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一 第一卷 安慶之戰 第一百五十一章 辦報

作者 ︰ 玉葬沉煙

根據曾紀澤與美國領事談判達成的草案,在美國內戰結束之後,美國政府將鼓勵工企業出售庫存的武器彈藥,產能剩余的生產機器,價格將按原價折舊百分之五十而定。

同時,大明將在美國設立領事館,可以公開招聘美國技術人員赴華工作,美國政府將免費為大明宣傳。

作為交換條件,大明將在近期內聘請不少于三百人的美軍退役軍官,以軍事顧問團的形式加入明軍,為明軍的作戰、指揮、訓練等提供指導意見,而軍事顧問團總代表將直接加入明軍統帥總參謀部,對明軍指揮機構給予指導。

黃浦軍官學堂將與美國西點軍校結成友好學校,黃浦軍官學堂有權每年挑選最優秀的五十名軍官,以留學的方式赴西點軍校進修。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將幫助大明建立十五所高等學府,包括在江蘇省建立五所高等學府,十五所學校優秀學生,將同樣享受前往美國大學進修的機會。

而大明政府在進口采購方面,在同等條件下,將優秀考慮美國企業。同時,大明在建立合資企業時,也應當優秀美國企業。

從談判達成的意向中不難看出,美國正試圖在各個方面加強對大明的影響力,這一點尤為突出在對大明未來人才的培養上。他們似乎很清楚,這些接受了西學教育地人才。在不久的將來,必將成為這個新生國家各個領域的棟梁,而早年教育經歷,將使他們自然而然的偏袒向美國。

雖然這是一個不足兩百年歷史的年輕國家,但在輸入美國精神方面,實在是體現出了他獨特的遠見與目光。

曾紀澤深知美國的用意,但他也並未將之視為一個國家陰謀,因為這個龐大的國家就像一頭病重的老牛,依靠自己的努力,已經很難追上世界列強地腳步。在這樣一個變革的時代,必須依靠外力方才能加快追趕的腳步。

在這個凡列強便欲欺凌中國的時代,能有一個大洋彼岸地先進國家願意為這個古老國家的變革提供幫助,只此一點便足矣。

更何況。國與國之間本就是利益地關系,美國並不是慈善家。她之所以願為大明提供幫助,那自然要從中謀取自己的好處,說到底,這還算是一個公平的交易,總比英法那些的列強。拿槍炮逼著你就範要好。

曾紀澤將談判的結果上報給了朝廷,不出他所料。曾皇雖然同意美**事顧問團對明軍進行訓練,但拒絕他們參與到任何決策層中。而曾紀澤由于擁有「試點省」地特權,故經與美方交涉後,美**事顧問團將只參與到東軍的決策中來,而這種權力也僅限于提供參謀意見,最終決定權,仍然牢牢地掌握在中方手中。

曾紀澤在會晤完各國領事之後,做出了另外一個重要的決定,允許民間仿效歐美國家,創辦報紙。凡報道之事。只要不違背大明律法,不抵毀大明政權。都可以登報。

曾紀澤的決定遭到了包括李鴻章、凌煥、周馥等各市市長的一致反對,李鴻章為此甚至還從蘇州趕回上海,來與曾紀澤商討此事。

「王爺要辦報紙,官辦即可,這樣政府才能掌握喉舌,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這樣才能使無論官民,都能統一朝廷的思想下。若是允許私人辦報,這些人難免會妄評時政,跟朝廷政府唱反調,甚者,還可能會蠱惑人心,煽動不明真相的百姓做出一些過激之事,這樣極不利于維持穩定的社會狀態。還請王爺三思呀。」

無論是軍工、還是民用實業,無論是學校還是報紙,凡屬洋務,李鴻章一直都是官辦的極積推崇者。至于民辦,他一向是把庶民視為沒文化、不懂事、愛添亂,小孩子一樣的麻煩制造者,所以,官府要像親爹一樣,事事管著監視著庶民,唯恐他們做任何所謂「出格」地事來。

曾紀澤要變革,自然需要社會各階層地支持,只有公卿王侯,上下一心才能使國家走上變革之路。現下大明上下,皆出自湘淮兩系,這些人大多是經世致用之人,對于洋務改革都持有多多少少的支持態度。而真正固執保守地,是那些從未接觸過外界的百姓,曾紀澤要開啟民智,這些人是主要的對象。興辦教育、創辦報紙,都將是開啟民智的重要手段。

