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之我佐劉備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三章 廣漢城諸葛用兵 徐州地楊雷設計

作者 ︰ 傻傻的丫頭

第一百七十三章廣漢城諸葛用兵徐州地楊雷設計

夜色深沉,寒風凜冽。單薄的帳篷並不能讓士兵們覺得更暖和一些,好在還有火堆可以提供一些熱量,驅散那些刺骨的寒冷。這個天氣,還出城打仗,真晦氣,不知是誰暗中嘀咕著。頓時引起共鳴,軍士們紛紛嘀咕起來。「劉皇叔是那麼好對付的麼,連大公子都被俘虜了。」不知是誰輕輕抱怨著。

「劉晙馬漢兩位將軍,一個照面就被黃忠殺了。據說那張飛馬超比黃忠更厲害。你說孟達將軍是他們的對手麼?」一個年輕的軍士忽地輕輕問道。

帳篷內一片沉默,良久一個老兵道︰「睡吧,下半夜還要巡哨呢。」頓時帳篷內沉寂起來。

「似乎有動靜?」剛沉寂沒多久,那個年輕的軍士又出言道,只是這次的聲音格外輕。縱然如此,也讓帳篷內的軍士們听的一清二楚,而心情亦是猛地緊張起來了。

「快起來,這是襲營。」那個老兵忽地聲音急促起來。話音方落,只听得咚咚的戰鼓敲響起來,咻咻的火箭劃破夜空,宛若流星一般,徑直向自己大寨的方向落下。這些動靜,透過單薄的帳篷,這些軍士看的一清二楚。好在天氣很冷,大家都是穿著衣服睡的,而且盾牌什麼的就在手邊,紛紛拿起,就要往外跑去。

那老兵忽地喝道︰「快往廣漢.跑,這營寨是守不住了。」大伙兒一瞧,果然,前寨已然閃過一溜的火把,鼓噪喊殺之聲亦是從那里傳了過來。圍三缺一,打老了仗的軍士都知道,肯定有一面是活的,極少有團團圍住的。雖然,那打開的缺口或許有著更可怕的危險。但此時的大寨絕對是烈火地獄,留下來死的幾率更大。十余人迅速地跟著老兵往後寨逃去,至于統軍的將軍校尉們,誰還管他們啊。再說,他們可是有坐騎的,肯定比自己逃得快。

人喊馬嘶之聲幾乎持續了一夜,.至天明方安靜下來。營寨內殘存的木頭還有帳篷猶自有火苗兒竄起,更多的是飄著裊裊的青煙。戰死的軍士左一個右一個擺著稀奇古怪的姿勢趴著躺著,正在打掃戰場的軍士們毫不在意地將他們拖至一邊,而後,屬于劉備軍的用火一一點燃,而後裝入一個個黑色的壇子里。而屬于劉璋軍的尸首則是堆積在一起,架上柴禾,一把火燒的一干二淨。只留下滿地的灰燼,或許,一場雨就可以將他們留在世間的最後一點痕跡抹去吧。

廣漢城,嚴顏李嚴張松張肅等.人見到了一臉煙火色的法正孟達。不用問,幾人也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兵敗而回,而且還是敗得很徹底那種。登時,嚴顏臉上的皺紋又多了幾道溝壑,張肅亦是滿面哀愁,張松卻是緊皺眉頭,而李嚴卻是面無表情。

