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星空 第十五章 商人和核武(一)

作者 ︰ 純牌老狼

經商是一門大學問,所以才會有商學院的存在。

商人有愛國心嗎?理論上是有的,事實上情況各異。頂級的商人很容易蛻變成政客,會徹底拜倒在利益之下,除了親近人,其他的都在算計之中,甚至有些人將親人都變成籌碼。過頭的人可以認定是精神有問題,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還超過了曹操。

身為商人怎樣保持本色?難!

李莊沒什麼變化,周奇森代替他成為商人,放棄了本行。他的商業意識越來越強,這點沒少讓圈子里的人詬病。支持的人也有,這本來就是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

來之前,周奇森就跟李莊提過,讓他找省里談談,看看能不能在H省修建核聚變電廠。

電力問題一直是H省的心病,特別是前些年水電站因為環境問題大幅減少發電和在民眾的強烈要求下拆掉了四五座核裂變電廠的情況下更是嚴重,一年中有近兩個月用電都處于不正常狀態。幸好現在經濟沒有恢復,不然工業企業員工的口水足以淹沒省府廣場。

聯合技術公司能源集團WLES,一直在H省推銷他們的電力解決方案組合,即清潔燃煤電廠、燃料電池電廠、太陽能電廠和大容量化學蓄電池組。跟核電相比,這些還是貴了些,好在大鱷已走,普通居民用電如常。部分交通不方便的地方由政府補貼建設了小型太陽能電站和化學蓄電池供電中心,大幅減少了因天氣原因造成的頻繁斷電,也算將新政府成立的好處輻射到各個階層。

H省日報和K城日報的記者在元宵節上午采訪了李莊,省里和市里幾位主要領導都在座。叛軍的事情只是略略提過,記者們都知道很敏感,家鄉人沒有必要讓難得回來一趟的李莊不開心,聊得最多的話題就是去年堪培拉核聚變電廠CTPP的並網發電。

「省里要是有興趣,聯合技術公司可以替這邊修建同類型的電廠,」李莊隨即將自己的想法簡要敘述了一遍。

「多少?」省長有些不敢相信李莊報出的數字。五年內在K城建成1000萬千瓦的核聚變電廠,年發電量800億度,十年之內將裝機容量升級一倍,年發電1600億度。

華夏自己的可控核聚變技術省里是知道的,建設這麼大的電廠,估計二十年內都未必能夠成功。氘提取和氚制備技術,國內目前的研究不算出色,成本比較高,華夏的氫彈造價也高于發達國家。

至于氦三,得靠宇航技術的進步,目前有能力去月球挖礦的國家不多,前期投入很大。以華夏目前的經濟狀況,CNSA沒有足夠經費去建設月球基地。再說氘和氦三聚變需要的技術更高,生成的能量比氘氚聚變少,宣布實現氘和氦三聚變成功的花旗國直到現在都沒能建成示範電廠。

「我是認真的,只要你能擺平電網,」李莊從不亂說話。

在座的眾人都狂喜,在現有政治框架內,電網的勢力沒有那麼強大,中央和地方更多的是妥協。核聚變電廠TPP是個好東西,跟核裂變電廠NPP完全是兩碼事,如果能建在這邊,除了電力輸出線路需要仔細考慮意外,其他的都是好處。

「需要多少投資,該怎麼分攤建設費用?」有記者問。只要了解過核電廠的人都知道投資不是個小數目,核聚變電廠具體需要多少,不是很清楚,但根據核裂變電廠的投資來看,理論上應該會更大一些。

目前有能力建設百萬千瓦級核聚變電廠的國家就三個,即澳洲、花旗國、法國,俄羅斯、日本和華夏都只有小的試驗電站運行。約翰牛這次沒辦法裝酷,試驗電站工地正在埋頭苦干,運行還得過幾年。

「按核裂變電廠的投資來算,一期2000億華元,我們出資,不用省里和市里掏錢,只需要給一個公平的上網電價和配合電廠建設即可。二期按同等價值黃金券計算,可以接受社會投資。」

李莊回避了核聚變電廠的建設成本,這是秘密,但考慮到省內實際,這些年內戰造成的損失很大,因此選擇了獨資,不然核聚變電廠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建成。

核聚變電廠不但能滿足K城的工業區需求,還能供暖,更不要說以後的稅收。如果K城電廠能建成,省城及周邊就完全不用擔心以後的電力問題,配合其他的電廠,在未來二十年內不用煩惱工業恢復和發展的電力。

家用不用擔心,WLES把自己的家用能源組合賣得到處都是,雖然H省有錢人不多,但很多家庭都聯合起來購買,電網調度的壓力大減,居民用電線路故障降低了80%。

听到李莊這樣說,無論是電視機前還是采訪現場的觀眾,都松了一口氣。K城以前有錢,但自從納稅大戶威森科技走後,這邊一直在進行耗費巨資的公共設施建設及彌補以前醫療和養老保險留下的巨額虧空,財政局長大人的口袋一直很癟。

上午說完,下午走人,動作很快。李莊說會等這邊的具體方案,WLES會跟省府、市府接洽,他自己先回去。這麼簡單的方案,讓H省上下都在打鼓,覺得幸福來得太容易。

普通民眾覺得李莊是個愛國者,他多年資助家鄉,有目共睹。中高層則沒那麼單純,總覺得哪里不對,2000億華元可不是個小數目,李莊再有錢也不會這麼花的,再說他這種人很難有什麼愛國情緒,跟京城不怎麼對付。

K市高層沒有想太多,反正好處大多在自己這邊。省里則召集專家,揣摩李莊的心思,剛發生大事,李莊就拋出這麼大的投資,是不是另有目的?

