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蜀漢後主 正文 第三章相府夜談削州牧,初次早朝計策出

作者 ︰ 我命非天12

不多時張機就走了,一則天黑了,二來剛才听到那句話,肯定是去做試驗去了。()

此時我和諸葛亮對立而坐,手談一局。

在成為劉禪之前,我酷愛圍棋和象棋,不過受天資所限,頂多一個業余五段的水平,和諸葛亮這樣的牛哄哄人物肯定不能比。不過好在我是後世來的,針對棋局來說,因為後世燻陶實在太多,所以一時間對殺佔了上風。

一面下著棋,一面看著諸葛亮若有所思的模樣,我捏起一枚黑棋笑道︰「先生是說我變了?」

先生,是劉備常用的詞匯,我一直用相父這句話,此時變了,就是想給諸葛亮問的借口。

「公子天人之姿,人中龍鳳,自然當與常人不同。」他也下了一枚白棋,為人謹慎所以棋局也很謹慎。即使是自己要失去一塊子也不肯棄大龍出殺。

不過我不一樣,我喜歡行險,我喜歡招招奪人,所以我食指和中指捏棋,下在了一個被大軍包圍的角落,下完後說︰「人總歸要變,先帝創業為半而中道崩組,我雖年幼卻也知如今蜀漢一州之地難與曹魏、孫吳抗衡。」

諸葛亮很適應這樣招招奪人的下法,不過我下法是後世的,所以諸葛亮有些招架不住,大龍被我吃了一小塊。就如同今天的蜀漢,只有益州一塊地方對抗兩大強敵。

「雖為天時所限,抑或人謀?天下終有變,屆時益州之地出則大勝!」諸葛亮看準方位,一棋下,佔據半壁江山。

我搖頭道︰「若無其才,即便佔據半壁江山又有何用?」我放棄大龍廝殺,找了一塊角落下了一個棋子。

諸葛亮也搖搖頭︰「事也難成,豈有放棄之理?」

我又放下一枚棋子笑道道︰「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公子似乎借物寓人?此文極好,若是平時得見,我須得浮上一大白。」諸葛亮听到這篇千里馬,也是極為陶醉。

我棄子投降,盯著諸葛亮道︰「先生欲做千里馬、亦或者為伯樂?」

諸葛亮看著場面混亂的局勢,不禁一嘆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自然千里馬。」

我也嘆口氣道︰「千里馬者,勞心勞力,老年難安。我只願先生做伯樂,起拔人才,難做千里馬。」

「公子此行斷不是為了一碗粥而來,請言正。∣我∣搜小|說網」諸葛亮放棄了這句談話,這談話已經有一點別的苗頭了。就好像昔日白帝城托孤,劉備所說的那番話,我知道,現在的諸葛亮已經有點生氣了。

我笑道︰「先生不必動怒,先生定是以為我要托蜀漢與先生?先生錯啦,我是為先生百年之後著想。先生今事必躬親,適才手談一局,即便放棄小利也只願謹守大龍我便知先生。棋如人,知棋知人。我跟隨先生學習十來年,又怎看不透先生之意?」

「公子何必拐彎抹角,萬事須言明才好。」

「丞相在時,我蜀漢依舊如濤濤大河,勢不可擋。只是先生百年之後,該何人繼之?」

「董允、費?、郭憂之皆為當時俊杰,當以為繼。」

「董允少謀、費?少斷,郭憂之少實事。三人皆有漏洞,如何能繼?不過言之尚早,還無須如此嚴重。今日找先生,只想先生小事多交給一些旁人做,一來鍛煉人才。二來先生事必躬親,一日比一日銷售,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頭啊。」我起身,收攏棋子道。

諸葛亮眼中感動,但嘴里說︰「事必躬親非我願,奈何如此也。」

我道︰「先生非一州之才,天下十四州皆為你之才。今日只有一蜀地還好,若他日我據有天下九州,先生還如此嗎?都說今日不是為了此,怎的還說這上頭。先生,此雍?反叛,朱褒、高定相隨。我雖無懼,卻也知蜀地所謂士族,皆為狗屁。先帝好高祖之風,我卻好秦始皇之風。所謂天下之敗,便是敗在士族之手。如今趁士族反叛,我想將所謂士族好好整頓一番,不叫其再捉我蜀漢掣肘。」

