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賜風流 第五卷 靖難之役 第四章 朝起朝落16

作者 ︰ 葉啟塵

方孝孺一石三鳥之計無功而終,使朱允文倍感焦慮,也讓他下定傾國決戰的決心。建文三年十二月,朱允文不顧年關將近,派其心月復駙馬都尉梅殷募兵四十萬,駐軍淮上以扼燕軍。這只新軍的加入,再加上盛庸駐兵德州、以及大同、遼北圍剿燕軍的隊伍,總兵力已達百萬之眾,這讓北平的朱棣深感憂慮。

自北平起兵以來,已經三年,雖然大小戰幾十余次,自己多次大勝明軍,但所得土地也僅限于永平、大寧、宣府、保定幾地,還是剛剛到手便又放棄,很不穩定,而追隨自己的嫡系力量死亡甚眾,軍心已有所動搖。這些都還罷了,最讓朱棣擔心的是,大明的大部分疆土還在朱允文控制之下,就象現在,他要募兵,很容易就是四十萬新軍入帳,而自己地盤上能上陣參戰的青壯年幾乎用盡,長此下去,己消彼長,終非幸事。

正當朱棣愁眉不展之計,姚廣孝手中拿了一封信,興沖沖地走了進來,口中道︰「王爺,好消息!」

朱棣忙道︰「那里來的信?」

姚廣孝並不作答,將信交給朱棣,道︰「王爺自己看過就明白了。」

朱棣只好將信接過,打開來看。看不幾行,他陰沉的臉興奮起來,直到將信看完,干脆站直身來,在地上打起了來回。沉思良久,朱棣停下步來,向姚廣孝道︰「廣孝,你看封里所言是否事實?」

姚廣孝不正面去回答朱棣的問題,而是道︰「接了這封信後,我也是將信將疑,便找了許夢龍、蔡清和李玉過來,讓他們動用龍鳳會在江南的力量,查看金陵的虛實,這一看還真是發現了大問題。」

朱棣壓抑不住自己的激動,問道︰「發現了什麼?」

姚廣孝道︰「朱允文登基以來,稟承高皇帝旨意,嚴防大內干政,只把他們當作清理庭院的奴僕,御內臣甚嚴,這些太監皆有怨言。」

棣緩緩點頭,似有所思。

姚廣孝又道︰「就在不久前,朱允文剛剛嚴懲了幾個冒皇帝名義出外勒索的宦官頭目,進一步激化了他們之間的矛盾。」

朱棣將手中的信用力拍在桌上,道︰「這麼說,信中所講‘金陵空虛’,建議我們‘乘間疾進’是真的了?」

姚廣孝道︰「廣孝看不出有什麼不對。舊主人待他們不好,盼著有個新主人出來,而且希望能為新主人出一份力量,用意是很正常的。對于信中所舉事實,便是由最近朱允文調兵遣將的一些舉動中,也能得出相似的結論。」

朱棣忙道︰「廣孝不要賣關子了,快說來听听。」

「王爺您想,朱允文新派出的梅殷四十萬大軍全是剛剛募得的新兵,如果不是金陵空虛,焉能如此?」

朱棣暗暗點頭,一條大膽的計劃只在片刻之間便醞釀而成。他要真取金陵,準備與朱允文臨江決戰,拼個魚死網破。

就在這一年的十二月丙寅日,朱棣重新提兵出征北平。臨行前他對將士們慷慨地道︰「似這樣頻繁用兵,你來我往,多少年方能得來天下?古話說‘擒賊擒王’,現在金陵空虛,我們將出奇兵直入中原,與朱允文臨江決戰,不得天下決不收兵。」

裝備精良的燕軍士氣高昂,先破 城明兵,斬首四千多人,緊接著又破衡水、沛縣等地,並在鄒縣大破明軍運糧的隊伍三千多人,得補給無數,然後直圍徐州。徐州明兵被燕軍嚇破了膽,龜縮在城內不敢出戰,為爭取時間,燕軍繞過徐州,直奔宿州而來。

燕軍行至淝河,他們的老對頭平安率軍四萬緊隨其後,準備尋找有力時機對燕軍形成合圍,他的用心自然為朱棣等識破,但是大家對他都很有顧及,朱能等建議朱棣先滅掉平安部,讓自己後顧無憂。朱棣同意了。

