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之我佐劉備 正文 第一百三十九章 袁氏昆仲鬩于牆 關羽提兵上青州

作者 ︰ 傻傻的丫頭

第一百三十九章袁氏昆仲鬩于牆關羽提兵上青州

「主公,主公!」審配諸人大驚,忙叫道,早有侍立一旁的郎中被傳了進來。那郎中近前伸出二指往袁紹人中一探,身子一抖,當即跪了下來。

審配諸人一見,心中明了,齊齊跪倒︰「主公。」一方諸侯,袁紹就此長逝。片刻後,鄴城已然一片雪白。

「今主公忽然逝世,未曾立下遺囑。這嗣位之人,當立何人?」袁氏靈堂之上,逢紀皺眉道。

「自當立吾兒。」盛氣凌人的聲音響起,正是袁紹之妻袁尚之母劉氏。

「夫人,嗣位大事,還請夫人暫避。」郭圖冷冷道。

「你,」劉氏見狀,冷哼一聲,轉身便走。

「吾亦以為當立三公子。」審配開言道。

「正南為何如此說?」辛評一皺眉頭。

「國不可一日無主。今大公子漂泊在外,為曹操大軍所迫。而二公子守牧幽州,還需抵擋烏丸鮮卑,遼東,更是無暇至此。獨有三公子在鄴城。如今之事,當先立主,以安民心,統帥諸軍,抵御曹操。」審配一臉正色。說的辛評郭圖啞口無言。

就在此時,只听得腳步聲響,.只見袁尚全身披掛領著軍士進了靈堂。也不理睬正在發愣的四人,撲通一聲跪倒,哭道︰「父親。」膝行而前,至棺旁更是放聲大哭。而隨其來著的軍士俱皆立于堂外,團團圍住。

「公子,節哀順變。吾等已有決議,請.公子嗣大將軍之位,統領河北兵馬。」審配見袁尚哭個不停,急忙上前道,「此時並非哭泣之時,還請公子下令,安撫民心,也好抵御曹操。」

「既如此,需請孔璋先生執筆。」袁.尚哭的很傷心,可是耳朵亦是豎的老高,聞得眾人已然決議自己嗣大將軍之位。當即抹了把臉,道。

「速請陳琳先生至此。」逢紀吩咐道,便有軍士去了。

片刻後,陳琳來至,見得如此模樣,心中了然。當即命.人取紙筆來,一揮而就。辛評還好,郭圖在一旁看得焦灼不已,此份文書一發,再加上大將軍印璽,那事情就不可挽回了。只是此時形勢比人強,靈堂外那些明晃晃的刀劍也讓他不敢放肆。

「明發天下。」袁尚見陳琳寫好,便自懷中取了大將軍.印璽,結結實實地按上。諸人一陣驚愣,隨即便想起方才劉氏出去,必是取此印璽去了。眼見得木已成舟,諸人雖然月復誹,亦是不好多說,況且,亂世之中,有這麼一個有手段的主公,未必是件壞事吧。

