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蜀漢後主 正文 第五章早朝預備文武試,只嘆蜀漢少人才

作者 ︰ 我命非天12

昨夜靜思,在門口待了一晚上,思考良多,也讓蚊子叮了不少包。()

不過萬幸,後世記憶里對人才選拔是一套一套的,首先就是科舉制,文武科舉。

文科舉現在不適合,雖然我想把所謂益州大戶盡數一網打盡,但一來蜀漢的富和他們密切相關,不能輕舉妄動。否則人家被逼反了,斷了你的糧食你就夠吃一壺了。

二來,先帝定下的章程不能隨意更改。有人說做皇帝那麼輕松愉快,其實不是的。有的時候皇帝只是一個可憐的人,例如每個皇朝最後幾任皇帝,欺上瞞下的奸佞之輩層出不窮。加上現在最近的獻帝,多麼的可憐。如果你要改什麼東西,大臣不同意,跪在你面前,你能當做沒看到,但史筆如刀,一筆筆把你記在史書上,你只有一個暴君,紂桀之君一個稱呼。

所以皇帝其實做的也不順暢。

不過文的不行,還有武的。

今天發生了件大事,或者說三件大事,一個就是罪臣朱褒伏誅,人頭已經送來成都,一路張掛在帥旗之上,讓天下有反心的人開開眼。

第二件事就是諸葛亮已經一擒孟獲,現在又給放了,引起了不少爭議,朝中有大臣說即為反賊就該直接就地正法,諸葛亮這事做的不地道。不過諸葛亮聲望比我這個蜀漢皇帝還要高,非議也只是一小會兒,更多的時候是看到我面無表情,想拍我馬屁才那麼說。

第三個就是朝中有大臣去世,一次還是兩個。一個是丞相府長史王連。他在諸葛亮起兵的時候就多有勸阻,想不到還沒看到諸葛亮凱旋就去了。第二個丞相府西曹椽李邵,犍為郡守李邈的哥哥,廣漢郡大族李氏的族長。今年才四十多,可謂英年早逝。

我不禁大嘆古代的醫療技術太落後了,連個小病都能要了人的命。

其實還是丞相府太忙了,一天不忙到晚上大半夜的,別想睡覺,操勞之下誰都扛不住。

我听聞之後先是道︰「追封二位老臣為關內侯,厚葬。」又嘆道「今蜀漢人才凋零,老臣不斷去世。先是先帝去時,就有張飛、關羽。後又有朕初登大寶時的黃老將軍,馬將軍。值此蜀漢危難之際,這些人卻一個個離我而去,天要亡我乎?」

底下大臣跪倒一大片,都道︰「臣之罪也。」

我模了模眼淚道︰「天要收人,豈是人力可抗拒?你等無罪,罪在朕,自朕登基以來,少問人才之事,連新進朝臣的大臣都不曉得是誰,朕真乃昏君也。」

「陛下!」

剛站起來的人又跪下了,我讓他們起來,道︰「值此人才凋零之際,眾位臣工議一議,該如何處理。」

此時蔣琬出班道︰「陛下該開求賢令,求天下人才之助,先帝在時曾多有此舉。[蟲不知小說網]」

費?道︰「今我蜀國人數百萬,若無一二人才臣打死也不信。事故求賢令當有奇效。」

秦宓道︰「陛下,諸位五虎之子今已成年,也在軍中歷練。如張將軍之子張苞,與其父一般有萬夫不當之勇。趙將軍之子趙統,手持長槍,十步之內不見活人。又有關將軍之子關興,關平,手持偃月刀,也有先父之能。我蜀漢人才也是不少的。」

我道︰「我非背後非議,將才可,帥才不多。相父在時我蜀漢如濤濤江河不可擋,相父若不在,天下當以誰為繼?不過此乃後言,就此打住。朕有一法,可保求賢令完備。」

掃視了一下百官,我朗聲道︰「我意開恩科,分文武。文在各郡各地,每一年而試,依自己想法答題,由當地縣令、太守、郡守為考官,有大才者立為秀才。每兩年,秀才在每郡郡地考試,由朝中百官審核,又有大才者為舉人。每四年舉行一次科考,由朕與列為百官一同觀看考卷,有驚天之才者為狀元,第二位為榜眼,第三位為探花。其余同為士子,賜官而為,若能與之所書之問一類則繼續提拔。列為覺得如何?」