「嚴將軍,這怎生是好啊?」張肅忍不住向嚴顏道。

嚴顏看了看眾人的表情,嘆道︰「如今之計,只好在此.據守了。只是廣漢城小,又不是險要之地,便是守也守不了許多時日啊。」

「將軍且放心,滿城百姓,皆會听從將軍之命。」張肅滿.臉肅然道。

「太守此言差矣,出征作戰乃是吾等之事,萬不可.將百姓牽連進去。劉備雖說仁義愛民,但其帳下卻多有凶惡之輩。君不見雒縣數萬百姓,盡為灰燼?」嚴顏忙搖頭道。

張肅聞言默然,.退至一旁再也無語。此時忽有小校沖進來道︰「報,城外劉備大軍已至。黃忠在城下叫陣。」

嚴顏聞言起身道︰「且待吾出軍與其一戰。」李嚴亦是起身,道︰「某願助老將軍一臂之力。」

嚴顏看了他一眼,點點頭。二人便即領軍而出。廳內只余張松張肅法正孟達四人。

「吾等且往城牆上觀戰。」張松道,眾人點頭,便往城樓去。

黃忠正自引軍叫陣,忽听得城內一聲鼓響,緊接著城門打開,一支軍馬出城列陣。為首者亦是胡須斑白,其後一人,甚是年青。將旗上大書,一個嚴字,一個李字。

見其列陣已畢,黃忠催馬上前道︰「某乃黃忠,誰敢與吾一戰?」

嚴顏臉色一肅,就欲出馬。李嚴卻道︰「將軍少歇,且看吾擒他。」言畢,催馬而出。喝道︰「李嚴在此。」一磕馬月復,便往黃忠沖去。

黃忠見狀,不由笑道︰「誰家娃兒,如此不懂事?」言畢,亦是催馬沖向李嚴。二人交馬,便在兩軍陣前大戰起來。刀來槍往,直過了三十余合,仍然不分勝負。此時,只听得叮當聲響,卻是壓陣的諸葛亮命人鳴金,召黃忠回陣。黃忠聞得鳴金聲,便棄了李嚴,圈馬回陣。李嚴亦是不敢追趕,緩緩圈馬回陣。嚴顏見狀大喜︰「不想將軍有如此武藝,竟然能與黃漢升大戰三十余合。」李嚴一聲苦笑,他是有苦自己知,這三十余合可不是很輕松,幾乎耗盡了他全身的精神。不然,黃忠施施然圈馬而去,而他卻不敢追趕。

黃忠圈馬回了本陣,見了諸葛亮便道︰「吾正欲將李嚴首級斬下,軍師何故鳴金?」

諸葛亮笑道︰「此人能與將軍大戰三十余合,可見亦是一員將才。故吾欲生擒之。」黃忠聞得諸葛亮如此說,便即退至一旁。

再說嚴顏李嚴在陣前等待,忽見劉備軍緩緩而退,心知此番大軍已不會來,亦是忙引軍回城。

城牆之上,張肅鼓掌叫好。而張松等人雖是面露微笑,但眼神之中不時浮現一絲擔心。嚴顏李嚴引軍回城,至城牆上見了諸人,嚴顏便道︰「今日黃忠已退,然其明日必來。需得早作打算。」眾人頷首。

張肅忽道︰「今其軍遠來,必然疲憊,不若今晚劫營。」

嚴顏聞言連連皺眉道︰「諸葛亮足智多謀,黃忠久經戰陣,恐早有防備。」

「不去劫營,其大軍明日攻城,如何抵敵?」張肅反詰道。

「如此,今晚三更,吾便前往劫營更新最快W顏咬咬牙,道。

「老將軍,不若待吾前往。」李嚴忙道。

「不可,若是今晚吾不能歸,廣漢城便要拜托正方了。」嚴顏道。

「吾定然盡心盡力,把守此城。」李嚴恭聲應諾。嚴顏點點頭,便引軍回去準備。

城外大寨,諸葛亮正在吩咐黃忠魏延事宜,忽地有軍士進帳,手捧一支羽箭,箭上纏繞一副絲絹。諸葛亮忙接過展開,只見其上概略︰今晚三更,嚴顏劫營。覽畢,諸葛亮笑道︰「今晚要生擒嚴顏,明日再拿李嚴。」黃忠魏延皆笑。此時,忽地見大帳一掀,張飛走了進來。

諸葛亮一驚,忙道︰「翼德如何在此?」

張飛撇嘴道︰「大哥終日在綿竹關與劉循吳懿等人喝酒,吾覺得沒甚趣味,便向大哥討了將令,往軍師這里效命。」

諸葛亮聞言,這才放心。又問道︰「孟起興霸可曾來此?」

張飛搖頭道︰「孟起心憂家小,大哥讓他回漢中去了。甘寧倒是留在大哥那里。」

諸葛亮聞言笑道︰「如此甚好,剛好有件大事要做。」

「哦?」張飛立即來了興趣,當即便听諸葛亮安排。

三更時分,嚴顏引軍出門,悄悄往諸葛亮大寨去。潛至近處,只見營地內帳篷林立,靜地叫人有些毛骨悚然。嚴顏仔細觀看,只是夜深,哪里看的清。當即一咬牙,催軍便往里沖。方至寨前,只听得一聲號角,一標人馬沖出,為首者正是黃忠。只听其大喝道︰「嚴顏老兒,某再次等候多時矣。」