「袁尚嗣大將軍之位?」曹操看著文書,放聲大笑道,「.廢長立幼,河北將內亂矣。」

「主公,可與此時.暫不攻鄴城,引兵攻袁譚。袁譚被攻,必然求救于袁尚。而袁尚必然不肯相助,如此,二人本就有隙,此番定然反目成仇矣。」賈詡冷冷道。

「好,就依文和之計。」曹操略一思索,當即決定。

「先生,此番如何是好啊?」袁譚在大營之中,繞著圈子,向郭圖道。

「原來如此,吾已知矣。」郭圖笑道,「怪不得前番李典樂進忽地自黎陽退軍,連同夏侯淵等皆往此處來,原來曹操欲要先破公子啊。」

「先生還有心思說笑,快快想如何退去曹操大軍吧。」袁譚急道。

「公子放心,吾不滿審配矯詔故而出走來投公子,自當竭心盡力。只是曹操勢大,實難力敵啊。」郭圖皺眉,不斷捋著自己的短須。

「報,曹操大軍忽然退去。」忽有小校前來稟報。

「此話當真?」袁譚郭圖皆是大驚。

「當真,其大寨已然拆毀,正徐徐退去。」小校頭也不敢抬,顫聲道。

「此天助我也。」袁譚愣了一會兒,忽地大笑起來。

「大公子,此正是崛起之時啊。」郭圖亦是想到什麼,笑道。

「公則有言快講。」袁譚道。

「前番審配道國不可一日無主故而立三公子,今曹軍已退,公子可往鄴城,收回權位。至不濟,可稱車騎將軍,向三公子索要兵馬糧草,就說,欲要進兵黎陽。」郭圖眉頭一轉,道。

「好。吾為長子,自當嗣位。前番事急也就罷了,今番曹軍既退。三弟就應將大將軍之位讓與我才是。」袁譚亦是連連點頭。郭圖亦是頷首,畢竟嫡長子即位,理所應當啊。

「文和果然好算計,此番袁譚往鄴城,必然導致二子大戰矣。」曹操笑道。眾人亦是紛紛點頭,這賈詡,真不愧是毒士。

「報,許都有快馬送來荀彧先生書信。」忽有小校進帳。

「呈上來。」典韋上前接了書信,而後呈與曹操。

曹操展開一觀,頓時面無表情,覽畢,不動聲色,將書信遞與郭嘉。郭嘉接過,一目十行看完,當即道︰「主公,劉備其志不小啊。」

荀攸程昱賈詡等看完書信,亦是紛紛點頭。「劉備已然掃除江東,孫權請降。現劉備上表求太尉一職,另表楊雷為揚州牧,張飛為徐州牧,孫權為交州牧。文若不敢擅專,特遣使稟報。」曹操冷聲道,「諸人以為如何?」

「揚州之地,其已與劉表平分,現其又欲佔交州,如此,必與劉備劉表必有沖突。主公可盡允其事,命其平定山越,南越。主公可趁此機會一統河北,而後回軍再與劉備一爭長短。」郭嘉才思敏捷,當即說道。

「劉備劉表皆為漢室宗親,如何會內訌?」程昱疑道。

「劉表已然老去,不復當年八駿風采,已然無法盡掌荊州。荊州事務皆在蒯氏,蔡氏之手。蒯氏雖賢,然掌文事。荊州兵馬多為蔡氏所掌。故主公可使人遍使財帛,使他兩家相爭。而劉備正當壯年,見荊州蒯氏蔡氏相爭,焉有不動心之理。再加之二劉平分揚州,其中必有領土之爭,那時再使人全文字散播流言,二劉必起紛爭矣。」郭嘉笑道。

曹操聞言大喜︰「不愧為鬼才矣。吾有奉孝,何懼劉備?」眾人皆笑。

日暮時分,太湖之上,楊雷與孫尚香共乘一艘小船,自在地飄著。「還在生氣啊?」楊雷看著別過臉的孫尚香,有些想笑。這麼大的人了,還得開始戀愛。沒辦法,婚前不談戀愛的話,楊雷會覺得自己這輩子肯定會留下一個大大的遺憾。好在孫尚香亦是頗為個性,聞知楊雷有約,也不告訴諸人,帶著幾個侍女就跑來赴約了。楊雷亦是欣喜,因為他約得孫尚香泛舟太湖,見孫尚香赴約,不由大喜。此情此景,倒是頗有幾分前世約會的感覺了。

只是沒想到孫尚香見到他之後,卻是沒什麼好臉色,劈頭就是一句︰「你把我二哥弄到交州算怎麼回事?」直噎的楊雷目瞪口呆,這才明白,原來人家不是來約會,是來問罪來了。

楊雷見狀,急忙把各種理由一說,尤其口口聲聲稱贊交州以南的豐足,這才讓孫尚香的火氣小了些,不過,依然還是不怎麼理他就是了。好在楊雷心里也明白,只是給她講著各地的故事,逸聞。畢竟孫小妹不能以常理揣測,這小妹從小好武,應了太祖那句話,真正的不愛紅裝愛武裝。看看她身邊的那幾個腰挎寶劍,殺氣騰騰的侍女就明白了。不過女為悅己者容,楊雷有信心,將來會讓孫小妹變的溫柔起來的。畢竟,在這個時代,男尊女卑已然逐漸成型了。而他楊雷,也是數的著的大英雄啊。