郭憂之出班道︰「不可。」

「有何不可?」

「求賢令乃是求,陛下此舉雖好,卻奈何乃初為,世人不解又無甚好處。即便所得之才也是想為官之人,此類人有求賢令即可,無須如此麻煩。」郭憂之說的有道理,但沒說透,其實就是一個字,益州大戶利益怎麼保證?他不是益州大戶,他也是苦寒出身。他有這番話不是為了益州大戶,而是為了我。

所以我對他點點頭,示意他回去,接下來還有好戲等著這些人。

立刻就又有不少益州大戶出班道不可,陳述頗多,其實都是廢話。

我放下這件事說︰「既然如此,此議揭過。朕還有一策,便將文狀元其中的文,改為武。在朕面前捉對廝殺,當然不可持利器,又放置諸多事物,如石鎖考驗力氣;筆墨考驗兵法;政策考驗文學,列為覺得如何?」我心中冷笑,剛才提文狀元就是為了引出武狀元,你們這些益州大戶還想怎麼樣?還想把你們那麼酒囊飯袋的兒子拉進軍營中去?了不起我把你們全 嚓了。

雖然那些人知道這武狀元其實和文狀元沒什麼區別,都要考研以及有讓學識的寒門士子來出仕。但剛才皇帝已經讓過他們一回,如果自己再反對恐怕家族之中的人也不會保自己,這個以前看著貪玩的小皇帝也一定會砍了自己。

當下所有人或無奈,或欣喜的一同跪拜道︰「陛下聖明。」

當下皇帝道︰「諸葛喬何在?」

「微臣在。」從文臣這一批官員的最後一個,走出來一個年輕人,這個就是諸葛亮的養子,諸葛瑾的親生兒子,諸葛喬。

諸葛亮對自己家人很嚴格,諸葛均到死都只是一個長水校尉。諸葛喬這個兒子更是嚴格到讓人驚訝的地步,後來諸葛喬就是死于勞累,吐血三升,不久就病逝了。

不過諸葛喬此時還是年輕人一枚,但很穩重,就和諸葛亮一樣。

皇帝道︰「著你在成都外建一座狀元寨,圖紙朕已初擬。」旁邊小太監听到暗號,知道該自己出馬,從懷中掏出絹布,小碎步來到諸葛喬身前,諸葛喬躬身拿過圖紙。

皇帝又說︰「限你一月內督造完畢,朕屆時親自去看。」

「臣遵旨。」諸葛喬下拜謝恩回班。

不過朝臣看他就不一樣了,這個武狀元可是開天闢地頭一遭,建造武狀元比試的地方卻是諸葛家的人來造,皇帝其中深意可值得深思啊。

尤其這個年輕才立冠之年,其後還有不知道多少年好活,皇帝也只有十八歲,看來皇帝是要大力啟用年輕人了。

作為益州階級利益最高的一批人,這些人可能帶兵打仗沒什麼用處,但對于政治這類事情是一頂一的厲害。從皇帝一件出恭小事都可以看出些道道來。

皇帝又道︰「自今日起,在天下益州之地多張貼榜單,榜單旁安排一位識字的士子,高聲朗讀,教天下習武之人盡皆知曉此盛會。另,自第一屆狀元試開始,將征西大將軍魏延請來。」

當下無事退朝,我自然是去找皇後嘿咻去了,畢竟這兩天為了今天朝會苦思冥想,當了許多天和尚。今天安生了,就該適當放松一下,反正大事小事都有丞相府處理,即便諸葛亮現在遠在南方也一樣是由他處理。