嚴顏大驚,不敢交戰,引軍便往後退。黃忠催著軍馬,只命軍士大聲吶喊,在後面慢慢趕著,卻不急著追殺。嚴顏引軍逃出數里地,耳听得後面喊殺聲弱,方才放慢速度。就在此時,只听得一聲號角,便見前面一座小丘上火把亮起,一員大將手舞大刀引軍殺了下來,口中兀自叫道︰「魏延在此,嚴顏哪里走?」

嚴顏見是魏延,便想向前交戰。只是身後軍馬看的有伏兵,魂兒都嚇散了,擁著嚴顏便往另一處逃去。嚴顏無奈,被裹在其中亦是向遠處敗去。此一行又是數里地,軍士們跑的是氣喘吁吁,方欲歇口氣。只听得又是一聲號角,面前閃過一支兵馬,為首者騎烏騅馬,持丈八蛇矛,全身披掛,在身後火把映照之下,宛若魔神降世。只听得那人喝道︰「燕人張翼德在此,嚴顏還不下馬?」

嚴顏聞言大驚,方欲退軍,只听得後面有軍馬鼓噪,只是魏延黃忠已然趕來。當下眉毛一豎,催馬便往張飛沖去。張飛見嚴顏沖將過來,亦是大喜,催馬便往嚴顏沖來。二人交馬,十余合一過,嚴顏便覺得體力不支。忽地見張飛肩頭似乎有個破綻,當即一刀砍去。張飛卻是冷冷一笑,蛇矛一挑,正將嚴顏大刀崩起,此時二人相近,張飛便騰出一只手,劈手抓住胸前勒甲絲絛,一用力便即提起,往地下一貫,把嚴顏摔了個七葷八素,便有軍士一擁而上,將其綁了。張飛便命軍士高呼,但凡降者不殺,一時間蜀軍皆降。此時魏延黃忠亦道,見張飛擒了嚴顏,立下大功,便來恭賀。

張飛將嚴顏押往大寨,進來大帳,便來獻功。諸葛亮撫慰一番,便對嚴顏道︰「老將軍今番被擒,可降否?」

嚴顏眉頭一豎,眼楮一瞪,喝道︰「不降。巴郡豪杰,只有斷頭將軍,無有投降將軍。」

諸葛亮眉頭一皺,怒喝道︰「既如此,左右與吾推出,斬之,取首級來報。」

便有左右衛士聞言應諾,便上前一左一右,架起嚴顏,欲往外行。張飛在一旁觀看,見嚴顏面色不變,當先便行,不由心中一震,忙道︰「軍師且慢,吾觀嚴將軍乃豪杰之士,不若送與大哥處,由大哥處置。」

諸葛亮聞言,看看嚴顏,忽地微微一笑,道︰「如此,三將軍且將嚴老將軍領下去,送往綿竹關,交由主公發落。」張飛大喜,便伸手解了嚴顏身上繩索,引其往外去。嚴顏見張飛如此,只是哼了一聲,倒也沒有什麼反抗。

翌日上午,廣漢城內廳堂中,眾人正自商議。李嚴道︰「嚴老將軍昨夜劫營未歸,想必為諸葛亮所擒也。」眾人皆是點頭,張肅更是面如土色。

此時,一小校忽地進來報道︰「城外有一將自稱魏延,前來叫陣。其人命軍士挑著嚴老將軍頭盔甲冑,大聲辱罵。」

李嚴聞言,霍然而起,喝道︰「匹夫欺人太甚,待吾前去迎敵。」便去點兵去了。

此時,廳內剩的四人,張松便道︰「吾等且往城牆觀戰。」眾人自是跟隨。

李嚴引兵出城,便見魏延正在陣前耀武揚威,而其身後軍士長槍上挑著的,正是嚴顏的頭盔甲冑。李嚴見狀,不由大怒︰「魏延匹夫,欺人太甚。」言畢,催馬便往魏延沖去。

魏延見是李嚴沖來,最白一撇,可等到你了。只不過詐敗這種事情,為什麼老是要吾這個大將去做?軍師真是太不公平了。心中胡思亂想著,手上卻不敢怠慢,畢竟對方是能和黃老將軍拼個三十余合的主兒。萬一自己陰溝里翻了船,送了自己的小命,那事情才叫大條呢。二人交馬,當真是棋遇對手將遇良才,踫踫直戰了五十余合,有點興奮地魏延才清醒過來,似乎該詐敗了。當即覷了個空子,虛晃一招,便往本陣跑去。