曾紀澤對于李鴻章的說詞,給予了堅決的反駁,他道︰「百姓若有對政府不滿之詞,那自然是政府做得不夠好,我們需要做的是不斷改進,精益求精,而不是堵住百姓的口,不讓他們說話,百姓的抱怨需要的是輸通,而不是堵,須知怨恨越聚越多,你堵得了一天,堵不了一世,終于有一天這怨恨會決堤而出,到時候那種力量是什麼也法阻擋的。蘇侯你飽讀史書,難道不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這句話嗎。」

曾紀澤將李鴻章駁得啞口無言,他接著道︰「試想一下,一個國家,從上到下,億兆人口,卻只有一個聲音存在,那將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這樣的國度,是禁錮的牢籠,是智慧的荒漠,人民將如機器一樣運作,官員將失去自省的想法,因為沒有反對的聲音,沒有監督的眼楮,然後他們就會為所欲為,貪污、**最後,我們的大明就變成了第二個滿清。蘇侯,這難道是你想看到的嗎?」「至于不法的言論,本王當然不會姑息,所以本王正在令馮桂芬容閎他們起草一部《新聞法》,在保護言論自由的同時,也要規範言論的合法性,而不是肆意的捏造、誹謗。」

曾紀澤的幾番話將李鴻章的所有疑點都駁倒,他無奈的搖了搖頭,道︰「王爺所言句句在理,在臣對此仍持有保留意見,這民間辦報到底合不合適,還要拭目以待。」

曾紀澤用理與威壓服了李鴻章,作為曾紀澤下屬文臣第一人,李鴻章的讓步使得其他人也無法可說。于是,在七月中旬,曾紀澤正式向全省頒布了《新聞法》,並鼓勵民間創辦各種形式的報紙。

消息一傳出,全省一片喧嘩,官員們大多持反對意見,商紳百姓們自然是大為歡迎,于是,在八月一日,位于上海租界之外的第一家私人報紙《新民報》正式創辦,創辦者乃上海富商姚垠佩,此人完全是商人出身,沒有半點官府的後台。

新民報創立之初,出于對官府的試探,所刊登的報道,僅限于對國內外大事的事實性報道,慢慢的過渡到對一些不太敏感的社會之事進行評論報道,如第五期刊登的關于《上海排水衛生系統的落後》的報道,曾紀澤在看了之後,當即批示上海市長王大經撥款,在市內興建了一百多座公廁,並分階段改善生活污水排放系統。

曾紀澤的做法給了社會各界一個明確的信號︰大明政府是一個開明的政府,她將勇于听取民眾的意見。

經此事件之後,《新民報》逐步寬了報道的限制,開始對一些時政進行報道或是評論,而民眾對此也是十分關注,凡關心國家大事者,都爭搶著購賣《新民報》,這使得該報紙在創辦的第二個月,銷量就達到了二萬份的紀錄,迅速超過了租界中的外國報紙銷售量,成為上海最受歡迎的公眾讀物。

《新民報》的成功,使得有識之士們,敏銳的注意到了報紙這個極有發展潛力行業,于是紛紛投資開辦報紙,三個月之內,上海就涌現出了《青年報》、《強國報》、《時評報》等十幾家報紙。其余各地,如蘇州、徐州重點城市,也都相繼有數量不一的報社成立。

「王爺你看,《新民報》竟然說咱們東軍聘請美**事顧問團是引狼入室,很可能把軍權落入洋人之手,這實在是胡說,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咱們跟美軍合作的細節,完全就在臆想啊。」

張凱泰氣憤的將一張《新民報》放在了曾紀澤案頭,曾紀澤隨手拿起,笑看報紙中的這則讓張凱泰發火的報紙。

「王爺,《新民報》這種不負責任的報道,很容易掀起不明真相的民眾對政府的猜測很反對,臣請王爺下令,立刻關閉《新民報》,以儆效尤。」

曾紀澤將那份報紙丟在了桌上,笑道︰「本王看《新民報》評論的並沒有錯,引進美**事顧問團,本來就有軍權旁落的威脅。只不過他們並不知道具體的合作細節,不知道我們已經對此有了周密的防範。真要為了這事就封了人家報社,未免有點因哽廢食了。」

張凱泰一臉無奈,道︰「那該怎麼辦,就任由他們這樣胡亂報道不成嗎,民間現在的反應可有點大啊。」

曾紀澤沉思片刻,道︰「依本王看,咱們也應該有一家屬于政府名下的報紙,以之及時的向民眾解釋政府的某些政策,消除不利的影響,這件事就由你來辦吧。」

曾紀澤的決定也算是一個解決方案,張凱泰也能接受,便道︰「既然如此,那咱們創辦的這家報紙,該叫什麼名字呢?」

曾紀澤不假思索道︰「本朝國號大明,那這份報紙就叫《明報》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一八六一最新章節 | 一八六一全文閱讀 | 一八六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