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鴉片戰爭 第三十二章惡有惡報

作者 ︰ 海之舟

刑部關于山西榆次趙二姑案的結論已經出來了,其結果依舊是趙二姑和閻思虎通奸,趙添中羞憤佷女無恥當廷殺死趙二姑。所有證人證詞和證物都包裹在錦緞里呈在了劉寄的案頭。劉寄心底的無名火氣又竄了上來,如果不是讓董海川去暗查了,這件事情還不定被瞞了過去。奏折中講的聲情並茂,有聲有色,似乎根本就是一個刁民惡意搗亂的事情。可董海川的調查中走訪了大量的當地民眾,所得到的結論完全和奏折相反。

劉寄已經派出了官兵將縣、府、省、刑部凡是涉及此案的官員捉拿了起來,由劉寄親自會同刑部與都察院審理此案。

會審的日期定在了農歷十二月一日,也就是公歷的1824年一月一日。

這一天會試再次落榜的何紹基起了個大早,陳御史家中的下人為何紹基打來了洗臉水。

洗漱了一翻何紹基從房中走了出來,剛出門便看見陳沆大人從都察院回來了。

見到何紹基起來,陳沆招呼道︰「子?,今天不用理會那些來求你墨筆的人,一會兒跟我到西四牌樓觀看皇上會同內閣、軍機處、理藩院、督察院、六部三品以上官員會審山西榆次趙二姑案。」

何紹基一下想起昨天上街已經看到滿街都張貼著這事,他有些奇怪的問道︰「老師,學生不明白皇上為何如此大動干戈?」

陳沆大有深意的笑了笑,他心里清楚這是皇上玩的殺機給猴看的把戲。他一邊向院子里走進去,一邊回答道︰「當今皇上,是個興雲布雨的真龍天子,這天下要刮風起浪了。」

24歲的何紹基沉吟了半響點了點頭,默默的跟在陳沆的身後。到了內院的門口,何紹基停了下來,等候著進屋換衣的陳沆。

這西四牌樓是北京城西面一個交叉的十字路口,十字路口的四條街道上巍峨聳立著一座座高大的牌樓。翹角彎檐的牌樓和周圍的房屋渾然一體,為熱鬧繁華的街道增添了不少景致,這里的地名也因此而得名西四牌樓。

陰沉沉的天氣壓的人有些喘不過氣來,西四牌樓正處在風口上,陣陣從北方吹來的寒風讓圍觀的人群不覺縮緊了脖子。

當何紹基陪同陳沆到了西四牌樓時,這里已經是擁擠的人山人海,倘若行在人群里不需腳力也可緩緩隨著人流而行。何紹基扶著著陳沆從轎中下來時,他有些驚訝圍觀的百姓是如此之多。仗著陳沆的官位和健壯的僕人在前面開路,兩人擠到了綠營兵圍成的圈子里,守衛的兵勇看見陳沆的官服將三人放了進去。陳沆讓僕人自個找了個角落坐下,帶著何紹基到了專門為督察院的官員搭建的一座棚子里坐定下來。

何紹基朝四周望去,見四座牌樓的下面除北面的牌樓空著外,其它三面的牌樓坐滿了京城中的王公貴族,再外面一圈坐著朝廷的百官,還有些官員把四周的民居租借了下來,在民居的二樓臨街處觀望著下面。最外面一圈擠著潮水般的人群,他們被外圍的綠營兵隔離開來。整個十字路口被圍的水泄不通,一眼看去盡是腦袋,有的拖著辮子、有的戴著帽子、有的裹著頭巾,著實是一個男人腦袋的萬花筒。

遠處一隊人吆喝著走了過來,當先開道的是兩名舉著肅靜、回避牌子的侍衛,隨後一隊手持長戈斧鉞的侍衛,接著中間大隊騎馬的侍衛將一名騎著白馬的穿著龍袍的人團團圍著走了過來。

何紹基自然認得騎著白馬的人是當今的天子道光皇帝,他有些奇怪皇帝騎著馬出入這樣的場合。看來傳說皇帝從熱河回來後就轉了性子是真的事情。何紹基生怕錯過了機會,他好生的觀望著天子的容貌,想將皇帝的面容牢牢的記下來。

看起來當今皇帝並不如人們說的那麼瘦弱,又或者是長胖了吧。那雙眼楮讓何紹基留下了深刻的印像,這人的眼神亮的像太陽一般,面對著萬民的目光不時點頭致意。

朝皇帝的背後望去,那後面是一長串穿著同一顏色衣褲的人。這些人蓬頭散發,在寒冷的天氣里赤著骯髒的腳,佝僂著背無力的抵抗著北風。

何紹基感到一股寒意從心底升起,這些人昨天還是不可一世的朝廷命官,今天卻這般境地。

正發著呆,何紹基听到耳邊有人說話,他回頭一看。見陳沆在耳邊悄悄說道︰「那領頭一人便是原刑部尚書那清安。」

何紹基心中感到莫名的震動,一個刑部尚書就這麼被當作囚犯看押起來了。他悄悄問道︰「老師,學生奇怪,那清安所犯何事?」

「收受賄賂,包庇下級官員,欺君之罪。」

何紹基心中一股思潮從紛亂的情緒中漸漸涌出,當今皇帝要向天下的貪官污吏下手。他情緒莫名的激情起來,身子不受控制的顫抖起來。陳沆奇怪的問道︰「子?莫非受不得寒冷?」

何紹基使勁咬著牙關讓自己的身子平靜下來,回頭向陳沆說道︰「老師,當今天子真乃中興之主,只是天下官員莫不如此,皇上能改的過來嗎?」

听到何紹基的話,陳沆默默沒有出聲。

何紹基轉過了頭隨著滿街的目光向皇帝看去,只見當今皇上向北面牌樓下的黃羅傘走去,那里放著一把太師椅,一張茶幾。皇上的身後跟著的一群侍衛迅速佔據到重要位置,在北面的牌樓形成一個保護網。

沒過多久,一群變著了囚犯的大清官員也被押解到了十字路口的正中間一字排開。

只見犯官帶上來後,「 當當」一陣鑼響,隨著響聲街道四周嗡嗡的人群開始肅靜下來。

新任的刑部尚書湯金釗這時站了起來,這位五十出頭的以廉潔奉公聞名于世的大臣向著會場高聲宣讀起來。

何紹基仔細的听了起來,湯金釗一一宣讀了朝廷的此次公審的時間安排,然後刑部和督察院的主事官員湯金釗和穆彰阿在街心布置的刑堂上落座下來,兩邊各站十名手持殺威棒的皂役,在青天白日大眾廣庭之下從榆次縣知縣開始一個個審問了起來。

其實事情並不復雜,董海川調查的情況中,有大量的人證物證。特別是那送給沈琮的五千兩銀子最後從那清安的家中搜出,成了那清安賄賂的鐵證。還有些人征也被董海川帶到了北京來。有了董海川收集的證據,和前來北京的山西老鄉作證,事情很快大白于天下。

一個時辰的公審後,這些貪贓枉法的官員,從知縣到巡撫全部被革職抄家流放盛京,刑部尚書那清安則被革職抄家後流放瓊州。

宣判下來,圍觀的百姓齊聲三呼萬歲,有從山西來的老鄉當場點燃了鞭炮,歡呼聲和鞭炮聲交織在西四牌樓的上空。響亮的聲音似乎驚醒了天空中的太陽,陽光從雲層的空隙里灑下了久違的光芒,為寒冷的天氣帶來了一絲溫暖。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新鴉片戰爭最新章節 | 新鴉片戰爭全文閱讀 | 新鴉片戰爭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