李嚴正殺的性起,加之被敵軍用嚴顏的頭盔甲冑激起了怒氣,當即催馬便追,而他身後的掌旗官以為是要揮軍掩殺,亦是一揮大旗,沖了上去。緊跟著身後的軍士亦是沖了上去。此時,戰鼓咚咚,正好助威。城牆之上,法正有些疑惑地看了激動地張肅一眼,悄悄地問孟達道︰「魏延將軍有這麼弱麼?」

孟達一撇嘴︰「我怎麼知道?」法正疑惑道︰「你不是武將麼?」

孟達翻了翻白眼,懶得搭理他,心話,我要是能看出這二人的深淺來,那至少也是這個級別的人物了。現在麼,差的遠咯。

且說李嚴引軍追殺,而魏延引軍在前不徐不疾地跑著,畢竟這種嚴格的訓練對劉備軍來說是常有的,因此個個壓著節奏,頗有些野外行軍的感覺。李嚴被這種有些引逗的行為氣昏了頭,追了十余里,不覺間已然追至一處小山谷。眼見得前方魏延已然不跑了,反而領軍列好了陣勢,不由冷笑一聲,就欲催軍上前。

此時,只听得一聲號角,只見山谷兩邊,閃出劉備軍軍馬,個個手執勁弩,往下對著自己。其中一人,正是黃忠,其人手挽弓箭,正瞄向自己。李嚴心中一顫,知道這是遭了埋伏了,而身後的軍士亦是一個勁兒的哆嗦。這麼多的弩箭,這山谷下又沒什麼遮攔的地方,一輪箭雨下來,估計也就差不多了。李嚴見狀,心中暗自一嘆,吾命休矣,當即雙目一閉,一副等死的模樣。

此時,忽听到一聲喝道︰「李嚴,今日已至絕路,何不下馬歸降?」

李嚴听聞,急忙正眼看去,卻見諸葛亮乘一輛小車,正在黃忠身旁。心中略一猶豫,便問︰「嚴顏將軍何在?」

「已往綿竹關拜見吾主劉皇叔。」諸葛亮不徐不疾道。

李嚴聞嚴顏未死,心中不由一寬,再看看身後的軍士俱是一副顫顫不已的樣子,隨即長嘆一口氣,拋下鐵槍,下馬拜倒,道︰「某願降。」身後軍士見狀,亦是紛紛跪地,畢竟自己的小命兒只有一條,再說最近的形勢大家也清楚,蜀中大將死的死,被擒的被擒,險關要塞一個個被攻破。要說劉璋還有什麼長久的勁兒,誰也不信啊。

諸葛亮聞言大喜,便道︰「既如此,可為前部,往廣漢城叫城。」

李嚴聞言,臉上的肌肉不由得一抖,隨即肅聲應道︰即便引著自己的軍隊來至廣漢城下。城上諸人見他到來,頓時一喜三憂。卻是張肅大喜,張松法正孟達憂慮。

張肅正欲命人開門,忽听得李嚴在城下大叫︰「某已然降了劉皇叔了,城內諸人還不獻城?」

只此一言,便讓張肅臉色大變,口中哆嗦著卻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這事兒,變化的太快了。出去的時候還是自家軍馬,怎地回來時候卻是劉備的人了。再看看那身後跟著的軍馬,皆是自己這方打扮。略一思索,便即明白了,這是全軍投降了。當下張肅便大喝道︰「李嚴匹夫,怎敢臨陣投敵?」

