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東升 第四卷 鐵騎奪金 第一章 遼事再變

作者 ︰ 蘇潛

泰昌元年20)十月,北風漸緊。

大明朝的版圖上位于東北部的遼東都司,原本象一只張開的巨掌,死死鉗住任何敢于威脅大明王朝的異族勢力。不論是蒙古,還是以往努爾干都司里那些雜七雜八的部族羈縻衛所,都在那一道綿延千里的邊牆之下被懾服。但這幾年,損兵折將、徒費巨資不說,在被努爾哈赤切去遼東都司的鐵嶺、開原之後,這只手掌看上去倒象是握成了拳,但大拇指沒了,其余的,不過是做些延展的動作,毫無力量可言。

這北風一吹,遼東都司剩余的土地更是變成一只蜷縮的兔子,除了最後的一蹬之外,對一旁虎視眈眈的猛獸毫無辦法。而如今,使這只兔子勉強殘喘的那顆心,也即將被活生生地換了去。

遼陽城東門外十里處,馮伯靈帶著二百人沿著驛道向遼陽城行進。

鎮江水師的大旗被一陣緊似一陣的寒風刮得獵獵作響,士兵們都已換上了特制的棉甲,足以抵御寒風的侵襲,只有馮伯靈在外面仍然罩著明軍水師的武服。接到遼東經略熊廷弼即將離任的消息,馮伯靈受命緊急趕往遼陽,要見這位昔日的舊識、近來對自己另眼垂青的熊廷弼最後一面。

遼陽城內的一部分哨探,自從馮伯靈接手那部分新兵之後,便以鎮江水師快馬信使的身份進出遼陽,身上自然是明軍服飾,這部分哨探的隊長是一個叫鐘維澤的。遠遠地見馮伯靈帶隊過來,等候多時的鐘維澤立即拍馬迎了上去。

即是就相識,便不必多話,馮伯靈張嘴便問︰「走了麼?」

「還在遼陽,看樣子今日不會動身。」鐘維澤在馬上答道。

馮伯靈輕輕出了口氣,路上的擔心放下大半。既然如此,便不必趕得太急,整個隊伍便緩了下來,那鐘維澤則跟在馮伯靈的馬側隨行。左右是馮伯靈的親信,都是跟著馮伯靈在水師中養家糊口多年的人,這水師人馬雖少,但在鎮江堡、鴨綠江水面上謀生,這狠角色可也不會少,這幾個人不用說也是敢拼命的角色。剩下的士兵則是從敢于斗狠的新兵中精挑細選出來的,由蘇翎抽調千山堡的人作為隊長管帶。

遼陽城東門,幾十個士兵在一個把總的帶領下正列著還算整齊的隊伍把守城門,此時見馮伯靈帶人走近,那個把總見是鎮江水師的旗號,便將手一伸,攔住去路。

「什麼人亂闖?」那個把總高聲叫道。

「鎮江堡水師千總馮伯靈來見熊大人稟報軍情。」鐘維澤一手勒住戰馬,一邊高聲回答。

「千總?」那個把總斜著眼楮看著馮伯靈。這千總的官,只要不是自己的頂頭上司,卻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官兒,甚至某種意義上跟這把總也差不多。

「有熊大人的手令麼?」那把總問道。

還未等那個把總將斜眼正過來,馮伯靈已經怒氣上沖,撥馬上前兩步,劈頭便是一鞭,抽在那把總的臉上,一道血痕頓時顯現出來。

「要你令,要是在鎮江堡,老子一刀便砍了你,給老子讓開。」說罷,便狠抽戰馬,向前闖去,身後的騎兵也都緊隨跟進,大隊騎兵一擁而入,直闖入城。

那名把總半天沒緩過勁兒來,這人也太過凶橫,不就是個千總嘛。不過,在屬下幾十名士兵的注視下,那名把總絲毫沒有生氣,近日來從關內征調的官軍武將可都是個個蠻橫的緊,這位還不算什麼,這守門的氣也不是一回兩回了。今天誰知道自己是犯的哪門子邪氣,多管閑事。

