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牙海盜 抗倭設定 鄧子龍(1531-1598)

作者 ︰ 牙牙呀

鄧子龍(1531年-1598年),中國明朝名將,字武橋,號大千,別號虎冠道人,豐城市杜市鎮鄧家村人。朝鮮因壬辰倭亂向明朝求援,鄧子龍奉命援朝,為水師副總兵。萬歷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九日在鷺梁海戰中力戰而死,朝鮮水軍節度使李舜臣也于此役戰死疆場。鄧子龍遺體歸葬豐城,朝鮮為他立廟祭祀。著有《橫戈集》。

鄧子龍明豐城人。字武橋。驍勇絕倫。嘉靖中應闢平江西賊。萬歷初從張元勛平巨盜賴元爵,陳金鶯、羅紹清等。累遷湖廣參將。討平麻陽靜州諸苗。緬甸犯雲南。詔移永昌。屢破賊眾。進副總兵。倭陷朝鮮。子龍督水軍為前鋒。力戰死。子龍善書。喜吟詠。有橫戈集。

鄧子龍(1531-1598),字武橋,號大千,別號虎冠道人。豐城市杜市鎮鄧家村人。明代抗倭名將。祖父鄧元為宋淳熙二年(1175年)進士,官授「中憲大夫」。鄧子龍,精通天文地理,善騎射,能詩詞,工于書法。26歲那年,他借故鄉劍氣典故賦《磨劍口古》一首︰「磨就霜鋒膽氣雄,神光長射斗牛中。張華去後無消息,千百年來起臥龍」,以寄托遠大的抱負。

萬歷四年(1576),鄧子龍率兵鎮壓寧州大溈山農民起義,次年于寧州銅鼓石設銅鼓營,任銅鼓營守備。築垣壘城,是為今銅鼓縣城建城之始。萬歷十一年(1583),緬甸軍犯雲南,鄧子龍率部平定。升副總兵。後戍邊雲南。萬歷二十六年(1598),日本大侵朝鮮。鄧子龍奉命援朝,倭寇遁逃。在鷺梁海戰中,年近古稀的鄧子龍奮勇直前,不幸陣亡。朝鮮為之立廟,世代祭祀。鄧子龍遺體歸葬豐城。然遺體有其身無其首,其首級已被倭寇割去,于是用沉香木雕刻首級合殮。鄧子龍遺著有詩集《橫戈集》、地理《風水說》、兵法《陣法直指》等。今銅鼓城東的銅鼓石上留有鄧子龍題刻。

鄧子龍救過努爾哈赤

《二十五史》中的《清史稿》,記載著一條令人震驚的史料︰豐城籍明代愛國名將民族英雄鄧子龍(1531-1598),居然是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的救命恩人,而且成為整個清代皇室頂禮膜拜的秘密祭祀的保護神之一。

鄧子龍與努爾哈赤是什麼關系?鄧子龍是一個漢族將領,為什麼成為滿族皇室崇敬的對象?劍川翻出史料《嘯亭雜錄》給記者破解了這個謎。據考證,努爾哈赤欲起兵攻明,經常親自微服到遼東一帶偵察,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努爾哈赤被一支派往朝鮮的過路明軍抓獲,交給了開赴抗倭前線的副總兵鄧子龍。努爾哈赤過人的膽識,深受鄧子龍的贊賞。鄧子龍便放走了這位後來開創了一個新王朝的開國大帝。

為了報恩,努爾哈赤為在朝鮮陣亡的鄧子龍立了廟,並把鄧子龍的神位放入了清室最重要的殿「堂子」中祭祀,隨著堂子遷往北京,鄧子龍的神像一直在尚錫神亭中安放,直到清末,所以堂子又稱「鄧將軍廟」。《清朝野史大觀》中有一則《迎祭鄧將軍》,寫的是順治帝出東直門迎鄧將軍神位于大內供奉,順治帝對如此大張旗鼓迎奉一位前朝將領感到大惑不解,便問手下大臣誰知道這個鄧將軍是何許人也。一位近臣說,這位鄧將軍,就是萬歷年間援朝殉難的副將鄧子龍。

中國兩個縣因鄧而誕生

也許很多人都不會相信,這位馳騁疆場、叱 風雲的名將,27歲之前還只是一位替人看地的風水先生。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同在豐城東門白雲寺投宿的一位老者發生了沖突,血氣方剛的鄧子龍敗在老者的手下,便懇求拜其為師。老人十分喜愛這位好學的年輕人,收其為徒,這位老人便是嘉靖狀元、著名學者羅洪先。在羅的悉心指點下,鄧子龍的技藝精進,並成功考取了嘉靖武舉,隨即投入了轟轟烈烈的沿海抗倭斗爭中。他率領江西「客兵」,先後轉戰福建泉州、廈門、廣東海豐、英德、潮陽、東莞、廣州等地,在長達15年的抗倭戰斗中屢建功勛,由一名「小旗」晉升為一位「千戶」。

嘉靖四十三年,江西寧州爆發了以李大鸞為首的農民起義。新任江西巡撫潘季馴派遣已從沿海調回的鄧子龍迅速組織兵力,星夜馳赴戰場,在奉新、靖安、宜豐、萬載一帶設立哨卡,孤軍深入江西湖廣邊界,一舉蕩平李軍,並生擒李大鸞等。為了加強對這一帶的控制,當局在此設立守備營,鄧子龍出任第一任守備。鄧在當地買田置地,在一塊名為銅鼓石的地方開闢營房,3000余名士兵進駐銅鼓生息,其地人口突破數萬,民國初年正式設立了銅鼓縣。後來在萬歷十九年,鄧子龍奉命移師雲南玉溪,鎮壓了丁苴、白改二寨起事,創建鳴鼓營,並在此奏請設立一個新縣城,取名「新平縣」,因此,現在《新平縣志》開篇沿革,必先說鄧子龍。