李嚴在城下這個叫郁悶啊,我不投敵那就得死啊。甭說我,昨晚上嚴顏老將軍估計亦是投敵了,何況吾只是個小小的成都縣令呢。見張肅兀自喝罵,頓時這臉色就有點掛不住了。自己以後還要混呢,你這麼罵下去,吾得名聲可就全毀了。臉色一變,就準備強行攻城。此時,忽見的城牆上涌上一堆軍士,將張肅捆了起來。至于張松諸人,卻是無人去動。

李嚴正自疑惑,忽听得孟達高呼︰「劉皇叔仁義,吾等皆已投之。蜀中軍士,還不快快投降。」卻是孟達法正見事情已然差不多了,當即決定獻出城門。至于張肅麼,看他這樣子也是個死忠派,本欲殺之。只是此人乃是張松兄長,若殺之,張松不定和自己等人怎樣急呢。當即便讓軍士將張肅捆上便罷。至于張松,他正呆那兒勸說自己兄長呢。

由于此處城牆上已然被法正等人帶著軍士控制,如此倒是沒人反抗。緊接著,城門打開。李嚴見機不可失,就欲催軍進城。忽听得一聲喝道︰「李將軍且在此稍後,容某先行。」

李嚴一愣,便見魏延領著一支軍隊沖進去了。李嚴見狀,心內不由大怒,正是吾叫城,方惹得孟達投降,怎地不讓吾進城?就欲催馬直進,忽地一小校來至身前,道︰「軍師有命,李將軍且領軍士在此稍後,免得入城之後發生誤會。」言畢,便立在一旁,想是在督管。

李嚴聞言回身瞅瞅自己部下的衣裳,當即嘆了口氣,便引軍退至一旁。只等後續大隊人馬進城。再說張肅,猛地被人捆了,當即大怒道︰「孟達,你敢造反不成?」

「太守,此皆是別駕之意,不干吾事。」孟達聞言,忙把責任往張松身上一推,那意思,你們兄弟倆慢慢叨咕去。這事兒,跟俺沒關系。至于法正,正指揮著軍士控制城門,並喝令其他的軍士跪地投降呢。

張肅聞得孟達如此說,先是一愣,隨即恍然,眼楮瞪向張松,喝道︰「永年,你做的好事。」

張松忙道︰「兄長息怒,須知劉季玉乃是昏庸之主,坐守益州,早晚為他人所取。而今天下大勢已明,必是曹劉相爭。如此,益州不歸于劉皇叔,難道要歸于曹阿瞞麼?」

張肅聞言,心中登時了然,便道︰「如此說來,你往荊州去時便已經想好要將益州獻與劉皇叔了?」言畢,一雙眼楮死死盯著張松。

張松被他盯得有些不自在,但此事也沒什麼好隱瞞的,說白了取益州第一功當是他張松,當即便道︰「正是如此。」

張肅便點點頭,道︰「如此,且將吾松綁。」

張松聞言,略有猶豫。張肅便即大喝道︰「吾乃汝之兄長,焉有見兄長被捆而無動于衷者?」

張松一個激靈,忙命軍士解開繩索。張肅被解開繩索,活動了下手腳,忽地右手抽出寶劍,喝道︰「張永年,我殺了你這個不忠不孝的東西。」言畢,一劍便往張松砍去。張松大恐,就欲逃跑。那邊孟達在一旁看這兩兄弟的好戲已然許久了,見狀忙抽出寶劍架住。隨即便是一腳,正中小月復,將其踹倒,寶劍亦是丟在一旁。當即便有軍士上前,欲要再將張肅捆起來。張松忙喝止不可。張肅艱難地爬起來,嘴角流下一縷血跡,想是這一腳傷的不輕。張松欲要往前,張肅卻喝道︰「汝此等不忠不孝之人,只因你一時之念,致使益州易主,十萬軍士喪命,百萬黎民受苦。如此之人,吾豈能認你為兄弟。真真羞煞吾也,豈有臉面再活于世間?」言罷,就著城樓往下一撲,腦袋在下腳在上,當即腦漿迸裂,立時死去。

城樓上眾人皆是大驚,張松更是撲在城牆邊,口中兀自呼喊大哥不止。孟達見狀,忙對軍士使了個眼色。那軍士心神領會,便忽地上前,輕輕一個手刀,張松便撲地倒地,昏迷不醒了。