不過,說實話,職責歸職責,這股子邪氣多半還是看著鎮江堡幾個字存心干擾一下,說不定還能得幾個銀子賞錢。前些日子不是有個什麼文官便對此大加贊賞,稱其守御有方,扔了十兩銀子不是?今天麼自己也是的,這遼陽城內外,數萬官兵聚集,還擔心什麼守城門的問題?還不如老老實實站隊,自找倒霉。

熊廷弼熊大人征調的關內軍兵,番號繁雜,每一個抵達遼陽,都有武將帶著數百家丁進城晉見熊廷弼。這是武將慣例,那些家丁怕是除了上茅廁,其余任何時候,都跟主官走在一起。不過,這個千總也有二百人家丁,倒是少見,怕在鎮江堡還真有不少的家產,否則怎養的起?

遼陽城算是遼東最大的一座城堡,人口數以萬計。不僅遼東都指揮使司設立在此,其余的諸如定遼中衛、後衛、右衛的衛指揮使衙門也在城中,此外,都察院、苑馬寺、以及分巡道、副總兵府等分散在城四周,還有武書院、儒學、文廟等等,簡直便是一座官城。城內百姓士兵的雲集,讓遼陽城里酒肆、店鋪都仿佛如同關內城市一般的興旺。不過如今城內人數雖一再增加,卻多少帶著些肅殺之氣,戰事的緊張,總會影響到那些不得不繼續謀生的行人們。

馮伯靈帶隊在遼陽城內的青石板路面上踏響一路蹄聲,倒是沒有引起城內人的注目,這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了。鐘維澤在前面引導,很快便在熊廷弼的府前停下。馮伯靈下馬上前叫門,里面熊廷弼的從人很快便傳回消息,遼東經略熊廷弼熊大人傳馮伯靈入內。

事隔多年,馮伯靈再次見到熊廷弼,這情緒未免有些波動,望向熊廷弼的雙眼,閃爍的光芒仍然帶有仰望的慣性。那一剎那,馮伯靈幾乎忘記了作為下屬晉見上官的禮儀,顯得拙笨、木納,不過,這在熊廷弼眼里,此時此景,卻帶著另外一種意味。

當年意氣風發的熊廷弼熊大人,此時已卸了官服,昔日滿臉威嚴的面孔,在失去那身裝扮之後,倒像是一個富家翁的形象。此時熊廷弼見到這位昔日的小兵,猛然間想起當初的那個風雪之夜,那是何等的快意啊,可如今

「坐。」熊廷弼指了指一旁的椅子,話里隱約帶出幾分暮氣。

馮伯靈這才仿佛醒悟過來,連忙補行了一個軍禮,說道︰「鎮江水師千總馮伯靈拜見經略大人。」

熊廷弼擺了擺手,說到︰「坐吧,不必多禮。」

馮伯靈這才起身,挺著上身坐了半個椅子。

熊廷弼上下打量了一下馮伯靈,見其身形魁梧,雖然也是年近半百,但畢竟是遼東多年軍伍之人,這精神氣可是不差。

「難得你還趕著來見我。」熊廷弼說道。「再過幾日,我便回鄉去了。」

馮伯靈一欠身,說道︰「下官多虧大人提攜,才有今日。本想早來拜見大人,只是軍伍繁忙,不敢擅離。」

「嗯,這樣便好。」熊廷弼點點頭,又仿佛想起什麼,接著說道,「你升任鎮江游擊一職,朝廷已經批復下來了,明日便有行文給你。」

「謝大人。」馮伯靈面上沒有露出半點喜色,這大概又讓熊廷弼感到意外,同時又生出幾分悔意,早知此人遠不像當初估計的那般愚鈍,該早些提拔到自己身邊才是。

不過,熊廷弼也有些疑慮,問道︰「你是不是在京里還尋了什麼人?怎地這回朝廷上只批了你一人?」

「下官只識得大人,旁的一概不知。」馮伯靈面不改色,輕聲說道。

熊廷弼看了馮伯靈幾眼,便不再問。事已至此,再問個究竟,也是沒了意義。屋內頓時安靜下來,這使馮伯靈感到說不出的別扭,當初追隨熊廷弼走遍遼東各地邊牆時,可從未想到會有今日這般寂寥的情緒。