創建早期「劉鄧大軍」

在任銅鼓石守備之後,鄧子龍先後在浙江、湖南、貴州任職,其軍餃已是參將。萬歷十一年,雲南邊境爆發了以岳鳳勾結緬甸東吁王朝入侵明朝的重大事件,十萬緬甸象兵大舉入侵。明朝政府調遺鄧子龍、劉挺入滇抗緬。鄧子龍率領3000名江西籍士兵日夜兼程趕到雲南前線,在施甸姚關一帶成功組織了3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斗,扼制了緬軍的囂張氣焰。為了消滅緬軍主力,防止對方再犯,在劉挺入滇後,鄧子龍、劉挺創建了「劉鄧大軍」,發起了對緬自衛反擊戰,兩軍銳不可擋,一直打到緬甸副都阿瓦,守將緬甸國主莽應里之叔猛勺獻城投降,並擒獲罪魁禍首岳鳳。

在這場牽動兩國的軍事對決中,雲南前線所有重要角色均由江西人扮演︰勾結緬甸的岳鳳是撫州人,保薦劉鄧入滇的巡按董裕是樂安人,劉挺是南昌人,在前線指揮作戰的文官按察使李材是豐城人,兵備副使姜忻是南昌人,永昌同知漆文昌是宜豐人,給事中胡汝寧是南昌人。

鄧子龍在雲南建功業

明嘉靖年間,緬甸東吁王朝統治者覬覦中國邊境;而國內耿馬罕虔、隴川岳鳳等土司頭人勾結緬甸統治者,發動分裂祖國的叛亂。萬歷十年冬,罕虔奪木邦,欲據永昌;岳鳳奪隴川,欲佔騰沖。明木邦宣慰使罕拔之子罕進忠被迫逃往內地。罕虔及緬王北莽應龍等糾集了10萬大軍,以追捕罕進忠為名,于萬歷十一年正月二日‘破姚關,焚施甸,攻順寧,寇猛淋,殺官軍,剽焚為烈,恃象馬所向無前‘,並謀‘五路寇全滇‘。滇西危急!

雲南巡撫劉世曾一面從滇東往滇西調兵戍險;一面向朝廷告急,請求援兵。因鄧子龍與倭寇周旋,功建閩廣,有智勇聲,朝廷派他率兵從江西馳援雲南。鄧子龍攜兵三千,‘日夜兼程暴暑行‘,于五月十七日到永昌。他縱觀形勢,認為︰隴川岳鳳雖劇,僻西隅;耿馬罕虔,居月復心,制全滇;得虔則鳳為囊中物。遂率兵南指,出關時立誓︰‘不復三宣諸郡,不擒罕岳諸夷,不平西南一統,不復入此關!‘兵至姚關,見‘白骨暴于榛莽‘,更加激起對敵仇恨,將士‘皆拔劍扼腕,欲一死戰‘。鄧子龍巡視陣地,細審要害,築營壘,列烽堠,建堅營,設奇兵。十一月三日,敵軍渡猛波羅,以象陣為前驅,氣勢洶洶,進逼姚關。鄧子龍預先伏軍于偃草坡,待敵至,火器齊發,敵軍戰象被擊中,到處亂竄;強弩齊射,兩翼伏兵突起,緬軍驚潰,殺敵千余,尸橫遍山,旗開得勝。次年正月二十日,又于灣甸用計大破緬軍。敵退守耿馬三尖山,經過周密調查,鄧子龍于二月派兵從後山小路進襲,前後夾攻,生擒敵首,傾覆敵巢。‘渠魁擒,諸夷貢,諸郡復,地方平。‘鄧子龍三戰三捷,聲振邊陲。

為鞏固邊防,萬歷十三年,鄧子龍率部在姚關築城,並開清平、朝天、萬仞諸洞;同時,建立‘恤忠祠‘,祭祀為國捐軀的將士,時人李士達、姜忻特為之撰書《恤忠祠記》。他們二人與鄧子龍同時在永昌任職,他們同憂國難,‘同決戰事,視姚關,走松坡,觀營陳陣勝跡,賞服之無已‘。

1900年庚子事變,慈禧太後下令榮祿進攻東交民巷各國使館,私下與聯軍保持關系的榮祿不想得罪列強,就找了一個絕好的借口︰清廷的堂子就在御河橋東交民巷使館區,若炮擊使館,勢必危及堂子的安全,堂子中有清室視為保護神的鄧子龍的廟宇。榮祿正是利用皇室對鄧子龍的敬畏心理,達到了避戰目的,果然,慈禧放棄了炮轟之舉。由此可見,鄧子龍在當時對皇室影響之大。

豐城大打「子龍」牌

現在,豐城市為了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正大打「子龍牌」,以英雄的名字命名了新行政中心的主要道路和花園式商住樓,在楊柳湖景區文化牆設立了大型浮雕。在他的家鄉杜市鎮,人們矗立了他的巨型銅像,重修了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鄧子龍墓,其紀念館也在設計當中。園藝場、彩瓦廠均以子龍命名,豐城地方特產東米塘,更是以「子龍」牌馳名中外;雲南施甸、貴州晴隆也以鄧子龍命名當地名茶,其中「將軍綠」還獲得「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金獎」,鄧子龍已經成為一個海內知名人物。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金牙海盜最新章節 | 金牙海盜全文閱讀 | 金牙海盜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