「這兩兄弟的事兒達看著昏倒的張松,忍不住連連搖頭。

至中午,劉備軍已然全盤控制廣漢城。諸葛亮便在府衙開慶功宴,席上有孟達法正魏延李嚴黃忠,至于張松,似乎張肅的死對他的打擊不小,至今仍然昏昏沉沉地在床上躺著呢。

席間,諸葛亮舉杯道︰「主公已然率軍往此處來,明日便至。此番功勞,亮定然一一報與主公。來來來,且盡飲此杯。」眾人皆是一飲而盡。

此時,魏延忽道︰「軍師,何不趁此時殺往成都,一舉擊破,如此吾等亦好立的大功啊。」

諸葛亮看了他一眼,笑道︰「文長莫急。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吾等尚不知成都兵力,貿然進軍,恐有大敗啊。」

魏延聞言默然不語,心中卻是暗思,這軍師真是不及楊將軍多矣,若是楊將軍在此,恐已揮軍直搗成都了。他也是看出來了,這位諸葛軍師,行事特別謹慎,全不似楊雷喜歡用險用奇。這種風格不說不好,只是實在不適合他魏延的性格。不過,倒是頗得主公以及黃老將軍的喜愛。似乎,堂堂正正的作戰才是他們最喜歡的。

諸葛亮見魏延不言,當即又不斷勸酒,一時間觥籌交錯,滿座皆歡。

徐州,楊雷正與趙雲在白虎堂商議軍情。忽地有人來報︰「陸遜將軍領一萬水軍到了。」

楊雷聞言便是一喜,道︰「來的正好,快請伯言進來。」那小校忙出去了。

片刻,陸遜便大踏步走了進來。楊雷趙雲急忙起身相迎。陸遜亦是忙忙見禮。禮畢,眾人落座。楊雷便道︰「伯言,可知吾將你自荊州調回所為何事?」

陸遜笑道︰「想必將軍又要有大動作了,不然不會讓吾領一萬水軍入長江進東海,而後沿海北上。莫不是要再往黃河一行?」

楊雷笑道︰「伯言果然聰敏。某叫你來,便是為曹操水軍之事。如今曹操病重,無暇進軍青徐。而夏侯淵雖有進取之心,然沮授田豐二人足以當之。夏侯惇引兵屯與許昌,不過牽制二哥矣。吾料其不敢進軍。如今大戰之處,唯有益州漢中之地了。有諸葛軍師相助,吾料最多明年,益州便會盡入大哥名下。到那時,便是吾等進軍中原之時了。而黃河之南,吾皆不懼,唯有黃河蔡瑁新編水軍,可阻我大軍去路。故此,請你來,便是商議剿滅黃河水軍,以及用大船運兵沿海北上冀州幽州之事。」

陸遜聞言,臉色一肅道︰「蔡瑁亦是水戰行家,且黃河水流湍急,吾等尚需適應水勢,方能佔盡上風。至于戰艦載軍進行登陸戰之事,昔日子敬已然為之,吾等如今亦可為之。只是冀州幽州之地,適合騎兵縱橫,縱然吾軍登陸,恐亦是討不了好處啊。」