馮伯靈幾次張嘴欲說,蘇翎與趙毅成事先讓其熟悉的那些話語,此時竟然絲毫不能出口,這到底是武官出身,非要弄些文官的強項,可是力不從心了。

「大人,朝廷上不過一時糊涂,過些日子,大人定會重新復職。」這末了,馮伯靈竟憋出這麼一句。

「大膽,」熊廷弼黑著臉,呵斥道,「這朝廷上的事,也是你能議的麼?」

文官使然,盡管被解職回鄉,可也不能讓這武官去說三道四。熊廷弼雖經略遼東,可也是文官出身,這分寸是把握的很緊的。

馮伯靈連忙起身,低身說道︰「是小的錯了。再不敢妄言。」

熊廷弼看著馮伯靈誠恐誠惶的模樣,倒隨即釋然。跟他說這些做什麼呢?一個小小的千總,就算升了游擊一職,怕連遼東都未走遍,能懂得什麼?怕還是向著熊廷弼才作此一言。

「你坐吧,」熊廷弼說道,「這朝廷上的事,你不懂。」

「是。」馮伯靈不再亂開口。

話雖這麼說,熊廷弼卻不由得想起姚宗文、劉國縉兩人。當初任御史時,幾人聲訊相通,一起以排東林、攻異己為事,不料此次姚宗文閱視遼東,卻上疏說,「遼土日蹙」,熊廷弼是「廢群策而雄獨智」。本來朝廷上便屢有催促熊廷弼速戰的風議,這下,可就點燃了倒熊的火把。先是御史顧慥首劾,說熊廷弼「出關逾年,漫無定畫,蒲河失守,匿不上聞;荷戈之士徒供挑浚,尚方之劍逞志作威」。天啟皇帝初及帝位,又還年幼,那些子文官們立時掀起一股議論邊疆的波瀾。到最後,御史馮三元竟然劾熊廷弼「無謀者八、欺君者三」,御史張修德復劾其破壞遼陽。這可是大罪,熊廷弼一時悲憤,抗疏極辯,並聲言欲罷職回鄉。這下,一道聖旨頒下,了了熊廷弼這個「心願」。

不過,此時這般心事,自然不能對馮伯靈這個武夫去講。但看著眼前這人,又想起自己在遼東的這一番心血,熊廷弼真想長嘯一聲,抒發一下心中的悶氣。

熊廷弼自經略遼東一年,已經略為挽回遼東一敗涂地的顏面,局勢漸趨穩定。遼陽頹城已整修一新,逃亡的人民也以開始紛紛回歸。一度陷入危急的奉集堡、沈陽城兩座空城,如今儼然成為重鎮,可以說是「民安于居,賈安于市,商旅紛紛于途。」

截至泰昌元年20)九月,熊廷弼已調集關內關外各地的人馬十三萬,數百門重二百斤以上的大炮,三千余門重七八十斤的火炮,而號稱「百子炮」的更是數以千計,還有戰車四千二百余輛,鐵箭、火箭四十二萬余支。若沒有今日這事,熊廷弼原打算于冬季兵發撫順關,試探努爾哈赤的軍力。等到第二年春天,再率大軍駐撫順,逐步進逼。而努爾哈赤若出兵,則步步為營,絕不輕易決戰,而派兵從陽、清河、寬奠等地出擊努爾哈赤後路,讓其首尾不能兼顧。一直到努爾哈赤軍力疲憊再尋機一戰而勝,同時,還可以采取招撫的辦法,爭取努爾哈赤內部的那些降兵降將的響應。