分析來分析去,各類磚家也分析不出個所以然來,D大核研究所所長突然說了一句,「是不是他們生產的氚太多?」

眾人一起鄙視他,熟悉的人立即反駁,說氚生產困難,哪怕是花旗國存量也不多。澳洲不是核武器大國,所長也覺得自己的想法有些不靠譜,便不再說話。

如果李莊听到現場的討論,一定會大拍所長同志的肩膀,狠狠地夸獎他,「你丫的實在是太聰明了」。

出現氚太多的意外麻煩,跟很多因素都有關系,包括公司規模太大、技術進步過快、金子太多和管理體制特殊加政治因素影響。

聯合技術公司研究氘氚的部門有三個,礦產礦物研究院、能源研究院和理論物理研究院,各有側重點,但也有交叉,智能生產系統則由人工智能研究院設計。

核聚變反應堆所使用的氘是從七年前就開始準備的,從來沒有停止過。這玩意在地球上非常多,足夠人類用到滅亡。氚在地球上的儲量非常小,這位老兄會衰變成氦3,半衰期只有12.26年,這意味每年都會有損失,不能有大量的庫存,屬于即產即用型。

氚之所以很貴,跟產量和特性有關系,並不是它真的貴到天上。以前地球每年需要的氚不多,熱核武器主要使用氘化鋰6和氘氚化鋰6,後者是核武器小型化的關鍵之一。用量不大,投入巨資研究不劃算,所以花旗**方想出了餿主意,用商用反應堆生產氚,這樣就不用耗費巨資建專用的加速器生產氚或維護產氚堆。

可控核聚變技術實現後,全球在氚制備研究方面的投入超過了以前總和的三倍,大家都眼冒金光。核聚變電廠需要的氚可不是個小數目,足以讓氚生產企業賺錢,而不是像以前縮手縮腳,每年只生產幾百公斤,人力成本、安全成本和設備折舊高昂。

從海水中收集氘和鋰的采礦船,由物流集團船舶與海洋研究院設計,前後共建了五艘,都是五萬噸級的大型船舶,使用了十台喇叭級智腦L6151-L6160。全自動化操作,每艘船只有十來個船員加三人的科學家小組和五人的維護工程師小組在看著,生活設施齊全,很舒服。澳洲海軍有一艘八千噸的布魯姆級護衛艦長期跟著他們,安全不用擔心。這些采氘船也是驅逐艦的補給船和療養所,水兵們能長期保持旺盛的戰斗力。

氘篩項目組的工作出色,效率越來越高,具體收集了多少,除了能源集團的智腦和聯席會議成員知道外,其他的大多不關心,反正數量很驚人。

產氚堆的設計在改進中,重金屬靶由納米科技研究院和理論物理研究院設計。這幫人除了研究就是研究,有錢有頭腦,技術不可能原地踏步。新型產氚堆研究已經立項,預計效率將提高20%。

麻煩首先出在公司的商業體制上,大家都賺錢,理論物理研究院不甘落後,爭取自給自足。鉲-252、鋂-241、鐳-226、銥-192、鐿-169、銫-137、銻-124、氪-85、硒-75和鈷-60都被生產出來,並根據需求量賣了一些。超能電池材料方面的收入還湊合,但這方面納米科技研究院要分杯羹。

威州有地球上最多的散裂中子源,理論物理研究院替其他的國家建設了大批同類設施,但總銷售額不到兩億黃金券,利潤雖然看起來可觀,但相比投入微不足道。

不管怎麼樣,按照常規方法,沒法賺到大錢。人造黃金現在屬于需要審批的項目,《黃金協定》秘書處在威州派駐了一個五十人的監督小組,以後再要生產黃金得國際黃金銀行批準。這玩意投資巨大,技術含量極高,普通機構根本玩不轉,因此黃金協定監督處的千人團隊工作輕松。

技術是個雙刃劍,可以軍用,可以民用。研究型產氚堆的規模不大,堪培拉派人長期駐扎在理論物理研究院,因為這里涉及到的核研究非常敏感。

監督者如果擺不正立場,甚至走向反面,樂子就大了,澳洲的核武器就是這麼出來的。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迷失在星空最新章節 | 迷失在星空全文閱讀 | 迷失在星空全集閱讀