「伯言之言甚是有理。」趙雲亦道。

「那依伯言之意呢?」楊雷問道。

「當先擊破蔡瑁水軍。」陸遜斬釘截鐵道,「斷絕黃河交通,方能保證黃河之南再無曹操勢力。」

楊雷頷首道︰「甚好。如今冬季將至,黃河便欲結冰。汝領水軍暫時在徐州駐扎,待得春暖花開之時,再往黃河去。」陸遜頷首。

趙雲道︰「軍事商議已畢,當為伯言接風啊。」三人皆笑。陸遜忽道︰「子明兄現在如何了?」

「呂蒙將軍終日手不釋卷,正在書院苦讀,不過那些內院的學子們倒是很喜歡他。」楊雷笑道,「只是顧雍先生有些不滿,覺得他讀的全是兵書戰策,竟無一字經義。」

「子明乃是戰將,如此,倒合他本性。」陸遜笑道。眾人皆笑。

鄴城,曹操躺在床上,張機正在為他把脈,良久乃道︰「丞相身體已然大好了。只是,吾之湯藥不能除根,只能壓制。恐他日還會復發啊。」

曹操閉著的雙眼忽地睜開道︰「先生可知除根之法?」

張機聞言道︰「某確實不能。但世間有一人可矣。」

身後許褚忙問︰「乃是何人?」

張機道︰「華佗華元化。此人有開顱治病之能,若是由他來治。只需用斧頭將頭顱劈開,取出腦中風涎,如此,可痊愈矣。」

許褚聞言大怒︰「先生怎地如此說話,劈開頭顱,人不是沒命了麼?且華佗乃是徐州軍之人,如此說來,先生莫不是通敵乎?」

郭嘉忙一把拉住許褚道︰「將軍休得急躁。吾也曾听聞,那華佗有神術,為關羽刮骨療毒者便是此人了。只是此人乃劉備帳下,如此,倒是難辦了。」

曹操忽地長嘆一聲,自床上起身道︰「有張先生在,吾便勿憂矣。不能根治就不能根治吧,只需好生將養,日後發作時再請先生診斷便是了。」便有下人上前服侍穿衣。

曹仁便道︰「主公身體方好,恐不能勞累。」

曹操道︰「子孝勿慮。方才張機先生不是說吾已然身體大好了麼?嗯?」

張機忙道︰「正是,不過尚不能過于勞累,處理政務倒是足矣。」

「嗯,這邊好。」曹操點頭道,「來人,賜先生千金,封關內侯。」

張機聞言忙道︰「謝過丞相。只是某久在此處,身處鬧市,不能靜心醫學,故欲請辭。」

「嗯?」曹操聞言轉過身來,此時衣衫已然穿好,「先生這是何意?莫不是吾有招待不周之處?先生但有所求,吾定然應允。只是請辭,便不必了。」

「丞相有所不知,某在長沙時,常為百姓治病,如今入得京城,卻是出入高官之家,再無機會為黎民治病,心中甚是不安吶。故某欲要請辭,周游四方,為百姓治病。」張機道。

「先生慈悲之心當真令人感動。」曹操皺眉道,「不過四方未定,先生出去恐有性命之危。這樣吧,奉孝,你且為先生擇一處學堂,請先生在此講學。一邊可培育徒弟,一邊可為百姓治病,另外吾有疾時,可請先生速來。如此可否?」

張機聞言忙道︰「既如此,某在此多謝丞相了。」

曹操見張機答應,亦是面露喜色,道︰「先生救吾性命,些許微物,不足掛齒。」言畢,便揮揮手。張機見了,自是告辭。

待張機一走,曹操便道︰「奉孝,近日可有緊要公文吶?」

郭嘉忙道︰「司隸校尉鐘繇有公文傳來。道是夏侯淵將軍已然領著關中及西涼及十五萬大軍進入漢中,而今已然佔據陽平關。正在向南鄭進發。」

「妙才果然不負吾望。」曹操笑道,忽見郭嘉臉色有些怪異,忙問︰「奉孝你還有話說?」

「正是。」郭嘉忙道,「此乃是夏侯淵將軍第二次進軍了。第一次領五萬軍進至陽平關下,卻被馬超所敗,被其自小路潛至寨後襲營,故此大敗。五萬軍士,所余一萬余人。」

「嗯,」曹操不動聲色地點點頭,「勝敗乃兵家常事。此番妙才卻是如何奪了陽平關?」

「夏侯淵將軍命楊阜韓遂等人在陳倉聚集,聲勢浩大,吸引漢中注意。而後輕騎前進,星夜兼程,繞至陽平關後,一舉奪了營寨,並斬殺大將楊柏。」郭嘉答道。

「如此說來,漢中指日可定?」曹操笑道。

「主公,漢中似乎已然歸屬劉備矣。」郭嘉道,「據戰報上將,漢中如今的領軍者乃是田豐田元皓。而馬超似乎亦是投靠了劉備,在陽平關下與夏侯淵將軍大戰的便是馬超部將龐德。」

「什麼?馬兒竟屬劉備?」曹操大驚。

「正是。」郭嘉道。

「如此看來,劉備帳下已然猛將極多。吾軍中卻是不及了。」曹操有些憂慮道。

「主公勿憂。有某在,馬超不足為慮。」許褚出言道。

「有虎侯在,吾當無憂。」曹操見狀,不由笑道,隨後又看了看立在一旁的典韋,亦是沖著他微微頷首。典韋面無表情立在那里,宛若木樁一般。那手中的雙鐵戟卻是緊緊握著,全然不顧屋內皆是曹操心月復之人。

