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一 第一卷 安慶之戰 第二十章 以利換技

作者 ︰ 玉葬沉煙

不過,僅僅只是一種欣賞而已,何伯對大清軍隊的輕視絕不會因為曾紀澤這個異類就另眼相看,他哼了一聲,說道︰「曾先生很有志氣,這一點我很佩服,但對于曾先生的狂妄我卻不敢苟同,就憑貴國現在的這種落後狀態,我認為,即使再過一百年,貴我兩國再打一場仗,勝利一方仍然將是我大英帝國。[]」

何伯才是真正的狂妄,但說到底,人家的狂妄是有資本的,在這場辯論中,曾紀澤的一切爭辯卻是那麼沒有底氣,到最後只能成為一種狡辯。此時此刻,或許在更長的一段時間內,在對于何伯這樣列強人物的輕視,他只能忍氣吞聲。曾紀澤明白,要想改變他們的看法,只能用槍炮來說話。

曾紀澤不想在這事上再糾纏下去,他轉向了正題︰「你我只是听命于國家的小人物而已,這種大事情只怕還由不得我們來評論。現在我想向閣下說明的是,粵匪目前正對武漢蠢蠢欲動,一旦他們攻下了武漢,那貴國在武漢的商業利益將受到重大的威脅,我此來只是想向閣下說清楚形勢,如果貴國能本著友好的態度,向粵匪施加一定的壓力,迫使他們停止對武漢的進攻,那從利益上來講,對貴我兩國都應該是有利的。」

何伯說到底只是一個軍人而已,打仗國家會依賴于他,而政治決策這種事,政府是不會由著他們軍人的性子而來。就在何伯還想發表意見時,另一個英國人走進了會客廳,那人一臉彬彬有禮的笑容,月兌帽向曾紀澤致意︰「鄙人巴夏禮,是大英帝國駐華參贊,很高興認識曾先生。」

這個巴夏禮也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這個家伙在1856年代理廣州領一中時,制造了「亞羅號事件」,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又以大英帝國代表的身份與大清國簽訂了《北京條約》,增加了割讓南九龍半島的條款。

這個時候巴夏禮出現在武漢,十有**是為了武漢的緊張局勢而來,曾紀澤知道,這個人才是有決策權的人,于是他向巴夏禮客氣的還禮,並說明了此來的目的。

巴夏禮沒有拒絕,但也沒有同意,只是笑著說︰「曾先生的請求我會轉達給帝國政府,這樣吧,明天我要去拜會湖廣總督官文大人,同他商議在漢口開埠以及正式開設領事館之事,到時我們再就曾先生的建議詳細商議吧。」

曾紀澤是明眼人,看得出這巴夏禮是拿他的請求來當作漢口開埠的條件了,不過,按照《北京條約》的內容,英國有權在漢口開設商埠,並劃出一塊專屬區作為英租界。

對于英國人的無禮要求,清廷當然是不敢不答應的,槍炮的威逼下,躲在承德的咸豐皇帝哪里還顧及到「天朝上國」的無上尊榮,他只求英法列強的軍隊能趕卷鋪蓋滾出他的北京城,是以在與兩國的談判中屢屢讓步,不惜讓英法的勢力深入了長江月復地。

不過這條約嘛,清廷是不敢不遵守的,但也不會痛快的履行,清廷從上到下的官員們最擅長的就是打太極,一個字,「拖」。你英國人不是想在漢口開埠嗎,我答應是答應了,可我就是遲遲不把相關法律手續給你辦齊了,瞧著英國人急不可待的樣子,咱們就是心里痛快,也算是為鴉片戰爭的失敗報了「半箭之仇」吧。而在曾紀澤眼里看來,這多多少少有點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

曾紀澤被委婉的拒絕,他只好打道回府。次日,巴夏禮果然帶著英國政府的外交申請文件,前來衙門向湖廣總督請求在漢口開埠。

官文那是一百個不情願啊,雖然這是鐵板釘釘的事,但這個名頭擱誰頭上都不光彩,所以官文把胡林翼請了出來,說是湖北的軍政大事一向都由他做主,這開埠之事也應當由他來拿個主意。

胡林翼當然也不願背這罵名,故以軍務繁忙之由,閉門不見巴夏禮。曾紀澤前思後想,從長遠角度來打算,不得不前去游說胡林翼。

那胡林翼自從得到了路易絲的西醫治療後,病情得到了控制,身體正漸漸往康復的方向發展。他听聞曾紀澤前來拜訪,心中不由納悶,會見之時臉色有些嚴肅,說道︰「賢佷,目下黃州軍情仍然堪優,陳玉成所部蠢蠢欲動,你不趕快趕回黃州主持防務,在此逗留作甚?」