不過就在我要進皇後寢宮的時候,謁者,早前太子舍人霍戈求見。

霍戈這人是個忠臣,和他父親霍峻一樣。霍峻曾駐守葭萌關,在面對敵軍的圍攻時曾說︰「小人頭可得,城不可得。」並以區區數百人之眾,大破扶禁、向存所率領的萬余人。後官至梓潼太守、裨將軍。享年四十。還葬成都時,劉備甚是惋惜,曾對諸葛亮說︰「峻既佳士,加有功於國,欲行酹。」並親自率領群臣吊唁,舉國榮之。

不過可惜歷史上的劉禪太2B,這樣的人不知道重用。

我今知曉歷史,自然不會讓這樣的事情再發生,對來稟告的太監說︰「著他在宣室殿等候。」

太監領命退下,我也只好學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匆匆離了皇後寢宮,來到宣室殿。

宣室殿就是漢朝時期皇帝辦公、處理政務的地方。李商隱有詩記載「宣室求賢訪逐臣」,指的就是這里。

當我來到宣室殿的時候,霍戈就跪在一邊等候,見我來到先是一個碩大頭顱踫地。

我嘆口氣,扶起他道︰「紹先,你之來意我知曉。」

霍戈起身,和我一同來到一書案,他在旁,我坐在書案上。

書案上此時堆積了一些竹簡,我已和以往的劉禪不同,所以有一些奏折諸葛亮安排我來觀看和批閱。

我隨手拿起一個,上面寫著「今陛下天人,所言與常人皆不識,但先帝高祖之風不可輕棄。益州豪門,皆望陛下天恩,著手政事,行大義與天地,仁愛與世人……」寫的就是說皇帝你這樣不行啊,我們益州豪門多有幫助你的地方,你今天的所言就是想把我們豪門往死里逼。雖然沒寫明,但說的是諸葛亮此人專政,不讓你看奏折,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你今天恢復正常了,就該把諸葛亮的權利收束一下。

我冷笑著放下竹簡,指著竹簡說︰「紹先可曾看過?」

霍戈道︰「尚未看過。」

「你也是益州豪門之一,有何說?」

霍戈道︰「先帝天恩于家父,臣雖百死亦難報先帝與陛下之恩,陛下所言為何,臣便百死亦完成陛下所托。只是陛下今日之言,稍有不妥。」

霍戈是太子舍人,陪伴太子讀書的人,所以他有資格不淨身就站在我旁邊。而且他也有這個資格和我這麼說話,葭萌關一役,影響遠大,功勞卓著該記載在史書。

我道︰「先帝之德,朕難望其背。只是如今益州疲憊,雖據蜀道之難御天下以不臣。只是兵寡將微,如何成事?先帝仁德著稱四海,曹操也曾有言天下英雄唯他與先帝。天下多有仰慕者來投,朕初登大寶,若不掌豪門之鼻,怎能服眾?」

「話雖如此,陛下初登大寶,根基未穩,著手此事當是五年之後。」

「朕等不及了,當南方再無戰事,便是蜀漢要北伐之時。若還是這批人,牽朕後腿,那時悔之晚矣。」我放下平天冠,雙手往後推了推,把一些露出來的頭發束縛在頭皮上。

霍戈是忠臣,但忠臣往往會忽略一些問題,他們以為天下人會和他們一樣忠誠,不會做些下三濫的事情。所以他有些不信︰「當不會如此吧?今我蜀漢失了益州,國土去了一半。值此疲憊之際,當上下同心,一致對外……!」

我一拍桌子道︰「就怕這些酒囊飯袋茲敵生事,朕難以為料。先帝好高祖之風,對這些益州豪門極好。朕不同于先帝,先帝起兵之初多敗,何故?就是做事顧前不顧後,朕若要辦一事,須得慮其最險,最難,最壞打算。若非如此,朕如何心急于辦此事。」

霍戈嘆道︰「陛下當真于往常不同矣。」說罷,又說「臣告退。」

「都來了,還走什麼?陪朕一同用午膳吧。」

「遵旨。陛下,久不吃得陛下的飯菜,微臣都有些想念了。」

「哈哈哈,那就多吃點。」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蜀漢後主最新章節 | 三國之蜀漢後主全文閱讀 | 三國之蜀漢後主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