「丞相,董昭求見。」荀攸忽地前來,道。

「哦?請公仁往前廳座。」曹操忙道。

眾人隨著曹操來至前廳,便見董昭已然在此等候。見曹操前來,董昭忙上前見禮道︰「丞相。」

曹操揮手,命其落座。而後眾人皆落座。曹操便問︰「公仁此番前來,所為何事?」

董昭笑道︰「聞得丞相身體大安,故來此恭賀。」

曹操聞言笑道︰「有勞公仁掛心了。」

董昭見曹操微笑,心中亦是一喜,便道︰「如今丞相身體大好,可為喜事。吾有一事,正要稟明丞相,可謂喜上加喜。」

曹操一怔,忙道︰「公仁有何喜事,速速講來。」

「如今天下近半已屬丞相。且丞相北擊烏桓,胡人不敢入寇,邊境大安。如此,丞相當進爵為國公,加九錫。」董昭緩緩道,眼楮緊緊盯著曹操的雙眼。

此言一出,座中眾人身子皆是一震,便連許褚曹仁這等武將亦是紛紛將眼楮看向曹操。滿廳之人,唯有典韋持雙鐵戟立在一旁,紋絲不動。

曹操亦是直視著董昭的雙眼,良久方道︰「大漢開國四百年來,未曾有稱國公者。」

董昭笑道︰「蓋因四百年來,無有人有丞相如此大功。」

曹操聞言,看向諸人,只見諸人皆是看向自己,沉默不語。良久,曹操乃道︰「此事當稟告天子,非吾能定矣。」董昭聞言大喜,便即告辭。

董昭一出,曹操便問郭嘉道︰「奉孝以為如何?」

郭嘉答道︰「某所長在于軍略。此事主公當問公達文若。」

曹操便將眼光看向荀攸,道︰「公達以為如何?」

荀攸當即道︰「大漢享國運已然四百年矣。若無劉備,天下幾人記得漢室?況百姓所圖,不過安居樂業而。」言畢,卻是不再開口。

曹操頷首,便道︰「如此,仲康去請文若來。」許褚得令,應諾去了。

不多時,荀彧便到。曹操便道︰「方才公仁來言,請吾進爵為公,加九錫。文若以為如何?」

荀彧聞言便道︰「主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此言一出,滿座寂靜。

曹操的臉色頓時變的很難看,良久方道︰「文若,你且退下吧。」

荀彧神色不變,只是一拱手,隨即退了出去。待荀彧走後,廳堂中依然寂靜。良久,曹操方揮手道︰「諸人皆退。奉孝留下。仲康去將賈文和召來。」諸人皆退。

不久,許褚與賈詡到。曹操一揮手,許褚便即退下,廳中只有郭嘉賈詡曹操三人。賈詡見氣氛沉悶,心中亦是驚訝,難不成劉備打過來了?不然怎地如此氣氛詭異。

良久,曹操便道︰「奉孝,你且對文和詳言。」郭嘉便將前事一一述說,賈詡便已明了。待郭嘉述說已畢,賈詡便道︰「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曹操沉默良久,方道︰「某當為周文王。」

賈詡聞言恍然,道︰「既如此,便由的董公仁行事便是。」

曹操道︰「吾非為此心憂,乃為文若矣。」

賈詡聞言,以目視郭嘉。郭嘉便笑道︰「主公勿憂。文若久隨主公,主公豈不識文若之心?其雖不贊成,然亦是會為主公盡心盡力行事。」

「上下不能同心?豈能盡心行事?」曹操皺眉道。

「當日迎天子令諸侯便是文若之意?主公怎生忘記?如今文若忽又反對主公進爵國公,以吾之見,不過是在表明此舉非其時矣。」郭嘉笑道。

曹操豁然明朗,是呀,若是荀彧真的忠于漢室,也不會任由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把持朝政這麼久了。此舉莫不是真的向自己表明,進位國公尚不是其時麼?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演義之我佐劉備最新章節 | 三國演義之我佐劉備全文閱讀 | 三國演義之我佐劉備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