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蜀漢後主 正文 第二十九章皇帝宿夜觀長安,不得擾民人授首

作者 ︰ 我命非天12

第二日早朝,有吳國使者前來覲見。[蟲不知小說網]

我端坐在未央宮主殿皇位之上,俯視來到大殿上的吳國使者,東吳使者︰陸抗。陸遜二子,陸遜長子早夭,而次子繼承了陸遜一切優點。而且青出于藍勝于藍,不但一表人才,諸事闢易,而且眼如朗星,眉若玉劍。

陸抗不卑不亢,躬身行禮道︰「吳國使臣,拜見蜀漢天子陛下。」

「吳國乃蜀漢之邦交同盟,不必多利,賜坐。」我大袖一揮,安排了一個座位。今天的早朝穆順和諸葛亮都沒出現,他們實在是太忙了。

安排好座位,陸抗道︰「多謝陛下。」施施然而坐,目不斜視。

我開口道︰「使者前來,有何貴干?」

陸抗道︰「昔日昭烈帝曾與吾東吳有舊,今日陛下天人也,奪得雍涼之地。吾吳國陛下不知以何為理,贊陛下如此大功。前年我部呂蒙,不明天時,強奪武、零二郡。吾聖上雖欲斬其,卻豈料呂蒙病死家中。此事便耽擱了,如今陛下既已成就霸業,自當將武、零二郡歸還,才顯吾蜀漢與吳國之盟約也。」

簡雍出班到︰「賢佷何出此言?昔日先帝據有荊州四郡,怎的今日就歸還兩郡?」看他一大把年紀了,我不忍心打斷他。

簡雍自劉備起兵之前就跟隨劉備,乃劉備發小。幾十年征戰,即便是劉備最為危難時刻依舊不離不棄,誠為天下之難得人才。更有趣的是,簡雍雖與劉備關系非凡,卻恪守君臣之禮,毫不逾越半分。

陸抗微笑道︰「昭德將軍此言差矣,昔日赤壁之戰前吾家都督就與丞相有言在先。借得昭烈帝荊州十年之用,那時十年之期已滿,我取之正順天意。只是天意規那二郡不為我所有,自然要將那二郡奉還。」

簡雍辯才無礙,豈能被這區區言語嚇到,又說道︰「吾在益州之時就有傳聞,去歲荊州大旱,二郡多有蝗蟲。今已出不入附,此時歸還未免不顯誠意。」

陸抗道︰「若是兵精糧足之時歸還也未必顯得吾家聖上真心情義,若是那時歸還,荊州多幕吾家吳國陛下之恩,豈能有對陛下感恩載德?此次荊州干旱,正顯蜀漢天子宅心仁厚,與民之同樂也!」

簡雍看這毛頭小子竟然如此無禮,當即就要大怒,我看火候差不多了笑道︰「其實二郡早月兌朕這蜀漢之手,即便拿來也不免有些無趣。朕有一言,若吳皇依朕,這二郡便當朕送予吳皇。()」

陸抗起身拜倒道︰「但教陛下有言。」

「朕之親母,孫尚香今在何處?」

陸抗道︰「劉孫氏乃皇親貴冑,自然在建業皇城之中安居。」

「朕若以兩郡為易物,將孫太後喚回蜀漢,吳皇意下如何?」這件事昨天我考慮了半宿。別看拿了孫權兩個城池有那麼開心,而是武陵和零陵一來少水多山,交通不便,難以運送糧草。二來,其以不過和曹睿同樣,要拖垮我蜀漢建設的腳步。

陸抗躬身道︰「孫後常年居于吳國,恐不喜隨意遷居。」

「大膽,你乃何人,可替太後做主?」乾義大怒。

陸抗不卑不亢道︰「若真要與孫太後遷居漢中,可著特使前往江東。此乃二話,與如今之事無關。吾久聞乾將軍勇武非凡,智計天下罕見,莫要做如此強人之事。」

乾義嘴角上翹道︰「莫說這強人之事,便是將你身首異處,吾料吳侯也說不出什麼話來。」

我擺手道︰「乾義莫要再有此言……」正要再說之時,旁邊太監遞上一卷絹布,只見上書「人可得,地不可要。」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的書函。

我點點頭道︰「即要譴使,莫不如便由貴使代為通傳。武陵與零陵二郡之事不用再說,雖是吳侯美意,卻也難敵悠悠之口。吳侯即將二郡送回我蜀漢,那孤便代蜀漢將這二郡送予江東。」

陸抗嘆口氣,知曉此行斷難成事,躬身道︰「謹遵漢中王之令。」躬身退下不提。

我道︰「卿等有何奏本?」

有趙雲遞上奏本道︰「臣有本啟奏。」

我大為驚訝道︰「料想不到今日竟是四叔上的奏本,有何啟奏,快快說來。」

趙雲雖面須皆白,臉上卻未顯松弛,依舊沉著。虎將朗朗之音如龍從雲中來,趙雲開口道︰「今雍涼之事已定,當著手以監管之事。陛下居于雍州長安,東卻有曹魏虎視眈眈,雖其口中有言十年定江山。然則兵家詭道,臣恐其趁我去伐西羌之時便要來攻我蜀漢。是以……」