「一朝天子一朝臣,想必他們也該有這個感想。」諸葛亮點頭贊同我的意見。

我再道︰「如今他等三人反叛,我意料之中也。蜀漢一州之地養九州之官,實在難以為繼。雖益州多富,卻也難擋百官、千官、萬官。今益州之地單單州牧便有三個,其他雜號也有許多。我想削官,閉關息民,還政于民。」

「該是如此,明日常朝之時陛下可盡數道出,微臣定當為陛下立此策。」諸葛亮贊同我的閉關息民。

「既是如此,我也無話。」我問道。

「如此就有勞相父了。」

當下婉拒諸葛亮出門送客,自顧自的走了。

只有諸葛亮一句︰「陛下真是長大了。」

第二日常朝,我先于百官跪坐在上位,慢慢等了半刻鐘,才見百官在諸葛亮帶領下走來。

此時有宦官喊道︰「陛下早朝。」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有事早奏,無事退朝。」平天冠下珠簾垂落,遮住了我的眼神。

立刻就有人出班啟奏「臣有事奏秉。」這是大司農秦宓。

劉禪收拾心情道︰「何事?」

西域有國名身毒(即阿三,哦不,是三哥),列境于本朝西南,听說國富民豐,譴一使者來朝,其使來華夏多年,略曉漢語。訴其梗概,與往年之事切實,大體可信。身毒欲與我國通商互市。」

「即是如此,陳述其信。」劉禪看了一眼秦宓,看見他似乎有些不適應劉禪這麼認真說話。

不過他畢竟是大司農,三公之一,轉瞬就道︰「原文如下,震旦既古,天下華邦,國享袤疆,載地一方,斯四百年之強漢者,物產豐饒,年年與貿,頗裨陋國,然中平以降,狼煙突起,裂土三分,西域都護之蔥嶺南麓之絲綢商道輒斷,貴國之物已鮮見于市,我主拜受國民所拖,祈望天恩,垂賜紙張、錦緞、布帛、鐵器、陶瓷等物以貿我國,我國豐產稻米,近年也種植茶葉,然以上等物無可復來,用之既久,舍之不下。」

震旦即是中國,漢朝自武帝以來對西域諸國影響深遠無比,如今天下三分。絲綢之路的缺失讓南亞大陸的居民有些不適應,生活也受到了波及。不過現在是公元三世紀,中國三分,阿三也好不到哪里去,三分都不止,天天打仗。不過阿三好歹糧食種植面積亞洲第一,又日照水源充足,稻米盛產是事實。

皇帝開口道︰「茲事體大,眾卿有何意見?」

伊籍出班奏道︰「此國偏遠,臣以為縱然有利,然有三慮,兩國距離久遠,連綿群山,西南路險,互通不便,此其一;我國蜀錦織戶眾多,然一年產桑,一月產蛹,生絲紡成錦繡後,織戶有三至四個月無事可作,自用錢財,空耗糧食,此其二;成都以南,刀耕火濡,茹毛飲血,蠻越眾多,所到之地,每有兵戈,不盡其擾,此其三。」

劉禪道︰「即是如此,朕慮三策,不知拙巧。其一,著鴻臚寺及有司派出勘路,另闢商道。而譴身毒國來貿易,我朝國民不可出境,如此,盈虧大部由身毒人擔當,盈則當吾邦饋之,虧則喪不失吾邦之本,身毒也兀自斷絕此念。其二,所缺生絲可向東吳購買,成品錦繡價格遠高于生絲,而江東紡織技藝卻遠不如蜀郡,所謂川蜀之錦,衣披天下。其三,南中雖叛亂,若我天兵至則必然能撫安四夷,廊清南陲,使南中近乎漢鄉。此三者,貫穿始終,一日不廢,通商之舉,雖歷艱險,尚可繼也。此為要務,然牽扯甚多,相父意下如何?」