曾紀澤當然不能說是因為他不舍得讓他的常勝軍和太平軍硬拼,于是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說詞︰「世伯,佷兒很快就會趕回黃州,但在此之前還有一事向世伯進言。」

「我知道賢佷指的是英國人在漢口開阜之事,不瞞你說,這等事實乃我大清國的恥辱,我就算有這個權利,那也不能痛痛快快的就答應了英國人,人言可畏呀。」胡林翼顯得很是為難。

曾紀澤道︰「佷兒知道世伯為難,但英國人在漢口開阜,雖然面子上有損威嚴,但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未必也不是一件好事。」

胡林翼不解︰「此話怎講?」

曾紀澤說道︰「現在朝野上下都在討論師夷長技以制夷,佷兒以為空談無用,唯有落實到實際才能使大清富強。而英國人乃當今世界第一強國,咱們既然要‘師夷’,那自然要從這第一強國師起。」

曾紀澤漸漸轉入正題,「英國在漢口開埠,無非是想向大清國傾銷他的商貨,那咱們可以和他們討價還價,讓他們跟咱們合資,把工廠開設在武漢本地。這廠子一開,英國人的技師、機器自然也就跟著來了,如此一來,咱們既可從中賺取了利潤,又可獲得了英國人的技術。待到時機成熟,咱們便可撇開英國人,開辦咱們自己的工廠。一家變兩家,兩家變四家,假以時日,等咱們大清全國各地都仿效武漢,開辦工廠,開礦、煉鐵、造槍炮、造戰船、產布匹,到那時,大清想不富強都不行,介時再把那些洋人統統趕出大清,咱們槍炮和他們一樣利害,他們還想像現在這樣欺負咱們,那就是妄想。」

曾紀澤本身很清楚,改變中國,並非是學人家造幾門炮,開幾個礦就能富強的,只有徹底改變滿腐朽的國家制度才能拯救中華。然而當今之大清,一個「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簡單道理還需要討論爭辯,更何況是談論改革國家制度,只怕像胡林翼這樣比較進步的官吏也難以理解和接受。所以,曾紀澤只能以「師夷」的皮毛來向胡林翼陳以利害。

自從在長江上目睹了洋人疾駛如風的蒸汽輪船後,胡林翼對洋人的技術之「奇巧」就深為驚嘆和向往,而曾紀澤以區區五百配以洋槍的人馬就擊潰了太平軍數千精銳,奇跡般的守住了黃州城,這更加深了胡林翼對洋人技術的信服。

曾紀澤的一這番陳詞正抓準了胡林翼的心理,其實似這般的道理,他這樣的治世之才未必就沒有深思過,而今曾紀澤的分析給了他一個更清晰的藍圖,就在這一番話的功夫里,他已深深的認識到,曾紀澤所言之理,才是挽救大清于危亡,重振天朝國威的唯一出路。

胡林翼點頭以示贊同曾紀澤的言詞,卻又心有擔憂︰「英國人奸猾無比,如果讓他們在內地參股開廠,會不會是引狼入室呢?」

曾紀澤寬慰道︰「據佷兒來看,英國人來華,無非是想擴大貿易,為他們的商品打開更廣闊的市場,他們重在一個‘利’字,對我大清的疆土反而無甚野心,這一點從他們佔了咱們的京城竟然又退出就可以窺知一二。再者說,那英國人一心想打開大清的市場,在華開設工廠只是時間的問題,與其今後等他們尋釁,以武力威逼,倒不如現在以利換利。總之這天下之事,沒有不勞而獲的道理,大清要想富強,要想向洋人學習,就必須給人家一些甜頭,自古以來皆是如此。」

曾紀澤句句在理,胡林翼無法不信服,他決定出面處理英國人在漢口開埠的請求。胡林翼與他商議該在哪一行業與洋人合資,曾紀澤建議先從采礦業入手。

曾紀澤雖然不是采礦專業出身,但他知道采礦業算得上是工業的基礎,在此之上才能?生冶煉、制造等下游行業,所以說無論是制機器,還是造槍炮,豐富而廉價的原料材是支撐這些軍事工業的先決條件。

武漢臨近大冶,而大冶又是聞名的銅鐵之鄉,所以從多方面考慮,與英國人合資建立采礦企業是當前最佳的選擇。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一八六一最新章節 | 一八六一全文閱讀 | 一八六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