我接過趙雲奏本,粗略一看道︰「四叔之言已在朕心中,朕明日便有話說。」

趙雲躬身退回班中。

又有一些瑣碎小事,例如長安哪出地方該修建,修建需要資金幾何,用民多少。又說如今長安居民略微回暖,人數多少多少,只是引起糾紛如何如何。又例如,有些從武都等地來的遷戶認為我可能把他們遷回去,心里總不安定,我讓人幫他們修房屋,送耕牛,造水車,打消了他們的疑慮;有些地方根本就沒有糧種,我一面讓人從漢中急調糧種過來,甚至組織種了很多稗子,這東西雖然產量低,但不怎麼用管護,農時不等人,人誤地人時,地誤人一年,一場雨過後,不搶著下種,這塊地就白白荒蕪了。

這些事情只能朝堂上談一談,具體的事宜還需得丞相府來酌定。

我看沒有人再上湊本,開口道︰「無事退朝。」

群臣下拜行禮,口呼萬歲,出門去暖閣去用早餐。

其實如果真要說,現在的長安真的不是一個好去處。長安二十年征戰,先從董卓造逆,經李催、郭汜,又有馬騰、曹操之輩互相征戰。而長安自古便是帝都,所以民豐糧足,是掌權者最愛的搜刮之地。

而長安曾有軍民百萬,城郭之大,天下罕有匹敵者。這一點即便是劉備定下的帝都成都也是不可匹敵的,當世只有吳國的建業、曹魏的洛陽、許昌可匹敵。

而建業就更有意思了,相傳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前夕,出使東吳,與孫權共商破曹大計。據說,諸葛亮途經秣陵縣時,特地騎馬到石頭山觀察山川形勢。他看到以鐘山為首的群山,像蒼龍一般蜿蜒蟠伏于東南,而以石頭山為終點的西部諸山,又像猛虎似地雄踞在大江之濱,于是發出了「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贊嘆,並向孫權建議遷都秣陵。

而孫權在赤壁之戰後,遷移到秣陵(今南京),並改稱秣陵為建業。第二年就在清涼山原有城基上修建了著名的石頭城。

話題扯遠,自我來到長安之後,先被長安的殘破感到震驚。雖依舊天下雄城,但怎奈何城中民不過萬。為今之計只有大力發展民政,才是雍涼之地的唯一希望。

乾義、穆順、文雄三人中,乾義善練兵可征伐乃帥才;穆順好內政修政里,乃王佐之才;文雄武力當今世上難有敵手,可為攻城拔寨之大將軍。所以穆順雖然如今的出身是將軍,卻也來一起經營內政。

其實也是幸好,我遷都長安之後,基本帶出來了成都許多的文官。先前礙于文官太少,所以只能先張貼告示,讓民眾安心。而攻取雍涼太過順利,蜀兵每到一處,還沒開打那邊就已經舉著白旗投降。城中的官員跑的比兔子還快,蜀漢的兵多為步卒。因為益州難以養馬,用俗話講就是庭院里練不出千里馬。

雍涼地勢開闊,奔馬萬匹層出不窮。所以被逃掉了許多許多的官員,尤其是基層官員,例如主薄、糧秣官這類的小官。所以現在皇帝張貼出告示來,出榜安民,開倉放糧,維護安寧,推選屬官。

而自皇帝來到長安以來的三天,經過和曹魏的不算議和的停戰,如今放開宵禁,長安之中也是歡騰一片。又臨近元宵節,元宵節乃漢朝所創節日,為的是紀念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于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里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長安雖然殘破,但好歹是西漢百年皇城,自劉禪統一西部,有了強秦之勢後,來自四面八方尤其是涼州難民也多有返鄉。為此增添了許多麻煩事兒,例如長安十室九空,誰也不知道這棟氣勢恢宏肯定是三公之一的房舍是哪一個人所有。所以增添了許多爭執。

所以,長安回歸了久違的喧囂。

矗立在未央宮大殿前,俯視芸芸眾生,有無數的色.相仿佛就在眼前撲面而來。有喜、有悲、有怒、有樂。

其實長安之所以會這樣,還是多虧了曹操之助。兵荒馬亂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曹操昔日被打出益州之時,從武都等地強遷來用于補充三輔之地的民戶、蠻夷亂糟糟鬧成一片,各地良田荒蕪,人煙斷絕,生民苦不堪言。

所以,為了將我蜀漢和其他幾個軍閥王朝的軍隊區別開來,我一再在軍中將領里強調,不得擾民,一定要加強軍隊紀律。早年的曹操為了杜絕擾民,將踐踏農田者授首傳示三軍。我雖然自認做不大曹操那樣的恩怨分明,卻也一樣知道擾民的危害性,怕是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啊。

所以,我還在欣賞長安夜色的時候,蔣琬就托人送來一顆人頭,血淋淋的不住淌血。我認識這個人,這個人是魏延手下的一個曲長,名叫鄧賢。雖然叫做鄧賢,人肯定是不賢的,長得很凶惡。我一看就知道,肯定是這貨有了什麼很大的擾民動作,蔣琬無奈讓他當眾授首。

我開口道︰「為軍令故,死得其所,傳旨,薄葬。」

這是軍規如此,想必魏延也說不了什麼。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蜀漢後主最新章節 | 三國之蜀漢後主全文閱讀 | 三國之蜀漢後主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