孫尚香雖說還在本著臉,卻已經不是在生氣了,而是有些不好意思。畢竟,婚約雖然定下,然而還未成親呢。這就冒失地見面,是有些說不過去。好在楊雷本人儒雅中帶著幾分威勢,也並不介意她這樣過來。似乎反而很開心的樣子,與自己聊天說地,東拉西扯。嗯,有點像小喬姐姐和公瑾哥哥相處時候的情景。胡思亂想著,脖頸不禁有些發熱。好在殘陽晚霞,映的整個人紅彤彤的,倒也不虞別人看出來。

忽地想起一事,孫尚香便道︰「你給公瑾哥哥請醫生了麼?听說是叫華佗的,就在雲龍書院。」

楊雷正欣賞著美景呢,忽見孫尚香發問,張口就是公瑾哥哥,心內未免有些酸酸的。這是常理,男人麼,怎麼也不願意自己的老婆去關心另一個男人把。更何況,口口聲聲叫著哥哥,又不是親哥哥。楊雷有些月復誹,不過,他也知道,周瑜對這些小女生的吸引力確實很大。沒辦法,偶像和粉絲不就這麼來的麼。以後,一定要自己的老婆成為自己的粉絲。楊雷暗自發誓,臉上卻笑道︰「大哥一進吳郡,便命人往徐州請華先生了。想必不日便到。」

孫尚香點點頭,默然半晌,忽道︰「多謝你拉。要不然,小喬姐姐還不知傷心成什麼樣子呢?當日我大哥死的時候,大喬姐姐一連好幾天都沒吃飯,瘦的都沒人形了。後來雖然開始吃飯了,但她房內的燈總是整夜亮著的,那房里有大哥的一幅畫像。我不想小喬姐姐也想大喬姐姐那樣傷心。」頓了頓,又道︰「其實,我不是很喜歡打仗的。小時候,爹爹總是在外面打仗。後來哥哥也是,打著打著,就死了。所以我發誓,我長大了一定要嫁個大英雄。他可以打敗仗,但即使失敗了,也一定要能回得來。當然,最好是一直打勝仗,或者不打仗了。」言畢,盯著楊雷仔細地瞅,眼楮亮晶晶的。

楊雷心中一暖,肅聲道︰「吾楊雷在此立誓,此後大戰不論勝敗,定然全身而退。蒼天有靈,當佑吾軍大事必成,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話音方落,只听得喀嚓一聲,天空劃過一道霹靂,響起一聲炸雷。

孫尚香一愣,看了看天,笑道︰「要下雨了。」隨後鑽進了船艙,聲音遙遙傳來︰「你要記得今天說過的話哦。」楊雷一笑,看著緊緊閉上的艙門,以及緊緊護在艙門出,按劍侍立的婢女,吩咐軍士將船劃往碼頭。

將孫尚香送回孫府,天色已然大黑,風兒呼呼地吹起來了,看來一場大雨就在眼前了。催馬往府衙趕去,進了大堂,卻見劉備徐庶張飛呂布連同魯肅張昭諸葛瑾一臉鄭重地聚在一起。

「大哥,商議何事?」楊雷忙問道。

「宇霆來的正好。華先生已然來至吳郡,去給周瑜看病了。只是他隨身帶來一封書信,道是雲長聞知江東已定,現已起兵北上,欲要收復青州。」劉備見楊雷來了,顧不得客套,忙道。

「二哥為何如此著急?」楊雷皺皺眉,接過書信一看。其上概略︰聞知兄長掃平江東,此誠大喜矣。然青州及瑯琊皆為曹操所佔。當日子龍孤身在此,且有魯肅掣肘,故無奈只有固守。現江東事畢,吾亦已養好箭傷,且夏糧豐收,鹽田復利,此正是出兵之時。正所謂兵貴神速,現曹操正與河北交戰,吾趁此領軍北進,必然可奏奇效。待大哥回轉之日,吾必將青州獻上。

「二哥好生豪邁。」楊雷看完,感嘆一聲。

「宇霆,如今江東方定,吾上表之事,尚無回音。而荊州又在蠶食虎林之西各郡縣。此時再動刀兵,恐與吾軍不利矣。」劉備皺眉道。

「大哥且放心,二哥智勇雙全,更兼四哥相助,另外還有孫觀等一干猛將。此次北上,縱然無功,亦不會有大過。」楊雷笑道,「更何況,沮授田豐二位先生正在徐州,若聞二哥進兵,豈不鼎力相助?如此,文武相濟,事可成矣。」