在觀察地形之後,朱棣判斷道︰「如果在濱河,那里樹多林密,平安必疑我軍設伏;現在淝河就不同了,這里地平少樹,他一定不會懷疑,可是我們恰恰要在這里消滅他。」朱棣親率精兵兩萬,準備了三日的干糧,在淝河設伏。臨行前,朱棣一再囑咐眾將,等到燕兵與明軍開戰,未投入戰斗的士兵一定要齊舉火炬,以驚嚇明軍,讓其不戰而潰。

平安明軍將要進入伏擊圈的時候,朱棣又派數百燕軍快馬迎上前去,象是沒有想到明軍會來,故意作了驚慌形狀,丟下大批裝有金銀、糧食的袋子,掉轉馬頭一路狂逃,很順利地將明軍誘入伏擊圈。待明軍士兵紛紛下馬,爭搶地上的口袋子里的時候,但听一聲號角聲響,燕兵四起。平安所率明軍知道中計,掉頭就走,在損失數千人後,大敗而去。

朱棣揮師臨淮,大破明軍後勤部隊,明兵部尚書鐵鉉率部來迎,兩軍交戰互有勝負,但是燕軍進攻的勢頭卻被遏止了。建文四年五月,整軍重來的平安在小河南岸扎營,燕軍于河北岸駐營。各自準備後,雙方于清早交戰。混戰之間,平安左刺右殺,在北阪與燕王朱棣馬頭相對,此時,平安也顧不得‘莫傷朕叔父’的詔令,舉槊急擊,數次差點刺中朱棣。幸虧出身聖教的燕軍蕃騎指揮王騏趕到,躍馬直沖平安,將其擋下,朱棣才逃得一命。龍鳳會與聖教出身的將領,帶兵打架也許並非其長,但是單兵作戰絕對驍勇,數次救朱棣與危難之中,這也是孟飛龍對朱棣的一個貢獻。

雙方大戰一整天,各有死傷,于是明軍還駐橋南,燕軍還駐橋北,相持數日。不久,明軍糧盡,燕兵乘機發動襲擊,希望一舉將平安消滅,沒想到這時候徐輝祖帶軍趕來,與平安合兵一處,雙方大戰于齊眉山。平安與徐輝祖都是南明名將,這一戰燕軍損失慘重,亂戰之中,燕將王真、陳文、李斌等人先後被殺,諸將心生恐懼,紛紛勸朱棣道︰「我軍深入日久,現在暑期陰雨連綿,淮土濕滑,疾病多發,不如回軍到小河之東,休息士馬,再作打算。」

朱棣與朱允文‘臨江決戰’的計劃未得實現,他心有不甘,堅持前進。他對手下道︰「兵事自來有進無退,退不好便將是潰。何況現在我軍勝勢已見,金陵就在眼前,如果反而掉頭北返,軍心馬上便將渙散。」燕將眾人之中,只有朱能、蔡清、李玉等堅決站在燕王一邊,苦勸諸將再做堅持,莫生退心。

建文君臣也探知消息,知道燕軍正在苦撐,敗象已露,有人便又發了‘聰明’,勸朱允文道︰「燕軍很快就要敗北,京師不可無良將。」建文帝不知用兵,卻領會謀士的用心,馬上下詔將朱棣的小舅子徐輝祖召回,又派了平安去為明軍運糧,小河戰場只剩下何福所率一支孤軍與燕軍相持。

正在這關鍵時刻,又是朱高煦帶了孟飛龍讓其整訓的二萬蒙古鐵騎趕來增援,為士氣低落的燕軍注入了活力。朱棣下令全軍將士進行休整,又廣賜財物,收買軍心。明軍由于徐輝祖的離開產生畏戰心理,往往掘塹作壘為營,軍士日夜都不得喘息,虛疲人力,戰斗力急劇下降,而且糧食缺乏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明將何福下令移營至靈壁與燕軍對陣。

這時,明將平安帶本部騎兵六萬人,護送著大量運糧兵車正在前往何福營中。朱棣偵知消息後,派精兵萬余人阻擋平安援兵,並派朱高煦帶著兩萬多蒙古鐵騎伏兵林間,等候雙方混戰後明軍疲憊時忽然殺出助戰。

