們不要再浪費了,省一點兒是一點兒,呵呵!

不知不覺,俺這本小眾書居然被書友們頂到了新書月票第五,真是奇跡啊!感謝感謝!同時如果還有書友月票沒投的話,也請不吝時間支持本書!看看奇跡到底能走多遠。貌似俺又貪心了,臉紅而退!(未待續,如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塵根最新章節 | 塵根全文閱讀 | 塵根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