諸葛亮搖了搖羽扇道︰「陛下之言乃百姓之福也。」言下之意就是此法可,不過他不表態。

劉禪點點頭道︰「依三策行事。」

大司農詫異的眼神之中拜倒,後又歸班,不再言語。

諸葛亮此時搖搖站起,恍如天下朗星在眼前,諸葛亮躬身道︰「陛下,此番南中叛亂,南蠻亦相隨作亂。我有意起兵除亂,乞請陛下恩準。」

劉禪道︰「南方乃我蜀漢之根基也,不容有失。即是丞相親征,朕料不日即可安枕。如此便辛勞相父了。」

「為我蜀漢也,無畏辛勞。」

此時外官李嚴出班道︰「啟奏陛下,臣有本奏。」

我點點頭道︰「中都護、尚書令既有本,速速道來。」

李嚴點頭恭身道︰「今南蠻作亂,諸葛丞相欲親赴南中平定。古語有言,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此亦嚴之責所在也,今為前軍督辦糧草。只是如今北有漢中,南有叛亂,而江州亦不可無所備也。嘆如今三面催糧,又不可不予之。感嚴昏庸之才,雖勞心事無巨細盡皆親往勞頓疲乏卻不得解也。」

這是個嚴重的問題,我向百官看去問道︰「可有法解之?」

有小官兒出班道︰「曾也有過此類事情,多是向益州豪門租借。只是昔年租借也尚未還清,此時又借,怕是激起民憤。」

我閉目沉思一會兒,看向李嚴道︰「丞相曾將蜀錦編織工細細分類,改進編織工藝。如今蜀錦產量大增,排除賞賜大臣之物尚余之多不可數也。可將蜀錦、鹽鐵增大產量,放寬限制貨與民之。以蜀錦做籌銀交予蜀中大戶解昔年糧草,另可平價售予吳國、姜等地。另,若下屬之地蜀錦、鹽鐵產量增三成者又不擾民疲勞可提拔一級。東吳素知我季漢此等上品之物,可著鴻臚寺送予吳侯。吳國顯貴喜愛,平民亦會喜之,邊屯可以糧易,價格不可高。」

李嚴大喜︰「陛下英明!果是妙計!」李嚴稍微一計算,道︰「傳聞東吳今年豐收,而以歷年歲賀又加今年豐收存貨,想可至少籌糧十萬斛上下,稍解形式。」心中卻想,這皇帝怎麼變的這麼聰明了?往年只會一句可有解?若是沒有就是一句征調益州大戶或是平民百姓家中存糧就完了,今天不但給出了完美的自己都想不到的辦法又如此……抬頭一望天顏,眼如朗星,眉若黑龍,嘴唇微泯眉頭微蹙,一番天子景象昭露無疑,不禁心頭一泠不敢再看。

「可還有本?」

百官相互看了下記錄事情的督牌,仔細查看有沒有紕漏的地方,看看沒有。才沒人出班。我看沒有,道︰「既百官無本,我卻有本奏。」

百官皆拜道在地,連道不敢。

我面帶難色,眼中怒火噴出道︰「我蜀漢乃一國,國為民所困我無話可說。只是我蜀漢今只益州一州,卻養天下九州之官,實為難底下農戶矣。」百官不敢說話,我繼續說︰「今蜀漢失了荊州,已少一半國土,我意暫削去州牧之名,改為賜爵。削去無實之官,還政與民。閉關息民,整頓朝綱。眾位臣工,意下如何?」

百官自然說不想,但看著皇帝這番做派,肯定是不削不行了,當下無奈道︰「臣等無異議。」好歹雖然削去無實之官,好歹是沒削主要的,其他就無所謂了。

我見無人上本,當下道︰「退朝。」

乃叩拜而出。

有不少人抓住諸葛亮,面帶苦澀的說︰「今日陛下是怎麼了,不但大出明言,解人之不能解。還如此生氣……」

諸葛亮道︰「陛下乃天人,又豈能與凡人相提?今中興之勢已有,你我同為天子之臣,當同心同德為蜀漢。」說罷,拂袖而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蜀漢後主最新章節 | 三國之蜀漢後主全文閱讀 | 三國之蜀漢後主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