燕王朱棣安排停當後,率師逆戰,兩翼騎兵扇形排開,直殺明運糧援兵。平安引軍突至,截殺燕兵一千多人。朱棣見狀,忙命步軍縱擊,橫貫明軍大陣,截斷其軍。明將何福見仗已開打,就也率軍出壁而戰,與平安合擊燕軍,又殺燕兵千余,燕軍小退。

朱高煦見雙方打得火候差不多,趁明軍喘息之際,忽然率生力燕軍加入戰斗,朱棣又率後退的燕兵急轉身,一齊掩殺明軍。「何福與平安大敗,損傷一萬多人,喪馬三千余匹,最主要的是他們運來的軍糧盡數為燕軍所獲。

何福所率的明軍逃入營壘後,餓得雙眼發藍,眾將集合議事,最後決定轉天突圍。由于兵力較多,統領不便,大家商定以炮聲為號,聞炮即開門沖出。事情便是這麼巧,還沒等天亮明軍開始行動,朱棣已指揮大軍進攻明營,諸將先登。而燕軍攻城的炮聲被何福與平安部下誤認為是自己軍營突圍的炮號,明軍爭相推營門沖去,正好落入燕兵之前,明軍一敗涂地,十萬之眾幾乎全軍覆滅。將領何福一人僥幸逃月兌外,大將平安、陳暉都多名明將皆被燕軍生擒。至此,對抗燕軍的明軍主力幾乎喪失大半。

就在朱棣大敗何福、平安的同時,奉命由遼東趕往濟南想與鐵鉉合軍十萬大軍為孟飛龍、朱高熾兩軍設伏,剛走到直沽就被截殺,主帥楊文被擒,居然沒有一個人能到濟南。至此明軍情勢急轉直下,建文四年的六月,朱棣率燕兵至泗州,守軍不戰而降。朱棣呈兵于淮河北岸,只好派明將盛庸擁數萬兵于南岸。朱棣夾勝戰之勇,又施奇襲計,派數百人乘小舟于夜間譴入南軍艦隊中放炮,屢戰屢敗、已經是驚弓之鳥的南軍驚駭至極,居然棄艦而逃。燕軍乘勝,當天就攻克盱眙,直趨揚州。

揚州守將王禮等人暗中通款燕王,把主管江淮的監察御史王彬捆住,大開城門投降。接著,燕兵又降高郵、克儀真。至此,朱棣終于實現了他與朱允文臨江決戰的夢想。

眼見得形勢危急,朱允文忙派都督僉事陳喧率軍增援盛庸,不料曾與孟飛龍私交甚厚的陳喧帶了大軍徑直坐船過江投降了朱棣,這徹底擊垮了明軍的士氣。

燕軍得到陣暄的降軍,力量大增,乘船迫岸,直沖盛庸主營。盛庸不敵,明師潰退,追奔出數十里。盛庸單騎逃走,余下將士皆解甲投降。搶渡長江之後,燕軍又攻下咽喉要地鎮江,直奔金陵殺來。

這時候身在遼東的孟飛龍對不斷傳來的捷報卻懶得去理會,百里冰為他生的兒子與歐陽菲生的女兒都已幾個月大了,一家人每天圍在幾個孩子身邊,總是笑聲不斷。

這一天管家帶著一個近于虛月兌的漢子進來,那漢子見到孟飛龍,雙膝一軟便跪在當地,泣不成聲地道︰「孟少俠,求你救救我家公主。自你離開後,她是無時無刻不在掛念著你呀!」

孟飛龍讓人扶了漢子在椅上坐了,那人撕開身上衣服,由縫好的夾層里拿出一封信,恭敬地交到孟飛龍手上。孟飛龍接過來一看,樣子很熟悉,正是他在武林盟主會時收到的那種‘符’樣的帖子。上面是幾行熟悉的字體︰「今生已錯過,但求來生緣。淚眼憑空盼,能否再相見?」

孟飛龍站起身來,來在窗前,抬眼遙望著久別的江南。

第五卷終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天賜風流最新章節 | 天賜風流全文閱讀 | 天賜風流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