但這些成績,這一年來的日夜辛勞,天啟皇帝卻視而不見,只听任那些文官們指責。

這遼東的一切,熊廷弼是看不到結果了。

想到這里,熊廷弼再次打量起面前的馮伯靈來。這遼東的事兒,還是得有一幫子自己的人才好,若不是遼東主兵毫無戰力,熊廷弼又怎會有今天?熊廷弼甚至連想到,若是從萬歷三十六年起,自己一直留駐遼東,斷然不會讓努爾哈赤猖狂到如此地步。而遼東的兵,也肯定會個個彪悍。

「鎮江堡的兵,如何?」熊廷弼終于開口。

「還在募集中。」馮伯靈連忙答道,「水軍已有三千,步軍七千。只是」

「但說無妨。」熊廷弼說道。

「只是鎧甲、器械,馬匹都不足。另外,糧草雖能募集一些,但地方上還是不太順手。」馮伯靈說的實話。

熊廷弼想了想,說道︰「遼東之事,鎮江堡是處要地,情勢便利便能進襲,不利則可退回海上。你這兵,還得再募。」

「是。」

「可惜我不能再待下去,這軍需日前剛剛有所富余,不然,日後還可再撥給你一些。」

「謝謝大人關照。」馮伯靈說道。

說道關照一詞,熊廷弼心中一動,看著馮伯靈還算結實的身軀,說道︰

「趁現在新任遼東經略袁應泰還未到任,我這里能幫的,便幫你一把。」

「謝大人。」馮伯靈喜形于色,這不加掩飾的喜色,卻讓熊廷弼更是心動。

「手里有能戰之兵,日後未必不能做個總兵官。」熊廷弼說道,「也罷,旅順口正有一批軍需運至,就全給你了。一會兒便給你行文,你想要就需快些。」

後面一句,稍稍加重語氣,讓馮伯靈心思一轉,似乎意識到什麼,但還來不及細想,便答道︰「是。」

「還有什麼?」熊廷弼又問。

馮伯靈在心里尋思了一下,說道︰「這一是馬匹缺乏,在鎮江倒有些富裕的鄉民捐獻馬銀,想去蒙古買馬,還請大人行文方便。另外,在南四衛征募糧草,也請大人給個行文方便行事。」

熊廷弼眉頭微微一皺,問道︰「蒙古?能買到麼?」

「能,下官已尋到販馬的蒙古人,只是要到廣寧交接。」馮伯靈答道。

「嗯,」熊廷弼本想細問,卻又想起自己已管不到以後,便說道︰「這都好辦。倒是一並給你。」

「謝大人。」

熊廷弼正要吩咐馮伯靈離去,卻眉頭一抬,問道︰「那個叫蘇翎的,如今如何了?」

馮伯靈心里一怔,完全沒料到熊廷弼這個時候問起蘇翎,他想了想,說道︰「還在寬甸邊牆一帶。」

「他沒投建奴?」

「沒有。」

「建奴沒有攻打他的人馬?」熊廷弼這話里,顯然已經知道蘇翎已經擁有一定的武力。

馮伯靈不敢怠慢,也不敢任意說謊,只點點頭,說道︰「據傳有過,但努爾哈赤沒勝。」

「哦?」熊廷弼看起來有些驚訝。

這一聲卻讓馮伯靈險些就額頭冒汗,正不知下面還要問些什麼,熊廷弼卻沒再問下去。

「你下去吧。回頭辦好行文,你便帶了去。」熊廷弼淡淡地說道。

「是。」馮伯靈欠身再次行禮,然後退了出去。

剛轉過身,馮伯靈似乎听到身後傳來一聲隱隱的嘆息,他搖搖頭,再听,卻已然無聲。

幾日之後,馮伯靈返回鎮江堡。而只做了一年的遼東經略的熊廷弼熊大人,則黯然離開遼東。來時帶著八百騎兵星夜兼程,走時卻孤身只影,悄無聲息。

收藏、推薦,謝謝鼓勵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月東升最新章節 | 明月東升全文閱讀 | 明月東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