「不然。二弟性情孤傲,難听人言,此次北上,恐不利矣。」劉備皺眉道。

「大哥恁地小心,不如自郯城汝南起兵,一舉攻入許都,如此一了百了。」張飛喝道。

「吾亦有此意。」呂布亦道,這次他覺得張飛的話頗和自己心思,忍不住贊同道。

楊雷白了二人一眼,心道,別說許都不好打,就是打下來了,上面有個皇帝壓著,你以為大哥能過的開心?不是每個人都有曹操那麼大的魄力,敢挾天子以令諸侯的。

「二位將軍且慢,此事還須從長計議。」說話者卻是張昭。自從得了劉備的那封信,張昭自然而然地把自己擺在了劉備麾下文臣之首的位置。當然,那未來的太尉府長史就是為他留的。故此,他亦是很高興地參與到劉備的各項事務中來。豈不知,孫策尚知內事問張昭,劉備豈能不知。張昭之能力,俱在內政而。不過劉備一向待人謙恭,因此對張昭亦甚是尊重。

「如何計議?」張飛瞪眼道,「再不回師,二哥就把青州打下來了。」

「那樣豈不更好?」張昭回了句。

張飛一愣,隨即明白自己講錯話了,自己明明是擔心二哥出事的,不是擔心二哥立功的。當下還要說,卻被劉備瞪了一眼,登時默然。

「依先生之言,如何?」劉備問道。

「此事既然木已成舟,明公再遣得力人事前往助之即可。然徐州乃明公根本之地,明公大軍久在外征戰,今已竟全功,不若回師。」張昭笑道,「至于江東,明公既欲以楊將軍守牧,不若就命楊將軍在此處理一應事務。如何?」

「好,」劉備聞言,頷首道︰「宇霆,吾這便將江東盡數付與你手,你可願意?」

楊雷一愣,隨即道︰「某願意。只是還需向大哥借幾個人手?」

「哦?何人?」劉備奇道。

「請陸伯言守淮南並廬江虎林,以防荊州。請陳元龍至吳郡,署理揚州別駕。另請子敬子瑜二位先生留下助我。軍中將領,請留文遠在此。其余人等,但由主公調撥。」楊雷道。

劉備一愣,隨即笑道︰「如此甚好。這些人都依你便是。你在此好生整編軍隊,處理內政。當**曾言文可提筆安天下,武可上馬定乾坤。今獨領一州,可令你盡展所學矣。」

雷大喜,急忙拜倒。

「還有一事,」劉備似乎想起什麼,笑道,「秣陵乃是你的食邑,你不是要建城來迎娶新人的麼,可自便。」

「啊,」楊雷一愣,隨即苦臉道︰「大哥,這工匠人手以及各種建材,如何處置?」

「皆由你自便。」劉備笑道,「可別官逼民反啊。」

楊雷一愣,苦笑不已,只得應諾。

「前方五十里便是瑯琊。」孫觀指著北方說道。

「在此宿營,明日再往瑯琊。」關羽看看天色,發令道。

大軍停步,安營扎寨。用餐已畢,忽地吳敦進帳報道︰「君侯,細作探得瑯琊守將乃是曹仁,于禁。有軍三萬駐守。」

「三萬人馬,也敢擋吾五萬之眾?」關羽不屑地哼道,「汝且下去,好生安歇,明日便要與曹仁見個高低。」

敦躬身而退。徐州諸將,最為敬畏的或許就是這位關君侯了。

瑯琊城中,于禁一臉憂色,道︰「將軍,關羽遠來,今晚何不襲營?」

曹仁瞪了他一眼道︰「汝既知是關羽,如何還要去劫營?且其遠來,定然防備森嚴,即便劫營,亦要明晚才可。待得明日,吾擺上八門金鎖陣將其殺上一番,再與夜里襲營,其軍必敗矣。」于禁聞言默然,關羽,是那麼容易就能打敗的麼?

PS︰買菜時不小心滑到了,手破了,好疼,總算碼完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演義之我佐劉備最新章節 | 三國演義之我佐劉備全文閱讀 | 三國演義之我佐劉備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